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读书笔记大全少》的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10-23 09:13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读书笔记大全少》的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读书笔记大全少作文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文章:
"读书笔记:贵在精炼,切忌“大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追求“全”,希望掌握一切,包括琳琅满目的读书笔记。然而,有一种误区值得警惕:认为读书笔记越“全”越好,事无巨细地记录,最终却可能陷入“抄书”的陷阱,失去了笔记应有的价值。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尤其是“大全少”风格的笔记,更应注重其“精炼”而非“堆砌”,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注意事项:
"一、 明确目的,有的放矢"
在动笔之前,首先要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做读书笔记?是为了积累素材、梳理思路、加深理解,还是为了日后回顾?不同的目的决定了笔记的侧重点。如果你是为了写作积累,可能更关注书中精彩的描写、独特的句式或深刻的观点;如果是为了深入理解,则可能需要记录自己的思考、疑问和与其他知识的联系。明确目的,才能避免盲目记录,确保笔记服务于你的最终目标。
"二、 精选内容,切忌“全抄”"
这是“大全少”风格的核心。“大全”并非指记录所有内容,而是指广泛涉猎笔记的类型和角度,而“少”则强调记录的内容必须经过筛选,是真正有价值、能引发思考的部分。切忌逐字逐句地抄录

一年读书10本,写5万字以上读书笔记,这些书是否真值得一读?

《动机心理学》《亲密关系》《非暴力沟通》《人间有趣》《清华园日记》《皮囊》《围城》《怪诞行为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少有人走的路》,以上便是我2022年的书单。

说起来有些惭愧,一年下来也不过是10本书,平均每个月1本都不到。还好我今年养成了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书虽然读的少,但消化吸收得还不错。今天就来简单盘点一下我今年读过的这几本书,便于大家拔草和种草。

一、五星推荐:《动机心理学》《亲密关系》

《动机心理学》是我2022年读的第一本书,受益匪浅。这是一本理论书,据说是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材,作者是两个美国人。按理说,这种外国人写的专业类书籍,再加上翻译等因素,往往就会变得比较晦涩。可是《动机心理学》彻底打破了我在这方面的刻板印象,读起来既不晦涩,也没有拗口的专业术语,好感加倍!

值得一提的是,我从《动机心理学》中,真的看到了我的内在,许多困扰我的问题比如就焦虑等,都在书中找到了“解药”。这本书真得很适合那些想向内自我探索的朋友。

《亲密关系》同样是一本心理类的书籍,比《动机心理学》还要厚,主要探讨的是关于爱情、友情、恋爱、婚姻关系,我是带着我婚姻中的问题去读的,在书里我了解到我目前的依恋类型为疏离型,我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依恋类型导致的。

所以,大多数亲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而是有着深层次的原因。明白了这其中的“底层逻辑”,我们才能真正看清婚姻,也能找准“改进”的方案。

四星推荐:《人间有趣》《清华园日记》《围城》《怪诞行为学》

把《人间有趣》《清华园日记》《围城》放在四星里,不是因为他们不好,只是我个人觉得就2022年来说,《动机心理学》《亲密关系》对我的触动和帮助更大,仅此而已。

《人间有趣》是汪曾祺老先生的作品集,从大学的时候我就喜欢读汪老的书,尤其是在工作节奏比较快的时候,我就喜欢看汪曾祺写的文章,朴实幽默又富有哲理。经常看着看着就忍不住噗嗤一笑。我常常说,汪老才是生活的解药,他的文章,百看不厌。

《清华园日记》也是大师之作,季羡林老先生写于1932年-1934年的日记。相信很多人都在网上看过这本书中节选的片段,一定会觉得季老年轻的时候和我们一样,会厌学,会讨厌考试,会说老师坏话……,其实,这些仅仅是片段而已。从日记里我们可以看书,季老先生就读清华期间,每天都给自己安排得很满,要学好几门语言,还给自己制定小目标,翻译文章或者写文章,虽说是穷学生,但买书却很舍得。总之《清华园日记》,很真实,很诙谐,也能看到我们普通人和大师的差距。

《围城》其实是重读,而且我读的版本还是高中时候买的,标有“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宝库”字样。上学的时候读《围城》,好像读到了爱情。可是,人到中年,再读《围城》,我却读到了“中年危机”。方鸿渐,妥妥的就是大多数中年人的典型代表。上学的时候不认真读书,那就只能在工作中吃苦。工作中不正视自己,努力上进,就只能在择业的时候吃苦。恋爱的时候不认真对待,就只能在婚姻里吃苦……以前只是不喜欢方鸿渐,现在却有点同情他。

《怪诞行为学》是一本行为经济学领域的书,听起来很似乎专业,但书中的内容涉及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经济行为,且做出了很好的解释,比如为什么赠品反而会让我们花钱更多,为什么信誓旦旦的事情却总是做不到,没读到一节都忍不住“对号入座”。

只可惜,读这本书的时候,因为工作很忙实在没有时间写读书笔记,所以吸收得不够。但是有一点让我很受益,就是书中讲到的“虚拟所有权”,了解了这一原理,再看直播带货的时候,我就不会那么冲动消费了。

三星推荐:《非暴力沟通》《少有人走的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非暴力沟通》其实是一本很好的书,教会我们如何从内到外的实现非暴力沟通。只不过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正处在一个内心很暴躁的时候,始终无法静下心来,甚至觉得不能认同书中的部分观点,所以只是草草读过。等到自己平静之后,再来重读。

《少有人走的路》听名字像是一本鸡汤文的书,其实这是一本畅销20多年的心理类书记。内容涉及到自律、爱、成长与信仰、恩典。当然,我最受益的部分应该就是自律。正如书中所说,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地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在我的理解了,自律就是要解决问题。所以,每当我要拖延的时候,就会告诉自己,有问题就要解决,拖延只会越拖越麻烦。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定要买最新版本的,因为最新版在内容上做了优化,更容易理解。我买的是钻石版,阅读体验很差,后来结合电子书看完的。书中讲到的习惯之一“以终为始”,真得很受用。当我遇到麻烦或者解不开的心结时,我就想想自己的最终目标,一切就豁然开朗了!

一星推荐:《皮囊》

很早之前看直播买的,有天晚上失眠就翻出来看,陆陆续续几天读完。读完以后,觉得很失望,真心没觉得哪里好,不喜欢!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第8篇):第二部分爱 章节总结

爱的核心定义与基础概念

(一)爱的定义

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二)自我界限

  1. 贯穿人生的每个阶段,随着人认识和经验的增长而发展;
  2. 对于某事物的长期关注,自我界限会逐步延伸,最后淡化,促成心智成长。

(三)爱的核心关联

  1. 爱的唯一目标:促进心智的成熟和人性的进步;
  2. 爱带来的喜悦:天人合一;
  3. 实现爱的有效方式:真正的投入和奉献。

二、爱的关键特质

  1. 当事人意识与潜意识中的目标是否一致,是主动的选择;
  2. 爱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是努力的结果;
  3. 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爱可以让自己和他人成长,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
  4. 爱需要付出努力;
  5. 爱是一种意愿,一种足够强大到可以转化为行动的意愿。

三、爱的常见误区

(一)误区 1:“坠入情网”

  1. 本质:一种主观的欲望;
  2. 问题:并不能持久,作用仅仅是为了消除寂寞,而不是有目的地促进成长。

(二)误区 2:“浪漫的爱情神话”

  1. 本质:“相遇即是上天的旨意” 是一种谎言;
  2. 问题:错把短暂的激情看做是永恒。

(三)误区 3:“依赖性”

  1. 本质:一种寄生的心理;
  2. 问题:与心智的成熟和心灵的进化无关;不在乎依赖的对象是谁,只追求内心空虚的满足,从不考虑自己能为对方付出多少。

(四)误区 4:“精神贯注”

  1. 特点:对象不一定是有生命的事物;
  2. 问题:对某种事物贯注的人未必重视心智成熟;贯注可能与智慧和责任无关;随时都有可能消失。

(五)误区 5:“自我牺牲”

  1. 本质:核心的动机是满足自己的需求;
  2. 问题:不管为别人做什么,真正的原因是为了自己。

(六)误区 6:“爱是感觉”

  1. 纠正:爱的感觉是无限的,爱的火苗随时有可能在心头燃起,但是我们能够付出的爱是有限的,不能随便选择爱的对象;
  2. 核心:真正的爱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虑、是奉献全部身心的重大决定。

四、针对孩子的 “真正的爱”

核心原则:不是单纯的给予,还需结合多元行动,具体包括:

  1. 适当的拒绝;
  2. 及时的赞美;
  3. 得体的批评;
  4. 恰当的争论;
  5. 必要的鼓励;
  6. 温柔的安慰;
  7. 有效的敦促。

五、爱的表现形式

(一)表现 1:勇气

爱是为了努力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勇气。

(二)表现 2:关注(爱的最重要体现形式)

1. 关注的核心方式:倾听

(1)倾听的要求:需要付出努力,才能达成 “双向车道” 互惠的结果;(2)真正的倾听本质: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爱的具体表现),此时倾听者需暂时把个人想法和欲望放在一旁,努力体会说话人的内心世界和感受;(3)对孩子的倾听:① 不论年龄多大,孩子都需要父母的关注和倾听;② 需在孩子不同年龄阶段找到最佳平衡点,尽可能满足其需求;③ 父母的关注意味着陪伴和注意力的付出,注意力越多,关注的质量就越高。

六、爱的风险与应对(应对自我界限突破带来的痛苦)

(一)风险前提

人生就是一场冒险,你投入的越多,经受的风险也就越大。

(二)应对方法

  1. 摒弃失落,坦然面对人生的自然成长和衰败;
  2. 承认自我价值,保持独立自主、自尊自爱,积极主动前进;
  3. 坚持长期的投入,且真正投入地履行承诺;
  4. 以诚实谦虚的态度进行自我反省,以爱为出发点行使批评权。

七、爱的关联关系

(一)关系 1:爱与自律

  1. 原动力:自律的原动力来自于爱,而爱的本质是一种意愿;
  2. 转化逻辑:自律是将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具体方法;
  3. 核心关联:
  4. (1)所有的爱,都离不开自律;
  5. (2)真正懂得爱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约束,并会以此促进双方心智的成熟;
  6. (3)自由与约束相辅相成:没有约束做基础,自由带来的就不是真正的爱,而是情感的毁灭。

(二)关系 2:爱与独立

  1. 核心特征:爱者与被爱者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
  2. 关键原则:付出真爱的人,应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三)关系 3:爱与心理治疗

  1. 本质:依靠医生与患者对治疗过程的共同投入,始终如一的关心患者,愿意为此付出更多的精力;
  2. 排除:非单纯的激励,非借助 “符咒” 或特殊治疗方式。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