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推荐《《放飞青春梦》读后感》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9-09 19:11

推荐《《放飞青春梦》读后感》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放飞青春梦》的读后感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文章内容充实、情感真挚、结构清晰:
1. "深入理解书名和核心内涵:" "“放飞”":不仅仅是字面意思,更强调的是"实现、追求、让梦想自由生长、不受束缚地向往和行动"。思考作者是如何描绘“放飞”的过程的,是克服困难、勇敢尝试,还是某种心态的转变? "“青春梦”":明确这里的“梦”具体指什么。是学业上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个人成长的目标、对未来的憧憬,还是对爱情、友谊、社会贡献的向往?青春梦通常是"充满活力、理想主义、可能带有激情甚至冲动"的。 "“《放飞青春梦》”":这本书是讲述个人经历、虚构故事,还是理论探讨?核心观点是什么?它想传达给读者关于青春和梦想的什么信息或启示?(如果是虚构作品,要分析人物如何放飞梦想;如果是纪实或理论,要提炼作者的核心观点)。
2. "紧扣“读后感”性质,避免变成内容概括:" "感"是核心。读后感不是简单复述书中的情节或观点,而是"作者(你)读这本书后的思考、感悟、联想和评价"。 要写出"

民族复兴燃烧的是青春激情——《中国青年运动一百年》付梓有感

【著书者说】

作者:胡献忠(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馆长、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研究员)

自五四运动以来,无数青年有识之士为改变祖国的境遇和命运,前赴后继、不懈探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族复兴燃烧的是青春激情。这种特定的历史性行动不是完全靠自发实现的,而是在先进的新型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完成的。青年群体在集体行动中所展现出的坚定革命性、无限创造性、特有先锋性,恰恰又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借助、所倚重的重要特质。

这幅由广州美术学院师生创作的油画,再现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场景。

先进青年注定其成为社会革命的中坚力量

纵观历史长河,时代的性格可以说就是青年的性格,青年的性格也就是时代的性格,青年群体的行动选择往往影响着国家、民族的发展走势。诚如恽代英所论:“我们常说青年是革命的力量。因为青年的感情丰富,气性刚烈,他们不知道隐忍羞辱,他们不知道躲避危险。所以他们见到应当革命,便会勇猛的为革命而奋斗。”

1919年,由青年学生率先发起的五四爱国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爆发这一年,陈独秀40岁,李大钊30岁,这是两位重量级导师。在各地比较活跃的五四人物中,毛泽东26岁,邓中夏25岁,恽代英、蔡和森24岁,周恩来、张太雷21岁,瞿秋白20岁。这些初步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青年知识分子,大多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后来他们成为党的重要骨干。

我们再来看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3个代表的构成,7位有着海外留学经历,4位与北京大学有缘。平均年龄只有27.8岁,25岁以下的占到一半,大多是有见识、有思想的青年才俊。当时全国58名党员(党的早期组织成员)中,除陈独秀、贺民范年龄稍大外,李大钊、董必武、林伯渠、杨明斋等10多人为19世纪的“80后”,毛泽东、周恩来、李达、李汉俊、陈望道、俞秀松、张太雷、邓中夏等30多人为“90后”,还有6人为20世纪之初出生的“00”后,这些人大多是经过五四洗礼的青年知识分子,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充满青春朝气、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政党。

因此可以说,先进青年的觉醒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党的成立又促进了更多青年的觉醒。中国共产党是为改变中华民族命运而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大多数都是在青年时代就满怀信仰和豪情加入了党组织,并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

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能够历经百年风雨而始终充满生机活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我们党的队伍中始终活跃着一大批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精神的青年人。中国青年运动是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青年运动一百年》

胡献忠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青春崇拜”是激情燃烧的催化剂

青年总是引领风气之先的,是现实世界最具创新创造精神的力量。从传统相对恒定的农耕社会,到近代东西对撞的动荡社会,中国文化对于青年的评价有一个转换过程,每当重大社会变革风云际会之时,总伴有浓浓的“青春崇拜”。在青年运动的舞台上,青年是充满激情与想象的自觉的行动者和创造者。青年作为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从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到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历届领导人,无一不赞美青春、关爱青年,无一不重视青年在变革社会中的先锋作用,无一不关注、推动青年的健康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青年驰骋思想的天空更加浩瀚,青年实践创新的舞台更加广阔,青年塑造人生的机会更为丰富,青年建功立业的条件更为有利。

在漫长中国封建社会中,青年族群一直是成人社会的附属物。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后来“相约建党”并成为党的早期领袖的陈独秀、李大钊,在这一运动中发现了青年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他们不遗余力地赞美青春的力量。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中开篇便讲:“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他进而设计出“新青年”的六条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李大钊常常把“青春”“青年”比喻成未来的国家。他高调赞扬青年之精神:“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激情呼吁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毛泽东作为中国革命伟大的实践者和开国领袖,对变革社会的推动力量感受最为深刻。在他看来,青年是“民族解放斗争的先锋”,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某种先锋队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新中国成立后,他又称赞“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无论工厂、农村、军队、学校的革命事业中,没有青年就不能胜利”。他还形象地把青年比作“早上八九点的太阳”。在开启改革开放新航道的历史关头,邓小平明确指出:“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肯定“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老渔阳里2号陈独秀寓所。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就是在这里创建的。这里本来就是《新青年》编辑部,该刊顺理成章地成为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机关刊物。

唱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时代最强音

一个民族发展的时代主题总是具体而特定的。近代以来饱受苦难和屈辱的中华民族,期待着能够承载起伟大复兴重任的坚强臂膀。年轻的共产党人和更为年轻的共青团员们,朝气蓬勃,有思想,有才干,富有极大的社会活动热情和献身精神。从大革命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到红色苏区的“打土豪,分田地”,从震惊全国的五卅运动到唤醒民众的一二九运动,从抗日烽火中的“打日本,救中国”到解放战争中的“为了新中国,前进”,从延安青年运动到国统区的“第二条战线”,广大青年掀起一波又一波革命高潮,紧跟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中国青年的时代责任相互激荡。正如1949年4月任弼时所指出的那样:“保证中国共产党对于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正确的领导,是中国青年运动正确地向前发展的决定因素。”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口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了1957年的57岁。这就是说,在这一时期,青年是生产建设中当之无愧的主力军,是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也是社会主义新人的铸炼者。广大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把青春献祖国”,创造形成青年突击队、青年志愿垦荒队、青年造林队、青年节约队、青年监督岗、青年扫盲队等工作载体,涌现出王崇伦、赵梦桃、邢燕子、向秀丽、雷锋等一大批青年英模,为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面貌勇挑重担、艰苦奋斗。

《中国青年》创刊号的封面,该刊至今仍在发行。是中国期刊界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红色期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揭开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中国青年运动也翻开了新的一页。广大青年顺应时代潮流,迸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满怀豪情地在各条战线辛勤工作、开拓进取,新长征突击手、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星火带头人、青年文明号、五四奖章获得者等优秀青年群体不断涌现,希望工程、“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青年志愿者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振兴杯”职业技能竞赛、中国青年科技行动、大学生“三下乡”、博士服务团等品牌工作蓬勃开展,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勇于创新创业的排头兵,为开创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新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中国青年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昂扬的壮志,信心百倍地投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洪流之中。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青年大学习;从科技攻坚,到精准脱贫;从“创青春”,到“筑梦计划”;从“一带一路”建设,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当代青年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为行动理念,在各行业各领域,练就过硬本领,放飞青春梦想,唱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时代最强音。

(本文图片均选自《中国青年运动一百年》)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05日1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来源: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北京5月8日电新华社8日播发署名钟华论的文章《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全文如下: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在这个青春洋溢的季节,我们迎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

“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凝聚起踔厉奋发、勇毅前进的青春力量。

逐梦百年路,奋斗向未来。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上,中国青年重任在肩,青春中国前程似锦……

(一)

一个有前途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青年工作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百年前的5月5日,珠江畔的广州东园,简陋的竹棚下,马克思画像悬挂在主席台上,“团一大”在“社会革命万岁”的呼声中开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次“慷慨激昂,使人奋发”的大会标志着中国共青团诞生,中国青年运动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鲜红的中国共青团团旗上,黄色圆圈环绕五角星,象征着广大青年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回望百年,中国青年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诚始终如一,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步伐从未停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青年不怕牺牲、敢于斗争,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冲锋陷阵、抛洒热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青年勇于拼搏、甘于奉献,在新中国的广阔天地忘我劳动、发愤图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青年开拓创新、勇立潮头,为推动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锐意改革、砥砺奋进……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一部百年中国青年运动史,就是一代代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的历史,就是党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的历史。激越澎湃的青春之歌中,“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主旋律贯穿始终。红色,是中国青年最为鲜明的气质,更是深深融入血脉的基因。

(二)

像春雨沁人心脾,似春风唤醒绿叶。从地方到中央,一路走来,习近平始终重视青年、关爱青年、教育青年、引导青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党的青年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科学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建设什么样的共青团、怎样建设共青团等一系列重要课题,为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指明前进方向,推动青年发展事业实现全方位进步、取得历史性成就。

“总书记是我们的学习榜样和人生导师”,在广大青年心中,习近平总书记是亦师亦友的知心人。论志向,他勉励青年“立志做大事”;谈学习,要求青年“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说成长,强调“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指出“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话担当,希望青年“担负起历史重任”“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品读习近平总书记讲给青年的“知心话”,如同打开了青年的“成长指南”。坚定的理想信念、深邃的人生智慧、火热的奋斗豪情,激励广大青年与时代同向同行,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成长成才、建功立业。

在广大青年心中,习近平总书记是他们追梦路上的领路人。在总书记关心指导下,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级青年领域专项规划——《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制定出台,明确党管青年原则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发展提供根本政策指引;针对青年在学成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各项政策举措持续出台;从中央到地方的青年工作机制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为奋斗者铺路,为年轻人鼓劲,民族复兴的青春力量更加澎湃——“要撑起中国龙的骨骼,撑起祖国的未来,让中国龙更加腾飞起来”。

(三)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来自河北省阜平县的孩子们用希腊语唱响奥林匹克会歌,质朴而优美的歌声打动世界。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从太行山深处,到冬奥舞台全世界聚光灯下,小小少年迎来了梦想绽放的高光时刻。托举起孩子们美好梦想的,正是一个阳光、富强、开放的中国。

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不久前发表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超过2500万贫困青年彻底摆脱贫困;2020年底,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4.9%;2021年,中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4%,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4430万人,居世界第一……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拥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更广阔的成长空间,面临着追梦圆梦的难得人生际遇。

青年是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新时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如同一堂堂生动而深刻的“大思政课”,让广大青年更好地读懂中国、把握未来。各项事业发展的傲人成就,让青年见证“中国之治”的独特优势;全面小康的千年梦圆,让青年感知“一个都不能少”的发展温度;疫情来袭时的果毅决策,让青年理解“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让青年拥有“平视世界”的自信从容。每一个奇迹的创造,每一个难关的跨越,都在坚定青年对党的爱戴与忠诚、对中国道路的认同、对民族复兴前景的信心。

“出生在一个伟大的国家,成长在一个最好的时代,通过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感到很幸运”。正如冬奥冠军苏翊鸣在写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中所说,“伟大的国家”和“最好的时代”是放飞青春梦想的坐标,也是广大青年奋斗向未来的底气所在。

(四)

“室内‘露营’不为看星星、看日出,而是为了助力一座城市的复苏。”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不少青年主动请战、驰援上海,一个个大爱无疆、甘于奉献的暖心场景多次刷屏。

“人生最浪漫的事莫过于:祖国召唤时,我们正青春。”危难时刻,青年挺身而出,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用行动践行铿锵的誓言,这正是青春最美的样子。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囿于小我,眼前即是世界;心有大我,世界便在眼前。以青春奋斗开创未来,当有心系祖国、志存高远的大胸怀、大格局。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把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中,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在工厂车间一线,青年工人苦练本领、精益求精,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在田间地头,青年农民寒耕暑耘、精耕细作,努力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建筑工地,青年农民工不畏辛劳、挥洒汗水,用一砖一瓦筑造起一座座高楼大厦;在体育赛场上,健儿们顽强拼搏、争创佳绩,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资机构青年员工辛勤工作,为推动互利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这一届青年很行!”无论是危急关头的勇毅担当,还是平凡岗位的发光发热,事实充分证明,当代青年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是勇挑重担、堪当大任的一代!

梦想有多高远,天地就有多辽阔。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亿万青年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新征程上,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用奋斗成就精彩人生,新时代中国青年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五)

“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在中国空间站“出差”半年后,航天员王亚平和战友翟志刚、叶光富平安返回地球。这次全球瞩目的太空之旅,又一次点燃亿万青少年探索浩瀚宇宙的梦想。

心至苍穹外,目尽星河远。还有什么比仰望星空更能感知梦想的引力,比开拓创新更能激发青春的热情?青年常为新,青年也最能为新。以青春奋斗开创未来,更需激发创造的激情与活力,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创新是“冲刺跑”,唯有奋勇争先以胜之。前方没有路,就自己闯出一条新路来;没有先例,就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敢闯“无人区”,敢破“天花板”,勇当“探路者”,才能见人所未见、识人所未识,收获别样的风景,开辟崭新的天地。

创新乃终身事业,唯有坚韧者始能遂其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从来没有捷径可走,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坚定“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决心,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才能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回信,勉励广大航天青年勇于创新突破,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

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创新的大门,永远向青年敞开;创新的事业,呼唤着青年不断奔赴。

(六)

不久前,第二十六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这份光荣的名单中,有带领乡亲们脱贫奔小康的85后第一书记,有在奥运赛场摘金夺银的运动健儿,有年轻有为的科研工作者,有投身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90后女生,有守护万家灯火的人民警察、消防员……在奋斗中闪闪发光的青春,总能触动我们的心灵,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

“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风雨百年,“奋斗”是一代代青年的人生座右铭。那是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的无畏身影,是青年突击队、青年志愿垦荒队在山川大地树起的鲜艳旗帜,是“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是“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告白,是“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奋斗的道路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今天,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交织,我国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青年在前进道路上也面临各种困难与挑战。如何战胜艰难险阻,在新征程上破局开路、书写新篇?答案,依然是不懈奋斗、艰苦奋斗、永远奋斗。

“断崖是山的挫折,却产生了壮丽的瀑布。”世上没有“躺赢”的捷径,奋斗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在困境中奋起拼搏,在磨砺中锤炼自我,青年就能强心志、壮筋骨、长才干,掌握解锁难关的“密码”,搭起通往梦想的阶梯,让未来跃动在广阔的地平线上。

近日发布的《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09—2021)》显示,青年网民群体普遍相信“努力有用”。“躺平”没有出路,拼搏才有未来。敲响内心深处的战鼓,高扬乘风破浪的风帆,奋斗,永远是青春的别名!

5月4日,一支由80后、90后组成的科考队登顶珠穆朗玛峰,中国珠峰科考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五星红旗映照下,攀登者们立于地球之巅、探索科学奥秘,青春芳华绽放于天地之间……

最激昂是少年志,最闪耀是追梦人。不忘初心,青春朝气永在;志在千秋,百年仍是少年。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励着广大青年明心立志、开拓进取,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追梦无止境,我们正青春。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在于青年!

《人民日报》(2022年05月09日08版)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