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推荐《菊花生长过程日记》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9-14 13:41

推荐《菊花生长过程日记》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菊花生长过程日记作文,要想写得生动、具体、有层次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1. "明确日记的主题和范围 (Define the Theme and Scope):" "是记录一整株菊花的生长?" 从种子/幼苗到开花。 "还是记录某个特定阶段的变化?" 比如从发芽到长出真叶,或者从花苞形成到盛开。 "是侧重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还是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或者两者结合? "明确范围"有助于你聚焦内容,避免泛泛而谈。
2. "选择合适的记录时间点 (Choose Appropriate Timing):" 日记的核心是“记录”,所以选择"真实或模拟"的观察时间点很重要。 可以设定一个"起始日期",比如播种日、移栽日或观察到某个明显特征的日子。 然后按"时间顺序",记录几天、几周或几月内菊花的变化。比如: 第一天:种子萌发。 第五天:看到第一片子叶。 第十天:长出两片真叶。 一个月后:植株长高,开始抽枝。 ... 直到开花。
3. "注重细节观察与描写 (Focus on Detailed Observation and

7个95后大学生,240天练出“菊花宝典”

楚天都市报记者 张艳

担心汉派菊艺失传,今年3月19日,我省惟一有“中国菊艺大师”之称的“武汉菊王”李建祥,收7名在校大学生为徒。

整整8个月过去,11月19日,这群大学生亲手培育的菊花绽放吐蕊,公开亮相。

春播,夏护,秋收……在修练“菊花宝典”的道路上,从未养过菊花甚至从未跟泥土打过交道的青春学子,像“花匠”和“农人”一样,播洒汗水,收获芬芳。

日前,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了这7位来自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学生。清一色95后,最大的才23岁,读研究生一年级。

学地理的大学生,结缘菊花大师

8个月前,卢越还是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大四学生。一天,她的老师杨兰芳教授向她提到了“菊花大师课”,说他准备挑选一些学生,拜李建祥为师。

李建祥,工匠型专家,研究菊花育种30余年,培育出“盘龙系列”品种菊花共300余种。从上世纪80年代起,先后有6人向李大师学艺,可惜养菊花辛苦工资也低,最长的也只坚持了3年。退休后,他仍在寻找真正对菊花感兴趣的人,希望汉派菊花育种技术后继有人。

“我上高中时就很想养花,直到上大学才养过多肉,养得还不错,一听有机会学习养花,就来劲了。”卢越笑着介绍当初加入团队的初衷,“加上我本科专业就是地理科学,要求掌握植物地理、土壤地理相关的知识,所以也有专业关联性。”

随后,宋衬衬、刘盼盼、黄开为、肖梓蝶4个女生和戴庚、李天鹏2个男生,也被杨教授挑中加入团队。他们学的都是地理专业,无一例外都对养花饶有兴趣。

3月19日上午,在解放公园菊花基地,“菊花大师课”正式开课,7个人的团队也拥有了名号:盘龙菊花传承团队。“盘龙”是武汉的起源地,代表武汉,李建祥曾带着“盘龙”系列菊花参加全国菊展获得金奖,

看着弟子信心满满,在湖大有“大地诗人”的杨兰芳教授,欣然填词一首《卜算子 贺菊艺大师开课》:“春意正阑珊,春雨清新气。菊艺名师授菊经,传道兼传艺。华夏巨龙人,创育盘龙系。要在风霜虐楚时,再现花天地。”

赏菊易种菊难,最难是熬酷暑

菊花大师课的内容,正好是一朵菊花从无到开的过程:扦插、播种、嫁接、换盆、施肥和育种。

看花容易绣花难。于7个大学生而言,赏菊容易种菊难。每个周三和周六,他们都要到从武昌赶到汉口,一呆就是大半天。除了解放公园,在湖大沙湖之滨,他们也有一个菊花基地,方便经常观察。

3月22日,学习撒播、条播、穴播的菊花播种方法;

3月26日,李老师带领大家查看扦插菊花苗的情况;

4月2日,李老师考核大家嫁接修枝的熟练度与准确度;

4月19日,撒播的种子长成了菊花幼苗;

5月10日,李老师带领学生对嫁接创口愈合的菊花进行修剪……上完课,他们要写菊花日记,也就是“菊花宝典”。

肖梓蝶说,第一次上课教授“短穗浅插”,就给了她“当头一棒”,“很简单的操作,明明就是掐一个菊花苗,插到珍珠岩里面,但我硬是掐了好半天。”

“对我来说菊花的嫁接是难度很大的,把接穗扶稳然后用绳子绑好需要技巧,”戴庚回忆说,“这个过程中我弄伤过脆弱的芽,反复练习才掌握了这项技术。”

阳春三月,和风拂面,莳花弄草是浪漫事。转眼迎来酷暑,这“菊花宝典”就不好练咯。

今年暑假期间,由于亲人生重病,卢越连续两三个月都奔走在医院、学校和菊花基地之间,“天气酷热无比,我累得连觉都睡不好,一度想放弃。但每次去李老师那里,看着他顶着烈日观察菊花的情况,还细心地教导我们,就为要放弃的想法感到可耻……现在回想那段艰苦的日子,感觉自己还是十分了不起呢。”

“最艰难的时期莫过于暑假期间菊花的养护工作。”老家在山东的李天鹏,暑假没有回家,“连风都是热的, 不是出于对这些花儿的热爱,我还真坚持不下来。很开心自己能够坚持到最后。”

秋风渐起,菊花次弟开放

杨盼盼说,他们学习嫁接的小菊花“满天星”,是最先开花的一批,“看到那一朵朵鲜花怒放吐蕊,都激动得不行,觉得比在花店买的好看多了。”“十一”长假,她回宜昌老家,特意带回去一大盆亲手培养的“满天星”,“坐了两个小时动车带回家给我爸妈欣赏,很激动很骄傲!”

“每次走进基地大棚,看到亲手培育的菊花千姿百态,就情不自禁地‘哇’一声,一下子体会到古人‘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的感慨。”宋衬衬说道彼时的自豪。

黄开为则挺感性地说:“我不是一个毅力很强的人,很难很持久地一直坚持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算一件了。”

上百盆盘龙系列菊花吐芳争艳,“秀成果”的日子也到了。

11月19日,距“菊花大师课”开课正好8个月。同学们在解放公园展出盘龙系列精品菊:珍稀的绿菊盘龙春晓、美好寓意的盘龙金榜、金灿灿的盘龙金佛、可以食用的盘龙粉桃、王者气势的盘龙帅旗,等等。

许多菊花爱好者驻足流连。卢越被一位爱花的老奶奶拉着,要用手机录她的介绍视频。黄开为也被四五个人围着问个不停,有人甚至要走了她的发言稿,“当时就像自己的孩子被人夸了,作为爸爸妈妈感觉比夸自己要开心一百倍。”

学成出师,圆满收官,李建祥为弟子们自豪不已,杨兰芳也一样,兴致勃勃地再次赋诗一首《平乐·菊展》:“初冬江汉,不惧清寒灌。

菊艺名师精技现,谱写盘龙画卷。羞霞愧雪惭虹,金光紫气瞳瞳。巧手匠心独运,招徕春意融融。”

据称,在李建祥菊艺课的基础上,由杨兰芳指导7位同学进行的《施硼对菊花生长和开花的影响》这一研究课题,17日刚刚获得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批准。接下来,他们将合力出版一本菊花技术养植培育专著,总结李建祥的菊艺。

看,7人小组,又要出发啦!

万物有灵日志:菊事

#每天学习日记##菊花#

中国人的风雅与烟火气

菊这植物,着实有意思——它可是中国文化里的“反骨君子”。百花争着春天闹哄哄开场,它偏要等到秋深霜浓时,才慢悠悠地绽出金丝银瓣。这种“我偏不”的脾气,反倒让文人墨客爱得不行,夸它“风霜自有佳色”,简直把叛逆活成了风骨。

老辈人早就把菊揉进了过日子的小趣味里。重阳节登高赏菊,可不是光站着看:小辈们忙着采菊簪鬓,老人家眯眼抿着菊花酒,连陶渊明都得插一句“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说白了就是好吃又风雅!江南人秋天必喝的菊花茶,抓一把干菊丢进盖碗,看花瓣在热水里重新活过来,喝的就是个“秋日限定”的仪式感。

更别说绣娘的巧手了,把菊花绣上衣襟、刻进窗棂,甚至做成菊花枕:夜里枕着干燥清香的菊瓣入睡,连梦都带着山野清气。这种细腻的生活美学,可比现在香薰机高级多了!

中国人的千年菊事文化,早把风霜淬炼的植物,变成了文化的活化石。哪是赏花啊?分明是借着金灿灿的花盘,与天地时序对着暗号呢!


下期预告:万物有灵日志:水中君子!

大家来评论区猜一猜是什么?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