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策美文教你学写《全书读书笔记写法》小技巧(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9-09 06:44

写作核心提示:
以下是一篇关于写全书读书笔记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作文:
"写好全书读书笔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读书笔记是阅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记录阅读的收获,还可以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甚至激发我们的思考。然而,写好一份全书读书笔记并非易事,需要我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读书笔记要注重系统性,而非零散记录。"
很多人在阅读时,习惯于随手记录一些触动自己的句子或者段落,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捕捉到一些精彩的内容,但缺乏系统性,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我们在写读书笔记时,应该注重系统性,将书中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例如:
"按主题分类:" 将书中相同主题的内容归纳在一起,例如关于人生哲理、社会现象、人物形象等。
"按章节分类:" 每读完一章,可以写一段总结,记录本章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感悟。
"按人物分类:" 将书中重要的人物进行总结,记录他们的性格特点、经历以及作者对他们的评价。
通过系统性的整理,我们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中的内容。
"二、 读书笔记要注重思考,而非简单摘抄。"
读书笔记不是简单的摘抄,而是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仅仅摘抄书中的内容,无法体现我们对书籍的理解和消化。
适合新手的3种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前几天,群里有个小伙伴问,有没有人能教她怎么写读书笔记,她只会摘抄美句。另一个小伙伴说,你觉得谁写得好,就按照他的模板来套用,模仿得多了,就会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个理论上没有问题,但对于刚开始写读书笔记的人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要先去寻找读书笔记写得好的人,然后分析他的写法,最后再模仿、练习。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句话:
客户点击购买产品后,要让他在尽可能少的步骤里完成付款,步骤越多,客户放弃购买的可能性越大。就像支付宝和微信,点击支付就能输入密码了。
我想,对于不会写读书笔记的小伙伴来说,也是一样的,尽可能地减少他们寻找模仿对象的难度,有助于尽快开始。
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可能在公司里需要加班,在家里需要带孩子,留给自己的时间有限。所以,今天我分享3种常用的写读书笔记的方法,都是拿来就能用的,希望能帮助到小伙伴们~
01 九宫格读书笔记法
九宫格读书笔记法,是彭小六在《洋葱阅读法》里提到的,
就是制作一个九宫格来记录自己在一本书里学到的知识点。首先,在阅读之前,根据书名、封面、腰封等提出3个问题;
然后,在阅读过程中收集和问题相关的9个概念填入到表格里;
最后,对这些概念用摘抄、案例等方式来进行解释,并通过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来前面的3个问题。为什么要收集概念呢?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中说,衡量一个人是否聪明的依据有两点:
第一, 看他脑子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
第二, 看他脑子里的那些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之间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关联。
第一点的意思是我们对概念的理解程度;第二点则是我们能否将这些概念相互融合,形成自己的知识网。
比如,我读《洋葱阅读法》时做的九宫格笔记是这样的:
通过这些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我就得出最先提出的三个问题的答案。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必须有9个概念,一本书的内容比较少,四五个概念也是可以的;内容多,或者你觉得有更多的概念需要记录,超过9个也可以的。
02 康奈尔笔记法
康奈尔笔记法,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教授
Walter Pauk发明的,能帮助我们将思考和运用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整个页面分为3大块,左侧上面是线索栏,可以写笔记中的关键词;右侧上面是笔记内容;下面是总结。应用在读书笔记上,可以在左侧上面写阅读的章节标题,或是你提炼出来的主题;右侧上面写笔记内容,比如你在书中看到的新名词、新理论知识,直接摘抄金句也可以;下面总结部分写自己的感悟,比如这个新的理论知识可以用生活中的哪个案例来论证。等复习时,可以先看左侧的关键词,回想一下书中内容,再看右侧的笔记,如果有新的感悟和想法,继续写在下面的总结栏里。这是我读《把时间当作朋友》时写的笔记:我在上面增加了书籍名称和作者的部分,小伙伴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可以在本子上画出相应的区域,也可以在印象笔记模板里搜索“康奈尔笔记”直接应用。03 RIA便签法
如果你担心读过的内容忘记了,或者是没有时间回顾以前的笔记,那
RIA便签法就很适合你。它是拆书帮创始人赵周在《这样读书就够了》里面提出的,
通过阅读+复述+实际应用来吸收并内化知识。- R:Reading,阅读原文;
- I:Interpretation,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读到的内容;
- A:Appropriation,实际应用,分为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以及A2—制定目标和行动计划。
这个方法需要用到3种不同颜色的便签,I、A1、A2各用不同颜色。
第一步,阅读,针对重点内容或者自己有感悟的句子,标记出来,即R部分。
第二步,用自己的语言
复述读到的内容,写在I便签上,并贴在内容旁边。
第三步,将读到的内容
和现实生活关联起来,比如生活中的哪个案例能论证这个内容,将其写在A1便签上,贴在I旁边。
然后制定目标和具体的行动计划,写在A2便签上,贴在A1便签旁边。可以在读完整本书后,将所有的A2便签撕下来,集中贴在一个显眼的地方,逐一按计划执行以达成目标,也可以在阅读的同时按计划执行。当时我在《这样读书就够了》里读到了这样一句话:
总是把知识化成斗志,难免让人在挫败或空谈中黯然伤神。真正把知识拆为己用,才可能让人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I、 A1、A2部分我是这样写的:
之所以说RIA便签法能将知识内化,是因为我们关联了自己的经验,反思了自己的不足。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阅读,并不是指全书的内容,而是某个段落,甚至是一句话,只要对自己有启发都是可以的。对于新手来说,这3种写读书笔记的方法都比较容易上手,不过九宫格读书笔记法针对的是整体,即全书的内容;RIA便签法更适合局部的内容。
写在最后
日本作家印南敦史将读写比喻为呼吸,一味地吸气不呼出来我们会很难受,同样单纯地只读不写,也会很难受。他认为,即便是简单地摘抄,也能帮我们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思想和观点。所以,不管你是出于什么原因去读书,写读书笔记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让我们内化知识的同时,还锻炼语言组织能力、思考能力。
往期精彩:
《小团队沟通课》:如何与团队成员更好地沟通?
这3个关于潜能的谎言,哪个阻碍了你的成长?
10种标题写法,学会任意一种,新手都能轻松写出好标题
周振甫:读书笔记的三种写法
本文转自“语文学习”,原载《中国青年报》1981年12月17日、24日、31日,有删改。旨在知识分享,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小编删除。记得我在学校里读书时,有一位老师对我们说:
你们在阅读课外书,我也在阅读各类书。你们读过的书,时间一久,印象渐渐淡了,模糊了,到后来几乎淡忘,读了等于不读。我不是这样,书读得越多,知识的积累越丰富。为什么?你们读书不作笔记,读过就算了;我读书都作笔记,所以同你们不同。作笔记是麻烦的,但作笔记有它的好处。要作笔记,不是把书看完了就算,还得想想有什么可记的。这一想,就比不想要看得深些,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考力。要写读书笔记,光看一遍还不够,看完了再要翻一下,加上写读书笔记,印象加深,不容易忘记。写了读书笔记,以后读书,碰到同一问题时,可以找出以前写的读书笔记对照起来看,使得对问题的看法更深入一步。老师这番话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事隔几十年,我还记得。我的老师确实是很辛勤地作笔记的。可惜我这个学生偷懒,没有听老师的话,没有做读书笔记。虽然读了不少书,随读随忘,还像老师批评的一样。因此,这里只能谈一下老师的话,只能找一些著名的读书笔记来谈谈,这里,结合前人写的读书笔记,想谈三种写法。一种叫“提要钩玄”,一种叫“采花酿蜜”,一种叫“开山铸铜”。
先说提要钩玄。唐朝的著名文学家韩愈,在《进学解》里讲他写读书笔记,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他读记事的历史书,把重要的事件摘记下来,他读哲理书,把主要论点摘出来。韩愈的读书笔记,有几篇还保留在他的集子里。有一篇《读〈鹃冠子〉》,引在下面,看他是怎样写提要钩玄的读书笔记的。《冠子》十有九篇,其词杂黄老刑名。其《博选篇》,“四稽”“五至”之说当矣。使其人遇时,援其道而施于国家,功德岂少哉!称“贱生于无所用,中流失舟,一壶千金”者,余三读其辞而悲之。文字脱谬,为之正三十有五字,乙者三,灭者二十有二,注十有二字云。他先写明这部书有多少篇,没有写作者是谁,什么地方人,因为无从查考,作者没有写出自己的姓名和籍贯。其次指出这部书的内容是讲什么的。这部书属于先秦诸子,先秦诸子分好多流派,所以指出“其词杂黄老刑名”。黄老就是道家,讲黄帝、老子的学说的;刑名就是法家。指出这本书的内容是道家兼法家。再指出这本书中的要点,有篇叫《博选篇》,里面提出“四稽”“五至”的学说,“四稽”指出从四个方面来考察,“五至”要达到五个要求,都是为治理国家打算的。韩愈认为他的学说很恰当,假使他被国君任用,用他的办法来治理国,家,功效是不少的。又引了书中的话,说有的东西的被看轻,由于没有利用它。比方一个大葫芦,大家看不起它。要是在大河中船翻了,抱了大葫芦就可以救命,这时候一个大葫芦就价值千金了。韩愈反复读这些话,引起了悲哀。书里用大葫芦来比人才,人才弃而不用,所以被看轻,韩愈因此悲哀。韩愈又改正书中的文字脱误,改正三十五个字,把颠倒的字勾过来的有三处,涂去的错字二十二个,旁边注明改正的字的有十二个。从这篇里我们看摘要的读书笔记是怎样写的。不是把一本书的要点记下来就算。先记下这本书有多少篇,内容主要讲什么的。再记下其中的要点是什么,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写出自己的意见。还摘出其中精彩的话,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提到改书正中文字的脱误。从“三读其辞面悲之”看,“三”字虚数,表示反复读。可见韩愈碰到其中精彩的话,不是看过就算,是要反复读的。这就是韩愈写的摘要的读书笔记。里面确实摘记了要点,但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包括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还要对全书的内容作概括的说明。那就不光把一本书读过就算,读后还要思考,从全书的内容到精彩的篇章,到精彩的话都要考虑,直到对书中的错字都不放过。从这里,我们既可以学习怎样写摘要的读书笔记,还可以学习他是怎样读书的。
再谈“采花酿密”的读书笔记。蜜蜂采花中甘液酿成蜜,不是采一棵花的甘液所能酿成的,是从多种花中采集来的。有的读书笔记,是作者读了好多书,通过比较研究才得出的一种看法,好比蜜蜂酿蜜,这样的读书笔记写得比较精彩,不同于一般的看法。像朱熹的《朱子语类》:渊明诗,人家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自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的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又龚自珍《己亥杂诗》:
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读书笔记有各种形式,前面举的摘记是一种;这里举的是别的两种,一是随笔式的,一是诗。随笔式的只写出自己的意见,不必记下书名卷数等,主要把自己对书的意见写下来,用诗的形式来写更不必记书名卷数等了。上面举的朱熹的一段话,龚自珍的一首诗,实际是写出了对陶渊明诗的读后感,所以也作为读书笔记来谈。“渊明诗,人家说是平淡”,说明他看了别人讲陶渊明诗的话,都说渊明诗是平淡的。“据某看他自豪放”,他读了渊明的诗,跟别人的看法不同,认为平淡是表面,骨子里是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自觉耳”,他也读了许多豪放的诗,经过比较,他认为渊明诗的豪放跟别人的豪放不同,他的诗的豪放不显露。也有外露的是《咏荆轲》一篇。他这个论点,是读了别人论渊明的诗,用渊明的诗来检验;读了别的豪放的诗,用来跟渊明的诗作比较;才能得出来的。他不光看到渊明诗表面上的平淡,还看到了他的诗骨子里的豪放,这种豪放是从《咏荆轲》诗里看出来的。从《咏荆轲》诗里看出了他的豪放,再来看他写的别的诗,才看出透过表面的平淡,骨子里是豪放的,即从诗里看到渊明这个人的性格来。这正像蜜蜂采花酿蜜那样,是读了很多书,通过比较研究才得出来的。龚自珍的诗主要是采用了朱熹的论点,但又补充了新的论点:一是用诸葛亮的豪放来同陶渊明的为人作比,二是赞美渊明的品格的高超,三是用诸葛亮的《梁甫吟》和屈原的《离骚》来同渊明的诗作比。在这里,说明龚自珍不光读了陶渊明的诗,还读了陶渊明和诸葛亮的传记,了解了两个人的性格,还读了诸葛亮的《梁甫吟》;还研究了历史上品格高超的人,经过比较,才写出这首诗来。说“万古浔阳松菊高”,那是因为陶渊明是浔阳人,是爱松菊的。他在《归去来兮辞》说“抚孤松而盘桓”,他在《饮酒》里说“采菊东篱下”,菊和松又是用来象征高洁的品格的。说这句话,说明他把陶渊明跟历代的高人作过比较,他又用屈原的《离骚》来同陶渊明的诗比,看出陶渊明的豪放,跟诸葛亮比较接近,占有的成分多些;跟屈原有距离,占有的成分少些。那因为屈原投江自杀,渊明没有那样忿激,比较达观。他跟诸葛亮也有不同,那因为渊明不像诸葛亮那样能建功立业。不论他的衡量是否恰当,总之是像采花酿蜜那样,读了很多书,通过比较研究得出来的。
三说开山铸铜的读书笔记。清初顾炎武的《日知录》,是读书笔记的巨著。他在《与人书十》里,谈到有两种书:一种是收旧钱称做废铜来铸新钱,既是粗制滥造,又毁坏了好的旧钱。一种是开山采铜矿来炼铜。他的《日知录》,一年来“早夜诵读,反复寻究,仅得十余条,然庶几采山之铜也”。毁旧钱来铸新钱,大概指把旧书剪剪贴贴编成新书,开山铸铜,大概指从许多材料中发掘出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假使说,采花酿蜜主要指文艺方面的研究说的,那么开山铸铜主要是指学术方面的研究说的。这里引《日知录》中的《正始》条。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贵焉耳矣。……《日知录》写的读书笔记,称为开山铸铜,往往引了不少书,从中取得一个结论。要是把所引的书都抄上,太多,不合适,只好节引一个结论。顾炎武从不少材料中得出这个结论。他说的“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所以只是那个朝代的君臣的事,是那个朝代的官员要考虑的,“肉食者”指官吏。“亡天下”指邪说横行阻塞了正义,整个国家的教化都被破坏,弄到“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引起大混乱,整个社会要陷于崩溃说的。他这个论点,是从不少历史上的材料中发掘出来的,所以称为开山铸铜。不论他这个论点是否正确,这里从他取得这个论点的方法来说,是属于开山铸铜这一类。以上谈了三种读书笔记的写法。对青年读者说来,主要是第一种摘记的写法,就是写摘记时,不要只抄警句或摘要点,还要用心想一想,写出自己的意见和感受来,那样的读书笔记才是自己的,即使自己的意见不成熟,积累得多了,也可以看出自己思想发展的过程,是有用处的,至于采花酿蜜是较高的要求。青年读者对文艺作品读得多了,有比较,就会产生各种看法。这种看法是通过比较得来的,也就是属于采花酿蜜这一类,所以这样的读书笔记,青年读者也是可以写的。写摘记的读书笔记,积累得多了,自然会产生写采花酿蜜的读书笔记来了。至于开山铸铜,这是属于学术研究方面的读书笔记。青年读者开始对某一个问题发生兴趣,搜集有关这一问题的材料来进行研究,也可以写出这样的读书笔记来。因此,这里说的后两种笔记,虽然要求高一点,对青年读者说来,还是可以做参考的。希望青年读者在阅读文艺作品时,写出采花酿蜜的读书笔记来;在研究问题时,在作学术研究时,写出开山铸铜的读书笔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