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9-14 03:30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怪老头》读书笔记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能让你的作文更清晰、更有深度:
1. "明确“读书笔记”的性质:" "不是故事复述:" 读书笔记不是简单地把书里的情节、人物对话一字不差地抄下来或者详细重述。重点在于你的"思考、感受和收获"。 "核心是“读后感”:" 它应该围绕阅读这本书后,你对内容、人物、主题等的理解和感悟展开。
2. "抓住《怪老头》的核心特点:" "人物形象:" 老头儿(于文心)奇特、善良、充满童趣、有智慧,但行为方式与众不同。注意分析他的人物性格,他为什么“怪”,他的“怪”背后是怎样的品质? "故事情节:" 选择书中"印象最深、最让你有感触"的1-2个故事或片段来重点分析,而不是面面俱到。例如,他如何帮助小主人公(通常是宋刚),他处理问题的独特方法等。 "主题思想:" 这本书通常蕴含着关于"纯真、善良、智慧、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传统和童年的怀念"等主题。思考作者想通过这些故事传达什么信息?
3. "注意作文的结构安排:" "开头(
自“我的青春我的梦——首届全国中小学生故事会征文”活动开展以来,反响热烈,来稿踊跃。现应广大师生要求,特将截稿时间延期至5月31日。
欢迎老师推荐、学生自荐,选出你以往最得意的作品;也欢迎你利用这段特殊的抗疫时期,让宅在家中的“假期”成为创作的宝贵时光。
这次,我们选登的是山东省高密市康成小学的宋怡君同学的来稿《怪老头》。
“怪老头”这个名字,是我和小伙伴儿给他起的。至于为什么叫他怪老头,还要从我七八岁时的经历说起。
第一次见他,是我小时候回老家,听到家人正在谈论着住在村口的刘爷爷。当时正值丰收季节,许多人家会向有机器的一方借机器用。
这不,说曹操曹操到,刘爷爷正好到我家借那台打苞米的机器。我当时正在院子里啃苞米。他一进来,我便看清了他的模样,中等身高,脸上爬了皱纹,蓄了一缕大胡子,浓密的眉毛下有一双黑黑的眼睛。
我那时觉得刘爷爷很好,不过一周后发生的一件事,让我觉得他很吓人。
01
踢球飞到怪老头家门口
就在刘爷爷借走机器的一周后,我和小伙伴在村口踢足球,谁知,中间有人开了大脚,球飞到了刘爷爷家门口,发出沉重又可怕的声音。就在那“咚”的一声巨响后,我们听到屋里刘爷爷在喊:”谁呀,我在上一号,等会儿!”我们全都吓坏了,刘爷爷在家!
我自告奋勇要去捡球,却被小伙伴们拉住了,他们说叫那个开大脚的去。开大脚的一路小跑,跑到了刘爷爷的领地,一下子抱住了球,转身就跑。他跑着跑着,那扇红色的大门突然开了,刘爷爷像个土拨鼠一样探出头,左右看看,立马把凶恶的目光射过来。完了,快跑!不知谁带头叫起来,开大脚的兄弟撒开脚丫飞奔。刘爷爷哪肯罢休,追过来,劈头盖脸把我们骂了个狗血淋头。从此,“怪老头”这个外号就被我们造了出来。
02
雨天受伤被怪老头救起
一个雨天,我在村口不小心踩到别人扔的垃圾,把头磕破了,由于失血的原因,我又疼又怕,走不动了。这时,怪老头正好买菜回来,我偷觑他一眼,黑黑的眼睛不怒自威,正在我忐忑不安时,他突然伸出有力的胳膊,勒小鸡仔儿似的,我躲闪不及被他抱回家。这回可是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我不由颤抖着说:“爷爷,上次……”
怪老头好像没听见,转身走向里屋,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做好跑的准备。可是来不及了,怪老头突然掀开门帘走出来,手里多了个木匣。只见他从木匣里取出棉花和药酒,小心翼翼给我处理着伤口,说:“还好伤得不重。”瞬间,我觉得他的脸无比慈祥……
03
怪老头加入我们的战队
风和日丽的一天,我们又踢起足球。怪老头穿上球鞋,问能不能加入我们。“不可以……”我们话锋一转,“怎么行!”怪老头黑黑的眼睛里闪过了星星。
想不到他的球技那么厉害,连踢十局胜了八局。比赛结束,他请我们吃野餐,还给我们点了烟花,我们特别开心。
怪老头,不,刘爷爷,有时凶,有时又像个孩子。那天给灾区捐钱,他毫不犹豫将300元钱放入捐款箱,要知道,他的日子过得并不宽裕。我觉得,他有一颗真正的童心。
故事看完了,小作者生动的语言,让我们仿佛也认识了“怪老头”这个可爱的邻居。
接下来,我们将从本次征文来稿中,选出更多优秀作品,陆续刊登。
想让大家也看到你写的故事吗?
快拿起笔来投稿吧,成为一名少年作家的梦想,离你并不遥远。
更多征文活动,敬请关注故事会
愿你一切平安
本期展品:陆元九编著的《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上册)》
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的展柜里,一本泛黄而厚重的著作——《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上册)》,静静地陈列在展柜中。这本著作出自一位严格的“怪老头”。
“上天的东西,99分都是不及格,100分才及格。”这句话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几乎成为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而这也是人们谈到“七一勋章”获得者陆元九,常常记起的一句话。
在中国航天科技与控制工程领域,陆元九先生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不仅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为中国控制技术及其在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1957年陆元九在北京留影。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人们谈到陆元九,一个突出的印象总与他的“严格”联系在一起。这“严格”,是刻在他治学、工作、育人乃至为人心态上的深深烙印,值得我们去深入理解和感悟。
严格的治学态度:严于律己托举强国之梦
20世纪40年代中期,陆元九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他没有选择“驾轻就熟”的发动机相关专业,而是决定学习有挑战性的仪器学,师从著名自动控制专家、被誉为“世界惯性导航技术之父”的德雷伯教授。
由于专业难度高,不仅需要学习新课程,完成论文前还要进行合格考试,连美国人都对这个专业望而却步。最后整个专业只有两名学生,除了陆元九,另一名也是中国人。耐得住寂寞、守得住专注,本身就是一种严格的自我要求。
求学三年间,陆元九严格自律,在宿舍和学校两点一线,几乎不去其他地方。靠着刻苦钻研加上扎实的研究功底,陆元九拿到了世界上第一个惯性导航的博士学位。他几乎是靠着一己之力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惯性导航概念带回了中国。
回国后,陆元九加入到我国惯性导航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中,对我国自动化研究发挥了开拓性作用。在他领导下,中国航天先后开展了静压液浮支撑技术等预先研究课题以及各种测试设备的研制工作。
陆老一生潜心科研,将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这种对事业的纯粹热爱和对个人价值的淡泊,也体现出了超越世俗标准的严格自律。
严格的科学精神:精益求精开拓航天事业
在同事眼中,陆元九“个性倔”“要求严”。他对航天工作的技术质量要求近乎苛刻,曾反复强调:“上天的东西,99分都是不及格,相当于零分,100分才及格,及格了还要评好坏。”
航天工作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对质量、安全的要求极高。因此没有万无一失的工作态度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是不行的。陆元九经常语重心长地教育大家:“我们的产品是要上天的,很多是一次性的,一定要保证质量,要做到交出去的东西一点问题没有。”
2006年的一次对实际飞行试验的数据处理,已验证出惯性器件有一个重要误差项。为了核对数据,陆元九用口袋式计算器进行“人工计算”。年纪大,眼睛看不清,手指也不听使唤,难免按错键。他一遍一遍地反复计算,如果两次结果略有不同,他便会进行第三次核算,直到有两次结果完全相同为止,进行这项计算陆元九花了近两天时间。
1999年3月31日,陆元九在北京惯导测试中心。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即使年过九旬,陆元九也没有停下工作的脚步,下工厂、跑基层,凡是由他负责的工作,他管理都非常严格:审查报告中的数字写得不对或写得不好,返回去重写。一旦遇有重大故障,对来自一线的问题,他仍然是一连三四个月地反复思考,有时甚至连续两三天都很少睡觉。
这种不放过任何细节的“严格”,并非出于苛责或挑剔,而是源于对科学规律的基本敬畏,是对国家事业、对万千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体现。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和马虎,陆老的严格,正是这种科学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确保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重要基石。
严格的教育理念:立德树人传承科研作风
陆元九不仅为我国航天技术研究呕心沥血,他也十分注重相关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
陆元九深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他广泛发动群众,集中大家的智慧,结合任务需求,组织论证多种型号的技术方案,掌握好研究所一级的科学决策。对此,所内同行评价说:“陆所长抓型号真细,技术方案清楚,对技术参数和应该控制的范围,心中有数。”
陆元九题字。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对待技术问题,他一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另一方面也严格要求别人,一直以严格出名,是一位严师。
作为航天专家,陆元九经常参加各种项目评审和研究生的论文答辩等会议,大家一听说有他参加,就格外紧张,可见,陆元九的严格是出了名的。基层单位有时会先打出陆元九的“旗号”提醒大家:“材料和报告是要交给陆总看的。”言外之意就是提醒大家认真一些,报告写得不好,到时没准会挨批评。反过来,大家都认为:只要陆元九看过的报告,就可以放心了。
陆元九说:“作为一名科技人员,应按十八个字要求自己: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精于分析、严格、认真、执着。”他的金句和他的名字一样,深深烙印在中国航天史上,为后来者指引着方向。
星河浩瀚,引航者功勋不朽;征程壮阔,后来者接力奋进。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陆元九等科学大师的名字承载着壮丽的科学传奇,闪耀着永恒的精神魅力。
参考文献:
刘茂胜.陆元九传.科学出版社,2010-07.
这位安徽籍科学家用11年时间回国,把一生献给中国航天
https://mp.weixin.qq.com/s/7O43AJVnCvVKxsstg7aozw
航天科技工作者榜样力量:陆元九——惯性导航巨擘
https://mp.weixin.qq.com/s/61ZdCmTD1sizm3RWViBJnQ
陆元九:坚守“不失一分”的严谨态度
https://mp.weixin.qq.com/s/p3ygNLYb-IOdrHn5RBXp1Q
陆元九:初心不改的“惯性导航”巨擘
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22/0316/c436975-32375964.html
(审核专家:罗兴波 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科学家研究中心)
来源: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