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推荐《防震减灾工作讲话》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9-12 23:44

推荐《防震减灾工作讲话》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防震减灾工作的讲话稿,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讲话稿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1. "明确听众对象 (Clarify the Audience):" "考虑因素:" 听众是谁?(例如:学生、社区居民、企业员工、全体市民、特定行业人员等)。他们的年龄、知识背景、对防震减灾的了解程度如何?他们的主要关切是什么? "重要性:" 不同的听众需要不同的信息深度、语言风格和侧重点。对学生的讲话应更侧重于趣味性和基础知识,对社区居民则应更侧重于实用技能和社区联动。
2. "设定清晰目标 (Set Clear Objectives):" "考虑因素:" 你希望通过这次讲话达到什么目的?(例如:提高认识、普及知识、传授技能、动员参与、安抚情绪、明确责任等)。 "重要性:" 目标决定了讲话稿的核心内容和结构。是告知信息,还是激发行动,或是进行动员?不同的目标需要不同的策略。
3. "内容结构合理 (Structure the Content Logically):" "建议结构:" "开头 (Introduction):" 吸引注意力:可以用数据、故事、提问或简短回顾近期地震情况等方式。 点明主题:清晰说明讲话的核心是防震减灾。 表明目的:告知听众通过讲话希望他们了解什么

陈文浩:做到“四个着力”,扎实抓好防震减灾工作

4月23日,2020年湖南省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长沙召开。

红网时刻4月23日讯(记者 卢欣)4月23日,2020年湖南省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湖南省副省长陈文浩强调,要牢牢把握防震减灾工作新形势新挑战,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震减灾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全面推进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

陈文浩指出,2019年,省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市州人民政府紧紧围绕防震减灾改革发展大局,认真贯彻落实重大决策部署,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稳步提升,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地震安全保障。

陈文浩强调,防震减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清醒地认识到全省震情形势的复杂性,要克服侥幸心理,保持清醒头脑,牢固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思想。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内涵,把地震灾害风险防范放在打好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不断增强责任感,切实担当起保障地震安全的政治责任;要深刻认识地震安全风险治理面临的诸多挑战,树立大局观念和底线思维,切实把防范化解地震风险的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

陈文浩指出,全省要按照着力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的要求,聚焦重点领域,做到“四个着力”,扎实抓好防震减灾工作。一要着力提高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进一步完善防震减灾工作议事协调机制,开展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做好抗震设防工作。二要着力提升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做好监测预警、异常核实、分析研判和信息发布工作,加快实施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等重点项目,建立完善部门间灾害信息共享机制。三要着力提高地震灾害应急准备能力,修订完善包括地震应急预案在内的应急总体预案,认真开展地震应急综合演练,加大应急保障投入。四要着力提升公众防震减灾素质,深入推进“互联网+地震科普”,加大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力度,组织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六进”活动,推进地震科普宣传场馆(基地)、科普示范学校建设。

会议部署了2020年全省防震减灾重点工作任务,审议通过《2020年全省防震减灾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陈文浩对近期重点工作任务作出安排,强调要抓紧开展省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编制,切实抓好重点项目立项实施,对开展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检查进行了部署。

彭清华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十周年纪念仪式上的讲话

(2018年5月12日) 彭清华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庄严集会,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向在地震灾害中不幸罹难的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致以深切悼念,向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灾区人民致以崇高敬意,向心系灾区、无私援助的全国各族人民、人民子弟兵、社会各界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致以诚挚感谢!

十年前,地震灾难突如其来、痛彻心腑。震惊世界的里氏8.0级汶川特大地震,使8万多鲜活生命骤然消逝,千万个家庭永失至爱。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迅速启动国家救灾一级响应,组织开展了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和时间赛跑、同死神抗争,只要有一线希望就百倍努力。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以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团结一致的磅礴力量,创造了人类抗震救灾的伟大奇迹!

十年后,地震灾区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世界救灾史上罕见的浩大工程,是中国人民应对自然灾害的伟大壮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英雄的灾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曾经满目疮痍的地震灾区焕发新生,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民生事业取得突破性进步,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性改善,产业发展实现再生性跨越,处处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灾区人民经历这场巨大灾难信念愈坚、斗志更强,正昂首阔步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十年来,无疆大爱情满巴蜀、温暖人心。党中央、国务院深切关怀,人民子弟兵冲锋在前,兄弟省区市对口支援,全国人民倾情相助,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国际友人慷慨解囊,来自五湖四海的关怀厚爱,让灾区人民深切感受到人类命运休戚与共、中华民族风雨同舟、社会主义大家庭无比温暖。无论时光荏苒、沧海变迁,四川人民永远不忘危难时伸出的一双双援助之手,永远珍藏困境中送来的一份份关爱之情,在这片遭受劫难而实现重生的土地上,人间大爱结出累累硕果,感恩之情定会永驻心田,振兴之梦化为奋进之志,希望之光始终照耀前行!

十年光阴、弹指一挥,我们跨越重重艰险;十载奋斗、继往开来,我们书写发展新篇。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胜利,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伟大精神力量,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段奋斗历程虽已定格历史长河,但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却历久弥新,激励我们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开拓前进。

同志们,朋友们!

纪念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当前,四川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十分关怀,多次来川视察,对汶川地震、芦山地震、九寨沟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汶川县映秀镇,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向地震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敬献花篮,强调要在推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继续发力,把人民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致信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大陆地震国际研讨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为国际社会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启示。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灾抗灾救灾相结合,全面提升综合防灾能力,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李克强总理也专门作出重要批示,高度评价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取得的巨大成就,对进一步做好各方面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这些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完善应急工作机制、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推动灾区发展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一定牢记重托、感恩奋进,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把对党、对祖国、对全国人民的感恩之情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我们一定充分汲取伟大精神力量,始终坚定“四个自信”。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在抗击汶川特大地震过程中,形成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强不息、感恩奋进,以人为本、崇尚科学”的恢复重建精神,具有穿越时空的时代价值和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精神,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筑牢团结一心、砥砺奋进的思想基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四川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我们一定全面巩固和提升恢复重建成果,奋力实现灾区发展振兴。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的殷切期望,持续用力推进汶川地震灾区、芦山地震灾区发展振兴,因地制宜抓好优势资源开发,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推进九寨沟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和发展提升,努力建成推进民族地区绿色发展脱贫奔小康的典范,让灾区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风险监控、应急处置、灾害救助措施,着力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一定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培育壮大高端现代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奋力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我们一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眼满足全省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下足“绣花”功夫推进精准脱贫攻坚,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广、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解决好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城乡群众,不断增强全省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志们,朋友们!

逝者安息、生者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为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而不懈奋斗!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