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5-10 19:4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我的中国梦》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主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是想表达对《我的中国梦》这本书的喜爱、赞同,还是对其观点的质疑、批判。主题要明确,围绕主题展开论述。
2. 了解背景:《我的中国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作者是谁?这本书在哪些方面具有代表性?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脉络。
3. 选取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角度: a. 书中提到的中国梦的具体内容,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等; b. 作者在书中提出的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和策略; c. 个人对中国梦的理解和感悟; d. 对书中观点的赞同、质疑或批判。
4. 逻辑清晰:文章要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可以按照以下结构进行: a. 引言:简要介绍《我的中国梦》这本书及作者; b. 主体:围绕选取的角度展开论述,可以分几个小节; c. 结尾: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5. 举例论证:在论述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或个人经历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6.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避免使用口语化、模糊不清的词汇。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使文章更具文采。
7. 引
广元市朝天区朝天镇第二小学五年级五班 李佳欣
有一种情怀,难以磨灭,那就是爱国情;有一种使命,时刻铭记,那就是振兴中华;有一种关系,永不分割,那就是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讲述了平凡的人在历经、见证祖国各个辉煌时期的故事。它由七个荣耀故事组成,七个人,七段故事,是无数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盛而努力奋斗的中国人的一个缩影。
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是《前夜》。她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前一天,工程师林智远还在积极寻找五星红旗升不起来的原因,终于发现是阻断球的问题,可又缺乏材料,于是人们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各种材料,林智远又和他的助手重新造了一颗阻断球,并由他亲自带到广场上去更换。他在队友的鼓励下,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自己的恐高症,让五星红旗分秒不差地在开国大典上冉冉升起……看到这里,我热泪盈眶,心潮澎湃,仿佛我心里的那面五星红旗随着国旗一道升了起来。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我们每个人都有弱点,但为了国家利益,我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顺利地完成任务!
我还喜欢片段《护航》。她讲述了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女飞行员吕潇然被分配到了“备飞”队,她服从上级的命令积极参加训练。到了阅兵式那天,有一位女兵的飞机出现问题,上级通知她采用备飞方案。可是,吕潇然却密切配合队友解除了突发故障,把这次神圣而光荣飞行任务交给了队友……她也多么渴望能参加这场阅兵式啊!我被吕潇然的默默付出、勇于奉献的精神感动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生活中我们要互帮互助,不能为了个人的利益而使整体利益受损。
想到这里,心里不由哼唱起了“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漩涡……”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和祖国一起奔涌着、前进着。我们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须当前赴后继,开拓创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我们的接力奋斗中成为现实!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追剧《可爱的中国》】
作者:李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今天的中国,正如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一文中描述的那样,“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用坚定不移的信念,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才有了我们今天“可爱的中国”。
作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方志敏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杰出代表,他所著的《可爱的中国》《清贫》等文章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7月4日开始,电视剧《可爱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热播,引发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大家认为,这与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高度契合,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彰显方志敏精神新的时代价值,激励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具有重要意义。从今日起,光明日报特开辟《追剧〈可爱的中国〉》专栏,刊发青年学子、青年教师和驻村第一书记等不同群体撰写的观后感,听他们畅谈心中的方志敏精神,体味新时代应该如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电视剧《可爱的中国》海报资料图片
80多年前,方志敏在狱中写下著名的《可爱的中国》一文,影响了几代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近日,以方志敏英勇无畏的人生故事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剧《可爱的中国》热播,在同学之间引发了追剧热潮……一篇文章,一部电视剧,跨越近一个世纪,遥相呼应,带着我的思绪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体察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穷与富,领会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更感悟方志敏为祖国奉献一生的信仰力量。
历史总是在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方志敏在革命斗争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无法想象的困难。正如剧中所呈现的那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内的革命形势陷入低谷,方志敏几经磨难,却从未动摇过;面对党内出现的意见矛盾,当陈独秀执意放弃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并提出向西北发展的错误建议时,方志敏义正词严地指出问题,并提出“争取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的主张。创作者认识到,方志敏能舍弃一切,但绝不舍弃党、不舍弃革命事业,这恰恰是共产党人坚定信念的核心思想。掌握了这一主题,剧中的方志敏便有了生命力,其革命事迹便有了精神力量。
主创团队没有局限在那些已经被写入书本之中的历史,而是在尊重真实历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艺术想象,演绎出丰富细节,对方志敏的生活状态、言谈举止进行了生动还原。比如,面对蒋介石的通缉围捕,方志敏泰然处之,甚至半开玩笑似的草拟了一份对蒋介石的“通缉令”;他和毛泽东就革命出路问题彻夜长谈,第二天又要奔赴南昌,当毛泽东劝他休息一天再走时,他说:“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被问及为何他的文章都提到了“血”字,方志敏答道,反动派是不会自己放下屠刀的,我们要实现理想,就必须和他们战斗,我已经做好了随时流血牺牲的准备,但敌人可以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革命形势严峻,方志敏的婚礼因陋就简,他将自己名字中的“敏”字送给妻子做礼物,俩人还假装拍了张结婚照……创作者着墨于这些能体现方志敏乐观、坚定、自信等状态的情节,以饱含深情的镜头语言,呈现出他不断坚定自身革命信仰的过程,让观众感受到了这位革命伟人的形象之真实、信仰之真挚、爱国之真切,以及革命之真心。
信仰从来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应当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人生牵引。它始终能生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让人不困于过去、不惑于当下、不惧于未来。前辈经历了血与火的革命,进行了开创性的建设,如今我们正站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我们年青一代已经被推向历史舞台,成为建设美好生活的生力军。在这种情况下,信仰的重要性更加突显出来。作为青年共产党员,我们要时常通过《可爱的中国》等一系列优秀的影视作品来重温党的革命历程,从方志敏等革命先驱的斗争事迹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并将信仰践行于学习、生活之中,在变革大潮中找准定位,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掌握为祖国建设、为社会服务的过硬本领和竞争能力,如此才能真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价值。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12日09版)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