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9-14 10:42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写日记作文时如何注意事项的日记,以一位正在学习写作的学生(比如初中生或高中生)的口吻来写:
"X月X日 星期X 晴"
今天语文课上,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写一篇关于“我的语文老师”的日记作文。说是日记,但又不是随便写写流水账,老师强调这更像是一篇带有真情实感的抒情或记叙文。老师还提醒我们要注意一些事项,我赶紧掏出笔记本,把要点都记了下来,心里也开始琢磨起来,到底要怎么写才能写出彩呢?
老师主要强调了以下几点,我觉得特别重要:
1. "真情实感是关键":老师说了,文章最重要的是要有真情实感。我们不能凭空编造,更不能像写八股文一样干巴巴的。要写自己真实的观察和感受。想想我的语文老师平时是怎么样的?他/她讲课有什么特点?是风趣幽默,循循善诱,还是严格认真?有没有哪些瞬间让你印象深刻,让你觉得这位老师很特别?比如,他/她是怎么帮助我理解一篇难懂的文章的?或者,他/她是不是在某个时刻鼓励了我,让我对语文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这些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才是文章的灵魂。
2. "选好切入点,避免面面俱到":老师提醒我们,日记作文虽然主题是
人们常说人生有三幸:出生遇到一位好父母;上学遇到一位好老师;上班遇到一位好领导。而我更幸运,父亲就是我的启蒙老师,也是我三年级的语文老师。
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我的父亲当时是一名民办教师,他对工作极其热忱,早出晚归。每到周末,父亲总是抽出空来教我认字读书,数学启蒙都是在生活中进行的,和同龄的孩子相比,我似乎比别人聪明些,知道的多些。后来我渐渐长大,父亲总是教导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从此我喜欢上了读书。
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父亲正式成为我的语文老师,父亲读课文并不是很标准,如:课(ke)他会读成kuo,白(bai)他会读成bei,但并不影响我们对文字的理解,我们最大的收益是父亲的作文教学。以前上学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作文书,唯一的范文就是书上的习作例文,父亲会引导我们学习作者是如何观察,让我们在生活中也去多观察,并写出自己的收获。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让我们写作文《大公鸡》,大公鸡对于农村的孩子并不陌生,但是让我们具体说说公鸡的脚和耳朵的样子,还真写得是想当然。于是老师就让我们回到家观察公鸡的样子以及公鸡在不同情景下的动作神情,比如它们在抢食的时候、和别的公鸡搏斗的时候、悠闲自在地在草堆里吃虫子的时候是完全不一样的。父亲留给我们一个星期的时间观察、写日记,然后再让我们把每天记录的内容综合起来组成一篇文章。同学们在赏析作文的时候,那公鸡的样子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现在想想确实是受益不少。老师在讲课时总是很幽默,常常用身边的生活举例,课堂上经常充满笑声。我们的语文成绩在学区名列前茅。
父亲不仅在学习上影响了我,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家里的板凳、桌子、橱柜等都是他自己用锯子、斧头、刨子做出来的,他经常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父亲很爱钻研业务,他现在还经常和我说起他作为全县唯一一名民办教师到县里讲公开课的事情。作报告、教学就是他的爱好。
后来,我初中毕业,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我没有选择上高中,而是想考上中专毕业后就业减轻家庭负担。在中考报志愿的时候,父亲告诉我,他这一生最敬佩的两种职业,一是医生,治病救人;二是教师,教书育人。我选择了后者。如今我已在三尺讲台上站了24个春秋。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父亲就告诉我:和同事要和谐相处,教育需要合作,成就他人也是成就自己。因此在工作中我始终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各方面的考核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得到家长和领导们的认可。
时光流逝,岁月匆匆,父亲已是80岁高龄的退休老教师了,满头银发的他每天仍坚持劳作,闲暇之余,读书看报,写毛笔字。他说每天这样过才更充实!我很骄傲!我有这样一位慈爱的父亲;我很自豪!我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老师!(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实验小学集团西校区教师 曹赫琳)
作者:曹赫琳
我的语文老师
作者:王韵雅
指导老师、点评老师:贺承德
贺老师,是我读初中二年级时的语文老师。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他是一个非常有语文味儿的人。在他的身上,散发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学气息。
(点评:文章开篇点题,一下子就让读者找到了“我的语文老师”的坐标。语文老师,不足为奇,引以为奇的是什么呢?“有语文味”的老师,“散发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学气息”的语文老师。如此表述,就把语文老师与其他学科的老师区别开来。这样写,更能体现出我的语文老师的独特性。)
果真如此,第一节语文课,他在白板上写下了几句我们似懂非懂的话。话语留有空白,好像是迷雾,又好像是云烟,看来贺老师是想让我们将其补充完整。填空题,这里面体现着园丁启发花草的思想。在贺老师的影响之下,我们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一次教育感悟的洗礼。他的话语,犹如新鲜的小炒,端送到了我们的耳畔。譬如“学生之间,真正应该比较的,不是吃喝玩乐,而是知识与美德。”还有“一个不学习的学生,日子过得比坐牢还要辛苦,相当于给自己判了一个有期徒刑。”试想一下,如果把“吃喝玩乐”“知识与美德”“坐牢”和“有期徒刑”等这些词语蒙上面纱,你会识得真正的庐山的面貌吗?做填空题,其实也是在播种呀,只不过在农田里播种的是庄稼的希望,而在心田里播种的却是人类的思想。后来听了贺老师的讲解,我才知道这些话语都是他自己所创作的。我当时无比的震撼,毕竟我曾误以为那些都是名人名言。暗地里,我已经开始称他为“文学鬼才”了。
(点评:有道是:“真金不怕火炼。”既然作者为语文老师亮出了招牌,就理应在“语文味儿”上把文章写好。只要作者让语文味儿弥漫开来,读者就可以呼吸到文学的气息。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文字的感染力和穿透力。
我的语文老师可以不是当代名人,可以没有至理名言,但是一定不能没有至情文字。有一本书,叫《只为做一个良师》,想必语文老师的梦想,就是做这样的人吧。“文学鬼才”的赞誉,表达了作者对语文老师的由衷的敬佩。)
贺老师的才华让我想过,他为什么一定要在学校里当个普通老师呢?难道他不想成为一名专业的作家吗?思量再三,我断定贺老师是太热爱“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了。贺老师写过不少的得意之作。谨以他创造的《求学之道》为例,来表达一下我对他的深深的敬意吧。诗中写道:“时光懂我心,学问苦求真。笔墨温寒砚,书香醉古今。”明明是你读懂了时光的心思,贺老师为什么偏偏要说“时光懂我心”呢?我一拍脑门,哦,明白了。这就是生动形象的拟人呀!这才是有诗味的话语呀!这些都是我从来没有想过、也没有见过的话语。以前的语文老师,我从来都没有见过他们写的小诗。也许是他们太过于小气,把自己的文笔藏得太深,太深。贺老师,你确实是一个令我的语文之眼“脑洞大开”的人。
(点评:语文老师是教我们识文断字的老师,也是教我们欣赏诗词的老师。可是我的语文老师有自己的拿手诗词吗?老师羞涩,拿不出手,这是一种谦虚的风度。作者替老师拿出手,这是一种骄傲的品格。常言道:“浓缩的都是精华。”一首看似不起眼的《求学之道》,却总是能够在读者的心海上泛起一阵阵的涟漪。显而易见,作者已经无法掩饰内心深处的真情了:“你确实是一个令我的语文之眼‘脑洞大开’的人。”崇拜之情,溢于言表。)
语文是一座精神壮丽的文化宫殿。倘若说其他语文老师帮我打开了记忆之门,贺老师助我打开的却是创造之窗。
(点评:语文的魅力是什么呢?作者用了“壮丽”这个词语来加以形容和概括,再配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起到了以理服人的效果。我的语文老师的魅力是什么呢?绝大多数的语文老师“帮我打开了记忆之门”,而他助我打开的却是创造之窗呀!这种对比、反衬的写法,突出了贺老师的过人之处,起到了以情动人的效果。)
学生崇拜会写作文的语文老师,尤其崇拜那些会写诗的语文老师。说实话,谁不愿意结交这样的良师益友呢?在语文课堂上,我偶尔发现,贺老师喜欢对着书香微笑。我愿他的甜甜的笑容,可以永远地光亮在生活的五线谱上,陶醉着语文,也陶醉着我们……
(点评:如果说“良师”是我的语文老师的纵坐标的话,那么“益友”就是我的语文老师的横坐标了。反问句的使用,加强了礼赞的语气。此处,注重了对语文老师的细节描写:“喜欢对着书香微笑。”其实笑容和花香、书香一样,味道都是甜的。结尾,既写出了对语文老师的美好祝愿,又写出了对自己的美好祝福。语文老师的“光亮点”,不就是一群热爱语文的学生的“陶醉感”吗?)
总评:写人,要表现其特点。写语文老师,就要写出他的语文味儿,就要写出他的语文范儿。惟有如此,作品才能给读者带来不同凡响的震撼力量,才能给读者带来艺术至上的美好熏陶。试想一下,如果作者不是从实际生活出发,那么就会写出一些与思想脱钩的、东拼西凑的、没有灵魂的文字。很显然,作者并没有走那样的黯淡之路,而是走出了一条以理服人,以情动己的光鲜之路。作品堪称《我的语文老师》的经典之作。希望作者继续努力,把身边的真和心中的善,因爱与敬而被描红得更加完美!
壹点号 明我以德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