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9-11 06:4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卖水果的日记作文,要想写得生动、真实、有感触,可以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 "明确中心思想或感受:" 你希望通过这篇日记表达什么?是记录一天的工作经历?是感受劳动的辛苦与快乐?是观察顾客的多样性?是体会父母/小本生意者的不易?还是表达对水果本身的喜爱?确定一个核心点,能让你的日记更有深度。
2. "选择具体的观察点和细节:" "环境描写:" 你卖水果的地方在哪里?(比如:街边小摊、农贸市场、小区门口、自家小院?)天气如何?(阳光明媚、烈日炎炎、阴雨绵绵?)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人来人往、安静、喧闹?)这些环境描写能烘托气氛,让读者身临其境。 "水果描写:" 你卖的是什么水果?(苹果、香蕉、草莓、西瓜?)它们是什么样子的?(颜色、形状、大小、光泽?)是新鲜的吗?有什么特别的品种?可以运用感官描写(视觉、嗅觉、触觉),比如“红彤彤的苹果像小灯笼一样”,“闻起来有浓郁的果香”,“轻轻一捏,果实就微微变形了”。 "人物描写(自己和顾客):" "自己:" 你在卖水果时的状态是怎样的?(是热情地推荐,还是
今日去市集,见阳光玫瑰葡萄成堆摆着,青翠欲滴,价格却低得教人吃惊。记得三年前此时,这等品相的要价二十元一斤,如今竟只标十三元,品相稍次的甚至不足十元便可购得。我驻足摊前,与那卖葡萄的老农攀谈片刻,方知其中曲折。
老农姓李,种了二十年葡萄,他说如今这阳光玫瑰价格大跌,首要缘故便是种的人太多了。约莫五年前,此品种初入市场,因肉质脆甜、带有玫瑰香气而备受追捧,价格水涨船高,一斤卖到五六十元也不稀奇。农人见了利润,便如蜜蜂见了花蜜,纷纷改种。不过三四年间,附近几个县市的阳光玫瑰种植面积翻了四五倍不止。
“从前是物以稀为贵,如今是物以多为贱。”李老汉摇头叹息,眼角皱纹深如沟壑。
我买了两串,回家路上思忖此事。市场规律如此,供过于求,价格自然下跌。这倒使我想起去年读到的新闻,某地政府大力推广特色农业,鼓励农民种植经济价值高的作物,阳光玫瑰正在其列。政策鼓励本是好事,然而一哄而上的结果,便是今日市集上的景象。
晚间洗净葡萄,与家人分食。小儿吃得满嘴汁水,连说好吃。我尝了几颗,味道确实不差,只是似乎比去年的少了几分浓郁的玫瑰香气。妻亦说有同感,怕是产量大增后,品质难免参差。
想来也是价格下跌的另一隐因。早先种植者少,果农能精心照料每一串葡萄,控制产量以保证品质。如今为追求产量,大量使用化肥,过度结果,又为提早上市而未等到完全成熟便采摘,品质自然下降。消费者不是愚人,尝过一次味道平淡的,便不肯再出高价购买。
另有一节,如今电商发达,水果直销成为常态,省去了许多中间环节,价格自然较前为低。这倒算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使寻常百姓能以实惠价格品尝到往日的高端水果。
阳台外秋风渐起,我望着盘中剩余的葡萄,忽然想到这种植业的潮汐现象——何种水果卖出高价,次年便必有许多人跟风种植,结果导致价格暴跌,如此循环往复,已不知上演了多少回。荔枝、芒果、柑橘之类,莫不如是。
价格低了,消费者暂时得了实惠,果农却陷入困境。听说已有农户砍掉葡萄藤,改种其他作物了。明年阳光玫瑰的产量或会减少,价格可能又将回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总是在调节着平衡,只是苦了那些总是慢一拍的种植者。
月光下,剩下的葡萄泛着青莹的光。我拈起一颗放入口中,甜中带酸,恰如生活的滋味。
夏日,小陈和朋友酒后的闲谈——那辆不起眼的小货车,竟能轻松撬动年入十多万的财富——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疯狂滋长。他只见朋友指点江山般勾勒出的“低买高卖”简单图景,却未曾窥见这幅蓝图背后错综复杂的暗影。于是,一腔热血换来一辆货车和满仓的“希望”,他踌躇满志地驶向了创业的征途。
市场的喧嚣很快淹没了他的憧憬。第一车西瓜,那墨绿滚圆的“金矿”,成了他的滑铁卢。他精心挑选的“物美价廉”之果,切开后却粉瓤寡淡,口感如絮。顾客的抱怨、挑剔的目光、无奈的退货,如冰水浇头。他这才痛苦地醒悟:自己那套“便宜进货加价卖出”的朴素商经,在“看瓜”这门古老技艺面前,苍白得可笑。老练的瓜贩指尖轻叩,耳听回声,便知内里乾坤;目光一扫,便晓甜熟几何。而小陈,只有一腔盲目的自信和一套被现实击得粉碎的理论。
小陈的西瓜惨剧,绝非孤例。它映照出无数创业者的集体迷思:将创业的复杂系统简化为一买一卖的机械操作,低估了行业潜藏的“知识门槛”。水果生意尤甚——其门道深埋于季节的更迭、产地的风雨、物流的节奏、品类的微妙之中。何时进货,何地择优,如何贮存,怎样陈列,无一不是需要交足“学费”方能窥得堂奥的学问。这学问,是无数次失败尝出的味觉记忆,是长期浸润养出的近乎本能的判断力。它无法被急功近利的野心所跨越,只能被时间与经验徐徐灌注。
小陈的挫败,是一声沉重的警钟。它告诫每一个心怀梦想的创业者:创业之路,从非坦途。任何看似简单的商业模式背后,都矗立着由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隐性知识构筑的高墙。仅凭直觉和勇气莽撞冲锋,多半会撞得头破血流。真正的创业智慧,始于对未知领域的敬畏之心,源于躬身入局前的虚心求教与潜心学习。
那第一车腐烂的西瓜,不仅卷走了小陈的本金,更碾碎了他轻率的创业幻梦。市场这位严苛的导师,用亏本的账单向小陈也向我们所有人昭示:财富的果园里,从未有信手拈来的甜美果实。每一个成功故事的背后,都浸透着未被言说的艰辛与深湛的行业门道。在跃入商海前,或许我们更应扪心自问:除了一腔热血,我是否真正读懂了那片海水之下的暗流与礁石?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