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10-27 10:12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灾情上报工作总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总结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 核心内容要素(总结必须包含什么):"
1. "基本情况概述:" "灾情发生时间、地点、性质:" 清晰、准确地说明灾害是什么时候、在哪个具体区域(到乡镇/社区/具体地点)、属于哪种类型(如洪涝、地震、台风、干旱等)。 "灾害影响范围和程度:" 描述受灾区域的大小、影响的乡镇/村庄数量、涉及的人口、造成的直接损失(如房屋倒塌/损坏、农田淹没、基础设施破坏等)的初步评估。 "灾情发展趋势(如有):" 如果灾情仍在发展或具有周期性,需简述其动态。
2. "灾情信息收集与核实过程:" "信息收集渠道:" 通过哪些途径获取信息(如群众报告、基层干部上报、监测系统、媒体报道、现场核查等)。 "信息核实方法与流程:" 采用了哪些方法核实信息的准确性(如多源交叉验证、现场调查、专家评估等),描述核实工作的流程和标准。 "信息上报流程:" 按照规定,信息是如何逐级上报的,涉及哪些部门和人员。 "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在信息收集
鞍山市消防救援支队坚决贯彻总书记授旗训词精神,立足“主力军”、“国家队”职能定位,聚焦“全灾种”、“大应急”任务要求,立足“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始终将抗洪防汛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尤其是新一届党委组建以来高度重视特灾训练工作,组织指战员大范围开展游泳技能及水域救援专业化训练,高标准组建全市水域救援专业队,高频次开展实装实战拉动演练,加速水域救援装备提档升级,队伍防汛救灾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一是高起点站位,超前谋划研判。认真贯彻落实部局、省总队和“6.15”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成立了由主官任总指挥的防汛应急救援指挥部。党委会议专题议汛,阶段性分析汛情形式,制定完善全市抗洪抢险作战训练、执勤备战、跨区域增援三类预案;多次召开专项调度会,明确救援程序及主要任务,全面部署防汛抢险工作。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沟通联动,设立信息互通渠道。将水域救援专业队和抗洪抢险专业编队5个类型调派预案全部录入智能接处警系统,全面实现了战时“一键式调派”,极大缩减了集结拉动响应时长。
二是高规格部署,优化力量编成。组建了抗洪抢险专业队,并作为跨区域抗洪抢险舟艇轻型队通过了部局远程视频拉动验收。根据作战需要,将全市防汛抗洪作战力量划分为突击抢险力量、常态备勤力量和机动救援力量三部分,分别组建了13车、6舟、100人的前置备勤队、20车、8舟、100人的前置驻勤队和20车、150人的机动救援队,将绳索救援专班编入救援力量编组,将蓝天救援队8车、6舟、30人社会力量纳入联勤联动联调体系。强化装备保障,配备空气动力船1艘、救援舟艇13艘,各类抗洪抢险救援装备2160余件套。强化战勤保障,配备饮食保障车、装备抢修车、方舱模块车等各类保障车辆6台,新购置指挥帐篷4个,单兵帐篷及携行包160套。强化通信保障,配备各类通信保障车辆3台,卫星便携站、无人机、4G单兵、高清布控球、卫星电话、北斗有源终端等通信装备全部投入实战。组织基层单位对抗洪抢险装备进行摸排,发现隐患及时进行维修更换,确保人员装备随时处于临战状态。
三是高标准训练,提升打赢能力。开设水域救援业务大讲堂,支队主要领导及业务骨干进行轮流授课。积极组织基层指战员开展游泳技能训练并组织集中考核对抗。举办绳索技术培训班3期,先后选派18人次参加部局、总队组织的舟艇驾驶和激流救援培训。截至目前,23人次取得A2F、IRB、R1R2等相关资质,55人次获得CRAR、SYSR绳索救助技术资质证书,培养无人机飞手8人。开展支队级防汛抗洪及水域救援实战拉动演练3次、队站级演练12次,由水域救援示教团队实操示范舟艇离靠岸、活饵救援、离心力救援、定点快速救援、定点抛投、翻船自救、S字型编队行进、无公网应急通信、无人机操控与应用、无人机抛投技术、灾情信息收集上报等科目。
鞍山市消防救援支队全体指战员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始终保持战斗状态,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以实际行动担当起主力军、国家队的重任,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