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5-10 05: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红书》读后感的100字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突出主题:明确《红书》的主题思想,如爱国主义、革命精神、人性探讨等,确保读后感紧扣主题。
2. 简洁明了:100字的篇幅有限,要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逻辑清晰: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重要性顺序,组织文章结构。
4. 选取亮点:在《红书》中找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如人物形象、情节发展、思想内涵等,进行简要概括。
5. 表达感受: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谈谈对《红书》的喜爱、启发或思考,体现读后感的个性。
6. 避免剧透:在作文中不要透露小说的结局或重要情节,以免影响他人阅读体验。
7. 修辞手法:适当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8. 避免错别字:在写作过程中,注意检查错别字,确保文章的准确性。
9. 遵循格式:按照作文要求,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保持文章格式规范。
10. 体现个人观点: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展现个人魅力。
以下是一篇关于《红书》读后感的100字作文示例:
《红
红色书籍伴我从小至今,每在我彷徨时,犹豫时,给我前行力量,书中一个个人物,一个个故事令人难以忘怀。
上小学识字后,我读的第一本课外书是《黄继光》。记忆最深的是黄继光参军体检时身高不够,他就踮起脚后跟蒙混过关,完成了参军保家卫国的夙愿。后来看到他小小年纪为了胜利用瘦小的躯体堵了枪眼,不禁潸然泪下。战斗英雄成了我幼稚的心中永远闪耀的“明星”,直至现在,我的记忆深处仍清晰的记得“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黄继光……”等诸多战斗英雄的名字。记得那时,我们的课外活动时间玩的最多的游戏就是“抗美援朝”,泥捏的手雷,纸叠的手枪,木做的大刀,人当做坐骑。“敌我”双方为争夺一块土堆,直杀得尘土飞扬,衣破鼻血流。此时若问我们长大想做什么,毫无疑问,众口一词---当兵。
稍微长大,读《红岩》,我最钦佩江雪琴江姐。当敌人拷问她时,她不透露党的任何秘密,当敌人用竹签钉她的手指,她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还有勇敢无畏的双枪老太婆,善于斗争的许云峰,书中最小的革命烈士小萝卜头等。那时候,面对他们的事迹,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我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会想到放下。读《红岩》让我明白了虽然学习和生活条件很是艰苦,但越是充满困难越是要克服困难,越是艰难的任务我更要坚定不移的完成。
后来到省城读书的时候,我成为了一名共青团员,借来剧本《智取威虎山》读了几遍。剧中人物话语“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等张口就来。剧中无论是年青英勇的少剑波、足智多谋的杨子荣、忘我拼杀的高波等,他们都能够执着于信念,始终如一地坚持信念不动摇。我当时靠国家补助上中专,通过读书,渐渐明白,自己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信念,早日成才回报党和国家的培养。
作为一名20年党龄的老党员,最近读《革命者》。这本书被评为2020年最佳图书。书中描写了一个个年轻的牺牲的革命者无比崇高的“信仰之情”。1933年9月19日,邓中夏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终结。他通过牢房内的地下党组织写信道:“同志们,我要到雨花台去了,你们继续努力奋斗吧!最后胜利终究是属于我们的!”
革命不仅是与敌对阵营的生死决战,更是对革命者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考验。王孝和烈士就义前的血书写道: “有正义的人士们!祝你们身体康健!为“正义”而继续斗争下去!前途是光明的!那光明正在向大家招手呢!只待大家努力奋斗!”
这是一个革命者留下的最后遗言,读来令人嘘唏不已!何为情怀?何为信仰?烈士的遗书中尽为我们解释和表达!面对敌人屠杀时所表现出的英勇气概和无畏精神,真的感天动地!
如今,身处和平时期的我们,党和国家也许不需要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但需要我们紧跟步伐,为建设国家贡献我们的力量,我们应该在需要牺牲时间金钱等个人利益时,毫不犹疑,体现一个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为我们国家远大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读 《 红星照耀中国》心得分享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是美国人埃德加•斯诺写的,他是美国的一名记者。1928年来华,1936年6月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1942年离开中国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并再次与毛主席见面。该书写于1936年,又名《西行漫记》。
作者 埃德加•斯诺
早听说过该红书,一直没有缘分目睹其芳容,今年是我们党成立100周年的喜庆之年,借全国同庆之东风,找来阅读对我们党的历史作进一步的了解。通过阅读埃德加•斯诺情真意切地书写我们党大量鲜活的故事,被故事情节深深打动,读完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洗礼。
1936年,斯诺到陕冈宁苏区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 、朱德、刘志丹、贺龙、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 人、知识分子。通过同他们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 、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同敌人顽强斗争的士气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
书中斯诺客观翔实的介绍了我们党的主张和纲领,通过阅读能感受到当时我们党的领导人那种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如磐石的决心,为国家前途命运而担忧并积极探索救国图强的道路,坚决同地主阶级斗争并担当起解救贫困疾苦人民的责任。
书中有几句当时响彻天际的口号(摘书):
打倒吃我们肉的地主
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
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
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
中国革命万岁,中国红军万岁
从口号中可以感受到当时我们的宣传组织教育工作的强大和细致,简单而又明了的宣传,给苏区百姓指明了方向,给广大人民群众注入了精神力量,苏区百姓情绪高涨,为巩固抗日救国革命统一战线,夯实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当时在物质、精神和思想都很匮乏的情况下,我们党组织办红军大学,提高红军官兵的思想文化素质;办红色苏区图书馆,为苏区人民提供了精神食粮;办红色苏维埃工人俱乐部和红军剧社,丰富了苏区军民的文化生活。我们党通过大量的组织、宣传和群众工作,带领苏区人民创造了新的红色景象。
毛主席和埃德加•斯诺
斯诺在采访了小红军战士时,看到一张张幼稚的脸和从他们眼神中透射出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他感慨说,从这些红军战士身上看到了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和那种热情。他们身经百战经历过封锁,在缺盐,饥饿,疾病,瘟疫的考验下,完成了6000英里的历史性长征,穿过中国十多个省份,冲破了千千万万国民党军队的重重阻挠,克服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最终胜利的出现在西北的一个强大的新根据地上。
斯诺提出几个疑问: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是什么使他们那样的战斗?是什么支撑着他们?他们的运动的革命基础上是什么?希望是什么样?目标什么? 这些问题的答案,最后他全部在我们党的行动和纲领里面得到了事实的解析。在我们党的领导下,苏区军民形成了共同的行动自觉,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斯诺说,这些战士战斗得那么长久、那么顽强、那么勇敢,从一个整体来说是那么的无敌!
毛主席和埃德加•斯诺
斯诺对我们党和红军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认为红军是当时中国唯一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铁打的军队,他们向来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以下都是这样的。单单就这一件事情,就可已说明红军同敌人作战能力拥有极大的政治优势。这就是红军军官们习惯说的“兄弟们,跟我来”而不是“兄弟们,向前冲”。同样是六个字,差别都是本质性的,可以说是事关生与死的差别。
通过一页页的文字,反复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用心血浇灌的远大理想在苏区每一个人心中熊熊燃烧。任何事物的成长壮大,都要经历生与死的考验才能经得起经久不衰的盛誉。某种东西使得个人的痛苦或者胜利,成了大家集体的负担或喜悦。有某种力量消除了个人的差别,使他们真正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但是却又发现存在于他们与别人共同自由和共患难之中。
回顾百年沧桑的奋斗里程,是让我们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和来时的路,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之源。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