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5-08 12: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发明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读后感的目的和主题 在动笔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和读后感的主题。是为了表达对发明的赞赏、批判,还是探讨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实用价值?明确主题有助于使文章结构清晰,观点鲜明。
2. 选取合适的发明 在众多发明中,选择一个与自己兴趣、知识背景或生活经验相关的发明进行评述。这样有助于更好地展开论述,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3.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应该有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在主体部分,可以将观点分为几个层次进行阐述,使文章层次分明。
4. 突出重点,避免泛泛而谈 在写作过程中,要抓住文章的重点,如发明的创新之处、应用价值、社会影响等。避免对发明进行简单的描述,而是要深入挖掘其内涵。
5. 运用丰富的论证方法 在论述过程中,可以运用举例、对比、引用等方法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要注意引用的准确性和适度,避免过度堆砌。
6. 保持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 在评价发明时,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既要看到其优点,也要指出其不足。避免因个人喜好而偏袒或贬低发明。
7. 注意语言表达,提高文章质量 在
作者:婉兮来源:《品读》2020年第3期
很小的时候,我经常跟着奶奶一起去买菜。这个做了一辈子饭的老太太,总会有意识地教我分辨猪肉的新鲜程度、茄子的老或嫩、青菜是否打了农药……回到家,奶奶便给我一把小椅子,让我坐下,帮着她剥豆子拣菜,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那个时候的我,懵懵懂懂地重复着这些简单劳动,并不懂得奶奶是在教我做饭,教会我一生里最平凡但也最不凡的事情。
现在我长大了,独自穿行在超市生鲜区,总觉得脚步轻盈欢喜四溢。
看到了精致漂亮的杯盘碗盏,就不由自主想要全部带回家。
不开心时做一顿好的吃下去,就不再惧怕风风雨雨。
原来柴米油盐也是一种成长与修行。
因为,食物中蕴含着大千世界,烹饪里也藏着万种乾坤。所以一定要学会做饭呀,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还为了在这个温柔与残酷并存的世界里,用美食与能量治愈自己。
做饭是一项生存技能
日本有位癌症妈妈千惠,冒着生命危险生下女儿阿花后,不幸癌细胞扩散,生命进入倒计时。
这位坚强勇敢的母亲,想要在离世前,给女儿留下受用终生的遗产。
思来想去,千惠决定教会女儿做饭,因为学会了做饭,便意味着生存能力的形成。
阿花4岁生日那天,妈妈送了一条围裙作为生日礼物,开始有意识地训练她切菜、煮汤。于是,还没有灶台高的小女孩踩着小凳子,颤巍巍拿起菜刀锅铲,用稚嫩的小手去摆弄锅碗瓢盆,调和油盐酱醋。别的孩子还腻在父母怀里撒娇,阿花已经系着围裙,掌管起一家人的肠胃和心情。
妈妈自然是心疼的,但也只能狠下心,将女儿一把推进生活的磨砺和考验里。
她说:“阿花,做饭这件事与生活息息相关,我要教你如何拿菜刀,如何做家务。学习可以放在第二位,只要身体健康,能够自食其力,将来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都能活下去。”
自食其力,被现在的许多父母简化为高分与高薪,一句“你只要好好学习,其他什么也不用管”成为他们的口头禅。
长大后独自生活的孩子们,常常将外卖吃成了家常便饭,肠胃问题层出不穷。可照顾不好身体的人,拿什么去与生活握手言欢?
从这个角度来讲,小女孩阿花的母亲可谓用心良苦。
女儿还不到5岁,千惠便与世长辞。阿花的父亲郁郁寡欢消沉度日,却被女儿踮着脚尖做出的糙米饭和味噌汤拯救。父女俩相依为命,在丧妻丧母的疼痛中继续着悲喜交加的人生。
阿花的一生不至于过得太糟糕,因为她不会委屈自己的心和胃,懂得爱自己、爱他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放任自己的怯懦和痛苦。
教会一个孩子做饭,便是教会他谋生和谋爱。
做饭是一种生活艺术
遇到过一些姑娘,总是谈做饭而色变。
说起这个话题时,她们便摆弄起新做的美甲,骄傲地表示自己十指不沾阳春水,是个养尊处优被富养长大的女孩。
做饭,似乎总带着一丝烟熏火燎的味道,让人不由自主想到围着灶台转的黄脸婆,做好了汤汤水水,守在饭桌前望穿秋水。因此女孩们下意识地抗拒着,抗拒的或许也不是做饭,而是沦为家庭主妇丧失自我的可悲人生。
我也有过这样的偏见,毕竟亲眼目睹过将青春熬进一粥一饭的奶奶和妈妈,于是迫不及待想要逃离那样的命运。
少年时只希望将来的自己穿着高跟鞋驰骋职场,而始终不愿俯首敛眉洗手作羹汤。
直到大学时去到一位教授家里做客,他的妻子穿着家常的麻质长裙,笑盈盈地切了水果摆盘端上。
有橙子、猕猴桃和草莓,说不上多么复杂,但用心一放,整个果盘就生气盎然地美了起来。我悄悄往厨房瞥了一眼,只见那位师母盘起了长发,正安静切着牛肉,他们的厨房里干净整洁,灶台上还摆了一瓶淡淡紫色的干花。
那天的晚饭很丰盛,红烧牛肉装在青花大碗里、凉拌皮蛋摆成了花朵盛放的模样、翠绿的青菜衬着白瓷盘,一桌子的活色生香。
师母热情地给我们介绍每一道菜的做法,笑着告诉我们:“我很喜欢做饭,看着它们在我的手里变得秀色可餐,心里的满足和快乐简直无以言表。”教授用欣赏和宠爱的目光注视着自己的妻子,连声说着,夫人辛苦了。
原来真的有一种女人,能把柴米油盐酱醋茶变成琴棋书画诗酒花。我们心生崇拜,再往下问,才知道师母主攻美学研究,对美食亦颇有心得。她当时对我们说了一句话,至今难忘。
她说:“女人做饭,不是为了讨好丈夫和家庭,而是为了让生活更美丽。因为做饭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能用一餐饭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与玲珑心思的人,自然也懂得从生活重压里抽出身来,过得有滋有味风生水起。
做饭是一份爱的给予
嫁给高先生不到一年,我胖了好几斤,原本孱弱的身体也在逐步好转。
因为他费尽心思开发出了许多营养又美味的菜肴,大大刺激了我的胃口,也健壮了我的躯体。
补肾的山药、滋补的排骨、美容的番茄,他研究各种菜谱,结合我的身体状况改进加工。因为那些淀粉、脂肪与维生素可以带来源源不断的能量,让我健康起来、美丽起来。
我觉得幸福,也明白了为什么要嫁一个能为你做饭的男人。因为饮食男女的血肉之躯,需要五谷杂粮和肉类蔬果的供养。
当你真正爱上一个人,便会自然而然想要给她最好的,把深情厚爱都藏进一粥一饭、一丝一缕。你会怕她吃不好,迫不及待要亲自操刀开火,把全天下的丰盛美好都端到她面前来。
厨房的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家的温度。
那方寸之间调和着人间况味,热闹而温馨的扑鼻香气里,有人倾注了许许多多爱。
我们在案板上细细切碎酸甜苦辣,在油锅里慢慢煎炒悲欢离合。一生一世的细水长流,其实就在这些小小的幸福和欢喜里。
会做饭的你,待到为人父母,便知道怎样将那小小身躯养成强健筋骨;待到父母老去,也懂得怎样用饮食来抚慰他们的老弱伤病。
其实,爱到深处最自然的表达,不过是轻声问一句:“你饿不饿?要不我给你煮碗面?”
做饭是一场人生修行
最会作文章写诗词的吃货,当属宋代才子苏东坡。但稀奇的并不是那些锦绣华章里的珍馐美食,而是才子的一双妙手,文能提笔武能做菜,发明了以“东坡”命名的系列美食,吃得不亦乐乎,活得也始终酣畅淋漓。
苏轼的一生,遭遇三次贬谪,黄州、惠州、儋州,都是当时的不毛之地,处江湖之远,连同肉身被放逐的,大概还有那一腔抱负和激情。
可他的诗词作品里,甚少出现四顾茫然的忧郁悲观,反而是那种旷达乐观和随遇而安,在书卷上鲜活至今,成为许多天涯沦落人的安慰。
这应该与他的爱吃、会吃且善于制作美食不无关系。
黄州僻远,生活艰苦,苏轼却鼓捣出了一道“东坡肉”,味香而色美,与诗作一起传为美谈。晚年谪居儋州,又发明一道东坡羹,被后世奉为经典。更不要说东坡肘子、东坡豆腐等等了。
我猜想,亲手烹制这些诱人美味时,苏子的一颗心该是静的,像水滴涌入大海,平静却宽厚无边。因为,他已看到平淡生活中的温柔。
苏子的美食之旅,该是一场伟大的人生修行啊,煎炒炸煮即千锤百炼,酸甜苦辣就是百味人生,所以写出了人生有味是清欢,也明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一路走、一路吃,不惧山高水远,也不怕人心险恶。反正还有一双手一颗心,还有大江南北的各式美味,世间处处皆风景,人生处处逢知音。如此,方能将寻常食材化腐朽为神奇。
用善于发现美和制造美的心与手,将别人眼里的苟且,都活成诗和远方。
当你不知道做什么时,你就做饭。喂饱自己的胃,心也就不空了。
哭着吃过饭的人可以走下去,哭着做过饭的人则可以走更远。因为不灭的信念与不死的梦想,依旧在内心闪闪发光。
作者:婉兮
#以书之名#近日,我读了一本《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一书。
这本书是由花草、树木、山川、动物、饮食、环境、医学七个部分组成。读着,读着,让我恍然知道了不但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原来植物也和人一样“有情有义”……从而对自然界中的万物充满爱护、敬畏和顺应之心。
书中不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是水中游的、土里钻的等,都是融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为一体。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语言优美,通俗易懂。
尤其是每篇文章后面附有200余字的 “阅读延伸”,更是加强了我对文章中涉及知识点的“延伸”了解,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作品。
此书科学价值广,文化价值浓,出版意义大。
科学价值广:
是《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让我明白了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做法,是一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行为,是在使我们更快地走向灭亡……
是书中《神奇的草木灰》一文,让我知道了草木灰有“尿不湿”“吸水器”和“洗衣粉”等功能……
是书中《“有情有义”的植物》一文,让我了解到原来植物和动物一样,有“眼”、有“耳”、有“感知”;有亲戚、家庭观念;会“疼”;会“痛”;会“害怕”……
是书中《辉腾锡勒大草原》一文,让我领略了蒙古袍子,可以用穿衣者自己的手指丈量尺寸,彰显了蒙古族民族的智慧……
……
总之,此书含有工业、农业、医药、食品、国防、环保、生化、航空、航天、日用化工等诸多高科技领域的知识。
文化价值浓:
从第一篇到最后一篇,乃至《后记》里,都有诗、词、歌、赋及各种修辞手法,比如:排比、比喻、夸张、歇后语、引用等。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道梅之气节》元代 杨维桢)
——《花魁•花神•花仙》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矣,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浑身是宝的柳树》
“生从污秽忽雄飞,鼓翅摇唇觅软肥;
剩酒残羹沽醉饱,青丝白壁妒光辉。” (《苍蝇》明代 朱之蕃)
——《苍蝇对人类的贡献》
……
书中不论是动物文化、植物文化,还是饮食文化,均是雅俗共赏,兼收并蓄。
出版意义大:
一提到科学,人们就会想到科学家、科研工作者以及那些艰深晦涩的计算公式和精密复杂的实验仪器等。读过此书方知,生活处处皆科学,比如:平时习司空见惯的花草树木、一天三餐的食物,乃至不要的冬瓜皮、令人生厌的苍蝇、人人都在用的塑料袋等等。
我相信,读了此书的广大青少年会更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会对科普知识更加产生兴趣;科研工作者读了此书会得到某种启迪,能研发出某些受人们喜爱的物品;科学家读了此书会因此而获得灵感,发明出一些对人类有用的东西,从而造福全世界!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