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手把手教你写《腹透工作总结》,(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9-10 12:57

手把手教你写《腹透工作总结》,(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份出色的腹透(腹膜透析)工作总结,无论是个人总结、科室总结还是项目总结,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一、 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 (Define Purpose and Audience)"
1. "目的性:" 首先要清楚这份总结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评估工作成效、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向上级汇报、还是为了个人绩效考核?不同的目的决定了总结的侧重点和详略程度。 2. "对象性:" 总结是给谁看的?是上级领导、同事、团队成员,还是用于内部存档?不同的读者关注点不同,语言风格和侧重点也应有所调整。例如,给领导的总结可能更侧重于数据和整体成效,给同事的总结可能更侧重于具体问题和协作过程。
"二、 内容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Clear Structure and Strong Logic)"
1. "基本结构:" 通常包括: "标题:" 简洁明了,如“XX科室/XX时间段腹膜透析工作总结”。 "引言/概述:" 简要说明总结的时间范围、背景、主要工作目标和总体评价。 "主要工作内容与过程:" 详细描述在总结期内开展了哪些腹透相关工作。这部分要具体,可以按项目、按时间顺序或按工作类型(如患者管理、培训、设备维护、科研等)

腹透患者低钾血症:您可能没想到的“低能量”罪魁祸首

“医生,最近我总觉得没有力气,排便也很困难,肚子总是胀胀的,吃东西也没什么胃口。您看这是什么情况?”李先生有些疲惫地向苏国彬医生诉苦。

李先生是一名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刚开始腹膜透析,没想到第一次来门诊复查时就遇到了这样一个“意外”。根据医生的建议,他进行了生化34项、血常规等检查,可检查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血钾水平仅为2.5mmol/L。这个结果被实验室标记为“危急值”,工作人员立即电话通知了医生,情况不容忽视。

医生说:“李先生,您刚才提到的不舒服可能与低钾相关。”李先生不禁疑惑:“我一直以为,肾脏功能差的人,尿液排泄少,钾也不会大量流失,反而是容易出现高钾血症。为什么我刚做腹透就得了低钾血症呢?”

什么是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简称PD)是一种替代肾脏功能的透析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患者。

在腹膜透析过程中,透析液通过导管注入患者的腹腔,利用腹膜这一天然的半透膜作为过滤器,去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

腹膜透析具有便捷、舒适的优势,患者可在家中进行治疗,不需要长期往返医院。与血液透析相比,腹透患者的生活质量通常较高,但同样需要关注电解质平衡等健康问题。

什么是低钾血症?

低钾血症,顾名思义,就是血液中的钾离子浓度过低。当血钾水平低于一定水平(通常为3.5mmol/L)时,即可诊断为低钾血症。

据统计,普通人群中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大约为1%到3%。然而,低钾血症在腹膜透析(腹透)患者中较血液透析和非透析人群更为常见。根据广东省中医院卢富华主任及苏国彬主任团队最近在《美国肾脏基金会官刊 Kidney Medicine》上发表的最新研究,腹透患者中大约有1/3的人血钾水平低于4.0mmol/L、1/6的人血钾水平低于3.5mmol/L,绝对不能忽视这一问题。因此,临床上应加强对腹透患者低钾血症的监测与管理。

低钾的危害

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科卢富华主任及中医药大数据研究团队苏国彬主任团队研究表明,低钾血症不仅引起肌肉无力和便秘,还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等并发症密切相关。在腹透患者中,与正常血钾患者相比,低钾血症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死亡风险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风险增加1.5倍。因此,及时发现并治疗低钾血症对于保持腹透患者的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低钾血症为什么出现在腹透患者中?

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

1.腹透液不含钾,钾离子随着透析液丢失

腹透治疗过程中,透析液会通过腹膜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包括钾。由于腹透液本身不含钾,钾离子会随着透析液一起排出体外。长时间进行腹透,患者可能会不断丧失钾离子,导致血钾水平下降。

2.钾的摄入减少

特别是对于刚开始做腹透的患者来说,由于还没有完全适应腹膜透析液留腹,一些患者常常感到恶心、呕吐或食欲不振,进而影响了他们的食量,钾的摄入自然也就减少了。

腹透患者身体出现什么信号,需要怀疑存在低钾血症?

低钾血症的症状可以影响身体的多个系统,特别是心脏和肌肉。常见症状包括:

1.心脏症状:

钾是心肌电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低钾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导致心悸、胸闷、头晕、出冷汗,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引发晕厥,甚至猝死。

2.肌肉症状:

低钾常常导致肌肉无力,尤其是下肢肌肉。患者可能会出现腿部抽筋、呼吸困难等问题。

3.消化道症状:钾的缺乏也会影响到平滑肌的功能,导致腹胀、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

有些患者的钾水平下降较慢,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往往只有在检查时才会发现血钾过低。因此,定期检测血钾非常重要。

如何预防和治疗低钾血症?

如果发生低钾,可这样做:

1.告知医生病情

如果出现乏力、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尤其是是否有腹泻、恶心、呕吐等情况,医生需要排除其他可控因素,如感染等。

2.补充含钾的食物或药物

根据医生的建议,患者可以适当通过食物或药物补充钾。高钾食物包括:黄豆、黑豆、冬菇、葡萄干、慈菇、香蕉、虾皮等(如下表),这些食物有助于提高血液中的钾离子浓度。

但是,不同食物有寒热温凉等属性,例如虽然蘑菇含钾较高,有助于提交血钾,但蘑菇偏寒凉,长期服用可能容易生痰湿,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咨询营养师及中医师后适量服用。

3.定期检查血钾水平

一旦发现血钾低,应该定期复查,一般建议每2-4周复查一次,直到血钾稳定为止。

4.调整透析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调整透析液的成分或改变透析频率,以恢复电解质平衡。

总结:低钾血症并非小事

医生解答了李先生的疑问:“尽管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尿钾排泄减少,但腹膜透析过程中,钾的流失并不完全依赖于尿液排泄,而是更多通过透析液排出。这就是为什么腹透患者常常会出现低钾血症。”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医生为李先生开出了口服补钾的处方,并建议他继续监测血钾水平。

几天后,李先生的血钾水平回升至正常范围,症状得到了显著缓解,体力逐渐恢复,排便不再困难,胃口也开始改善。

李先生的低钾血症虽然只是一个案例,但提醒我们——腹透患者必须高度警惕低钾血症的潜在风险。合理的饮食、定期检查血钾以及及时补充钾,是保障腹透患者健康的关键。

中医药大数据研究团队

中医药大数据研究团队是一支致力于汇聚国内外中西医数据资源,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助力中医药数智化发展的服务与创新并重科研团队。团队于2014年成立,现有成员5人,团队成员专业背景多元,涵盖医学、统计学、信息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围绕临床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重点聚焦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临床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舌面脉等多模态客观化信息采集、分析、数据挖掘与知识图谱构建、机器学习与智能决策、复杂系统因果涌现等技术在中西医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擅长整合院内外数据资源及多个公开数据库,建立可供临床信息挖掘使用的数据平台,协助各临床科室、科研团队开展真实世界大数据研究、面向卫生专业人员、医学生开展临床研究方法学、大数据应用技能咨询、技术支持与培训等。团队成员在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Information Fus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 、Information Sciences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项,参编著作6部。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课题等20余项,参与国家“十五”至“十三五”“863”“973”等科技支撑重大专项课题研究以及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研究等多项课题。曾参与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

指导专家

苏国彬,医学博士、博士后,副研究员,中医药大数据研究团队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国家慢性肾脏病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区域诊疗中心、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中医药广东实验室成员。

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评奖单位瑞典Karolinska Institutet医学博士、Affiliated researcher,牛津大学临床试验Msc,临床研究专业协会(ACRP)国际认证临床研究主要研究者CPI。

欧洲肾病学会ERA-ERAC fellowship、ERA Long-term Young fellowship获得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肾病青年创新人才”,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杰出青年人才”,入选2023年岭南名医录。

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学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免疫性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代谢性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包括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 Clinic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等SCI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春晖计划、Karolinska Institutet Research Grant等国家、省部级课题10余项。

门诊安排:

周二夜诊 大德路总院 西区三楼内科门诊

周五上午 大德路总院 研修楼7楼健康调养门诊

供稿:邵炜竣

执行编辑:王军飞

审核校对:张靓雯

责任编辑:宋莉萍

疫情防控期,腹膜透析患者应关注六大问题

作者: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肾脏病科主任医师周建辉

背景

切断传播途径是针对疫情的有效防控手段。但是慢性病患者的诊疗活动无法中断。尤其是尿毒症患者,普遍存在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各种感染,而血液透析患者又必须每周三次往返医院进行治疗,成了不得已的逆行者。腹膜透析是另一种尿毒症的治疗方法,以居家治疗为主,不必频繁往返医院,体现了一些优势。那么,腹膜透析患者在疫情期间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这里以问答的形式,就腹膜透析患者的疫情期防控和诊疗活动,做一些提示。

问题1:腹膜透析患者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应对?

答:首先是药液和日常消耗品的配送问题。这次疫情对物流配送提出一定挑战,在很多地方的经验是,由医务人员和相关单位一起想办法共度难关,解决问题,能让偏远地区和基层的患者药液不断。应该感谢送药上门的物流同志们!其它口服药,按国家医保局发布实施的系列举措,医生会酌情增加开药量,减少患者到院取药次数。

第二是自我防控的问题。要在医务人员的宣教下,尽快掌握必备的知识技能、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包括备足日常操作用品,比如口罩、洗手液、消毒灯等等,这些都是居家腹透必备,准备充足了应对起来就更显从容。知识技能方面包括自已测血压、体温、体重、超滤量;熟练使用恒温箱、检查药品、记录数据;正确洗手、戴口罩;规范出口护理、沐浴换药、桌面和空气消毒操作。

图1. 腹透居家必备物品

第三,医护人员会强化宣教培训、调整诊疗安排、进行病例排查,应主动支持配合。

所以,要做好应对,并不是一方的问题,而是需要患者、医护人员、医疗机构等共同完成,才能体现出腹透这个居家为主的诊疗体系的优势。

问题2:疫情期间如果需要进行腹膜透析置管,选择哪种置管方法?

答:患者应当主动提供相关病史和诊疗情况,以便医务人员采用最恰当的置管方法。目前腹膜透析置管方法主要包括三种:外科切开法、腹腔镜法、经皮穿刺法。当然各地医疗资源不尽相同,有可能提供上述方法的一种或几种。外科切开法和腹腔镜法属于外科手术,需要进入手术室进行。经皮穿刺法置管属于操作,一般是在操作处置间进行,病情紧急的可以在床旁开展操作。无论哪种方法,医务人员都将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和隔离技术规范进行安排,并且疫情期间的工作程序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应当主动遵守。

外科切开法是最基本的置管方法。经皮穿刺法,相对便捷,操作时间较短,置管后能够早期灌液,并发症较少,在院停留时间短,减少感染风险,在疫情防控期是比较好的选择。但是对于可能有网膜粘连和腹腔复杂问题的,腹腔镜就是优选方法。医务人员会进行综合评估后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问题3:新近准备开始透析治疗,选择哪种透析模式?

答:《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对肾脏内科医师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期间医疗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到,新进入透析患者,如无禁忌症,首选腹膜透析,并开启远程监测功能。

从医学角度看,对于80%的病人,这两种模式是都适合的。但二者又有一些医疗因素以外的特征,比如腹膜透析是居家为主的治疗,血液透析是在中心集中治疗。实际临床中,通常还要考虑患者本人和家庭的实际需求和意愿。在疫情期间,血液透析“频繁往返、频繁聚散”的特点,具有更高的交叉感染风险。而腹膜透析只是在置管前后需要在医院完成,后期随访和再培训都可以在居家实现,可以做到“仅闻其声、不曾谋面”(电话随访)、“只见视频、不见真人”(视频随访)。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暴露风险,在疫情特殊形势下体现了它的独特优势。

问题4:针对居家为主的腹膜透析管理,有哪些关键注意事项?

答:腹膜透析病人大部分时间是居家的,所以管理更加重要,包括中心管理和患者自我管理。这里总结四句话,应该是患者和医务人员共同遵循。

减少来院刚需;

谨记防控秘籍;

完善处置预案;

工作没有盲区。

首先要患者严格按规腹透操作,规律生活起居,减少并发症,减少来院的“刚需”。其次加强宣教培训,谨记防控“秘籍”:少焦躁、多调养、勤洗手、不聚餐、少外出、多通风。第三是完善处置预案,因为疫情期有些流程是变化了,要把病人诊疗随访流程重新梳理清楚,各种情况均有应对实施策略。最后是做到信息通畅,横向要对所有人员做一一排查,不漏人;纵向要做动态排查,掌握动向、保持沟通,保证工作没有“盲区”。

尤其提示,各类人员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发布的防控方案和相关的分区分类的指南和指引文件,做好防控。

问题5:腹膜透析中有一种叫自动化腹膜透析,会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答:自动化腹膜透析(APD),是靠机器进行液体交换,省却了手工操作的麻烦并减少出错的机会,减少并发症。自动腹膜透析机也在不断发展,目前新一代的各款机器,都具有远程管理技术(RPM),就是说医务人员不用见面,就可以知道患者的治疗情况并给予处方调整。

它的好处,简而言之,就是在腹膜透析优势上面做的锦上添花,腹透的所有优势都在APD上得到印证和扩大。进一步,它可通过数据,进行科学预判。一个人的数据,可以预测个人风险;一个中心的数据,可以优化中心管理;多个中心大数据,可能对腹透更精准救治起到科学指导。所以,APD的意义,不仅是代替了“手”上的频繁操作,更是代替了“脑袋”的工作,有助于疾病的诊疗思路。

图2. 居家自动腹膜透析治疗模式图

问题6:腹膜透析在疫情防控期间彰显出独特的优势,那么它和血透是什么关系,对于这项技术的未来我们可以有什么期待?

答:优势最明显的和最令人欣慰的,是腹膜透析中心在此次疫情中受到比较小的影响。腹膜透析模式最大限度减少了病人可能暴露和被暴露的风险,在疫情特殊形势下,彰显了优势。国家近日发布《基层机构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指南》,提出一系列措施。所提及的“提前预约、错峰就诊”,这已是腹透一贯的工作方法;“微信、手机APP等”信息化手段,也早被腹透中心应用;“病人自我监测,和医务人员针对性指导”,这都是腹透日常工作模式;提到营养和心理健康的关注,也是腹透日常关注内容。可以看到,腹膜透析人员实际早已习惯这种非见面的诊疗方式。

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都是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腹膜透析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彰显一定优势,但它和血透方式并不能互相替代,包括血透、血滤、吸附、灌流等体外循环血液净化治疗(EBP)方式,对于分子量较大的毒素、蛋白结合类毒素,特别是炎症因子等,有更明确的使用证据。目前的腹膜透析技术依赖自身腹膜,在对流效率方面还不够,未来新型腹膜透析技术的创新发展,如果能显著提升清除效率,则可以期待它将在重症救治方面获得更多应用。

就疫情当下,应该合理运用两种手段,为病人服务,为防控服务。这两种透析技术没有哪一个更好,只有更适合的选择。它们的原理、技术、适应证、清除目标等都不尽相同,严格来讲是没有可比性。只有二者均衡发展,才能在关键时刻给病人提供最合理的选择。希望全体“腹透人”,能和“血透人”共同努力,护卫尿毒症病人健康和生命安全,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整理:光明网记者 李然)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