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5-08 20:29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青春笔记》的读书笔记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读书笔记要围绕《青春笔记》这本书的核心主题展开。这本书主要讲述了青春期的成长、困惑、友谊和爱情等,你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书笔记应该有明确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青春笔记》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正文部分分析书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结尾部分总结你的感悟和收获。
3. 选取典型事例:在分析书中内容时,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事例进行阐述。这样可以使你的读书笔记更有说服力,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你的观点。
4. 结合自身经历:在读书笔记中,可以适当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悟,使文章更具个性化和感染力。但要注意,不要过度依赖个人经历,以免偏离主题。
5.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尽量用书面语进行描述。同时,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6. 深入分析:不仅要描述书中的人物和情节,还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内涵和意义。例如,分析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成长过程以及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等。
7. 引用原文:在分析过程中,适当引用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李大钊《青春》一文。他说,“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说过,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李大钊《青春》一文,于1916年发表于《新青年》,文章将爱国与救国高度统一,指出中国正处于黑暗与黎明之交,鼓励青年为建设蓬勃朝气的国家而奋斗,“不在龈龈辩证白首中国之不死,乃在汲汲孕育青春中国之再生”。
今天,我们一起选读本文的部分内容,重温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105年前发出的心声。
《青春》原文节选
吾华自辛亥首义,癸丑之役继之,喘息未安,风尘澒洞,又复倾动九服,是亦欲再造其神州也。而在是等国族,凡以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者,固莫不惟其青年是望矣。
……
青年之自觉,一在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勿令僵尸枯骨,束缚现在活泼泼地之我,进而纵现在青春之我,扑杀过去青春之我,促今日青春之我,禅让明日青春之我。一在脱绝浮世虚伪之机械生活,以特立独行之我,立于行健不息之大机轴。袒裼裸裎,去来无罫,全其优美高尚之天,不仅以今日青春之我,追杀今日白首之我,并宜以今日青春之我,豫杀来日白首之我,此固人生惟一之蕲向,青年唯一之责任也矣。拉凯尔曰:“长保青春,为人生无上之幸福,尔欲享兹幸福,当死于少年之中。”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德国史家孟孙氏,评骘锡札曰:“彼由青春之杯,饮人生之水,并泡沫而干之。”吾愿吾亲爱之青年,擎此夜光之杯,举人生之醍醐浆液,一饮而干也。人能如是,方为不役于物,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自我之青春,何能以外界之变动而改易,历史上残骸枯骨之灰,又何能塞蔽青年之聪明也哉?
……
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乘风破浪,迢迢乎远矣,复何无计留春望尘莫及之忧哉?吾文至此,已嫌冗赘,请诵漆园之语,以终斯篇。
李大钊是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以及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青春思想是在实现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过程中产生、形成并发展,旨在创造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新生中华民族。
激发再造中华的强大动力
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困苦与磨难,历经衰败,几近危亡。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广大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意识到只靠变革已然不够,中华民族迫切需要进行思想革新。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行者,李大钊意识到眼下中华民族亟待解决的问题不是维系民族存亡问题,而是创造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中华民族。面对如此现实,李大钊做出了以爱国救国为己任、为民族解放事业奉献终生的决定,其青春思想由此得以诞生。
究竟何为青春思想?李大钊说:“致我为青春之我,我之家庭为青春之家庭,我之国家为青春之国家,我之民族为青春之民族。”他把青春定义为一种活力,一种积极向上、拼搏奋斗的精神和气息。他希望将这种精神和气息融入家庭、国家乃至民族,使其焕发活力和青春。
青春是奋斗的力量,是冲破世俗、破旧立新的力量。李大钊用“青春”比喻未来的中华民族,他指出:“一日有一日之黎明,一稘有一稘之黎明,个人有个人之青春,国家有国家之青春。今者,白发之中华垂亡,青春之中华未孕,旧稘之黄昏已去,新稘之黎明将来。”李大钊将白首与青春的关系理解为历史的连续过程,每一刹那间都有白首的消逝,每一刹那间又有青春的诞生。他认为中华民族正处于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时期,他把当时中国的黑暗与衰败比作白发之中华,与此同时,他也看到了在此基础上孕育着富有朝气的青春之中华,这种判断预示着中华民族青春的黎明即将来临。他说:“吾族今后之能否立足于世界,不在白首中国之苟延残喘,而在青春中国之投胎复活。”只有青春中华的创造,才能挽救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现状,只有恢复活力与青春,中华民族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和发展。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红楼的办公室
完成救亡图存的道路选择
作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寻求救亡图存道路的代表,李大钊积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在思想上做出转变,完成思想的“新陈代谢”,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事业不断探索前进方向。
在提出“青春之中华”后不久,李大钊青春思想迎来了新发展。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他指出:“俄人今日之革命,内足以唤起其全国之自觉,外足以适应世界之潮流,倘无是者,则赤旗飘飘举国一致之革命不起。”他把俄国革命看作新文明的曙光,看作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新方向,他相信落后的中国同落后的俄国一样孕育着革命火种,孕育着青春力量。
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他说:“马氏社会主义的理论,可大别为三部:一为关于过去的理论,就是他的历史论,也称社会组织进化论;二为关于现在的理论,就是他的经济论,也称资本主义的经济论;三为关于将来的理论,就是他的政策论,也称社会主义运动论,就是社会民主主义。”他认为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理论具有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发表标志着李大钊系统化、理论化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李大钊终于找到实现自己青春中华理想、救亡图存愿望的方向和道路,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无产阶级政党为依靠,开展社会主义民主革命,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伟大目标。
1920年1月,陈独秀在李大钊的护送下离开北京前往上海,二人在途中商讨了建党事宜。同年4月,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到北京,就建党问题与李大钊进行会面并展开讨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深入发展的必然需要。1920年10月,在李大钊的首倡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功建立。随后,各地党组织先后成立并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有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由此展开中国革命新实践的探索。
李大钊纪念馆
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站起来”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时代主题,是“富起来”“强起来”的根本前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要目标。李大钊对中华民族救亡图存道路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使其青春思想逐步向社会主义、向马克思主义靠拢,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青春思想,指明实现青春中华的前进方向。他激动地欢呼:“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共产主义必将迎来最终胜利。”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富起来”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强起来”的经济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阶段。李大钊说:“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李大钊立足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过程中的迫切需要,提出“青春中华”的伟大构想。青春思想是李大钊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认识论基础,李大钊深信只有马克思主义可以指导中国的现实问题,只有不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
李大钊说:“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李大钊终其一生将“白首中华”变为“青春中华”作为人生最高的价值追求,结合中国具体实际,不断推进中华民族青春事业的进程。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学习感悟
民革党员、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陈悦:
“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为庶民求解放,一生辛苦艰难。”94年前的4月28日,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英勇就义,年仅38岁。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我重读了他的《青春》一文,颇受触动。“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李大钊坚信中国的青春即将到来,而如今,他为之奋斗的理想早已变成现实。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时值百年交汇,我将把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激发出来的信念信心、热情激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行动,秉持办“红色药企”的初心和使命,结合我所从事的脑胶质瘤研究,为破解这一世界医学难题贡献力量。
民进淄博市委会副主委、秘书长李大鹏:
李大钊先生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以中华复兴为己任,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青春》这篇文章中提出再造青春之中华的主张。期望中国青年要“肩兹砥柱中流之责任,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对于青年如何投身“青春中华”建设,李大钊提出“青年之于社会,殆犹此种草木之于田也。”只有深植根蒂、深入社会,才能造就“菁菁茁茁之青年”,才能实现青春中华。随后他在《青年与农村》等文章中号召青年到农村去,指出“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入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预言中国社会革命的正确道路。
当代青年要实现自身的理想和抱负同样要扎根社会,站在人民立场,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盼,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同祖国、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青春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以无悔的青春造就“青春之中华”。
民建会员、抚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梅梦丽:
青年是春日枝头的新叶,生机盎然;青年是早晨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青年是扬帆起航的人们,风华正茂。青年当胸怀家国天下。
众多职教青年学子,他们精神抖擞,思维活跃,善良敦厚。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加快构建职业教育体系,走中国特色职教发展之路。党和国家不仅需要理论型研究人才,亦倚重技能型大国工匠。职教青年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
职教青年师生当一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不懈,精益求精,发扬工匠精神,以青春之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不息,不负韶华!
民建会员、抚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涂瑶: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寄语使我感受到青年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成长在红旗下,生活在幸福的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就像李大钊同志说的那样我们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要用理想来坚定信念,用纪律来规范言行,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气,以“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的紧迫感,勤奋努力,敢于担当,奋力拼搏,勇立潮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青春年华,不愧青春,不愧时代。
民建会员、桐源中学一级教师邹卉芬:
李大钊在《青春》一文中说:“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青春乎!其以中立不倚之精神,肩兹砥柱中流之责任。”
如今读来,仍如耳语,令人热血沸腾。百年后之今日,我们作为新时代之青年,实应继先辈之使命,用热血耕耘青春,用青春编织梦想,用梦想指引前行。
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努力成为一名实干家,做一名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新时代青年。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