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轻松搞定《教研经验工作总结》的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9-15 00:42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教研经验的工作总结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总结内容充实、条理清晰、具有反思性和指导意义:
1. "明确总结目的与对象 (Clarify Purpose and Audience):"
"目的:" 你写这份总结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向上级汇报成果、申请评优、自我反思提升,还是为了分享经验、促进团队交流?明确目的有助于确定总结的侧重点和语言风格。
"对象:" 总结是写给谁看的?是领导、同事、同行还是自己?了解读者对象有助于你调整内容的深度、侧重点和表达方式。例如,给领导看可能更侧重成果和影响,给同事看可能更侧重过程和可借鉴性。
2. "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Clear Structure, Rigorous Logic):"
"标准结构:"
"标题:" 简洁明了,如“XX学年/学期 教研经验工作总结”。
"引言/概述:" 简要说明总结的时间范围、背景、目的,以及本阶段教研工作的总体情况或核心体会。
"主要内容与过程 (主体部分):" 这是总结的核心。应分点、分层次清晰地阐述:
"主要教研活动:" 列举参与或组织的具体教研活动,如听课评课、集体备课、课题研究、教学研讨、
2024——2025学年个人教育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2025年夏季,结束了九年级工作,本学期我担任了9.6班班主任,任教9.5,9.6班的数学教学,并兼任了九年级数学备课组长,我最喜欢的工作是班主任工作和数学教学,我将从以下方式回顾本学年开展的工作。作为备课组长,这一年①我们进行常规教研达32次以上,课后教研8次进一步拉近了同事间的距离,在常规教研中,刘老师和文老师为我们组出谋划策,尤其我记得零诊考前,针对学生的问题,大家在乒乓球台出谋划策,统一步伐,在这里对两位老师再次表示真诚地感谢,让我们九年级数学组凝聚力更强。②作为备课组长我参与了九年级所有的入学考试,周考周练,半期及诊断性考试的命制达60次以上,这里我也要特别感谢肖玉婷和张蓉英两位老师,在单班周考周练上帮我分担了命题任务,促进了我们单班成绩提升。③新生招生方面我和辜丽华老师参与了试题命制达7次,这里也特别感谢辜老师还有胡德老师,雍长桃老师以及张蓉英老师,肖玉婷老师,在我分配试题批改时毫无怨言,及时完成,试题批改方面每次我都参与了达8次。在数学教学方面①从备课上,我把育才经典以及经典训练上的习题都逐一做了一遍,我喜欢把我的想法以书案的形式记录在书上,这里也感谢夏主任对我这种做法的肯定,这也坚定了我在后期复习中,将我的想法记录在试题研究上,对考试题我也工整书写在试卷上给学生示范。②在教育上,我更多喜欢以情动人,让学生主动爱上学习,这一点我在5班做的比六班要好,零诊考试前我对两个班的数学错题进行了逐一过关,期末考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一诊考试的成绩却下滑严重,我非常担心两个班的数学成绩,这时文老师及时提醒我我的方法不对,这里对文姐我要再次表示感谢,分析情况之后,班上大多数同学在学习上很懈怠,我想了许多办法,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上专注学习,自主探究,后期我就很少讲了,主要是让同学们主动学习,偶尔在课堂上给每个同学发点零食,激励她们为班级而战!在班级管理上,我坚持以德服人,成绩上重点关注的是六班排名倒数十名的同学,行为上重点关注的是5个同学的心理状态。①在班级管理上我遇到了一个难题就是从网班转下来的谢俊峰同学,我和他之间有点小误会,在九年级上册我请教了渊哥,他给我出谋划策,我进行了家访,从那以后谢俊峰同学对我认可了,我也将家访这一做法坚持了下去,对每个同学都进行了家访一次,进一步拉近了和同学们的距离。②在最后2个月里先后有4个同学因为担心考不好而请假不到校,逃避考试,甚至有不上学的想法,这些同学我及时进行了疏导,开玩笑式地对他们说:不要怕,考试考不好,谌老师从来都没有嫌弃过你们,批评过你们,大不了领导说我教的撇,不会说你们考的差啊,所以压力在我这呢,我都不在意,你们也别在意。后面包括一个心里有问题的同学,因为家庭问题控制不住准备自残,在我的劝说之下放弃了这个念头。为了提升全班的学习情绪,我给每个同学制作了专属于他们个人的名片,并写上我对他们的殷切希望,让他们从心里认同班级,为之努力;对班上后十名同学,一诊考试后我很担心他们上不了普高,我没有把我的担心转化为焦虑,而是坚持每天给他们鼓励,发点小零食,让他们感受到谌老师没有放弃一个同学,最后我们班全员上线。在教育中,我始终坚持的是亲其师,信其道,努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家校关系,有了家长的支持,学生的理解,才能在教学中更上一层楼。
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本2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一转眼,又是一个学期过去了。这个学期,在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语文教研组的工作开展得扎扎实实,卓有成效。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总结。
一、协调人际关系,努力构建团结、合作的教研群体
叶澜教授说:“任何一项教学改革若要取得成功,关键在教师。”校长也经常说:“我校课堂改革若要取得成功,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教师。”因此,对于一个教研组来说,要想取得成绩,关键在于有一个团结、合作的教师群体。语文组的老师的个人素质,是校长信得过的。如何使这高素质的个体聚合成高素质的群体,是我思考的焦点。我是从协调人际关系入手,使教研组充满和谐氛围的。
1、尊重每一个人,使之感到“我很重要”。“被尊重”是人类内心深处的第一需要。从教研组工作计划的制定,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师外出学习的安排,到日常生活中的应酬,都和大家商议,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虽然,并不能按照所有教师的观点去做,但是这种民主,让每一个教师都有一种被尊重感。在一个被深刻认同的团队里,教师就能积极主动地投身教研组工作中去。
2、注重同事间的交往,增进理解和友谊。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但必要的交往还是不可少的。情感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同事谁有个头疼脑热,家长里短,我都会及时去看望。必要时组织全组同事集体去看望。平时,多和同事聊天,多沟通,多了解,以增进理解。同事间的情感深了,教研组的凝聚力也增强了。
3、促进专业成长,激发合作奋斗的内驱力。按照哲学的观点:“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因内因而起作用。”只有教研工作成为教师的内心需要,产生强烈的合作奋斗愿望,教研组的工作才能有序高效的开展。教师都有成功的愿望,我们努力使教研工作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推进器。为此,我组倡导叙事研究,真问题研究,使教师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二、抓好“三课一思”,深化课堂改革
杜郎口教学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教师面对改革,难免存在顾虑。但“教学不可能回到老路上去”,关键是一要大胆,二要稳健。我们不能失败。我组在本期,主要抓好“三课一思”,把课堂改革落到实处。
1、集体备课,重在“实”。集体备课的好处,不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但是以往的集体备课因为不够实往往流于形式,备后教师不知该怎样上课。本期,我们备课重点强调“实”,务实、平实、扎实,突出实用、实效。规范备课流程,草案,成案,个案,三案既成,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流程了然于胸,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2、公开课,重在“活”。我们的公开课,就是检验集体备课的效果的,是推进课堂改革的。从预设到实施,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所以,我们强调一个“活”字,教师引导要活,点拨要活,评价要活,唯有如此,学生展示才能活泼、活跃。本学期,我们按照学校安排,认真组织了“杜郎口教学改革实践课”“课堂教学改革回头看评价课”“试卷讲评公开课”“复习指导课”等一系列公开课活动。活动中涌现了大量的精彩课例。李保义的《伟大的悲剧》,高显海的《木兰诗》,刘光的《作文的开头结尾技法指导》,许成忠的《那树》,程有坤的《地下森林断想》,郑丙林的试卷讲评课等,都深受好评。这些在阶段总结中谈得较多,不再赘述。通过公开课,教师的课改意识、课改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3、评课,重在“研”。我们把评课作为提升教研能力的关键一环来抓,努力改变“你好我好大家好”无效评课形式。把研究作为评课的常态。先有执教教师进行反思,然后大家对课堂整体,或是细节进行提问,讨论,琢磨。通过交流、反思,思维碰撞,大家对课改的理解更深入了,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4、反思,重在“省”。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但是,我们的许多反思都是无效的。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装点门面,充充数量而已。这种无病呻吟的反思,不仅耽误了时间,还坏了自己的胃口。有人提及反思就头痛,可能就源于此。所以,我组在本期提出,反思一定要突出真实问题,要回归到自己的课堂上,教改上。要凸显教学情境,对情境进行分析、审视。从教学行为上溯到教学理念,不断地对低效无效的教学环节、手段、途径进行识别、剔除、改进,真正发挥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
三、
本期,我们将继续做好“高效阅读”课题实验。在课题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实验有了新的突破。课题实验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王成威、程有坤老师加入课题组,实验教师的力量得到加强。课题组在实践中,不断扩大共识,即高效阅读是一种行动研究,它从行动出发,又回归到行动。教师不断实践、探索、完善,在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的研究中,不断更新自己的认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重点做了三点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学生兴趣
本期,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实验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参与兴趣。学期伊始,我们县教研室葛维春主任,到我校连续做了三场题为“高效阅读与高效人生”的报告。这三场报告,使我校学生参与高效阅读的热情高涨,信心大增,也使实验老师受到鼓舞。
2、做好精读指导,提高阅读能力
本期,实验的重点放在精读指导上。我们以辨体阅读训练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读物林林总总,千姿百态,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这便是文章的体裁,它是文章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文章构成的一种规格和模式,同时也反映了文章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所以,阅读时,一定要注意分辨文章的体裁,根据不同的体裁选定适当的阅读方法。古文字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提出阅读的“天观”说,第一就是“观位体”。通过多年来的研究发现,不同体裁的读物都有一种特殊的规格和模式,如果把握了这类体裁的基本模式,就能迅速而准确地登堂入室。比如,议论性的文体,一般都具有一种“三段式结构”,即立论、本论、结论,这三者被叶圣陶先生称为议论文的“精魂”,所以,我们阅读议论文,就着重于从立论部分发现其中心论点,从本论部分提取其论据和要点,最后从结论部分找出全文的精髓和主旨,这样,全文的基本内容也就把握住了。再如,读新闻,这一体裁的特点是,一般由导语、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而这三部分有往往形成一种所谓的“倒金字塔的结构”,也就是说,它从头到尾依新闻内容的重要程度呈递减原则,安排顺序。弄清这一点,读新闻时就不必平均用力,而着力于导语部分的阅读就可以抓住重点了。比如读诗,是和读散文的不同的,散文一般采用客观记实的方法,而诗歌采用艺术概括的手法。读诗,要靠想象,想象中有景,想象中有情,想象中有形象,想象中有哲理。比如读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如果头脑中没有一幅荒凉的“深秋晚景图”,没有一个沦落异乡的游子“断肠”形象,我们就无法领略这首小令的高超的艺术内涵。再如到李白的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和岑参的“千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我们只有在头脑中绘出一个“望断天涯”,目送友人的形象,诗句才有感人的力量。辨体阅读训练,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3、处理好实验课与随堂课的关系。
高效阅读一周只有一节课,要想通过这节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难想象的。所以,我们注意实验课得法,随堂课应用。用高效阅读课上学到的一些方法,指导平时的阅读实践中去。
四、努力方向
1、提高科研意识,打造科研大组
2、启动名师工程,建设名师队伍
过去的一个学期,是充实的、幸福的一学期,我们在校长的带领下,实践、思考,虽然也有过困惑、迷惘,但更多的是对课改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展望新的学期,我们坚信,有范校长的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有同志们的团结一心、顽强拼搏,胡总中心校的课改一定会花红如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