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9-14 09: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日记的10字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字数限制":严格控制字数在10个字以内,言简意赅。 2. "核心内容":抓住日记的核心事件或感受,确保10个字能概括主旨。 3. "简洁明了":用词精炼,避免冗余,确保每个字都起到作用。 4. "清晰表达":即使字数有限,也要确保意思清晰,易于理解。 5. "情感真挚":如果需要表达情感,确保情感真挚,能够引起共鸣。
例如:“今日心情愉悦,阳光明媚。”
篇一:爱
好文章犹如一袋美味的糖果,这“糖果”有的十分甜蜜、有的十分苦涩、有的暖暖的、也有的冰冰的。最令我深深感动的一篇文章是——《一袋父母心》。这颗“糖果”咀嚼之后,口中仍留有余味,以至于现在,我仍记得很清楚。
文章大致内容是这样的:一个劳改农场里,有位灶河的犯人。他希望家属去看自己,就向家中不停写信,但家里贫困,借不来路费,半年来,无人去看他。他急了,向家里写了封“绝交信”。父母也急了,决定去看儿子,没路费,只好拉板车走。在劳改农场,父母一不小心把带给儿子的几百个馒头撒在地上。大家发现那馒头大小、形状不一。原来,老两口怕孩子吃不饱,一路上向人家讨馒头;又怕儿子吃不完坏了,就一人拉板车,一人在车上晒馒头。
这对父母是那么伟大,他们并不计较儿子所犯过法,在他们眼里,儿子就是儿子,不会改变,哪怕他做了什么不能做的事。他们为了让儿子吃得饱、好,放下了自己的尊严,挨家挨户去乞讨馒头。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全心全意去看望自己的儿子。老两口如此百折不挠,只为去看他们的儿子,他们不舍得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
我惭愧。文中的儿子最后再怎么样也理解了父母。而呢?却常向父母乱发脾气,把情绪发泄在他们身上,却丝毫不去想这会带给他们多么大的伤害。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只有失去了才会觉得珍贵。”是啊!在我的眼里,父母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他们也是有权利把我丢在一边,不去管我的。会不会到了父母再无心、无力、无法再陪伴我时,我才发现他们待我那么好?我才想起去诚心感谢他们,尽自己绵薄之力尽孝?我才明白他们为我付出的一切的一切都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他们为我做出的牺牲太多太多,或许,这根本就不值得。
父母情,比天高、比地厚、比海深。当代诗人孟郊有一首着作,那就是《游子吟》,里面有一句话说得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确,像小草般的我们,哪能报答父母对于我们的恩惠。父母爱我的心,比最耀眼的星星还要珍贵,还要灿烂。
篇二:爱
白云在漂流中,因为有蓝天的庇护而无所畏惧;飞鸟在滑翔中,因为有同伴的相依而勇敢前行;鱼儿在远游中,因为有大海的包容而自信坚定,而世间的大爱莫过于这几种,庇护、相依相伴与包容。
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爱,父母细腻而无微不至的爱,老师悉心教导的爱,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爱。因为唯有爱,才能使我们在困难中披荆斩棘,在风雨中一帆风顺。
孟子的母亲曾经三次搬迁,为的便是让孟子处于一种良好的环境中发展自己。第一次搬迁搬到了墓地旁边,孟子受周围孩童的影响也和他们玩起了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看见儿子受到了住所环境的影响,便带他又搬到了集市上。而集市上满是小商贩对客人的卑躬屈膝,唯唯诺诺,客人们的讨价还价,这使孟子又受到了不好的影响。于是孟母带孟子第三次搬迁。这一次,孟母把家搬到了学校边,孟子受学校里学生的朗朗书声,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变得懂道理,守秩序,爱学习了。
在孟子的成长过程中,正因为拥有母亲的爱子心切和望子成龙的期望,终而促使孟子后来成为了一名伟大的学问家。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古代传说战国时有俩个人,一个名叫羊角哀一个叫左伯桃,他们俩结伴到楚国拜见楚庄王。不幸在路途中遇到了大雪的天气。当时天寒地冻,粮食不足,左伯桃为了成全好友羊角哀,把自己的衣物和食物都给了左伯桃,自己则躲进空树中自杀了。他们俩之间的深厚友谊后来被世人称作舍命之交。
而左伯桃,正因为在生命的旅途中得到了好友的爱,不仅化险为夷,也得到了楚庄王的任用。
爱在路上,在成长路上,在成名路上,在一切前进的过程中。因为有爱,所有的一切都变得辽阔,所有终点可望不可及的幻灭和虚无都变得不可怕了。
篇三:爱
人们常常夸赞母爱,却往往忽略父爱。如果说母爱如太阳一样的伟大和无私,那么父爱则像火海一样广阔与深沉;如果说母爱是甜美的花朵,那么父爱则是挺立的松柏;如果说母爱是涓涓细流,那么父爱则是滔滔江水……
爱是伟大的,爱是无私的。
人生中,有多少磨难,有多少欢乐,有多少悲伤。当你遭到失败时,味道是苦涩的,当时多么希望有一杯甘甜的水送到嘴里,滋润你受伤的心灵;当战胜困难时,味道是甘甜的,当时多么希望别人与你一起分享这快乐的时刻。
父亲不知给了我多少训斥与鼓励。当我成绩下降是,他仍一如既往的鼓励我,支持我。当我做错题是,父亲先是训斥我几句,然后耐心的给我讲解,并叫我以后不要粗心大意。
我父亲的文化不是很高,只读到初中毕业,就再也没有读了,他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我和姐姐的身上,他没有别的奢望,只希望我和姐姐认真读书,不要象他那样……
有一件事到现在仍记忆犹新的浮现在我眼前。
当时已是秋天,去同学家玩,走时没给家人说一声。第二天清晨,我回来了。母亲脸上的泪痕依旧那样清晰,父亲整脸的悲哀。顿时,我明白了:父母整晚都在为我担心,我当时好懊悔,真后悔去同学家玩。看了这个情景,泪花已在眼睛里打转,我的腿不由自主地跪了下来,说:“爸妈,我知道错了,我不该擅自到同学家去,害全家人都担心。”我原以为接下来的是父母的骂声,这竟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父亲心平气和地对我说:“你不是不可以去同学家玩,但也要跟家人打声招呼,不要让我们担心。”我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泪,点了点头。
父亲的爱就像连绵不断的山,围绕着我,伴随着我成长。
篇五:爱
在生活中妈妈是我人生中的老师,爸爸是我的向导。我又想起了那首歌中的歌词: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载着我驶向金色的彼岸。
记得那一次,考试快要到了,以前爸爸每天都为我补课,可是考试的前几天爸爸去出差了,在这漫长的几天里,我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考试的前一天晚上,爸爸突然来了一封信,上面写着13个大字:女儿,爸爸相信你,你一定能行了,晚上作文 ,我捧着那封信,眼里不由地流下了泪水,那泪水是感谢的泪,那泪是感动的泪,那泪是兴奋的泪,那泪更是感到自己幸福的泪。最后,我以平均95分的好成绩一举夺魁。我想:“我的好成绩也有爸爸一份功劳呀!”
妈妈,您让我学会了在学校里没有学到道理;爸爸那无私的爱更令我感动,这就是至高无尚的亲情。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载着小小的我驶向了胜利的彼岸!!
爱就像小溪一样,它悄悄地流着,流经岁月,流进人们的心里,可又有谁细细的品味过?而那次,我却感悟到了亲情的伟大。
我的外婆是一个十分慈祥的人,我的外公很早就已经去世了,外婆一个人住在乡下,妈妈让她到城里住,外婆却笑呵呵地说"城里的空气没乡下好。“
而这次,外婆却出乎意料地来到了城里。我带着外婆来市场买菜,外婆看见市场里有些小贩用红绸子捆着野菜来卖,外婆好奇地问我“这儿野菜也能卖好价钱?”我自豪地说“那当然了,有些人去餐馆吃饭,宁愿放弃吃大鱼大肉,出国留学网也要吃一盘野菜。这儿野菜可贵着哩。他们都说野菜无污染,环保!”外婆笑着说“这儿的骗人,我们乡下那里满山都是野菜呢,你喜欢吃不?喜欢吃的话外婆回去给你用野菜包饺子!”我笑着点头“好,到时候你可不要食言哦!”外婆过几天就要走了,妈妈想让外婆多住几天,可外婆执意要回去,妈妈留也留不住。
此后,每隔几天,外婆都会打来电话问我“外孙女,你啥时候回来吃我包的饺子啊,我放了野菜进去,可好吃了。”每次听到外婆这么说,我的心里都是热乎乎的。其实我那次也不过随便说说,没想到外...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蓝天工作室】
10年风雨无阻,21本巡河日记,3700多篇记录,为家门口的河流写下70多万字的新时代绿色编年史。
今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头版讲述了浙江杭州民间河长胡福庆老人的巡河故事。
“我家门前有条河”。这条河,是生态带也是生活带、共富带。
胡福庆的巡河日记,记下碧水之治,也刻录着时代之变。
十年记了七十多万字巡河日记,浙江杭州民间河长胡福庆——
为家门口的河流写下新时代绿色编年史
本报记者 王 浩 董丝雨 窦 皓
视频加载中...
钱塘潮涌,运河悠悠。江河之间,一张水网,勾勒城市肌理。
新开河穿过浙江杭州上城区望江街道,汇入大运河。已有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胡福庆,是这条河的民间河长。从2015年开始,10年风雨无阻,胡福庆攒下21本3700多篇巡河日记,巡河里程上万公里,为家门口的河流写下70多万字的新时代绿色编年史。
从一条河到一片景——
21本巡河日记里的“水之变”
一河,一人;静流,守望。
新开河像一缕碧带,穿过车水马龙的道路、熙熙攘攘的街市。清晨6点,胡福庆穿上红马甲,拿起捞竿、夹子,跨上自行车,到离家1公里外的新开河巡河。
沿着小道,胡福庆走在前,徐家埠社区工作人员朱一俊跟在后。夹子深入过膝的草丛,夹起纸巾、饮料瓶;捞竿探向水面,捞起打着旋儿的枯枝叶。
胡福庆向朱一俊讲起要诀:“巡河有10多项内容,先看水,看有没有垃圾,颜色有啥不对劲;再探水,探那些藏在犄角旮旯里的排水口;最后是取水,测水样的氨氮、总磷等。”
取水工具是胡福庆的“土”发明。一根鱼竿改成捞竿,一头是网兜,另一头是取水器——一个粘着白色塑料片的矿泉水瓶。“把捞竿插入水中,等白色塑料片隐约可见,就可以提出水面。”掏出卷尺,胡福庆顺着竿上的水痕量起来,“今天河水透明度是86厘米,符合‘水清’的标准。”
走走停停两个钟头,年轻人都觉得累,胡福庆依然精神。早上8点半,巡完河回到社区服务大厅,胡福庆还有任务。伏在桌上,他一笔一画记下当天的巡河日记:“从姚江桥至华家桥均清,观察点透明度86厘米,雨水排出口均正常……”
一沓泛黄的纸张,记录了河水从浊到清的蜕变。
翻开头几年的巡河日记,“有污水流出”“河面漂着很多树叶”等字眼时常出现。如今,“河面无漂浮物”“水质清澈”等成了高频词。
为啥要日复一日地巡河、写日记?
胡福庆打开记忆闸门——上世纪50年代,为了农田灌溉,周边群众开沟引水,把一座座坑塘连通成新开河,“那会儿,河水清得嘞,我们赤着脚底板摸鱼捉虾”。
随着城市发展,高楼密密麻麻“长”出来,一条条排污管伸到河里。眼看着新开河成了“龙须沟”,胡福庆心里堵得慌。
从杭州缝纫机厂退休后,胡福庆闲不住,当起社区监督员,哪儿有需要,他就到哪儿。2014年街道成立民间护河队,第一个想到的人选就是胡福庆。“总想做点什么”的胡福庆接过队旗,当上新开河的护河员,接着陆续成为街道、区、市的民间河长,后来新塘河也纳入他的巡河范围。
胡福庆这个“河长”当得有劲头。
“刚开始,没经验,水质有啥变化、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过几天就忘了。琢磨来琢磨去,决定写日记。”胡福庆说。从起初的三言两语,到后来详细记录透明度、水质、雨水排出口情况等,日记越写越厚。
一条条家门口的河,流淌着浓浓乡愁,承载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浙江省2003年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展万里清水河道建设,2013年推动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
从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到鼓励全民参与,治水体制机制创新在探索中落地。疏浚河道、治理污染、美化绿化,接续攻坚治水。“白鹭成了常客”“有一条锦鲤”“水生植物生长旺盛”……点滴变化在胡福庆的巡河日记里一一呈现。
“河流是一扇窗,窥见生态自觉和发展之变。我们从安全、生态、宜居、富民、智慧等多维度治河,打造‘八带百廊千明珠万里道’的全域幸福河湖基本格局。”浙江省水利厅河湖处处长、省河长制办公室工作专班主任李荣绩介绍。
从大江大河到山间溪流,清水长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扎实推进,我国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今年一季度,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达91.0%,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120万名河湖长的“同守护”
“老胡,你为啥揽下这件麻烦事?散散步、跳跳广场舞,享清福不好吗?”有人不解。
“每天不去河边看一看,心里不踏实。”胡福庆答得痛快。
79岁的他,走路带风,干活麻利。走着走着,一棵枯萎小树闪入视线,老胡赶紧举起手机拍照,发到“杭州民间河长”消息群。区河长办工作人员回复“立即派人处理”。一早上,胡福庆走了五六公里,额头渗出密密汗珠。
遇上“硬骨头”怎么办?2024年1月26日的巡河日记,记录下一次“拔难茬”的过程。
那天7点12分,正巡河的胡福庆听到哗哗水声,循声前行,“一股股浑水正往河里流,我赶紧拍照报告!”
望江街道城市管理建设办公室负责人张文涛看到照片,马上派人到现场。9点08分,胡福庆收到反馈:工地地下室因渗漏有积水,施工人员直接抽排到雨水井,而且工程车进出冲洗不规范,导致浑水排入河道,已被叫停。
胡福庆不放心。十几分钟后,返回现场的老胡看到仍有水外溢,时清时浑,再次报告。张文涛一听,一边向上级河长办报告,一边组织专业队伍地毯式排查。
10点25分,张文涛回复,初步判断可能是市政水管破裂,相关单位仍在排查。“城管、市政、水务、河道养护、执法等部门联动排查,直到晚上9点多,查明原因为工地里的一根自来水管破损渗漏,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张文涛说。
10多个小时查明问题,背后正是一级级河长的协同作战。上城区河长办综合组组长李宝刚介绍,区里形成“5+X”全民河长制,区、街道、社区河长,执法河长,民间河长为“5”长,河道观察员、“河(井)小二”、居民监督队等热心于护水事业的社会力量也被调动起来。
不仅有人管,还要管得好,人力加算力,巡河更高效。浙水美丽(河长在线)智慧平台上,水系轮廓和巡河轨迹展现在数字地图中,公众上报和督办问题实时显示。河长们随时将自己巡河发现或公众上报的问题上传,相关部门及时认领,这推动了更多问题快速解决。
家门口的河越来越美。从不理解到竖起大拇哥,越来越多望江人加入护河队伍。
“老胡的坚持,我们看在眼里,也想和他一起做事情。”望江街道兴隆社区居民沈金囡是个热心肠。这位大姐成了党员先锋护河队成员,带着大伙儿巡河道、捡垃圾。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河水之变来自共建共管。区里招募“骑行河长”,骑友们边骑行边巡河。“跟着胡爷爷去巡河”带动了19所学校参与,成为小朋友喜爱的课外活动。目前全区实名注册的护水志愿者达6.96万余人。
从“总指挥”到“最前哨”,我国全面建立健全河湖长制,省、市、县、乡、村5级120万名河湖长履职上岗,民间河长和志愿者全面参与,实现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都有人管、有人护。
从一泓水到一座城——
3000多条(个)幸福河湖里的“诗和远方”
人在水乡,依水而居。曾经,河道两旁,棚户矮屋密密匝匝,洗衣洗车、排水纳污,靠的都是家门口的这条河。
河在变,人也在变。
翻看日记,巡河路上,胡福庆遇到乱扔乱倒的,就上前劝说;发现有工地乱排,就拉着负责人到河边看…
“谁不想让家门口干净点、再美点。看到胡老这么有毅力,大家也都积极行动起来。”徐家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志愿者马盈盈说。
“我家门前有条河”。这条河,是生态带,也是生活带、共富带。胡福庆的巡河日记,记下碧水之治,也刻录着时代之变。
社区建设“幸福邻里坊”,胡福庆成了幸福代表团的骨干,发挥特长,带着志愿者巡河护水,开展垃圾分类。“‘幸福邻里坊’是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品牌,从邻里食堂、居家养老中心、体育公园,到志愿服务、纠纷调解,不管是‘一老一小’,还是他乡人和老住户,都有回家的感觉。”望江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海红介绍。
水脉涌动,激发城市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新开河畔的望江街道始版桥社区,过去河边乱搭乱建,污水乱排,电线打结成“蛛网”。
从水里到岸上,治水与治城同步推进。老胡的日记里,新名词、新鲜事、新场景,越来越多。城中村变身未来社区,立体市井、立体花园拔地而起,科创企业、青年创客纷纷落户。
跟着巡河日记,走进“第二人生”3D摄影舱。98个摄像头0.3秒内抓拍196张照片,“数字人”经过3D打印、后期修模,变成个人手办。“我们看中的不仅是这里的营商环境,还有优美的生态环境。”“第二人生”总经理助理陈雨欣说。 背靠玉皇山,面朝钱塘江,龙山河、八卦田点缀其间,徜徉上城区南星街道,文旅新业态生机勃勃。
“居民觉得有意思,才有价值。”南星·有意思书房负责人曹晶介绍,社区旧仓库改造成书房,大家可以开展宋韵体验、亲子手作、旧书换新,每年仅研学活动就有上百场。
10年,21本巡河日记,就像真切的时代动图。这里有孜孜不倦的步履,有城市发展的脉搏,也有人水和谐的篇章。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文旅、动漫、电竞、沉浸式演艺、微短剧等文化产业向新突破,2024年杭州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448亿元,同比增长6.5%。今年一季度,杭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85亿元,同比增长14.7%。
用水之利、彰水之美。从美好生活到美丽经济,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站在小小望江放眼全国,3000多条(个)幸福河湖正在成为群众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监制:汪晓东、李中文
策划:杜海涛、刘毅、陈星星
统筹:冯华、李娜、贺迎春
摄像:陈陆洵、袁琦、沈鑫煜
剪辑:陈陆洵、张必萍
记者:王浩、董丝雨、窦皓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蓝天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