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韩非子 读后感》小技巧(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1 23:42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韩非子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韩非子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读后感主题,是围绕韩非子的思想、哲学观点、历史地位还是对《韩非子》一书的整体评价等方面展开。
2.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韩非子和《韩非子》一书,正文部分围绕主题展开论述,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
3. 突出重点:在正文部分,要突出韩非子的核心思想,如法家思想、政治主张、治国理念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a.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阐述韩非子对法、术、势的理解,以及其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b. 韩非子的政治主张:分析韩非子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法治国家的看法,以及其对社会秩序、国家治理的影响。
c. 韩非子的治国理念:探讨韩非子对君臣关系、用人之道、教育制度等方面的见解。
4. 结合实际:在论述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或历史事件,以增强说服力。例如,可以引用古代君主的治国实践,或现代社会的相关现象,来印证韩非子的观点。
5.

《韩非子》读后感


  每一个通读过《韩非子》的人,都会深深地被其中闪烁的智慧的光芒所吸引。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浩瀚的思想史星空里,韩非子的思想始终耀眼,虽不如儒家思想那样被统治者奉为正统,道家思想那样被文人志士推崇,但却真真正正推进了历史的进程,加速了社会的进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直至今日仍未磨灭。


  作为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总结了前辈法家人物的思想,把商鞅的发“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三者结合在一起,明确阐述了法、术、势三者结合的法家思想体系。所谓“法”,是指国家的法律、法令、规章制度。法必须编著成文,设置在官府里,公布与老百姓中,让所有人都知道、都遵守。难能可贵的是,韩非子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等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触摸到了法治的核心思想――公平、平等。“术”是指君主考察、举拔、控制群臣的一整套方法,其中包括一些具体的考核、检验下级工作的程序,也包括一些藏于心中、不可告人的秘密心术。“势”是指君主的权势。他对

  于君主来说,这三者缺一不可。直到今天,这些思想仍然发挥着作用。

  同时韩非子站在新兴阶级的立场上,看到了“乱世”现象背后的本质,形成了一种发展的历史观。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化的,不是循环往复,更不是今不如昔,因此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他甚至还曾从人类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变方面分析历史发展的轨迹,接近了唯物史观的边缘。他把以往的历史发展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和当今四个阶段,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古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时代不同,治国方法也应不同,所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他嘲笑主张复古守旧,不知变通的人是“守株待兔”,他清楚地意识到新兴阶级代表着当时历史前进的方向。这些在当时可谓惊世之言的思想,在今天来看几乎已经是大家所共认的基本常识,由此可见韩非子的智慧。

  韩非子人性思想的核心是“性本利”,他认为人人皆有好利恶害之心,一方面君主应利用人的这一特性,做到赏罚分明,另一方面更要时刻警惕大臣,不要轻信他人,尤其是枕边之人。在《八奸》之中,“同床”位列第一,其次为“在旁”,而在《备内》中,更是明确提出了连自己的妻子儿女也要严加提防。这些观念,虽然有些偏激,但不可否认,即使在当今他们仍然是导致违法犯罪、贪污腐败的原因。同时韩非子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此类现象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两条就是严刑峻法和建立牵制考核制度。他在《有度》中明确提出执法者有力,国家才能强大,决不能允许他人在法律制度之外耍小聪明。同时也在《八经》、《扬权》、《用人》等文章中,多次提到了要运用多种手段对群臣进行考核,如设置监察机构,公开宣传等。也提出在防止大臣大权独揽的同时,更不要出现“胳膊粗过大腿”的现象。这些思想在今天看来仍发人深省。


  韩非子的思想中也留下了许多维护加强君主集权的理论,具有明显的独裁、专制、反民主的色彩,成为后世封建专制主义的开端,但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现状,这些思想是有存在的理由的,事实证明也是有效的,这些思想为秦朝统一的封建帝国奠定了理论基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的正是韩非子的一套法制理论。不得不承认,在封建社会初期,韩非子的思想起到了强化国家政权,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从总体上看,韩非子的思想属于务实派,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具有很高的可行性,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也有一些偏激的地方。比如轻视工商阶级,在《五蠹》明确提出了工商之民是危害社会的五蠹之一;否定“仁义”在治国之中的作用,认为“仁义”靠不住,批判儒、墨两家的学说。在《有度》中,将廉、忠、仁、义、智阐述为乱世的产物,更在《显学》中,明确指出,儒墨两家不是白痴就是骗子,与算命先生一样不可信;忽视民众的主观能动性,认为民众本来就倾向于服从权势,须靠缰绳和马鞭来统治,而民众的见识犹如婴儿哭闹,不足采纳。

  韩非子的思想之所以未湮没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是因为他思想的精髓就是对侵淫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的今人来说,仍然振聋发聩,受益匪浅。它像刻薄的解剖刀,把官场政坛的血腥真实剖开;它像无情的显微镜,将人情世故丑陋本质放大,这正是《韩非子》的难得之处。因此,可以相信无论社会如何发展,韩非子的思想仍会发挥出它耀眼的光芒,指引人们前进,闪耀在中国思想史的星空中。

有感于韩非的悲惨遭遇·尹秀民

近来无事。偶翻史书,看到了韩非,想起了李斯。两人的悲惨结局,使人感慨万千。

韩非(约公元前280一前233),战国末年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韩非,原是韩国公族。生于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新郑)。韩釐王二十年(前262),韩国灾难深重,韩非便始读“家有之”的商、管之书和孙、吴之书。

韩桓惠王十年(前262),秦将白起率兵攻韩,取五十城,韩上党郡守降赵,国内上层统治分崩离析。青年韩非见国家有难,连续五年上书献策,均遭冷遇。为此,于韩桓惠王十五年(前257),韩非便发愤著书。

公元前253年,荀子离稷下去楚,春申君任其为兰陵令,并继续受徒教学。于是,韩非便去楚国拜荀子为师,与李斯同窗,学“帝王之术”。

韩非口吃,不善言谈,但学习勤苦,学业深精,成绩卓著。

他善长著述,下笔如涌,鞭辟入里。语言简洁,又不乏生动活泼之态。相继著成了《说难》、《孤愤》、《五蠹》、《说林》等五十五篇著作,达十余万字。

其学说核心,是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法、术、势三者统一、不可分割之思想。同时,秉持进化论的历史观。

韩非的著述,不知什么时候传到了秦国,传到了秦王赢政的手中。秦王政读后大悦,认为韩非是一奇材,渴望为己所用。由此,便急速派兵攻打韩国,并強邀韩非使秦。

此时,韩非同窗李斯,已为秦之重臣。他得知韩非使秦,非常惊恐。李斯深知,韩非之才远远超过于他,如韩非留秦,将对他的仕途发展,形成极大障碍。于是便设计陷害韩非。

李斯对秦王政说:“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政听信了李斯之言,遂将韩非囚禁入獄。此时,李斯迫不急待,便乘机暗暗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迫其自饮,毒死獄中。

可怜一代之大思想家,就这样不明不白惨遭毒害!

因此,太史公司马迁在其《报任安书》书中,方有:“韩非囚秦,《说难》、《孤愤》”之嗟叹!

此时的李斯,嫉妒之火,使他泯灭了人性,丧失了良心,忘记了同窗共师之情,更背离了他在《谏逐客书》中 的高淡阔论。完全变成了一个极端利己主义的小丑,令人憎恶之极!他那种嫉贤妒能之心,昭然若揭!

此文写到这里,心里总是有些酸处上涌。本是同窗,为了权势名利,却如此残忍,令人痛心疾首!总想,人与人之间,不论是什么关系,不论是亲还是疏,不论是近还是远,如果没有嫉妒之心作祟,那世间就会少一些权术,少一些虛伪,少一些阴谋,少一些陷害,少一些欺诈,少一些霸凌,少一些冤獄,少一些残杀,少一些屈死,少一些纷争。那该多好哇!那将是一个真正的清平世界!然而,却不能。实在令人叹息!

历史自有规律。害人者终被人害。这或许是上天对于害人者的惩罚吧。

秦二世二年(前208)七月,赵高用尽手段,罗织罪名,诬陷李斯谋反。以此判处李斯五刑,将其腰斩于咸阳街市之上。

在押解李斯与其次子去刑场的路上,李斯回头对其儿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么能夠办得到呢?”父子俩相对痛苦不已。

曾经威极一时、权倾朝野的李斯,终于腰斩于世,并灭其三族。

这,就是他应得的报应!

(写于2022年3月20日上午)

作者简介:尹秀民,山东广饶人。退休公务员。副编审职称。中国人才研究会会员。原主要研究人才使用管理理论,退休习作散文、随笔、杂感等。出版十一部专著,发表论文多篇,计四百余万字。多获省、市奖项。

壹点号博山区作协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