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写作《红色经典读后感1000》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1 09:11

写作《红色经典读后感1000》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红色经典读后感的1000字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读后感主题:在动笔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读后感主题,即对红色经典作品的整体感受、具体感悟或某个特定情节的思考。主题要鲜明、具体,以便在作文中围绕主题展开论述。
2. 选取合适的角度: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角度来展开论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 作品的主题思想:分析作品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时代精神、价值观念等。
b. 人物形象:探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成长历程等。
c. 艺术特色:评价作品的艺术风格、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
d. 作品的现实意义:结合当前社会实际,探讨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3. 结构安排:一篇优秀的读后感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a. 引言:简要介绍作品的基本情况,如作者、作品背景、主要内容等,并引出自己的读后感主题。
b. 主体:围绕主题,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每个角度可以分几个段落进行阐述,注意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c. 结尾: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并展望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4.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a. 语言要

红色经典张纯如《南京大屠杀》感想与心得


阅读红色经典《南京大屠杀》心得

在这个风和日丽的夏日,我合上张纯如写的《南京大屠杀》一书,心里像被石头压紧,令人窒息,久久不能释怀,脑里回忆着刀,枪,杀,掠的场景,这本书被纳入了红色经典,让我对南京大屠杀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有很多的感想,想象这当时同胞们经历的场景,对比现在的我们,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啊。

红色经典,是党和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记录,应当成为我们每个人阅读的书籍,南京大屠杀》是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写的一部反映侵华日军1937年12月13日在南京沦陷后的40多天里,在南京进行惨无人道、惨绝人寰的屠杀我30多万中国同胞残酷暴行的一部书,被我国纳入了红色经典,看这部用血与泪的巨著,令人窒息。那场大屠杀,侵华的日军对南京进行疯狂地抢掠、烧杀、强奸、并且大规模屠杀平民百姓和战俘,其暴行令人发指,是中国人的耻辱,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大灾难,更是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十恶不赦、滔天大罪的真实写照和血泪控诉。同时,也让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不能忘记侵华日军曾经的暴行,反对战争,珍惜和平。

当今现在,许多人对南京大屠杀的情感正在消失,即使国家每年12月13日都举行哀悼会,仍然会有人渐渐忘记这个沉痛的历史事件,这是不应该的,南京大屠杀,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屠杀,它严重地践踏了我们的民族尊严,摧残了我们当时反抗日军的意志,也让我们对日本有着不灭的仇恨,不久的现在,我们应该以此为戒,而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我们当时发展的落后,才让他们肆无忌惮,作为和平时代的我们,我们应当以此为训,让这个历史教训成为我们更加前进的动力。

如果我们仔细的深思,就会觉得,造成南京大屠杀并不是单纯的一场大屠杀惨案,日军在犯下人类罪行时,一次次冲击着世人深处的一种折磨,凶残的日军到了后期已经不是单纯为了实施暴行,而是为了“取乐”,做出了许多令人瞠目结舌甚至打破认知的兽形,这难道就是人类深处最邪恶的人性吗,不敢想象,所谓的“大东亚共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的吗?张纯如写的《南京大屠杀》用她的行动和年轻美丽的生命为我们树起了一座丰碑,值得我们去深思和拷问自己的灵魂。

红色经典之所以是红色经典,是因为她能够深刻地揭露一个国家的牺牲,就好比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艰难的日记,但当我们回归最原始的路径,就会知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的发展,历来都是不进则退,落后了就要挨打,我们没有理由等待和观望,更没有理由去幻想和祈求帝国主义对我们仁慈和仁爱。如今我们生活在这个盛世的时代,我们应该记住这份惨痛的教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的发展出一份力量,不能让这份耻辱重蹈覆辙!

朋友们,让我们多阅读红色经典,珍惜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百年征程传薪火,红色经典润乡土”活动优秀读后感展示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记者 郝文杰

山东省“百年征程传薪火,红色经典润乡土”主题活动之红色经典阅读活动向全省大中小学生推出100册(套)红色经典荐读书目之后,在山东省各高校学生和各地市中小学生中掀起了读红色经典书籍的热潮。目前共收到各地市和高校推荐的读后感500余篇。

组委会从中选取部分优秀读后感通过齐鲁晚报网、齐鲁壹点等平台进行展示,旨在鼓励更多的大中小学生投入到红色经典阅读之中去,在学校内外形成诵读红色经典书籍的热潮。

本次活动由省教育厅主办,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山东教育电视台、齐鲁晚报、黄三角早报承办,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浓厚氛围中,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语言文化资源,推进以中华经典诵读实践活动为载体的红色经典作品、党史教育学习资源进乡村、进学校,积极发挥语言文字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加强社会大众爱国主义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为奋力谱写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篇章提供精神支撑。

齐鲁晚报网专题入口:
https://jryh.qlwb.com.cn/topicDetail/17325208.html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