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官封弼马温 读后感》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9-18 17:4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西游记》中“官封弼马温”情节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1. "明确中心思想 (Clarify the Central Theme):"
"核心事件:" “官封弼马温”是孙悟空从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下,到被唐僧解救后,踏上取经路途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最初被天庭任命为“弼马温”,这个官职在孙悟空看来是“牛头马面”之流,极度蔑视,认为是天庭的侮辱。
"深入思考:" 你需要思考这个情节想要表达什么?是关于"身份认同"(孙悟空渴望被认可,不愿做“闲职”或他认为的“低贱”官),关于"价值观"(天庭的官僚体系与孙悟空的价值观冲突),关于"自我认知"(他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追求什么目标),还是关于"取经的动力"(这个“官”虽然让他不快,但也把他推向了西天取经的道路)?
"确定你的观点:" 你的读后感应该围绕一个或几个明确的观点展开,例如:这个事件展现了孙悟空的个性、揭示了天庭的弊端、是取经路上必要的磨难等。
2. "紧扣文本,细节支撑 (Relate to the Text, Use Details):"
读《访地府龙宫》、《两上灵霄殿》有感
说到《西游记》第二章《访地府龙宫》,自从美猴王战胜了混世魔王,花果山上喜气洋洋,小猴们每日操演武艺,十分快乐。闯入东海龙宫向龙王索取镇海神针——如意金箍棒。大闹阎罗殿,命十代冥王取出生死簿一笔勾去了猴类的生年死月。龙王、阎王奔上玉帝处告状,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抚猴王,请他上天做官。第三章《两上灵霄殿》,孙果然被太白金星捉弄了,玉帝封他当弼马温。当明白了自己只是个马夫后,大怒之下回转花果山,扯起大旗,自称齐天大圣。玉帝不能容忍,叫托塔天王与哪吒率领天兵神将,杀向花果山。身高力大的先锋巨灵神,六般兵器的哪吒,敌不过乖巧伶俐的孙,被孙打得丢盔弃甲。玉帝无奈,只得二次招上天,封他一个“齐天大圣”的虚名,并派他掌管蟠桃园。他在蟠桃园里痛饮仙洒,偷吃仙丹,带走仙桃,回转花果山。
美美地读过这两章,内心深深被猴王为追求自由无束的生活,敢于斗争敢于反抗的个性所震撼。在威严的玉帝面前,他不跪拜,竟还自称“老孙”,这种无礼的行为令众仙大惊失色,议论纷纷;在得知自己受到愚弄,封为弼马温官位最小最低且实为惩罚时,他立刻心头火起,咬牙大怒,不顾一切地冲出天门,直奔花果山;而在势力强大的天兵天将面前,显得更加无畏无惧,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劲敌。其实,有许多的妖精都与天上地下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些神威的统治下,神仙也不例外,都隐藏着丑恶。
读到这里,我深刻地体会到当时朝政的腐败与无能,体会到中国封建社会官官相护的无耻与黑暗,体会到人们不要被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迷惑。然而,孙追求自由无束的生活和敢于斗争敢于反抗的个性,是一种魔幻离奇的神话,在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今天,我们需要的是在制度约束下人人得到的自由,建设一个公平、公正、正义的社会。我们新世纪新时代的少年学生,只有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勤奋好学,长大后成就社会有用之材,这才是本道!
第八十三回·心猿识得丹头 姹女还归本性
姹女如同一颗金丹。识得这颗金丹,妖怪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于是回归本性。孙通过对儒教佛教思想的深入认识而获得大智慧。大智慧因此是一种认知一种对世界本来的深入认识。儒教佛教思想被有利把握就成为了一颗金丹。我们被儒教佛教思想牵着鼻子走因此后患无穷。 却说三藏着妖精送出洞外,沙和尚近前问曰:“师父出来,师兄何在?”八戒道:“他有算计,必定贴换师父出来也。”三藏用手指着妖精道:“你师兄在他肚里哩。”八戒笑道:“腌脏杀人!在肚里做甚?出来罢!”行者在里边叫道:“张开口,等我出来!”那怪真个把口张开。行者变得小小的,瑀在咽喉之内,正欲出来,又恐他无理来咬,即将铁棒取出,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个枣核钉儿,撑住他的上腭子,把身一纵跳出口外,就把铁棒顺手带出,把腰一躬,还是原身法象,举起棒来就打。那妖精也随手取出两口宝剑,丁当架住。两个在山头上这场好杀—— 双舞剑飞当面架,金箍棒起照头来。一个是天生猴属心猿体,一个是地产精灵姹女骸。他两个,恨冲怀,喜处生仇大会垓。那个要取元阳成配偶,这个要战纯阴结圣胎。棒举一天寒雾漫,剑迎满地黑尘筛。因长老,拜如来,恨苦相争显大才,水火不投母道损,阴阳难合各分开。两家斗罢多时节,地动山摇树木摧。 是天生猴属心猿体,妖怪是地产精灵姹女骸。自然代表天,妖怪代表地。为心主,是身体即姹女的主导。站在自然的角度看问题。玉帝如来站在身体的角度看问题成就了姹女。两种世界观都有他的道理发生了大战。妖怪想把唐僧拉过来成配偶。想战胜妖怪而真正成圣。两人水火不容,人之本性受到损害。阴阳相争不能阴阳合一所以阴阳分离。两方争战的地动山摇。孙战胜妖怪与妖怪达成阴阳共同体结成圣胎于是真正长大成熟。 由此深深反映出人内心的阴阳之争。凭良心说话做人。妖怪维护身体需求为个人利益迷信各种想法因此灭了唐僧的向善之心成了唐僧的配偶。人心因此矛盾重重。到底是选择凭良心说话做人重要还是维护个人利益迷信各种想法更加重要?多少人因为儒教佛教就这样远离本性而选择了利益和各种迷信思想而导致阴阳的分离。 道教侧重于养护本性发挥潜能而使众人自然的成人成才。无忧无虑所以能够无忧无虑。儒教佛教因为认知的错误导致对本性的严重破坏从而成就了多少受伤的心灵给社会带来多少的麻烦,因此各种迷信思想层出不穷。多少人都不愿意选择将心比心而迷信各种思想把身外物视为人生唯一的追求。多少人因此陷入深深的迷茫而被迫生存的状态。儒教佛教思想就似给本性丢下一枚炸弹,把本性毁坏的一塌糊涂。孙因此花费多少的精力才把人心的本来修复完成,而今终于走向成熟。 八戒见他们赌斗,口里絮絮叨叨,返恨行者,转身对沙僧道:“兄弟,师兄胡缠!才子在他肚里,轮起拳来,送他一个满肚红,扒开肚皮钻出来,却不了帐?怎么又从他口里出来,却与他争战,让他这等猖狂!”沙僧道:“正是,却也亏了师兄深洞中救出师父,返又与妖精厮战。且请师父自家坐着,我和你各持兵器,助助大哥,打倒妖精去来。”八戒摆手道:“不,不,不!他有神通,我们不济。”沙僧道:“说那里话!都是大家有益之事,虽说不济,却也放屁添风。” 孙被妖怪吃就是被妖怪吞噬的象征。他被妖怪吞噬总是必然,战胜妖怪最终总是自然而然。这就像每个人一生来对世界的不了解一样,不了解总是必然,真正了解总需要相应的时间如此自然而然。人生总是奋斗,因此笑到最后才是强者。八戒认为直接灭了妖怪自然了事,怎么还从他口里出来和他苦战?的做法自有他的道理。最好的消灭就是找到产生妖怪的根源问题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成长到此,深刻明白了自然规律掌握了把握阴阳的能力。沙僧叫八戒一起帮助打妖怪。八戒因为对自己的能力非常明白而不敢。沙僧认为这是对大家有意义的事应该发挥一些作用如同放屁添风,总能起到一点作用。三人因此合力大战妖怪。 人的内心分五行。五行达成共识能够一条心很重要。我们有意识的选择心所以五行阴阳合一回归本性而成圣。我们有意识的选择利益迷信各种思想因此成就小我远离真我。在每个人的内心就存在着这样最基本的两个自己。两人阴阳相克。《老子》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这一章就讲述了识心的重要性。我们对内心了解所以明白本性明白天道。我们站在身体的角度为了身体需求维护个人利益及各种思想不选择将心比心用心说话自然为了身体需求而发生人与人之间的无限矛盾而成就人为。因为人为而远离本性因此对本性不了解,对世界不了解,对众人的本来更无法了解而产生无限烦乱。人心就是一个世界,与外在相通。明白内心就明白了一粒沙含大千界的深刻道理也就深刻明白这个世界。人因为人为而迷茫,因心而清明。选择向心才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做法才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使世界太平。选择身体上的需求放纵七情六欲才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人心矛盾重重,人与人之间所以矛盾重重。 比如 迷信管的人总是靠对孩子的否定来成就自己的存在感心安理得迷信各种想法。孩子读书考高中,这样的人总是说孩子不管不行,因为对孩子的管才能让孩子考上高中,靠他自己高中根本考不上。从这样的认知当中就深刻体现出孩子在无形中接受怎样的心理暗示。孩子靠自己总是不行的因此就这样不行。选择相信的人靠相信孩子而获得存在感就会认为孩子必须靠自己,一定要靠自己,人生只能靠自己,相信孩子一定做得到必须做到。因为对孩子这样的态度也就是对潜意识下达这样的指令,孩子接受到这样的心理暗示必然会朝着这样的方向去发展。因为不相信所以总是不懂得相信从而总是找孩子的麻烦而使心灵无限迷茫。因为相信所以自信因而对内心清明。存在感就是身体上价值感的需求。迷信的人只靠对孩子的否定来成就自己的价值,就像玉帝如来的为人,因为孙不好,他们所以好。反对迷信的人靠相信孩子来成就孩子的价值,因为靠自己而获得存在的价值。因此说相信孩子行,孩子一定行。不相信孩子行,孩子所以不行。父母是孩子的天,对孩子怎样的态度非常重要。多少人继续着恶性循环只是还有人之本性向上向善之心的牵制还有物极必反的原理。因为人怎样的心态于是无形中给潜意识下达怎样的指令从而成就怎样相应的后果。因果只是如此简单。我们不能了解自己问问自己是否给潜意识下达这样的指令而发挥潜能来了解自己了?还是只认为这种追求没有意义而不愿意追求?或者一直因为环境而不知不觉的接收着怎样的指令而成就的相应的后果而已。潜意识就是如此神灵的存在。孩子所以就是神灵的存在。我们对潜意识如何说话太重要。孙因此掌握了如何说话的道理来发挥自身的优势于是成为法王。 那呆子一时兴发,掣了钉钯,叫声:“去来!”他两个不顾师父,一拥驾风赶上,举钉钯,使宝杖,望妖精乱打。那妖精战行者一个已是不能,又见他二人,怎生抵敌,急回头抽身就走。行者喝道:“兄弟们赶上!”那妖精见他们赶得紧,即将右脚上花鞋脱下来,吹口仙气,念个咒语,叫:“变!”即变作本身模样,使两口剑舞将来,将身一幌,化一阵清风,径直回去。这番也只说战他们不过,顾命而回,岂知又有这般样事!也是三藏灾星未退:他到了洞门前牌楼下,却见唐僧在那里独坐,他就近前一把抱住,抢了行李,咬断缰绳,连人和马,复又摄将进去不题。 且说八戒闪个空,一钯把妖精打落地,乃是一只花鞋。行者看见道:“你这两个呆子!看着师父罢了,谁要你来帮什么功!”八戒道:“沙和尚,如何么!我说莫来。这猴子好的有些夹脑风,我们替他降了妖怪,返落得他生报怨!”行者道:“在那里降了妖怪?那妖怪昨日与我战时,使了一个遗鞋计哄了。你们走了,不知师父如何,我们快去看看!”三人急回来,果然没了师父,连行李白马一并无踪。慌得个八戒两头乱跑,沙僧前后跟寻,孙大圣亦心焦性燥。正寻觅处,只见那路旁边斜麃着半截儿缰绳。他一把拿起,止不住眼中流泪,放声叫道:“师父啊!我去时辞别人和马,回来只见这些绳!”正是那见鞍思俊马,滴泪想亲人。八戒见他垂泪,忍不住仰天大笑。行者骂道:“你这个夯货!又是要散火哩!”八戒又笑道:“哥啊,不是这话,师父一定又被妖精摄进洞去了。常言道,事无三不成,你进洞两遭了,再进去一遭,管情救出师父来也。” 正因为八戒沙僧的帮忙没有守住唐僧。唐僧连行李白马都被妖怪捞了去。怪他们的帮忙。八戒指责沙僧。因唐僧被抓很伤心。八戒说事不过三,第三次一定能够救出师傅。事不过三似乎有理可循。五行之间总会引发矛盾冲突。三人同心保全唐僧的向善之心所以阴阳合体。我们有意识的向着这颗心的向善之心才是成就阴阳合一根本。两心互相保全成就本来的自己。唐僧经历到此对的态度也发生着极大的变化。唐僧看到了的能力,认同了的法力无边,由此深深体现出唐僧的成长。行者揩了眼泪道:“也罢,到此地位,势不容己,我还进去。你两个没了行李马匹耽心,却好生把守洞口。”好大圣,即转身跳入里面,不施变化,就将本身法相。真个是—— 古怪别腮心里强,自小为怪神力壮。高低面赛马鞍鞒,眼放金光如火亮。 浑身毛硬似钢针,虎皮裙系明花响。上天撞散万云飞,下海混起千层浪。 当天倚力打天王,挡退十万八千将。官封大圣美猴精,手中惯使金箍棒。 今日西天任显能,复来洞内扶三藏。 你看他停住云光,径到了妖精宅外,见那门楼门关了,不分好歹,轮铁棒一下打开,闯将进去。那里边静悄悄,全无人迹,东廊下不见唐僧,亭子上桌椅与各处家火,一件也无。原来他的洞里周围有三百余里,妖精窠穴甚多。前番摄唐僧在此,被行者寻着,今番摄了,又怕行者来寻,当时搬了,不知去向。恼得这行者跌脚捶胸,放声高叫道:“师父啊!你是个晦气转成的唐三藏,灾殃铸就的取经僧!噫!这条路且是走熟了,如何不在?却教老孙那里寻找也!”正自吆喝爆燥之间,忽闻得一阵香烟扑鼻,他回了性道:“这香烟是从后面飘出,想是在后头哩。”拽开步,提着铁棒,走将进去看时,也不见动静。只见有三间倒坐儿,近后壁却铺一张龙吞口雕漆供桌,桌上有一个大流金香炉,炉内有香烟馥郁。那上面供养着一个大金字牌,牌上写着“尊父李天王之位”,略次些儿写着“尊兄哪吒三太子位”。行者见了满心欢喜,也不去搜妖怪找唐僧,把铁棒捻作个绣花针儿,揌在耳朵里,轮开手,把那牌子并香炉拿将起来,返云光,径出门去。至洞口,唏唏哈哈,笑声不绝。 妖怪供养着托塔李天王和哪吒由此说明妖怪的出处。实在太高兴。 人因为是人,人总有人的局限性犯错所以必然。妖怪因为是妖怪,人难免因为错误的选择而成就妖怪。我们能够深刻明白人之本性就能够懂得去信任。这世界大抵的每一个为人莫不是因为错误的选择而成就,而错误的选择又大抵因为各自的生长环境而成就。明白人之初的善良,一切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八戒、沙僧听见,掣放洞口,迎着行者道:“哥哥这等欢喜,想是救出师父也?”行者笑道:“不消我们救,只问这牌子要人。”八戒道:“哥啊,这牌子不是妖精,又不会说话,怎么问他要人?”行者放在地下道:“你们看!”沙僧近前看时,上写着“尊父李天王之位”、“尊兄哪吒三太子位”。沙僧道:“此意何也?”行者道:“这是那妖精家供养的。我闯入他住居之所,见人迹俱无,惟有此牌。想是李天王之女,三太子之妹,思凡下界,假扮妖邪,将我师父摄去。不问他要人,却问谁要?你两个且在此把守,等老孙执此牌位,径上天堂玉帝前告个御状,教天王爷儿们还我师父。”八戒道:“哥啊,常言道,告人死罪得死罪,须是理顺,方可为之。况御状又岂是可轻易告的?你且与我说,怎的告他?”行者笑道:“我有主张,我把这牌位香炉做个证见,另外再备纸状儿。”八戒道:“状儿上怎么写?你且念念我听。”行者道—— 告状人孙,年甲在牒,系东土唐朝西天取经僧唐三藏徒弟。告为假妖摄陷人口事。今有托塔天王李靖同男哪吒太子,闺门不谨,走出亲女,在下方陷空山无底洞变化妖邪,迷害人命无数。今将吾师摄陷曲邃之所,渺无寻处。若不状告,切思伊父子不仁,故纵女氏成精害众。伏乞怜准,行拘至案,收邪救师,明正其罪,深为恩便。有此上告。 八戒沙僧闻其言,十分欢喜道:“哥啊,告的有理,必得上风。切须早来,稍迟恐妖精伤了师父性命。”行者道:“我快,我快!多时饭熟,少时茶滚就回。” 与八戒已经达成共识共商如何打败妖怪救出师傅。我们向着本性,八戒就这样得到了有利克制而回归本性。人生莫不是一道选择题。玉帝如来不向着本性所以成就了多少问题,言行不一成就最后的虚伪,谎言因此一大堆。我们向着本性而发挥潜能才会懂得真正的信任。人与人之间因为信任而美好温暖,因不信任而引发一系列负面心理而伤情。因为相信所以表现出好的状态心里因此舒适。因为不相信所以表现出不好的状态心里因此总是不舒服。 好大圣,执着这牌位香炉,将身一纵,驾祥云直至南天门外。时有把天门的大力天王与护国天王见了行者,一个个都控背躬身,不敢拦阻,让他进去。直至通明殿下,有张葛许邱四大天师迎面作礼道:“大圣何来?”行者道:“有纸状儿,要告两个人哩。”天师吃惊道:“这个赖皮,不知要告那个。”
大力天王与护国天王向着本性所以对控背躬身,不敢拦阻,让他进去。而张葛许邱四大天师却认为只是个赖皮。由对的态度显示出各自的信仰。很明显,这些人是和玉帝价值体系相连的。因此说,我们怎样看待他人,一定要想想自己的立场是什么?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认为?只有这样去反思才能够深入了解自己而把握自己。赖皮: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责任的作风和行为。 站在张葛许邱四大天师和太白金星的立场,他们觉得维护玉帝的统治地位助纣为虐是善举,因此成了赖皮。站在的立场,他才是真正的善举,对于他们如何看待他不发表任何看法,只要他们拿出态度解决问题才最重要。重视的是后果。善恶总不是由靠嘴巴说的而是靠做的。行不言之教的深刻体现。无奈,将他引入灵霄殿下启奏。蒙旨宣进,行者将牌位香炉放下,朝上礼毕,将状子呈上。葛仙翁接了,铺在御案。玉帝从头看了,见这等这等,即将原状批作圣旨,宣西方长庚太白金星领旨到云楼宫宣托塔李天王见驾。行者上前奏道:“望天主好生惩治,不然,又别生事端。”玉帝又吩咐:“原告也去。”行者道:“老孙也去?”四天师道:“万岁已出了旨意,你可同金星去来。”行者真个随着金星,纵云头早至云楼宫。原来是天王住宅,号云楼宫。金星见宫门首有个童子侍立,那童子认得金星,即入里报道:“太白金星老爷来了,”天王遂出迎迓,又见金星捧着旨意,即命焚香。及转身,又见行者跟入,天王即又作怒。你道他作怒为何?当年行者大闹天宫时,玉帝曾封天王为降魔大元帅,封哪吒太子为三坛海会之神,帅领天兵,收降行者,屡战不能取胜。还是五百年前败阵的仇气,有些恼他,故此作怒。 天王和哪吒是儒教护法。天王曾经败在的能力之下心里到现在还不舒服与之间有隔阂有矛盾。天王对是怒气冲冲。因此体现出天王的意识界与心之间的关系。天王因意识层面的价值体系与的世界观发生很大的矛盾冲突。他且忍不住道:“老长庚,你赍得是什么旨意?”金星道:“是孙大圣告你的状子。”那天王本是烦恼,听见说个“告”字,一发雷霆大怒道:“他告我怎的?”金星道:“告你假妖摄陷人口事。你焚了香,请自家开读。”那天王气呼呼的设了香案,望空谢恩。拜毕,展开旨意看了,原来是这般这般,如此如此,恨得他手扑着香案道:“这个猴头!他也错告我了!”金星道:“且息怒,现有牌位香炉在御前作证,说是你亲女哩。”天王道:“我止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小儿名金吒,侍奉如来,做前部护法。二小儿名木叉,在南海随观世音做徒弟。三小儿得名哪吒,在我身边,早晚随朝护驾。一女年方七岁,名贞英,人事尚未省得,如何会做妖精!不信,抱出来你看。这猴头着实无礼!且莫说我是天上元勋,封受先斩后奏之职,就是下界小民,也不可诬告。律云:诬告加三等。”叫手下:“将缚妖索把这猴头捆了!”那庭下摆列着巨灵神、鱼肚将、药叉雄帅,一拥上前,把行者捆了。金星道:“李天王莫闯祸啊!我在御前同他领旨意来宣你的人。你那索儿颇重,一时捆坏他,阁气。”天王道:“金星啊,似他这等诈伪告扰,怎该容他!你且坐下,待我取砍妖刀砍了这个猴头,然后与你见驾回旨!” 天王迷信自己是好人,所以成了诬告。人不承认自己是个坏人倒是好的。如果真正承认自己就是个坏人而心安理得只为了利益为所欲为就真的无药可救,因此就成为真正的恶魔。 天王与他的儿子,总归都是儒教佛教徒却不是道教徒,对才这般态度,只单纯认为自己是个好人却对心不了解而不识人性。天王有着想灭了本性的心理。金星见他取刀,心惊胆战,对行者道:“你干事差了,御状可是轻易告的?你也不访的实,似这般乱弄,伤其性命,怎生是好?”行者全然不惧,笑吟吟的道:“老官儿放心,一些没事。老孙的买卖,原是这等做,一定先输后赢。” 经历到此,对阴阳之道尤为了解。他的买卖是什么?阴阳之争,阴性总首先占上风,而后得到阳性的有利克制。对本性不了解是必然。从不了解到了解总需要相应的过程。这世界的阴阳就是时刻进行着这样的转向。在吴承恩的世界里,入道所以只是时间问题。当时的社会自然是不可能入道的,但总有物极必反之理。阴性过了头,危急众人的存亡问题,自然要向阳性进行转换。人终究都被自然给主宰,而人总有自以为是的毛病。在吴承恩的内心,他就是这样成长着。一个社会如同一个人也会进行这样的成长。因此说,阴性的力量对社会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没有所谓的阴也就没有所谓的阳。现在的中国因为曾经的黑暗历史已经没有了第二个选择,只有选择向心才能走上真正的富强。阴性的力量就这样促进着社会的进步。认识到因身体需求而产生多少的害于是就深刻明白向心的重要性。懂得向心而把握阴阳于是进入天道的无为。懂得为无为所以无不为。 此时深深熟悉了自然规律。我们内心的阴阳之间的转变就是无时无刻这样进行着,与外在如此相通。这就是自然的人生。人心所以就是一个世界。明白了内心自然就明白了这个世界。 说不了,天王轮过刀来,望行者劈头就砍。早有那三太子赶上前,将斩腰剑架住,叫道:“父王息怒。”天王大惊失色。噫!父见子以剑架刀,就当喝退,怎么返大惊失色?原来天王生此子时,他左手掌上有个“哪”字,右手掌上有个“吒”字,故名哪吒。这太子三朝儿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要抽筋为绦子。天王知道,恐生后患,欲杀之。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佛正与众菩萨讲经,只闻得幢幡宝盖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天王无奈,告求我佛如来。如来以和为尚,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唤哪吒以佛为父,解释了冤仇。所以称为托塔李天王者,此也。今日因闲在家,未曾托着那塔,恐哪吒有报仇之意,故吓个大惊失色。 人一生来就是道哪吒所以成了龙王的对敌。人心如大海。龙王是大海的统领却受制于玉帝这颗意识。天王是儒教徒。龙王也是儒教徒。因为哪咤挑战龙王也就是在挑战儒教思想,天王视哪咤为对敌只想哪吒死。哪咤因此怀恨在心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到如来处说理。如来用了自己的向善之心救了哪吒。哪吒找天王报仇。天王又找如来帮忙。如来给了天王一个宝塔解释了哪吒与天王之间的因果就这样化解了矛盾。和大怨必有余怨。天王与哪吒之间的根本矛盾并没有解决。天王的宝塔不在身边,对哪吒就感觉非常害怕。有了宝塔,天王才觉得心安。 人的意识不能向心,内心总会感到不安。人心如太阳,向着心如同拥有太阳的普照,内心所以阳光而温暖。人向着身体需求所以阴暗而冰冷,烦恼因此不断。却即回手,向塔座上取了黄金宝塔,托在手间问哪吒道:“孩儿,你以剑架住我刀,有何话说?”哪吒弃剑叩头道:“父王,是有女儿在下界哩。”天王道:“孩儿,我只生了你姊妹四个,那里又有个女儿哩?”哪吒道:“父王忘了,那女儿原是个妖精,三百年前成怪,在灵山偷食了如来的香花宝烛,如来差我父子天兵,将他拿住。拿住时,只该打死,如来吩咐道,积水养鱼终不钓,深山喂鹿望长生,当时饶了他性命。积此恩念,拜父王为父,拜孩儿为兄,在下方供设牌位,侍奉香火。不期他又成精,陷害唐僧,却被孙行者搜寻到巢穴之间,将牌位拿来,就做名告了御状。此是结拜之恩女,非我同胞之亲妹也。” 哪吒因为如来而迷乱,因为而清明。天王哪吒所以意识到了妖怪的存在问题。妖怪代表行为后果代表某种思想而造成的对人造成的伤害问题。说到底,妖怪因儒教而生所以叫三百年前成怪,而后因佛教而成为半截观音所以是偷了如来的香花宝烛,又因天王哪吒信佛而成为地涌夫人。如来说,积水养鱼终不钓,深山喂鹿望长生,意思非常明白。佛教尊重人心的各种存在,不向着本性不能成为灭亡的理由。正因为如此显示出如来为人缺乏原则,看似心胸宽广,实而助纣为虐。人心本来的矛盾就是一个向心一个向着身体需求而引发的无限矛盾。如来的为人侧重于向着身体需求的维护却不向着心所以远离本性。如来就这样远离本性不懂得向善,说再多的劝人为善普渡众生只能成为最后的空谈与虚伪。因人为而成就的相应后果顺理成章。直接的因导致直接的果。而今,天王哪吒因本性而意识到这些问题于是才真正成长了一大步。 站在作者的个人角度,天王哪吒因得到成长于是向无为迈进。站在社会的角度就显得长远 ,道理却是一样的。佛教正因此缺乏原则却成了统治者维护自己利益而用强力使老百姓来信仰的理由。多少人就这样活在这样的世界观里不可自拔。人有莫大能力懂得圈养动物成就了畜牧业,而人就这样因为儒教佛教思想的束缚而被带上了精神枷锁成了肉眼凡胎是非不分的凡人。突破儒教佛教思想束缚因此明白大道而成仙成佛。这才叫突破世俗的眼光成就独一无二的自己与天地同在。放眼当今社会,有多少人在选择迷信而被带上了精神镣铐?发挥教育的实质意义,这才是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道教思想才能解决一切问题而使中国走向真正的富强,不然就要好了伤疤忘了疼而继续重蹈覆辙而万劫不复。因为某些想法而成为某些后果。迷信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为了不改变而寻找的千万种理由。迷信所以后患无穷。 选择向心而消除迷信才是正确的选择。 天王闻言,悚然惊讶道:“孩儿,我实忘了,他叫做什么名字?”太子道:“他有三个名字:他的本身出处,唤做金鼻白毛老鼠精;因偷香花宝烛,改名唤做半截观音;如今饶他下界,又改了,唤做地涌夫人是也。” 妖怪因为不同的信仰而成就不同的存在。只因出马,妖怪才回归本性。正所谓圣人不伤人,鬼不显灵,神不伤人,固德交归焉的深刻道理。道教因果论非常简单。佛教因果论何其繁杂与虚幻?前世来世都是及其虚幻的存在,谁都不知道只能单凭想象。佛教劝人为善普渡众生的方式无疑只是引人入盗使人万劫不复徒有美名来掩盖内质的无限丑恶。迷信佛教就再也没有突破世俗眼光的可能。我们通过对儒教佛教的各种行为后果的深入认识从而懂得去把握因此获得一份深深的能力,对道教思想因此深入明白。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如来如果能够听取反对意见并喜欢听取反对意见就真正长大了。 人从小慢慢长大。小与大之间深刻体现出向相反的方向转换的重要性。因为由小慢慢变大所以越来越大,而小的本身依然是一种大,大的本身依然还是一种小。天王却才省悟,放下宝塔,便亲手来解行者。行者就放起刁来道:“那个敢解我!要便连绳儿抬去见驾,老孙的官事才赢!”慌得天王手软,太子无言,众家将委委而退。那大圣打滚撒赖,只要天王去见驾。天王无计可施,哀求金星说个方便。金星道:“古人云,万事从宽。你干事忒紧了些儿,就把他捆住,又要杀他。这猴子是个有名的赖皮,你如今教我怎的处!若论你令郎讲起来,虽是恩女,不是亲女,却也晚亲义重,不拘怎生折辨,你也有个罪名。”天王道:“老星怎说个方便,就没罪了。”金星道:“我也要和解你们,却只是无情可说。”天王笑道:“你把那奏招安授官衔的事说说,他也罢了。”真个金星上前,将手摸着行者道:“大圣,看我薄面,解了绳好去见驾。”行者道:“老官儿,不用解,我会滚法,一路滚就滚到也。”金星笑道:“你这猴忒恁寡情,我昔日也曾有些恩义儿到你,你这些些事儿,就不依我?”行者道:“你与我有甚恩义?”金星道:“你当年在花果山为怪,伏虎降龙,强消死籍,聚群妖大肆猖狂,上天欲要擒你,是老身力奏,降旨招安,把你宣上天堂,封你做弼马温。你吃了玉帝仙酒,后又招安,也是老身力奏,封你做齐天大圣。你又不守本分,偷桃盗酒,窃老君之丹,如此如此,才得个无灭无生。若不是我,你如何得到今日?”行者道:“古人说得好,死了莫与老头儿同墓,干净会揭挑人!我也只是做弼马温,闹天宫罢了,再无甚大事。也罢,也罢,看你老人家面皮,还教他自己来解。”天王才敢向前,解了缚,请行者着衣上坐,一一上前施礼。 太白金星两边劝和不过认为是个有名的赖皮不好对付。站在太白金星的立场,只能成为这样的人。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的人吗?人总习惯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把看到的问题视为别人的问题,殊不知这些问题实际上却是自己的问题。李天王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叫太白金星把曾经的招安之事说说让也就算了。迷信儒教的人总有这样的毛病。玉帝明明在做坏事,众人却不敢说什么反而纵容玉帝做坏事。玉帝不向着本性而伤人。众人把救助本性的事当成莫大的功劳却对自己的助纣为虐视而不见。太白金星的是非观是混乱的,就这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出不来。所以说古人说得好,死了莫与老头儿同墓,干净会揭挑人!太白金星好意思来这一套就是不愿意示弱在面前承认自己的问题。人所以总喜欢争大争先总不愿意放低自己的姿态而选择默默成长。选择放低自己是谋求智慧的象征。正因为下所以才上。因为在孩子面前如此自以为是所以才对孩子的心如此的不了解而如此无知才无意中成就了多少伤害。上善若水。有意识的向下而默默求知才是明智之举。总自以为是所以把自己的问题却当成别人的问题。 天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对的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弯。的劝善得以成功。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才是真正的善。 行者朝了金星道:“老官儿,何如?我说先输后赢,买卖儿原是这等做。快催他去见驾,莫误了我的师父。”金星道:“莫忙,弄了这一会,也吃钟茶儿去。”行者道:“你吃他的茶,受他的私,卖放犯人,轻慢圣旨,你得何罪?”金星道:“不吃茶,不吃茶!连我也赖将起来了!李天王,快走,快走!”天王那里敢去,怕他没的说做有的,放起刁来,口里胡说乱道,怎生与他折辨,没奈何,又央金星,教说方便。金星道:“我有一句话儿,你可依我?”行者道:“绳捆刀砍之事,我也通看你面,还有甚话?你说,你说!说得好,就依你;说得不好,莫怪。” 经历了这么多,深刻明白众人迷信儒教佛教并非本意只是一时糊涂因此对人之本性皆向善深刻了解,于是无所畏惧。人心能够向着 本性实属不易。社会总要经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本性是最低级的存在又是最高级的存在。如果能够深刻明白此理,自然明白天道。 与众不同喜欢听取有道理的反对意见。这样的心态才是正常的。不然像社会上的多少人只会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和自己不一样的人发起多少的恶意攻击。由此深刻体现出一个人的心态问题。心态真正的好就不怕别人的任何反对因为自己已经习惯了自我否定和对自己充分认识,更会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更深入的了解自己和他人以促进自己继续成长。不敢接受反对只说明自己的内心何其脆弱和对自己的无限迷茫。金星道:“一日官事十日打,你告了御状,说妖精是天王的女儿,天王说不是,你两个只管在御前折辨,反复不已,我说天上一日,下界就是一年。这一年之间,那妖精把你师父陷在洞中,莫说成亲,若有个喜花下儿子,也生了一个小和尚儿,却不误了大事?”行者低头想道:“是啊!我离八戒沙僧,只说多时饭熟、少时茶滚就回,今已弄了这半会,却不迟了?老官儿,既依你说,这旨意如何回缴?”金星道:“教李天王点兵,同你下去降妖,我去回旨。”行者道:“你怎么样回?”金星道:“我只说原告脱逃,被告免提。”行者笑道:“好啊!我倒看你面情罢了,你倒说我脱逃!教他点兵在南天门外等我,我即和你回旨缴状去。”天王害怕道:“他这一去,若有言语,是臣背君也。”行者道:“你把老孙当什么样人?我也是个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又有污言顶你?”天王即谢了行者,行者与金星回旨。天王点起本部天兵,径出南天门外。金星与行者回见玉帝道:“陷唐僧者,乃金鼻白毛老鼠成精,假设天王父子牌位。天王知之,已点兵收怪去了,望天尊赦罪。”玉帝已知此情,降天恩免究。行者即返云光,到南天门外,见天王、太子,布列天兵等候。噫!那些神将,风滚滚,雾腾腾,接住大圣,一齐坠下云头,早到了陷空山上。 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就是一年。地球自转一圈成就一天。 天上一天,地上一年自然有他的道理。 天王以己度人不识人性倒怕言而无信。的话让天王很满意更因此让天王认识到了本性。 人与人之间心平气和用心交流也是作者的美好向往,也该成为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的美好追求。听取了太白金星的意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大家说开,天王愿意拿出相应的态度解决问题才是真正重要的。想要玉帝惩罚只是一种手段。劝善的目的达到了,惩罚是不重要的。 道教思想提倡的柔性的力量是这样进行的。道教思想因此重视的是一个人的成长。知错能改所以成长。知错不改不该纵容。这是态度问题却不是几句话的问题。抑制自己和他人的成长自然不是一种向善之举反而是助纣为虐。 人心有很多弱点,是需要我们有意识的探索与克服的,而不该盲目的纵容。 八戒沙僧眼巴巴正等,只见天兵与行者来了。呆子迎着天王施礼道:“累及,累及!”天王道:“天蓬元帅,你却不知,只因我父子受他一炷香,致令妖精无理,困了你师父,来迟莫怪。这个山就是陷空山了?但不知他的洞门还向那边开?”行者道:“我这条路且是走熟了。只是这个洞叫做个无底洞,周围有三百余里,妖精窠穴甚多。前番我师父在那两滴水的门楼里,今番静悄悄,鬼影也没个,不知又搬在何处去也。”天王道:“任他设尽千般计,难脱天罗地网中。到洞门前,再作道理。”大家就行。咦,约有十余里,就到了那大石边。行者指那缸口大的门儿道:“兀的便是也。”天王道:“不入虎穴,安得虎子!谁敢当先”行者道:“我当先。”三太子道:“我奉旨降妖,我当先。”那呆子便莽撞起来,高声叫道:“当头还要我老猪!”天王道:“不须罗噪,但依我分摆:孙大圣和太子同领着兵将下去,我们三人在口上把守,做个里应外合,教他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才显些些手段。”众人都答应了一声“是”。 你看那行者和三太子,领了兵将,望洞里只是一溜。驾起云光,闪闪烁烁,抬头一望,果然好个洞啊—— 依旧双轮日月,照般一望山川。珠渊玉井暖韬烟,更有许多堪羡。迭迭朱楼画阁,嶷嶷赤壁青田。三春杨柳九秋莲,兀的洞天罕见。 顷刻间,停住了云光,径到那妖精旧宅。挨门儿搜寻,吆吆喝喝,一重又一重,一处又一处,把那三百里地草都踏光了,那见个妖精?那见个三藏?都只说:“这孽畜一定是早出了这洞,远远去哩。”那晓得在那东南黑角落上,望下去,另有个小洞。洞里一重小小门,一间矮矮屋,盆栽了几种花,檐傍着数竿竹,黑气氲氲,暗香馥馥,老怪摄了三藏,搬在这里逼住成亲,只说行者再也找不着。谁知他命合该休,那些小怪在里面,一个个哜哜嘈嘈,挨挨簇簇。中间有个大胆些的,伸起颈来,望洞外略看一看,一头撞着个天兵,一声嚷道:“在这里!”那行者恼起性来,捻着金箍棒,一下闯将进去,那里边窄小,窝着一窟妖精。三太子纵起天兵,一齐拥上,一个个那里去躲?行者寻着唐僧,和那龙马,和那行李。那老怪寻思无路,看着哪吒太子,只是磕头求命。太子道:“这是玉旨来拿你,不当小可。我父子只为受了一炷香。险些儿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幸声:“天兵,取下缚妖索,把那些妖精都捆了!”老怪也少不得吃场苦楚。 返云光,一齐出洞。行者口里嘻嘻嗄嗄。天王掣开洞口,迎着行者道:“今番却见你师父也。”行者道:“多谢了!多谢了!”就引三藏拜谢天王,次及太子。沙僧八戒只是要碎剐那老精,天王道:“他是奉玉旨拿的,轻易不得。我们还要去回旨哩。”一边天王同三太子领着天兵神将,押住妖精,去奏天曹,听候发落;一边行者拥着唐僧,沙僧收拾行李,八戒拢马,请唐僧骑马,齐上大路。这正是:割断丝萝干金海,打开玉锁出樊笼。毕竟不知前去何如,且听下回分解。 天王哪吒收服妖怪向玉帝交旨就意味着众人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而进行反思改变。割断丝萝干金海,打开玉锁出樊笼。金海,即拜金主义的欲望之海。 对儒教佛教深入认识,这才叫消除了内心所有的矛盾,打开内心的千千结,突破了儒教佛教思想的束缚因此不为金钱所扰而出了牢笼。儒教佛教无疑就似一座牢笼,锁住了多少人的心灵,似多少人的精神枷锁。这也就是尘缘,世俗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