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如何写《书香家庭 读书笔记》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9-09 15:44

如何写《书香家庭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书香家庭”的读书笔记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才能写出一篇内容充实、情感真挚、结构清晰的文章:
"1. 明确核心概念与主题:"
"理解“书香家庭”:" 不仅仅是家里有很多书,更重要的是家庭成员热爱阅读、享受阅读、将阅读融入生活的一种氛围和文化。要体现阅读对家庭关系、个人成长、生活品质的积极影响。 "确定笔记性质:" “读书笔记”作文,意味着文章不仅仅是泛泛而谈家庭爱读书,更要结合具体的"读书经历、读过的书、以及从书中获得的思考或感悟"。它不是一篇简单的家庭情况介绍,而是以阅读为线索,串联起家庭生活和个人成长的故事。
"2. 突出“书香”氛围的营造与体现:"
"具体场景描写:" 不要只说“我们家爱读书”,要通过具体场景来展现。例如:晚饭后,家人各自捧书阅读的宁静画面;周末全家一起去图书馆或书店的情景;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可以分类,如儿童绘本、家长教育、文学经典等);家人间关于书籍内容的热烈讨论或分享。 "习惯与互动:" 描述家庭成员的阅读习惯,比如谁喜欢在哪个时间读书,谁喜欢什么类型的书。更重要的是描述家人间的互动,如父母给孩子讲书、孩子向父母请教

家庭记事|家庭共读,书香润心

亲爱的家长们,不妨与孩子一同开启阅读之旅,成为孩子的书友,做彼此的知音。这样的陪伴,比昂贵的礼物更有意义,比刻意的说教更有效果。它让孩子在温馨的氛围中自然成长,让亲子关系在书香中愈发紧密。让我们一起在书海里与孩子共赴远方,用共读为家庭增添温暖的记忆。

——《家庭共读,书香润心》

1

我和女儿很多甜美的共同记忆,都珍藏于一本本书页之间。

女儿出生没多久的时候,我就到邮局订了全年的婴儿画报。画报从封面到封底,每一页都鲜艳明丽,图画多文字少,嘟嘟熊、小猪和小兔等动物形象夸张可爱,故事情节简短有趣。一有空,我就把女儿抱在怀里,轻轻捏住她胖乎乎的食指,指着封面上的字,一字一顿地念:“婴、儿、画、报。”然后翻开内页,一页一页慢慢往下读。她专注地听着,小小的软软的身子紧贴着我胸腹,圆滚滚的小手像一枚刚出锅的剥了壳的鸡蛋,热乎乎贴着我的手心。我的心都要融化了,常常忍不住停下来,在她可爱的脸蛋上亲一下。她抬头看我,拍拍画报,咿咿呀呀嗯嗯啊啊说一通婴儿语,催促我继续念。终于念完了最后一页,合上书,我吁了一口气,仿佛共同完成了一次奇妙的旅程——在美丽的花园中漫步,蹚过小溪,跨过草地,翻过假山,终于抵达幸福的顶点。

一开始,女儿的奶奶还担心,说:“那么小的孩子怎么可能看得懂书?买书不是浪费吗?”没想到,每次翻开画报,我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声一响起来,女儿就立刻进入角色,变成了专心致志的小学童,眼睛里闪着智慧的光芒。奶奶在旁边,像看西洋景一样瞪大眼睛,笑着咂舌又点头。

只要选对了书,任何一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喜欢读书。画报色彩鲜艳、故事生动,具有知识性和教育性,孩子在愉快的亲子共读中,不知不觉积累了知识,提升了听、看、说各项能力。更让孩子愉悦的是:读书的那一刻,全世界仿佛都远远退开成了背景,我们是彼此世界里唯一踏实、安详、瑰丽、温暖的存在,这是一种全心投入、心心相印的高质量陪伴。

2

上幼儿园后,女儿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故事,我开始给她读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自由活泼的生活,是优秀的儿童读物。每晚睡前半小时的阅读时光,成为我们最期待的时刻。读到汤姆把苦药灌进猫嘴,猫惨叫着上蹿下跳时,女儿大笑,还把舌头伸出来“哈哧哈哧”喘粗气,模仿着猫的样子;读到汤姆用计谋哄小朋友们帮忙刷围墙,还赢来很多小玩具时,她用手捂着嘴笑,说“太聪明了”;读到汤姆半夜去坟地,意外遇上一桩谋杀案,她吓得拉上被子蒙起自己的脑袋,在被窝里大喊“汤姆快跑”;读到汤姆经过激烈思想斗争,终于大胆出庭指证凶手时,她钦佩赞叹“真了不起”。这部17万字的小说,我用了半年时间读完。她嫌不过瘾,说:“妈妈,再读一遍吧。”于是我又读了第二遍,她依然意犹未尽,于是如她所愿读第三遍、第四遍……幼儿园三年,这本书成了我们母女俩最好的睡前小游戏。

上小学后,女儿开始独立阅读。她捧着书,模仿着我的语气读给自己听。遇到不认识的字,她会通过上下文猜测,实在猜不出,才来问我。记得小学四年级暑假的一个上午,女儿在房间里忽然号啕大哭。我吓了一跳,以为出了什么事,慌忙跑过去,只见她泪流满面,指着手中的《木木》说:“木木死了。”那是屠格涅夫的小说,讲述农奴被迫淹死自己心爱的小狗。我把她搂在怀里,任她的泪水打湿我的衣襟,轻声说:“妈妈第一次读这本书时,也哭了。”她渐渐安静了下来,说:“妈妈你真好。”那一刻,母女俩心心相印。

亲子共读让我暂离工作压力,在童真视角中重拾好奇心,形成双向的情感疗愈。

渐渐地,她开始不出声默读,沉浸于书的世界。得益于从小培养的良好阅读习惯,她的注意力一旦集中起来就非常专注,学习成绩自然优秀,优秀的成绩反过来又给了她很大的自信,如此形成了良性循环。

有时候,她推荐书给我看,比如《大草原上的小木屋》,全集9本,她看完1本,我就紧接着看1本。这是写一家人坐着马车在大草原上辗转流浪、攻坚克难却始终保持勇敢乐观的故事,很有趣。我一边看,一边忍不住和她讨论书里的人物和故事,意见一致时,母女俩相视会心一笑,对彼此都感觉满意和欣慰。

3

女儿的阅读面越来越广,我跟着她的阅读轨迹往前赶。我给自己下了一个任务:在她高考前,看完她书架上的所有书。无论白天工作多忙、家务活多累,我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终于完成了这个任务,女儿也顺利地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一路走来,我很欣慰自己是女儿的书友,母女俩讨论得最多的话题就是书。教育学家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履行好第一任老师的职责呢?我觉得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和孩子一起读书。

曾有个亲戚向我诉苦,她五年级的儿子成绩不佳,不爱读书,作文很差,她担心孩子考不上高中,因此非常焦虑。我送给她汪曾祺的《人间草木》,这本散文集收录了许多适合学生阅读的记叙性短文。她接过书,连翻开书看一眼目录的兴趣都没有,转身立刻递给儿子:“你要好好看哦。”我很惊讶,问她为何不读,她更惊讶:“我读它干啥?我又不写作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倘若家长连书都不肯阅读,无法与孩子并肩前行,那何谈让孩子热爱读书、热爱学习?又何谈让孩子与自己亲近呢?

亲爱的家长们,不妨与孩子一同开启阅读之旅,成为孩子的书友,做彼此的知音。这样的陪伴,比昂贵的礼物更有意义,比刻意的说教更有效果。它让孩子在温馨的氛围中自然成长,让亲子关系在书香中愈发紧密。让我们一起在书海里与孩子共赴远方,用共读为家庭增添温暖的记忆。

周孙卉:二级心理咨询师,苏州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其家庭获得全国最美家庭、江苏省书香家庭等称号

纸上 掠影

本文节选自《莫愁·家庭教育》2025年第4期。

- END -

莫愁大观园

1 编辑:东 篱

校对:闫 清

审核:王淑娟

总编:韩丽晴

图片来源:神笔PRO

莫愁大观园

有温度 有态度 有深度

书香润四壁 墨香传家风——一个普通家庭因阅读而闪光的故事

一个家庭将收入的半数用于购书,听起来像是一个遥远的传说。但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个家庭:父亲用他对文学的赤诚,将一室书香,淬炼成传承给家人最宝贵的财富。

走进作家柳小瑛家的客厅,最醒目的不是超大屏幕的电视,而是占据整面墙的书架。上面整齐地分类陈列着文学、历史、科普、艺术等各类书籍,宛如一个温馨的家庭图书馆。一家四口在这里看书,构成了这个家庭最动人的日常画面。

喜欢书、爱买书、常看书这个习惯在他工作成家后非但没有改变,反而愈发深厚。他笑称自己有个“固执”的坚持:“当时每月工资的一半,是固定留给书店的。衣服可以穿旧的,但思想不能是旧的。”

柳小瑛妻子 豆玲玲 一开始孩子的爸爸他就拿他工资的大部分钱用来买书了,当时我非常不理解,因为我们那个时候刚成家,经济条件也很紧张,然后我真的非常不理解。到后来,我就看他对文学的那个热爱程度真的深深的打动了我,有了孩子之后我想,他作为一个爸爸,这样子给孩子们树立榜样,也是非常好的。所以,后来我就提出把我们家的客厅改造成一个大书房。后来我发朋友圈的时候。我的朋友,同事们都非常羡慕我们家的满墙的大书柜,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家最大的财富。

这个四口之家是“书香家庭”最生动的注脚。柳小瑛是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从孩提时代起,便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家 柳小瑛 我觉得自己是个十足的文学爱好者。从这个小学时代开始,我就特别喜欢读书。那个时候呢,由于条件所限,自己又没有钱去买书啊,所以通过借阅的方式来阅读。等到工作以后呢,自己经济条件有所改善以后呢,我自己手头有钱以后啊,会优先去买书。这个美丽的书是越来越多,而我自己的这个阅读的范围呢,是越来越广。我把阅读完全当做自己心灵的一种追求和爱好。这么多年呢,我自己也收藏了四五千本书,这些书啊,完全是出于个人的爱好去购买。

经年累月,成百上千本书籍从书店流动到这个家的每个角落,客厅、餐厅、书桌,触手可及之处皆是书籍。起初,妻子豆玲玲也曾不解,但看着丈夫沉浸于书海时那份纯粹的热爱,她也被悄然感染。从偶尔翻阅,到主动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在这个家里最常见的场景,不是盯着电视和手机屏幕,而是四人各捧一本书。静谧中书页翻动的沙沙声,时而交流的喃喃声,构成了这个家庭最动听的协奏曲。

浓厚的读书氛围,如同空气般滋养着一双儿女的成长。女儿和儿子从小便在书堆里打滚,童话、名著、历史、科普……阅读对他们而言,不是任务,而是如同吃饭睡觉一样自然的生活的一部分。父亲从未强迫他们读书,但榜样的力量无穷。

柳小瑛先后创作并出版了两本散文集——《孤独的骑士》和《守望》。书中记录了他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对人生的深刻体悟,文字质朴温暖,受到了读者和评论界的广泛好评。

作家 柳小瑛 在写作过程当中我自己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我觉得一个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学习,一定会变得越来越优秀。虽然出了两本书,但是我依然觉得我自己还是一个初学者,我觉得最好的老师其实就是家里面的满架的图书。

柳小瑛还将对文学的热爱延伸至青少年文学教育领域。他创办了永靖县晨钟文学艺术学校,学校以培养阅读习惯、激发文学兴趣、提升人文素养为宗旨。在他看来,文学教育应从孩童时期开始,让少年们在文字之美中浸润、成长,从而在心中埋下文学的种子,静待花开。

【记者手记】一室书香,四壁生辉。柳小瑛用他对书籍最本真的热爱,成功地将一个家打造成了一座精神的灯塔。他证明了最成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最丰厚的家产是满屋的藏书,而最好的传承,便是让墨香浸润家风,代代不息。

记者:李 茜 赵 玉

编辑:李 茜

责任编辑:冯荣伟

审核:甘荣凤 司旭华 王安杰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