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9-12 06:57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民生口工作总结的作文,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总结内容翔实、客观、有深度,并达到预期效果:
1. "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 (Clear Purpose and Audience):" "目的:" 首先要清楚这次总结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是为了内部交流经验?还是为了自我评估和改进?不同的目的决定了总结的侧重点和语气。 "对象:" 总结是写给谁看的?是领导、同事还是普通群众?了解对象有助于你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详略程度和表达方式。例如,给领导的总结可能更侧重于宏观成果、数据和问题;给同事的总结可能更侧重于经验分享和具体做法。
2. "紧扣“民生”主题,突出重点 (Focus on "People's Livelihood" and Highlight Key Points):" "核心是“民生”:" 无论是哪个具体岗位或部门,工作最终都要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总结必须围绕这个核心展开,体现工作的“民生味”。 "突出重点:" 民生工作往往涉及面广,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选取与主题最相关、最有成效、最具代表性或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重点来写。避免流水账式的罗列。
3. "内容翔实,数据支撑 (Substantial Content, Supported
8月27日,汉中市汉台区汉中路街道举行2024年民生实事“报账会”,向大家汇报过去一年的民生答卷,接受辖区群众代表的监督与评议。
会上,汉中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杨博阐述了民生实事的重要意义,总结了过去一年民生实事票选制工作的成效,指明了今后的工作方向。
“大家好,我是汉中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去年我牵头承办了1件民生实事,下面由我给大家作报告……”
报账会现场,各民生实事项目负责人分别就“南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居民小区安装电动车充电桩项目”“民主巷杂居红楼区域背街小巷改造项目”“辖区内的治安摄像头全面检查维护项目”“规范辖区市场管理项目”办理情况逐一向大家报账。从日常出行到便民服务,从环境整治到安全保障,一件件“小而美”的实事、好事、贴心事正落到实处,让服务更便捷、生活更舒畅、群众更满意。
“我看南关社区的活动这么丰富,我们怎么参加?”针对群众提问,党工委副书记姚国锋当场回应:“可以关注社区官方通知,通过社区居民微信群、QQ群、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发布信息,包含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及报名方式。线下通过小区大门口信息张贴;也可以直接前往社区办公地点,或拨打居委会电话咨询,工作人员会告知近期活动安排,部分活动可现场报名,也可登记个人信息以便后续接收活动通知;还可以加入社区志愿团体,社区有志愿者服务队、广场舞队、书法班等团体,可直接参与团体组织的活动。”
现场互动环节结束后,开展了2024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满意度测评,所有项目总体评价均达到“满意”等次。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周圣华通报街道2025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票选结果,并就今年项目如何推进实施做表态,表示将把每一项民生工程都建成经得起群众评议的精品工程。
民生实事怎么干,交给群众说了算;实事办得行不行,报给群众评一评。人大汉中路街道工委将持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找准问题、精准破题、攻克难题,问需于民,报账于民,把沉甸甸的“民生清单”变成温暖人心的“幸福账单”。
西西新闻汉中7月8日上午,在成都市龙泉驿区西河街道“关爱援助·暖心西河”民生工程阶段性总结讨论会上,一组数据令人振奋:自本项目启动以来,根据现有“红黄蓝”三色清单,通过走访关爱,建立了“三库三清单”,已累计帮扶困难群众1101人次,精准对接爱心资源超14142元,群众满意度达98.6%。
破解传统痛点
数据赋能精准“画像”
记者了解到,2025年,西河街道创新推出“关爱援助·暖心西河”民生工程,以“数据赋能、资源融通、多维服务、发展赋能”为核心,为辖区570名低保、特困、残疾等困难群众织就了一张有温度、有力度、可持续的立体救助网络,用实际行动诠释“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的民生情怀。
面对传统救助模式中政策抵达周期长、资源零散难聚等困境,西河街道以数据思维破题,通过“红黄蓝”三色动态分级援助机制与“三库三清单”相结合,对困难家庭按需求急迫度进行精准帮扶。同时,通过“救助对象信息库、救助政策资源库、社会爱心资源库”三大数据库,动态收录困难群体核心数据、集成政策资源、链接爱心捐赠,生成需求、资源、帮扶三张清单。截至目前,累计深度走访292户、582人、1101人次,让每一份爱心精准“滴灌”到最需要的地方,变“被动响应”为“主动帮扶”。
“关爱慈善+”联盟聚力
暖心服务绘就“实景图”
为破解“钱从哪里来,物往哪里去”的难题,西河街道搭建“关爱慈善+”社会救助联盟,成功吸引22家爱心企业、9位爱心人士加入,构建稳定捐赠网络。联盟整合米面油、护理用品等物资,建立统一调度中心;通过“困难群众需求清单”精准导航,累计链接资金3950元、物资价值7892元、服务价值2300元,总价值达14142元,资源对接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300%。从“一时解困”到“长效赋能”,联盟正成为区域慈善的“造血引擎”,让爱心力量拧成一股绳,温暖持续传递。
西河街道以困难群众获得感为标尺,推出“八大暖心举措”构建物质保障与精神关怀并重的服务体系:为30户重点家庭建立“一户一档”提供建档访视、资源对接等服务103次;针对重病失能家庭量身定制帮扶方案,提供心理疏导、医疗资源链接等深度服务;定期为18户失能家庭发放护理垫、尿不湿等“特需关爱包”缓解照护压力;策划闹元宵、观影、手工DIY等社区活动8场,打破社交壁垒;社工深入家庭排查安全隐患、发放生活物资,兜牢安全底线……从“居家安心”到“校园体验”,从“义剪义诊”到“轮椅助行”,每一项举措都让困难群众感受到被关怀的温度。
精准赋能发展
铺就民生“幸福路”
西河街道不仅解“近忧”,更谋“远虑”。通过系统性创新,项目实现了救助对象从“模糊画像”到“精准描摹”、资源对接从“漫无目的”到“有的放矢”的蜕变,政策效能与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未来,街道将持续深化“关爱慈善+”社会救助联盟内涵,拓展“救助+发展”服务场景,将“暖心西河”打造为更具影响力的民生品牌,让困难群体不仅获得帮扶,更重拾生活希望与内生动力。
华西社区报记者 沈悦 实习生 李虹亨 受访者供图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