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11-02 10:4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过国庆节的日记作文,可以注意以下几个事项,让你的作文更生动、真挚和完整:
1. "明确日记的基本格式:" "日期和天气:" 开头写清楚是哪一天,天气如何(如:2023年10月1日,晴朗)。天气可以烘托节日气氛。 "时间顺序:" 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你一天或几天内的活动经历。比如从早上醒来开始,到晚上休息结束。
2. "突出“国庆”主题:" "点明节日:" 在文中明确提到“国庆节”、“国庆日”,让读者知道这是关于这个特殊节日的记录。 "节日氛围:" 描述节日当天或几天内你感受到的特殊氛围。比如:街道上鲜艳的五星红旗、挂满的灯笼、欢快的节日音乐、人们的笑脸、热闹的气氛等。 "庆祝活动:" 详细写你参与了哪些国庆庆祝活动。这可以是: "外出游玩:" 去哪里(公园、景点、乡村)、和谁去(家人、朋友)、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家庭活动:" 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比如观看国庆晚会)、包饺子、逛超市、聊家常等。 "观看庆典:" 是否观看了电视直播的国庆
“你们知道‘千里眼’的故事吗?”
站在台上,我把望远镜放到眼前,故意弯腰俯身、张大嘴巴,连说话都放慢语速、拉长尾音。透过镜片,我看到最后一排的几个小朋友挤在人群里,朝我开心地蹦跳、挥手。
作为广东科学中心的一名科普辅导员,我的国庆假期从这样一堂热闹的科普课堂开始。恰逢国庆中秋“双节”,加上前不久东环城际开通,城铁直达广东科学中心,今年的游客比往年多了不少。
其实,为了这几天的假期,我和同事们一个月前就开始忙活了。准备科学游戏、为科普小课堂备课、打磨科学表演……为保证“节目效果”,我们反复斟酌细节,练习肢体动作、互动语言和表情,就想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里爱上科学。
假期一到,同一天内,我以不同的角色穿梭在科技馆的各个角落。
上午的手工课堂上,我是科学老师。一边演示镜片的安装,一边讲述望远镜背后的科学原理,我指导小朋友们手工制作望远镜。下课后,孩子们举起自己的作品,对准远处的国旗,兴奋大喊:“我看清五角星啦!太神奇啦!”我想,科学的种子,说不定就这样种进了孩子们的心里。
吴培涛在引导小朋友和机器人互动。
紧接着,我又登上科学表演台,成了演员。今天,我有一个特别的搭档——人形机器人。它能灵活地挥动机械臂,配合我表演。现场,台下一个小男孩踮着脚举手:“哥哥,机器人也能像我们一样听懂人话吗?”我他向机器人提问。当机器人准确地:“今天是国庆节,祝大家国庆快乐!”,台下响起了掌声。节日里,科技的温度拉近了科学与游客的距离。
下午走进展馆,我戴上扩音器,化身讲解员。为了让讲解不枯燥,我常给自己“加戏”。比如,把自己设定为“探秘长”,游客是“探秘学者”,大家进入角色扮演。讲到有趣的知识点时,即兴编一段简单的儿歌,或做个可爱的动作。
今天在海洋主题展区,我指着不同海域的生物标本,讲述深海生物知识。大家凑在展柜前瞪大眼睛,发出感慨:“涨知识了!”原本我感到有点累,嗓子有点哑,但看到大家眼里闪着的光,马上调动起情绪,提高音量,越讲越起劲。
吴培涛在教小朋友做手工。
工作七年来,每个节日我基本都在展馆里度过。虽然不能和家人朋友一同出游,但我却在科技馆的方寸之间,和游客经历了最丰富的旅程。他们好奇的眼睛、真诚的掌声,都让我觉得这份“不放假”的工作特别有意义。
我也越来越明白,科普辅导员不只是科学知识的传声筒,更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科学与大众,唤起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未来,我还将继续扮演好这些角色,带领大家用最有趣的方式看最奇妙的科学。
记者手记
用“孩子气”种下科学的种子
初见吴培涛时,很难不被他的“孩子气”打动:身材微胖,顶着一张圆脸,说话自带娃娃音。在台上,他蹦蹦跳跳,做出夸张、滑稽的肢体动作和表情,一出场总能引起小朋友们的欢呼,有时连家长也会被逗笑。
其实,这份“孩子气”,正是他和同事们做科普的“秘诀”。吴培涛说,科普从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像这样用孩子的语言、亲近的姿态,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每个节假日,他们都坚守岗位,精心准备趣味的科学表演、科学游戏、科普讲解,只为带给游客独特的度假体验,种下一颗颗科学的种子。
他们就像以前电视里少儿频道的主持人——“红果果”和“绿泡泡”,用天真烂漫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用真诚和热情感染大人,把知识变成快乐,拉近大众与科学的距离。
这份“孩子气”,不是幼稚,而是对科普最纯粹的热爱。
日复一日的细节里,藏着读懂老人的“密码”|我的国庆日记
柚香飘万里,甜蜜果成“致富果”|我的国庆日记
“军营的月亮,和家里一样圆” | 我的国庆日记
用“火眼金睛”守好国门 | 我的国庆日记
在热闹的地方,“职业病”又犯了|我的国庆日记
跨越山海,一位援非医生的生命救赎|我的国庆日记
3万步的守护|我的国庆日记
编者按:国庆中秋假期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外出游玩的轻松时刻。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选择在岗位上默默坚守,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向祖国深情告白。正值“双节”,南方日报、南方+推出“我的国庆日记”系列报道,讲述“守护者们”是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过节”的。
文字:南方+记者 吴雅楠
海报:潘洁 吴颖岚 谭唯
统筹:龚春辉 杜玮淦 祁雷
通讯员 李早花
【作者】 吴雅楠;潘洁;龚春辉;吴颖岚;杜玮淦;谭唯;祁雷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我眼中的国庆节是一个非常热闹而不同凡响的节日。我爱我的祖国!爱它的繁荣昌盛,爱它的强大,更爱它的欣欣向荣!如果你问我的祖国在哪儿?我就会骄傲地告诉你:在世界版图的东方,有一个像雄鸡一样的国家,那就是我的祖国!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当水珠还爬在树叶上享受时,人们就已经开始了忙活。他们把鲜嫩的各种蔬菜整整齐齐摆在菜篮里,拿到市场上去卖;早餐店里的食物也真丰富,有肉包子,有凉皮,有油圈圈,有豆浆,有南瓜包……人们出出进进忙忙碌碌,吃得津津有味。
到了下午,公园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有秋游的,有拿着鱼竿钓鱼的大人,有水边捞小鱼玩的小朋友,还有约了好朋友散步的。路上的车密密麻麻,犹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公路上。湖边的红叶李叶子正好看,仿佛也在庆贺国庆节的到来。
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家家灯火通明,夜市也热闹起来,人们来到自己喜欢的店旁,吃得津津有味,我也和好朋友相约来到广场骑自行车。广场里的人真多,有的老奶奶在兴奋地跳着广场舞,有的在打羽毛球,有的在趁着兴致画画。到处都是欢歌笑语,一片和谐的景象。
我爱这平凡而充实的烟火气,我爱我的祖国!
(图片来源:武山县融媒体中心)
马茂斌老师点评:习作记叙朴实,语言流畅,能从眼中的平凡景象,书写人民生活的幸福美好,从而赞美祖国,抒情表意。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