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9-09 04: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渴望读书”的读后感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文章既有深度又切题:
1. "明确“渴望读书”的内涵与来源:" "深入思考:" “渴望读书”不仅仅是“喜欢看书”。你需要深入挖掘这种渴望的根源是什么?是因为知识的诱惑?对世界的好奇?逃离现实的压力?对精神成长的追求?还是受到某本书、某个人或某个经历的影响? "具体化:" 将这种抽象的“渴望”具体化。比如,渴望读到某个领域的经典,渴望在书中找到慰藉或答案,渴望通过阅读拓展视野等。这能让你的读后感更有说服力。
2. "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读后感”的核心):" "关联性:" 你的读后感必须围绕你最近阅读或正在阅读的某本书、某篇文章或某套书来写。这篇读后感的核心是“读”的感悟,而不是泛泛而谈的读书的重要性。 "突出重点:" 选择最能体现你“渴望读书”情感以及这本书如何触动了你渴望的那本/篇。不要试图涵盖书中所有内容,抓住最让你有共鸣、最能引发你思考的部分。
3. "紧扣“渴望”主题,展现阅读体验:" "融入渴望:" 在描述阅读体验
秋水长空,金风玉露。
丹枫九月,梦想起航。
此时,有两个画面映入眼帘:一群群阳光少年背着书包迈进校门,一批批热血青年打着背包跨进营门。
仿佛一个隐喻。洞观时代和时间的坐标系,书包与背包,钢笔与钢枪,家门与国门,考场与战场,如此契合交织,这分明是一代人成长的轨迹。
此时,有两个课堂敲击人心:今年央视《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全国2亿多中小学生同上一堂课、同唱一首歌,漫卷的红旗与澎湃的红心,构成一幅千山赤染、万水彤透的“中国红”!
穿越百年历史时空,1873年法国作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里,那位亡国奴的屈辱泪水滴滴泣血。讲台上的小学教师韩麦尔声音哽咽:“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一个不懂自己出生前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孩子。”
翻开中国革命历史画卷,那些在天真年岁历经天大艰险的故事,俯拾皆是——
1933年9月下旬,红25军在大别山腹地遭敌包围分割,这支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娃娃军”中,8岁的熊开先趴在父亲熊发龙背上拼杀突围,熊开先耳畔听到的,不是清脆的上课铃声,而是凛冽的风声、呼啸的枪声。
那个年代的小战士们,虽食不果腹,但渴望读书。他们认字在背包上,写字在土地上,教室在大路上,桌子在膝盖上,战斗有人牺牲时,背包还别着一块识字板,战友掩埋遗体时,就取下那块识字板,别在自己背包上……
人间正道,沧海桑田。当年,那些年轻先烈头颅和胸膛里迸裂出的热血,已化作穹顶之上的幸福阳光,热腾腾地洒在我们身上。可是,暖洋洋的我们、喜洋洋的孩子们,还会回望、铭记那些不朽的青春、壮烈的牺牲、伟大的灵魂吗?!
两年前,某学校让学生写课文《刘胡兰》读后感。一位家长给老师写了一封信:《请刘胡兰离我们的孩子远点!》。呼吁学校不要用毛骨悚然的仇恨教育戕害孩子的心灵,不要用流血牺牲绑架孩子们的道德,不要用艰难困苦裹挟孩子们的精神,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一个原谅包容和关爱的、自然天性的环境中成长。”
这封信曾爆红网络,引发一场“青少年学生该不该崇尚英雄?该怎样崇尚英雄?”的热议。遗憾的是,面对这一自私狭隘的谬论,许多家长甘当“沉默的大多数”,还有一些家长居然认同。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自由开路者,不可使其困顿于荆棘。
前不久,被誉为“给青少年学生思想穿军装”的军训,亦被质疑,认为这是折腾学生的形式主义,是毫无意义、强制性的国防教育。
今天的孩子,明天的栋梁。去年5月,习主席给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的回信中,希望他们多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知识,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青春黑板上,写下什么样的图腾和印记?青春肩膀上,承载着什么样的期许和希冀?
看似问孩子,更是问大人;看似问学校,也是问社会;看似问现在,实则问未来。
早在两千多年前,《周礼》中有云:“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培养学生的标准课程,射与御两项军事技能更被视为一个人是否贤德的标志。赵匡胤灭蜀时,男人都不战而降。花蕊夫人鄙视他们没有血性,悲愤地吟诗讥讽:“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青少年正值人生“拔节孕穗期”、可塑定型期,他们精神家园和价值高地上,大人是最好的言传身教者、播火燃薪者。我们把低俗当有趣,他们会把恶俗当崇高;我们戏说英雄,他们就会恶搞英烈:我们总等着别人牺牲,自己坐享其成,就不要指望孩子们遮风挡雨、负重前行;就不要在将来的某一天去抱憾:孩子终于长成了我们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有热血、有情怀的人,尤其是年轻人。
青少年国防教育是往灵魂里熔铸精神、往思想里灌注价值、往脑海里输送责任,没有课外班,不是特长生,也不是加分课目,甚至在追求升学率、就业率的今天,无法助你一臂之力。但筑牢的精神长城,修砌的价值堤坝,点燃的热血胸膛,将影响着他们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关乎着中国方向。
100多年前,清廷腐败,列强欺凌,为唤醒全国青年爱国热情,梁启超仰天长叹,写下发人深省的《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壮哉,少年!诚哉,斯言!青少年一代怎么样,未来中国就怎么样;青少年魂魄强健,未来中国就有力量;青少年光明,中国便不会有黑暗。
讲台课堂有尽时,塑魂育人无绝期。开学第一课,中国父母,请送给孩子们一副坚韧的精神筋骨;中国老师,请送给孩子们一堂难忘的“强心课程”!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五一”假期到来,有人外出旅行、寻访美景,有人宅家睡觉、放松身心。你的睡眠好吗?你知道为什么要睡觉、怎么睡个好觉吗?假期里,读一本关于睡觉的书,好好休养身体吧!
“要想使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健康恢复到每天的最佳状态,我们唯一能做的也是最有效的事,就是睡觉。”本书作者马修·沃克现在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神经科学和心理学教授,潜心研究睡眠20多年。他在总结前人睡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前沿科学的突破,告诉我们睡眠的运行机制、睡眠不足的坏处、睡眠与做梦的有益功能。希望更正人们对睡眠的忽视,提高现代文化对睡眠的重视。
睡觉并不仅仅是睡觉。我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情商智商、记忆力、运动力、学习力、生产力、创造力等等,都与夜间那场睡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书中,作者通过大量探索和研究发现,睡眠是极其复杂、有趣的,并且与健康有着惊人的密切关系。每晚的规律睡眠少于6-7个小时,会破坏人的免疫系统,罹患癌症的风险将增加一倍以上。睡眠不足也是决定人是否会患上阿尔兹海默病的一个关键生活方式因素。
好好睡觉,就可以得到其提供的大量健康保障。这些健康保障不仅限于增强学习能力、记忆力、逻辑决策和选择能力,更有着抚慰创伤、平和情绪、安抚大脑等效用,甚至通过做梦可以更好地激发我们的创造力……
如果只看总结,会觉得书中一些道理是“老生常谈”。这本书有趣的地方是作者引用了大量真实的实验、数据、调查,对看似大众的论述进行解读,让读者“知其所以然”,再看结论时会觉得醍醐灌顶。
比如,我们的身体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睡觉?书中指出,决定睡眠质量有两个主要因素:昼夜节律和睡眠压力。
我们大脑深处的24小时生物钟会发射信号。不过,每个人的高峰和低谷有着明显的差异,有些人偏爱“早睡早起”,而有些人则是不折不扣的“夜猫子”。这是由基因决定的。如果你是个“夜猫子”,那么你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很可能也是“夜猫子”。
决定你什么时候感到困倦,该上床睡觉的第二种力量是睡眠压力。一种叫作腺苷的化学物质在你的大脑中积聚,制造出“睡眠压力”,你清醒的时间越长,这种化学物质所制造出的睡眠压力就会累积得越多。
有些人在白天会喝咖啡缓解困意。咖啡因确实可以阻断腺苷向大脑正常传递的困觉信号。体内的咖啡因水平在口服约三十分钟后达到顶峰。不过需注意的是,咖啡因会在你的体内持续存在。咖啡因的平均半衰期为5-7小时。假设你在晚饭后7∶30左右喝了一杯咖啡。这意味着在凌晨1∶30,你只代谢掉了晚餐时摄入咖啡因的一半。要想继续将咖啡因完全分解掉依然任重而道远。
咖啡因能被肝脏中的一种酶清除掉,随着时间逐渐降解。有些人肝脏中的酶能够更有效地降解咖啡因,迅速将它从血液中清除,另一些人的酶作用比较缓慢。这很大程度上由遗传因素决定。此外,衰老也会改变咖啡因的清除速度:年龄越大,大脑和身体清除咖啡因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因此随着年龄增长,咖啡因对睡眠的干扰也会变得越明显。
你怎么知道自己的睡眠是否充足?书中作者提供了一份简单的测试,帮助我们确定自己的睡眠状况:早上醒来后,你能在上午10点或11点再次入睡吗?中午之前,你是否必须依靠咖啡,才能保持高效的精神状态?如果没有设置闹钟,你会睡过头吗?当你在阅读同一句话时,是否总是需要重复阅读几次?如果你的答案均为“是”,说明你没有达到充足睡眠或睡眠质量不佳。
当睡眠不足时,众多后果之一就是腺苷的浓度仍然过高。早晨到来时,昨天的一些腺苷就像贷款上的未偿还债务一样仍然保留着。在接下来的一天里,你会一直背负着这个欠下的睡眠债。这种睡眠债还会像拖欠贷款一样继续积累,无法逃避。此外,睡眠分为两个阶段,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整个夜间都在大脑中进行反复的拉锯战,每90分钟就会发生一次转换。前半夜,主要是非快速眼动睡眠占主动,后半夜,大部分时间由快速眼动睡眠所主导。
你可知道,晚睡后,第二天睡到中午也不能弥补熬夜欠的睡眠债。作者举例说,假设你今晚在午夜时分入睡,但因为有一个早会,不能在早上8点才醒来以保证8个小时的睡眠,而必须在早上6点起床。因为大脑最渴望的大部分快速眼动睡眠都被安排在了夜晚的后一段时间里,也就是早晨的晚些时候,所以即使你的睡眠时间只减少了2小时(25%),你也会损失 60%到90%的快速眼动睡眠。这就像饮食结构一样,如果你只吃碳水化合物,饮食不均衡,结果会缺乏蛋白质而导致营养不良。睡眠分段启示我们熬夜补觉是行不通的。
书中,作者还娓娓道来我们一生中睡眠会发生的变化。胎儿和生命早期婴幼儿要经历很多快速眼动睡眠。儿童时期的后期和青春期前期,深度非快速眼动睡眠占据主动地位。在二十几岁末尾和三十出头会出现深度非快速眼动睡眠的下降。进入四十多岁的后期,和青少年时期相比,老化将会剥夺60%-70%的深度睡眠。到了70岁时,你将会失去年轻时80%-90%的深度睡眠。
如何拥有健康睡眠?作者在文末给出了12条健康睡眠小贴士。践行起来好好睡觉吧!
1、坚持固定的睡眠时间。每天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在同一时间醒来。人类很难适应睡眠模式的变化,等到周末再补觉,并不能完全弥补一周内睡眠不足的情况,并且会导致周一早上很难醒来。
2尽量每天尝试锻炼至少30分钟,但要在睡前2-3小时结束锻炼。
3、避免咖啡因和尼古丁的摄入。
4、睡前避免喝酒精饮料。大量摄入会让你失去快速眼动睡眠,使你处于睡眠较轻的阶段。
5、深夜避免大量进食和喝饮料。
6、尽量避免使用会延迟或破坏睡眠的药物。
7、下午3点以后不要午睡。
8、睡前放松。睡前习惯应包含一项轻松活动,如阅读或听音乐。
9、睡前洗个热水澡。
10、保持卧室幽暗凉爽,并且不要放置任何电子产品。
11、适当晒晒太阳。睡眠专家建议,如果有睡眠问题,应该在早晨接受阳光照射1小时,并在睡前调暗室内灯光。
12、醒着时不要躺在床上。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白雪
编辑: 刘春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