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9-10 07:14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茶与读书笔记”的作文,需要将这两个看似独立但又可以相互关联的主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 理解核心主题与关系:"
1. "明确主旨:" 你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什么?是探讨茶对阅读心境的影响?是将读书笔记比作品茶的过程?还是将茶席和书房并置,营造一种文化氛围?明确主旨是写作的第一步。 2. "挖掘联系:" 思考茶与读书笔记之间可以建立哪些联系? "环境营造:" 舒适的品茶环境是否有助于沉静心神,从而更好地做读书笔记? "心境影响:" 品茶的宁静、专注是否能让阅读更深入,笔记更精准? "过程相似:" 两者是否都有“品味”、“提炼”、“沉淀”的共通之处?品茶讲究色、香、味、韵,读书笔记也讲究对内容的理解、消化和记录。 "文化内涵:" 茶文化与中国传统读书文化是否一脉相承,都强调静心、思考和品味? "个人习惯:" 是否有在品茶时整理或撰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二、 选材与构思:"
1. "选择切入点:" 可以从个人经历出发,描述一个
#史记##楚汉战争##项羽##刘邦##张良##韩信##吕后##汉朝#
本期分享内容为“《史记》读书笔记”系列的第三期。前两期为1~6本纪的内容,感兴趣可往前翻阅。本文将围绕项羽、刘邦、吕后三个主要人物,简述楚汉争霸与西汉初期的历史,时间跨度-206~-180,内容均源自《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吕后本纪》讲解主要信息。尽可能精简,但本文仍然有7000多字。
在看《史记》前,我对楚汉争霸的了解仅限于鸿门宴、彭城之战、背水一战、垓下之战。对刘邦了解也较少,吕后的了解就更少了。所以当初看《史记》可谓极大扩宽或刷新了我的历史认知,论述客观全面,堪当 二十四之首。
司马迁画像
中华书局出版,《史记(点校本)》修订本。图源于网络
第七卷 项羽本纪
简述:项羽并未称帝,然司马迁为其作本纪。《项羽本纪》时间为秦末乱世与楚汉争霸期间,项羽骁勇善战,但是暴戾优柔、缺乏谋略的性格,导致最终失败。本篇内容包括:巨鹿之战破釜沉舟、鸿门宴错失良机、垓下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
电视剧《楚汉骄雄》项羽(饰演者:江华)
出身与早期:项羽出身楚国将门,年少时不屑于习文练剑,独好万人敌的兵法,却仅浅尝辄止。其叔父项梁获罪一同避祸吴中,暗中以兵法训导子弟。项羽目睹始皇巡游时豪言"可取而代之",显露出不凡志气。他力能扛鼎,威震吴中,为日后起事奠定基础。
起兵反秦:大泽乡起义后,项梁项羽智杀会稽守殷通,招募精兵八千起兵反秦。他们接受召平假诏,渡江西进,收编陈婴部队,合并黥布等义军,实力增至六七万。项梁采纳范增之策立楚怀王后裔以聚民心,自号武信君。其间项羽攻克襄城后坑杀守军。项梁部队在整合多方势力后,成为反秦武装的核心力量。
项梁联军在东阿大破秦军后,因齐国田荣以诛杀田假为出兵条件遭楚赵拒绝,齐拒绝发兵协同西征。项梁分遣刘邦、项羽攻占城阳并实施屠城,继而西进破秦军于濮阳东,雍丘斩李由。连胜之下项梁轻敌,未采纳宋义防骄必败的谏言。秦将章邯得获得增援突袭定陶,大败楚军,项梁战死。刘邦、项羽被迫撤兵至彭城区域重整旗鼓。
定陶败后楚怀王迁都彭城整合兵权,任命宋义为上将军统军救赵。宋义驻兵安阳46天,坐观秦赵之争。项羽斥其误国徇私,于帐中斩杀宋义夺兵权,获怀王追认。项羽率军渡漳河后破釜沉舟,以必死决心猛攻巨鹿,楚军以一当十大破秦军,俘王离、杀苏角。诸侯联军作壁上观,战后皆臣服项羽,项羽成为诸侯统帅。
项刘联军形势图。图源于网络
灭秦复仇:秦将章邯与项羽于漳河对峙,因秦二世问责而陷入困境。长史司马欣赴咸阳求援,被赵高冷遇,逃回后警示章邯“胜亦遭忌,败则必死”。陈馀亦致信以白起、蒙恬功高被诛为例,劝其联诸侯共分秦地。章邯初议和未成,遭项羽连续击溃后,终在殷墟投降。项羽封其为雍王,以司马欣统领降军为前锋。西进途中,诸侯军虐待秦降卒,引发降兵忧惧哗变。
鸿门宴:项羽虑及入关后风险,命英布等夜间坑杀20万秦兵于新安。至函谷关时发现刘邦占领咸阳,曹无伤又密报“沛公欲王关中”,项羽大怒。项伯夜访张良报信,刘邦趁机通过项伯缓和关系,假称守关为防盗匪,承诺次日亲赴鸿门谢罪,暂缓项羽进攻意图。
刘邦携百余人至鸿门向项羽请罪,称小人挑拨离间二人。项羽直言告密者为曹无伤,并设宴招待。席间范增多次示意项羽杀刘邦未果,便召项庄舞剑行刺。项伯起身掩护刘邦,张良急召樊哙闯入帐中。樊哙怒斥项羽听信谗言诛杀功臣,其豪壮之气令项羽无言以对。
刘邦借如厕之机与樊哙等人抄小路逃回霸上,留张良献玉璧致歉。范增掏剑击碎玉斗,怒言“夺天下者必为沛公”。项羽领玉,刘邦回营后立即诛杀曹无伤。此后项羽屠咸阳、杀子婴、焚宫室,拒绝建都关中,执意东归,并烹杀谏言者。
楚汉对峙:项羽灭秦后,遣使向楚怀王禀报入关之事。怀王坚持依先前约定行事,项羽遂尊其为义帝,实则架空其权。为自立为王,项羽先分封诸将,强调灭秦之功在于将帅而非义帝,众将附和。项羽与范增担忧刘邦势力,因鸿门宴已和解且不愿背约,遂封刘邦为汉王,领巴、蜀、汉中,并分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于关中,以阻刘邦东出。其余诸侯如英布、张耳、臧荼等也依战功或亲疏关系受封。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
分封后,诸侯各自就国。项羽迫义帝迁都并暗中派人弑之,又杀无功的韩王成。齐地田荣因不满分封结果,起兵反楚,杀田都、田市、田安,自立齐王,联合彭越、陈馀反项。陈馀借兵击败张耳,迎赵王歇复位。与此同时,刘邦平定三秦,东进争天下。项羽转而攻齐,残暴镇压,引发齐人更烈反抗。田横聚兵数万于城阳抵抗,楚军连战不克。刘邦趁机扩张,致项羽陷入多线作战困境。
楚汉争霸初期形势图。图源于网络
彭城之战:公元前205年春,汉王刘邦集结五十六万大军东征楚国。项羽闻讯,亲率三万精骑南下迂回,趁汉军在彭城松懈时发动突袭。楚军自晨至午大破汉军,歼灭十余万人,逼其溃逃至睢水,又造成十余万汉卒溺毙,刘邦竟被楚军层层围困。此时突发西北狂风,楚军阵型大乱,刘邦才得以率数十骑突围。逃亡途中刘邦屡次抛弃子女,幸得夏侯婴救护,而太公与吕后则被楚军俘为人质。
刘邦退至荥阳收拢残部,萧何亦发关中兵援,汉军重振。楚军追击却被阻于荥阳之南。项羽围攻荥阳期间,刘邦以陈平之计离间楚廷,致使范增愤而离去,病逝途中。后汉将纪信假扮刘邦诈降,助其西逃成皋。项羽攻陷荥阳后烹杀守将周苛,但刘邦已联合英布、彭越等势力,在黄河南北与楚军展开拉锯。项羽因粮道遭彭越屡次切断,竟以烹太公相胁,却被刘邦以“分羹”之言化解,两军最终对峙广武涧,陷入僵局。
彭城之战形势图。图源于网络
大势倾倒:楚汉两军在广武陷入长期对峙,士卒疲惫,民生凋敝。项羽欲与刘邦单独决斗以定天下,遭刘邦以“斗智不斗力”拒绝。项羽亲率勇士挑战,其威势竟震慑汉军神射手楼烦,使其不战而逃。后双方隔涧对话,刘邦历数项羽罪状,项羽怒而伏弩射伤刘邦。此时韩信已平定河北并破齐赵,项羽派龙且迎战却遭惨败,龙且战死,韩信自立为齐王。项羽派武涉游说韩信三分天下未果,加之彭越屡袭粮道,只得东征平乱。
项羽东征期间,嘱托曹咎坚守成皋勿战,然汉军辱骂激将,曹咎愤而出击,终在渡汜水时遭半击而大败,与司马欣等自刎。项羽虽速返挽回局势,但楚军已粮尽兵疲。汉王趁机议和,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项羽释还太公吕后后东归,刘邦却纳张良、陈平之谏,趁势追击。初至固陵时因韩信、彭越未如约合兵遭败,后用张良计策裂土分封,终使诸侯联军齐集垓下,成功合围项羽。
垓下自刎:项羽兵败垓下,被汉军重重围困。夜闻四面楚歌,误以为楚地尽失,遂与虞姬对饮悲歌。其《垓下歌》慷慨凄怆,左右皆泣不成声。当夜率八百骑突围南逃,至天明仅余百人。因农夫误导陷于沼泽,被汉军追至东城,身边仅剩28骑。
项羽自知无力回天,仍三番溃围斩将。至乌江畔,亭长劝其渡江称王,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拒之。遂下马步战,独杀汉军数百人,身被十余创。最终见故人吕马童,慨然赠其首级后自刎而亡。汉军争抢其遗体以邀功,楚地皆降唯鲁地坚守。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于穀城,并赦免项氏宗族,部分赐姓刘。
垓下之战形势图。图源于网络
点评:虽怀疑其舜裔异相,以布衣之身三年亡秦、分封诸侯,霸王之功;放逐义帝、恃武力而弃古道,致五年亡国仍不悟,反归咎天命,实属荒谬。
卷三 高祖本纪
简述:与项羽多重对比,突显刘邦必然取胜。与项羽单纯依赖军事胜利不同,刘邦注重安民、争取民心;刘邦灵活机变(如及时封赏韩信),而项羽则冲动征伐;更通过刘邦的自述强调其知人善任、善用张良、萧何、韩信等人才,与项羽不能用范增形成鲜明对照。篇末“整中见乱,乱中见整”总结刘邦成功之由。
电视剧《楚汉传奇》刘邦(饰演者:陈道明)
出身与早期:刘邦出身沛县中阳里,早年相貌奇异且伴有异兆:其母梦与神龙交合而生他,本人左腿有72颗黑痣,醉卧时常有龙形显现,甚至赊酒都能使店家生意倍增。他性格豁达豪迈,曾任泗水亭长却轻视官吏,好酒色却胸怀大志,见秦始皇车驾曾感叹“大丈夫当如此”。
刘邦斩白蛇被老妇称为“赤帝子杀白帝子”,隐匿山林时头顶常现云气,令吕后能循迹找到。这些异象使其逐渐积累声望。此外,他因“贺钱万”的胆识被吕公赏识,娶得吕后为妻;田间老翁更相面预言其全家皆显贵。虽可能为传说,但塑造刘邦“天命所归”的形象。
起兵反秦:二世元年秋,陈胜吴广起义。沛县县令欲响应却遭萧何、曹参劝阻,建议召回流亡的刘邦以挟众起事。然县令反悔闭城,萧曹二人遂投奔刘邦。刘邦射书入城,以“天下苦秦久矣”说服沛县父老诛杀县令。众人推举刘邦为沛公,依赤帝子传说建赤旗阵营,聚众二三千人,初步形成反秦武装力量。
刘邦起兵后遭遇多次波折。先因部将雍齿叛投魏国而失丰邑,后借兵转战多地。期间与项梁联军合作,获增兵五千。项梁立楚怀王后,刘邦协同项羽西进作战,屡破秦军。然项梁因骄致败,战死定陶。章邯转而攻赵,围巨鹿,刘邦则驻军砀县,与项羽、吕臣形成彭城周边战略呼应。
楚怀王在项梁兵败后迁都彭城,整合军队并作出关键战略部署:命宋义、项羽北上救赵,同时派遣刘邦西进攻取关中,并约定“先入关为王”。诸将因秦军强势皆畏惧西进,唯独项羽因愤慨愿往,但怀王及其老臣认为项羽暴虐而刘邦仁厚,最终决定由刘邦执行西征任务。刘邦沿途收编散兵,虽在昌邑初战不利,但通过吸纳彭越等势力逐渐壮大。
入关咸阳:刘邦采纳郦食其、张良等人谋略,智取陈留粮草,并采用招降策略瓦解秦军抵抗。在听取张良劝谏后回师攻克宛城,封降将以安民心,此后沿途城邑望风归附。当项羽在河北降章邯、赵高杀秦二世时,刘邦趁机用计攻破武关,并于蓝田之战以疑兵之计大败秦军,最终率先入关。
刘邦率先入关后接受子婴投降,拒绝诛杀降君并采纳樊哙、张良谏言,封存秦宫财宝,还军霸上。他颁布“约法三章”废除秦朝苛法,安抚百姓,深得关中民心。此时听信谋士建议派兵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引发项羽大怒。项羽破关后驻军戏水,在曹无伤告密和范增劝说下欲攻刘邦。经项伯调解,刘邦亲赴鸿门宴谢罪,凭借张良智谋与樊哙勇武脱险,并诛杀内应曹无伤。
楚汉对峙:项羽随后焚咸阳、屠秦地,架空义帝,自立西楚霸王。他违背“先入关者王”之约,改封刘邦为汉王于巴蜀,另封十八路诸侯,其中将关中分予秦降将章邯等三人以遏制刘邦。四月诸侯罢兵就国,刘邦采纳韩信计策,烧栈道示无东进之意,实则暗中积蓄力量。
同年八月,刘邦用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突袭关中,大败雍王章邯,平定三秦之地。同时派兵迎接家属,并遭遇楚军阻截。项羽因齐地田荣反叛而北征,无暇西顾,为刘邦东进创造时机。各地诸侯叛乱频发,楚汉争霸格局逐渐形成。
彭城之战:汉二年(-205),刘邦东进势如破竹,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等相继归降,唯韩王昌抵抗被韩信击溃。刘邦设置陇西、河内等郡,分封降将,开放秦朝苑囿予民耕种,并借义帝之死煽动诸侯反楚,宣称率军南下诛杀项羽。此时项羽正深陷齐地战事,刘邦趁机联合五诸侯军攻占彭城。然项羽迅即回师,于睢水大破汉军,俘获刘邦家眷,诸侯纷纷背汉投楚。
持续壮大:刘邦败退后重整兵力,策反英布使楚分兵,又水淹废丘迫章邯自杀。次年,魏王豹反叛,韩信破魏并东进灭赵。刘邦在荥阳与项羽长期对峙,楚军断粮道围城,刘邦以陈平之计离间项羽范增,致范增愤死。最终汉军以女子出东门诈降、纪信假扮刘邦诱敌,才使刘邦率数十骑从西门突围,留周苛等守城。为防叛乱,守将诛杀曾降楚的魏豹以固军心。
刘邦在荥兵败后采纳袁生建议,南下宛叶吸引楚军主力,迫使项羽分兵驰援。彭越趁机在梁地袭击楚军粮道,大破项声部。项羽东击彭越时,刘邦迅速北占成皋,但项羽回师夺回荥阳、斩杀周苛后,再度包围成皋。刘邦深夜北渡黄河,智夺韩信张耳兵权,重整军队后派卢绾、刘贾联合彭越断楚粮道。
霸王末路:项羽命曹咎死守成皋,自己东征梁地。汉军以辱骂诱敌,趁楚军渡汜水时半击而大破之,曹咎与司马欣自刎。项羽回救时汉军已据险而守。同时韩信平定齐国,虽郦食其被烹,但韩信斩龙且、破楚军,迫使项羽派武涉游说未果。两军广武对峙时,刘邦历数十条罪状斥项羽,虽中箭伤仍稳定军心。
项羽粮尽兵疲,被迫以鸿沟为界议和,送还刘太公吕后。刘邦纳张良陈平计趁势追击,初至固陵因韩信彭越未至而败,后采用裂土分封策略促使诸侯合兵。202年,各路汉军会师垓下,合围项羽,展开决战。
韩信率30万大军正面迎战,初战不利后由左右翼孔、费二将夹击,最终大破楚军。项羽听闻四面楚歌,误以为楚地尽失,率八百骑突围南逃,至乌江畔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于穀城,随后驰入韩信军营夺其兵权,消除潜在威胁。
西汉开始:次年正月,刘邦在群臣再三劝进下于氾水北岸即位称帝。他重新分封诸侯:改韩信为楚王、彭越为梁王,保留黥布等原王号,并赦免降卒、减免赋税以安天下。建都洛阳后,刘邦在南宫宴上总结得天下关键在于善用张良、萧何、韩信三人,而项羽仅范增尚不能容。后采纳刘敬张良之谏迁都关中,并平定燕王臧荼等叛乱。为巩固统治,他尊父亲为太上皇,又用陈平计智擒韩信,将其降为淮阴侯,同时分封宗室子弟镇守齐楚要地,初步构建汉政权格局。
西汉初期分封图。图源于网络
平定内外:200年,匈奴联合韩王信在太原叛乱,刘邦亲征平叛却遭平城之围,受困七日后脱险。此后他委派樊哙镇守代地,封兄刘仲为代王。两年间刘邦持续清剿韩王信残部,同时萧何主持修建未央宫,虽初遭刘邦斥责,但以"天子以四海为家"之理说服君主。期间刘邦险遭赵相贯高刺杀,因"柏人"谐音警觉而避祸。事后严惩谋逆者,迁贵族于关中,并在未央宫落成宴会上向太上皇戏谑对比昔日产业之争。
197年起,陈豨在代地反叛,刘邦以重金分化其部将,历时两年终平叛乱。与此同时,异姓诸侯王接连反叛:韩信、彭越被诛三族,英布起兵迫使刘邦带病亲征。十二年刘邦击溃英布后还乡沛县,作《大风歌》抒怀,免除故乡赋役并封刘濞为吴王。最终汉军彻底平定英布、陈豨残余势力,巩固政权。
高祖辞世:高祖平定英布叛乱后返回长安,为前代无后君主安排守墓人,并赦免被陈豨挟持的代地官吏。因燕王卢绾涉嫌勾结陈豨谋反,派樊哙等讨伐,立皇子刘建为新燕王。高祖因箭伤病重,拒医而信天命,并向吕后嘱托身后政事:萧何之后由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相继辅政。吕后在高祖驾崩后曾密谋诛杀功臣,经郦商劝谏后发丧并大赦天下。卢绾闻讯逃往匈奴。高祖葬于长陵,获谥“高皇帝”,令郡国立庙祭祀。其八子中刘盈继位为孝惠帝,沛宫后被设为原庙以歌舞永纪乡情。
点评: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呈现循环更替的特点:夏朝政风忠厚,却导致百姓粗野无礼;商朝以恭敬矫之,却流于迷信鬼神;周朝制礼作乐,又因过度讲究礼仪而使人心虚伪。而周秦之间弊病正在于礼仪过繁,秦朝非但未加改正,反而以严刑峻法加剧问题。汉朝兴起后,承前代之弊却能革新调整,使百姓不致疲困,符合天道循环的规律。文末附记汉代制度:以十月为岁首、诸侯朝见之礼、车服等级(如黄盖左纛)及高祖葬地长陵。
第九卷 吕后本纪
简述:本文围绕吕雉,主讲其培植自家势力、残害戚姬与刘氏子弟等事件,掌控朝政,意图权盖天下,讽刺其权谋手段——如“太后哭,泣不下”与后文“其哭乃哀”的对比。之后的诸吕之乱,主讲周勃、陈平等人联合刘氏如何铲除吕氏的过程,包括王陵斥吕、朱虚侯勇武等,最终重兴汉室。
电视剧《楚汉骄雄》吕后(饰演者:刘雪华)
早期:吕太后是汉高祖刘邦的结发妻子,生孝惠帝刘盈及鲁元公主。高祖称王后宠幸戚姬,欲立其子如意为太子,因戚姬屡屡哭诉及刘邦认为刘盈柔弱不像自己。吕后因常居关中与高祖疏远,但凭借大臣抗争与张良计谋,终保刘盈太子之位。吕后性格刚毅,曾助高祖平定天下并参与诛杀大臣,其兄吕泽、吕释之亦受封侯,奠定吕氏势力基础。
强权专制:高祖驾崩后,吕后开始残酷报复:先囚禁戚夫人,又多次召赵王如意欲加害。赵国丞相周昌强行阻拦,最终赵王仍被毒杀。吕后更将戚夫人制成“人彘”,惠帝见后惊恐病倒,自此不理朝政。随后吕后胁迫齐王刘肥献城阳郡并尊鲁元公主为太后以自保。在此期间,长安城修筑完成,诸侯朝贺,吕后通过种种手段逐步巩固专制统治。
惠帝逝世后,吕后干哭不悲,张良之子张辟彊点破其顾虑大臣兵权,建议丞相陈平任吕台、吕产、吕禄为将统领南北军。吕后果然安心,吕氏由此掌权。少帝即位后,吕后欲封诸吕为王,遭王陵以“白马之盟”反对,而陈平、周勃则假意迎合,称“无所不可”。王陵被夺相权后,吕后逐步罢黜刘氏力量,先封惠帝庶子为王以掩人耳目,继而封吕台为吕王,甚至破例封女性亲属为侯(如吕媭为临光侯),彻底打破刘邦遗训。
吕后为巩固统治,操纵后宫子嗣:惠帝皇后无子,佯装怀孕夺后宫之子杀母立储。少帝稍长知真相欲复仇,吕后立即将其废黜囚杀,改立常山王刘义为帝,仍自掌大权。其间吕氏子弟频获封侯,吕产、吕禄等相继把朝,而刘氏诸侯王屡遭压制或更替,吕氏势力达到顶峰。
握权至死:吕后晚年为巩固吕氏权势,残酷迫害刘氏诸侯:赵王刘友因冷落吕氏王后被诬告,遭囚禁饿死;继任赵王刘恢亦被吕产之女监视迫害,痛失爱妾后自杀。吕后趁机大封吕氏宗亲,改封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甚至封宦官为侯。她临终前任命吕禄、吕产分掌南北军权,告诫其严防大臣叛乱。然而180年 吕后死后仅数月,周勃、陈平等老臣即联合刘氏宗室发动政变,诛尽诸吕,终结了吕氏专权时代。
吕氏之殇:朱虚侯刘章与东牟侯刘兴居作为齐哀王之弟,长安为质时洞察诸吕篡权阴谋。刘章借吕氏女婿身份获知内情,密告兄长齐王刘襄起兵西进,自任内应。齐王诛杀抗命丞相后,合并琅邪王军队,以“诛不当为王”之名传檄诸侯,指控吕氏废杀刘氏三赵王、裂分齐国等罪。吕产派灌婴迎击,灌婴驻军荥阳后与齐王达成反吕同盟,暂驻边界待变。
吕禄、吕产虽掌控南北军却犹豫不决。周勃、陈平挟持郦商迫其子郦寄骗吕禄交出兵权,吕禄中计卸印。周勃入北军后令将士“袒左臂”示效忠刘氏,迅速控制北军。南军吕产欲入未央宫作乱,被朱虚侯刘章率千余士卒截杀于郎中府厕所。至此吕氏兵权尽失,政变核心人物被诛,为后续彻底铲除诸吕奠定基础。
之后,刘章借谒者符节驰入长乐宫斩卫尉吕更始,彻底控制宫廷。周勃立即下令全面清剿吕氏家族,无论老幼皆处死,吕禄、吕媭及燕王吕通相继被诛,鲁王张偃被废。随后调整诸侯分封,并通知齐王与灌婴撤兵,至此诸吕之乱完全平定。
迎立文帝:朝臣密议认为少帝及诸王均非惠帝亲生,恐其成年后反攻倒算,决议另立新君。齐王因外家恶势力遭否决,淮南王亦因年轻被排除,最终迎立仁孝宽厚且母家谨慎的代王刘恒。代王抵长安后,东牟侯刘兴居与夏侯婴清理皇宫,驱逐少帝,迎代王入未央宫。当夜少帝与梁王、淮阳王、常山王均被诛杀。代王即位为汉文帝,开启文景之治。
点评:惠帝及吕后时期天下休养生息,刑罚罕用,民生富足。
以上即西汉初期历史进程的主要内容。下期将围绕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的视角,简述:西汉如何走向强盛(以及 隐藏的危机)。
雨夜清凉,缓缓漫过窗棂。窗外,雨丝如绸,轻轻拂过青苔铺满的石阶。那些深绿的苔痕,仿佛是时光的指尖,在岁月的琴弦上弹奏出悠远的低音。
雨声落在庭前的花瓣上,像是一首未尽的诗,带着春的温柔,也携着秋的怅然。
泡一杯茉莉花茶,茶香氤氲,仿佛时光在杯盏之间舒展又折叠。热气升腾间,像一片薄薄的雾,笼罩了曾经的过往,又朦胧着未来。
雨滴敲打玻璃的声音,犹如老唱片里的怀旧音乐,唤醒一段遥远的记忆。
翻开一本书,字里行间藏着岁月的温柔,像雨水渗进泥土,悄然滋养着心底的荒芜。此刻,庭前花开,手中茶暖,仿佛天地间只有一个人的宁静。
雨夜总是适合怀旧。浮华的喧嚣被隔在窗外,只留下内心的回响。想起那些年曾经的过客,在茫茫人海中擦肩而过。彼此间的缘分,或深或浅,最终都化作了时光中的点点涟漪。
凝望窗外,灯影摇曳,雨声缠绵,那些未及言说的故事在窗棂上洇开水痕,恍如岁月写在空中的诗。
青山空雨,庭院深深,红尘萧萧,繁华不再。曾经执着于风雨漂泊,后来才明白,人生如一场旅途,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回眸一笑,淡看风雨,无需悲伤,也无需惋惜。
时光的画卷早已铺开,任风雨涂抹其上,那些流年的色彩,最终都归于平淡。
纸笔墨里,似有雨声的回响。笔尖游走,书写过往。字里行间的情感,像茉莉花茶的芬芳,淡雅而悠长。指尖竟触到岁月温软的褶皱,竟忘记了曾经的沧桑,只记得一壶清茶里的简约与简单。
红尘客,浮世间。春花秋叶,皆是生命的轮回。听雨赏花,岁月轻柔,时光在书页间翻过,像雨水滑过石阶。雨声里藏着未完的故事,花香中藏着淡淡的怅惘。一段流年,一抹浅笑,与风月无关。
雨收云散时,青石阶蓄满月光。终于懂得:雨落青阶是天地在书写俳句,茶染时光是尘世在应答禅机。我们终究要放下行囊,在岁月深处与自己相视而笑,听雨煮茶,静待花开花落。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