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9-09 22:29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李白传》的读书笔记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才能写出一篇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见解深刻的文章:
"1. 明确读书笔记的目的和文体要求:"
"目的性:" 你写这篇读书笔记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梳理书的内容梗概,还是为了分析李白的性格与成就,或是探讨作者(如叶嘉莹、肖涤非等,根据你读的是哪本《李白传》)的写作观点?明确目的有助于你筛选和组织笔记内容。 "文体特点:" 读书笔记不同于小说评论或学术论文,它更侧重于"记录个人阅读过程中的思考、感悟和收获"。虽然需要一定的分析,但不必过于追求严谨的论证和系统的结构,更强调"真情实感和个人见解"。
"2. 重点关注内容的选择:"
"核心人物——李白:" 这是笔记的重中之重。应重点记录你对李白生平经历、性格特点(如浪漫、豪放、傲岸、理想主义、嗜酒等)、主要成就(诗歌创作、人生际遇)的理解和感悟。 "关键事件:" 选择书中描写的几个重要事件或人生阶段,如蜀中逃难、仗剑去国、安史之乱中的经历、流放夜郎、最后隐居等,分析这些事件如何塑造了李白的形象,以及你对这些事件的看法。
开栏语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为了贯彻落实省委开展“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行动,推动全市法院打造学习型干警研究型团队书香机关工作向纵深发展,今年起,持续开展“荐书、读书、品书”活动,期冀广大干警在工作之余,学会享受独处时光,汲取知识养分,提升履职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金昌贡献法院力量。
骨头里开出浪漫的花
——读《李白传》有感
李白是一个生命符号,其价值内核集中于诗歌。他从庄子、楚骚、汉赋的故居里巷中走来,行囊满是浪漫主义的吉光片羽,他时而高歌《大鹏赋》,时而长叹《行路难》,在理想的极顶和现实的“蜀道”上翻山越岭,一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拗与坚定。他先把自己走成了大唐诗歌的一道脊梁,然后直步浪漫主义的峰巅。
浪漫的身世
武则天长安元年,李白出生,字太白。因其在族兄弟中排行十二,所以常被朋友们称作李十二。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在甘肃秦安县),诞生于西域碎叶城,当时属于唐安西都护府管辖,隋末兵连祸结,其祖先从内地迁徙至此。关于李白的身世,唐代就讳莫如深,只知其父名李客,但对其其他亲属,史料并无记载。李白自己也很少谈及家世背景,偶有所及,也闪烁其辞。
关于李白名字的由来,有种说法是李白七岁时,父亲李客才给他取了这个名字。李白父母酷爱读书,希望儿子做个风雅之人。那日,于庭院散步时,见春日里树木葱翠,繁花似锦,李客开口吟诗道:“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会意,接着补上“火烧叶林红霞落”,李白心知父母在考他作诗的能力,于是在盛放的李树前站定,想了想接了一句“李花恕放一树白”。父亲在欣慰之余,便以此句首尾二字作为他的名字。这个故事看似清雅,但三人所作诗词含意粗浅,有明显的杜撰痕迹。但不管怎样,长安元年,李白来到了尘世。其实,李白生于何地、家世如何、名头何来,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唯一的李白。无需谁为其加冕,无需借用谁的声势。他对着风月乾坤吟咏的词句,千余年后仍然荡涤时光。
诗中的浪漫
他在诗的世界自有风骚。在他之前,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从上古神话传说发源,经过巫官文化和史官文化的催化,至战国,再经士人文化的加工和焙酿,已经产生了庄子散文和屈原楚辞这两座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高峰。他埋头向前人学习,不排斥继承和借用,近乎完美地吸收了庄子的飘逸浩渺和屈原的瑰丽神奇,构建起白话直言、磅礴万物、惊泣神鬼的浪漫主义诗歌骨架,在积累、选择、淘汰、汲取的过程中重新组合,厚积薄发、别出机杼,真正实现了本我个性的超越突破。
李白不愧为李白。狂放作为一种性格和气质,通过李白的行为无限释放,具有冒犯性,导致了他在官场上的失利,但用于诗歌表现却成就了诗人浪漫主义诗风的巨大张力。信手拈出一些句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都可以感觉到从李白骨子里发散出的旷达超脱、磊落不群、风姿飘逸、志趣凌云的心性和浪漫。
酒中的浪漫
就像风不能吹来灵感的种子,其实酒也不能为诗人创造灵感。尽管“李白斗酒诗百篇”被传为千古佳句,但那是放大后的夸张。就以李白和酒的关系,从浩如烟海的史料和典籍中钩沉记忆,真说不清是李白神话了酒,还是酒神话了李白。给我的感觉是,李白与酒恰如兵器中的矛与盾,互为因果,相得益彰。酒是李白的诗胆“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酣诗胆尚开张的李白此刻一身傲骨;酒是李白的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在诗中将自己兀自放大,不管是谁都敢平起平坐;酒是李白的至爱,“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真可谓酣畅淋漓,直言不讳。对于李白来说,诗酒在手,傲然在心,已经足够。
李杜之间的浪漫
用好奇的眼睛回望唐朝,一定会遇到李白,提及李白,势必不能避过杜甫。李杜在历史上是齐名的,今天依然旗鼓相当,不分伯仲。天宝三年初,李白被赐金放还,一路游玩到了汴州,恰巧杜甫回家料理事务,于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在这里揖首相遇。两人趣味相投,信仰接近,都好酒,都喜饮后豪歌狂吟。若以性格去比照,李杜应该是反向而行的两个人。一个狂傲不羁,可以“仰天大笑出门去”,为君捶碎黄鹤楼;一个腹内行船,可以“独立苍茫自吟诗”,“吟句捻断数茎须”。李白的狂,壁立千仞,让人一眼望穿,没有曲径通幽的门扉。杜甫的狂,烟笼寒水,用艺术转弯,是深沉的狂。李白的诗句从天上来,像瀑布,飞流直下;杜甫的诗句从现实来,像民居,四平八稳。酒后的李白活在醉处,去诗里看,人醉时,诗句活了;酒后的杜甫活在醒处,去酒里看,人醉后,诗句冷静。李白把酒灌进了诗句,杜甫把酒喝进了心底。李白酒后一世狂,杜甫酒后一生忧。但他们都是只为艺术而傲,不为声名去争的人,这也是另一种天作之合。
李白去世后,被葬在当涂县采石江边。他有入世之心,也有出尘之念,他如飘萍,但始终坚定。命途多舛,也未舍弃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他是璀璨夺目的,更是无可取代的。他去了,很沉默,千年之后,人们没有辜负他,还有人为他赞叹伤怀。世界苍白而喧嚣,但总有芳草,于野径荒原倔强生长,那是一种叫李白的浪漫主义。
供稿:金昌中院第二党支部 宋园莉
编辑:金昌中院研究室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因其创作的不朽诗歌而成为“诗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阅读葛景春撰写的《李白传》一书,让我对这个传奇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不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深受李白的诗歌启迪。他在《将进酒》中自信地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然而,在本书中,我们也能读到更多如此震撼人心的文字,深深地感受到了李白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和才华。
李白是一个天赋异禀的人,不仅天生聪慧,而且五岁时就熟练掌握了六艺的知识。六七岁时,他就已经把《五经》和《论语》等经典背熟了。其磨杵成针的故事更是流传千古,成为人们口头传颂的中国古代寓言。
然而,李白的天赋和奋斗精神与那个盛世的时代背景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唐朝,文化艺术繁荣,诗歌流传广泛,这为李白的才华和成就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此外,李白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人生的追求,也让他成为了一位不拘一格的诗人。他用豪迈的笔调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后人的喜爱和赞誉。
李白早年的流浪求学经历表现出他独特的生命意义和令人动容的沉醉之美。他跋山涉水,从巴蜀、荆州、扬州等地游学,逐渐成为一代文学巨匠。沿途他与众多诗人交往,相互较量、切磋,共同推动了唐代诗歌的发展。李白的成功故事以及更多文学名家的经验告诉我们,人需要不断地结交朋友。在交友过程中,我们可以提高自己,寻找更好的机遇和创作灵感。
除此之外,书中还讲述了李白辞官还乡和平反昭雪的经历。尽管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但李白在官场上并未获得成功。在其相对失败的官场生涯中,他经受了许多挫折,但仍严守自己的信念。正是这样的信念,让他蕞终成为中国文学史上难得一见的伟大作家。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一个人强烈的信念和坚定的决心是成功的关键。
这本书通过故事的形式生动地呈现了李白传奇的人生经历,深入展示了这位伟大人物的风采,让读者对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佩。除了生动描述了李白的成就外,这本书还是一本具有启示性和励志性的读物,它有助于读者更加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因此,我推 荐给所有关注文学和人文精神的读者阅读此书。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