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5-12 13: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故事大王》的读后感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主题": - 确定你的读后感要围绕哪些核心主题展开,比如故事内容的启示、故事人物的性格特点、故事情节的安排等。
2. "结构安排": -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故事大王》的基本情况,如作者、出版信息等,并点明你的感受或观点。 - 主体部分:分几个小节详细阐述你的感受和思考,如: - 故事内容:对故事情节的概述,以及这些情节给你带来的感受。 - 人物形象: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主角的性格特点,以及这些人物对你有何启示。 - 主题思想:探讨故事传达的主旨,以及这个主旨对你有何影响。 - 文学手法:分析作者在创作中使用的文学手法,如比喻、象征等,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 结尾部分:总结全文,重申你的主要观点,并提出对未来的展望或个人感悟。
3. "观点明确": - 在作文中明确表达你的观点,避免模糊不清。你的观点可以是: - 对故事情节的看法。 - 对人物性格的赏析。 - 对故事主题的解读。 - 对作者写作手法的评价。
4. "细节描写": - 通过具体的事例或情节
在很多人心中,《山海经》是一个奇幻而艰涩的存在。说奇幻,是因为其中囊括了天象、洪水、动物、神袛、英雄等远古主题神话,女娲、仓颉、夸父、刑天等人物故事引人入胜,深目国、长股国、贯胸国、羽民国等也令人眼界大开;说艰涩,是因为对于尚未打好古文底子的人而言,阅读这部上古奇幻创世史诗有一定难度,细碎的内容也因缺少整体建构而让人敬而远之。
但是,如果有一位资深导游带你回溯到华夏民族的洪荒时代,到这些前所未闻的国家开启格列佛游记式的探险,向或凶猛或冷血的怪兽过招,与或可爱或狡黠的动物打交道,和或伟大或智慧的英雄交朋友,《山海经》无疑将呈现另一番面孔,山川、人物、猛兽等不仅变得亲切而生动起来,还让人沉迷其中,流连忘返。
这位资深导游就是创作“蓝皮鼠与大脸猫”系列的儿童文学作家葛冰。在“山海经大精小怪”系列中,他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所山海经小学,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校园生活串起古代神话传说、奇闻历史中的诸多人物,满足了每个孩子爱玩、爱求知、爱探险的天性,也满足了他们对远古时期的好奇,对超现实、超能力的崇拜和藏于心底的英雄情结,并由此感受了独属于东方文化的无穷魅力。
主人公高登登就是每个孩子的化身,既有调皮、扮酷、爱耍小聪明的一面,也有勇敢、善良、充满正义感的一面。不得不承认,葛冰很了解儿童的行为与心理,西土瓦和胖缸胖桶两兄弟既贡献了大量笑料,增加了阅读的愉悦感,也使得紧凑的情节设计动静结合、张弛有度,让人心跳加快之余欲罢不能。
例如,在《万年食宝的秘密》中,主人公高登登由于得罪了502老师,被小燕校长“惩罚”到仓颉教授的学校上课,由学生变身为老师,坐着雨披时光机,开启了意想不到的代课之旅:每次的学生都不同,个个技艺高强,超乎想象。有隔一百二十年醒来一次的无启国国民“一二”,有来自长股国和长臂国的两个巨人“常下”“常上”,还有来自七个吃什么拉什么的无肠国学生……
葛冰可谓内功深厚的讲故事大王,每个故事荒诞中有逻辑,看似天马行空,实则自成一体;奇幻中有科普,各种事物的知识被巧妙融入情节,帮助读者毫无费力地构建起充满趣味的山海经世界。超乎想象的情节背后,也蕴藏着友情、责任、奉献、正义等精神内涵,这一点在补天石波波、比翼鸟彼翼霜飞、小怪物狪狪等故事中可见一斑。
每个故事也都是圆满的,各种“史前巨兽”、种种危情险境过后,总会给人长舒口气的感觉。有的则以开放的结局收尾,故事看似已经讲完,但总有意犹未尽之感,不由自主地陷入深思。就像在《被小巨人附身的孩子》中,小夸父与高登登告别,带着矮子去找神龟,最后是否找到神龟、仙人岛能否恢复如初,作者没有交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对此,父母或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续写后面的故事,赋予山海经世界更多美丽的传说;抑或专注于每个独特的人物、动物、植物,如女魃、虎鲛、陆吾、相柳、建木、瑶草等,和孩子一起查找资料,发现其来龙去脉、轶事传说,为将来的深度学习做好铺垫。
山海经是一座中华传统文化的富矿,值得细细挖掘,亦总能常读常新。从这种角度看,“山海经大精小怪”系列为每个孩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口或跳板,为其推开了走近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当孩子沉浸在创始之初的瑰丽想象中,与远古时代的珍禽异兽、奇珍异宝相处,便会感知到历史的博大精深、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强文化自信,愈发领悟脚下这块土地的神奇与厚重,身为中国人的血脉也由此得以赓续。(作者张贵勇,系教育媒体人、亲子教育作家)
【青少年期刊讲党史】
光明日报记者 任 鹏 颜维琦
“没多久,周边的榆树叶几乎都被吃光了,哪怕饿到全身浮肿,工程兵战士们也没有停下施工的脚步。为了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确保试验基地如期完工,战士们时常在施工前齐唱军歌,鼓舞斗志。向前!向前!向前!……”
这是少年儿童出版社《故事大王》杂志刊载的《罗布泊戈壁滩上的榆树叶汤》。伴着高亢的军歌,来自青海省西宁市虎台小学五年级的王证宇小朋友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这碗“榆树叶汤”的故事。他和来自上海、重庆、江苏的三位小朋友的故事音频在“一餐一饭有故事”专题大赛中脱颖而出,被“故事大王”微信公众号推送,并在“大王擂台”的公众投票中吸引了近万人参与。
食物这一特殊载体,在我们党的历史中有着浓重的一笔。2021年,《故事大王》在一期合刊中开设专题“一餐一饭有故事”,从孩子们身边常见的“食物”展开,以崭新的视角讲述红色故事。这些或感人、或振奋、或激励人心、或充满智慧的故事,选自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古琳晖所著《粮心》。
敌军严密封锁的井冈山上,红军官兵同吃红米饭、南瓜汤,艰苦奋斗,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红军战士挖野菜,吃牛皮带,心怀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绝处逢生;敌强我弱的抗美援朝战场,志愿军将士一把炒面一把雪,忍饥挨饿,以血肉之躯与强敌搏斗到底;戈壁滩上,工程兵战士吃树叶,战风沙,斗严寒,为“两弹一星”基地建设无悔付出……
有时,食物是一个故事的核心,有时,食物是一个故事的线索,通过食物这一载体以小见大地介绍百年党史、传播党的精神,是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呈现方式。
“一餐一饭有故事”专题秉承“一种食物、一个故事”的叙事原则,通过讲述食物背后的红色故事,让小读者从中探寻中国共产党成长进步的铿锵足迹,感悟党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制胜密码。故事一经刊出,就得到全国各地小读者的热烈响应。除了独立报名的参赛者,还有来自全国的100多家青少年活动机构自发组织小朋友录制故事,选送作品。
“孩子们的声音虽显稚嫩,却铿锵有力,激情澎湃,极具感染力,这不仅是孩子们用心学党史、用心讲党史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故事大王》执行主编姚慧说。
《故事大王》创刊于1983年,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为读者,兼及初中一二年级学生。根据孩子们爱看故事、爱讲故事的特点,确立了“能讲能读,有益有趣”的办刊宗旨,很快跃居全国儿童刊物发行量之首。姚慧告诉记者,从1984年起,《故事大王》开始在全国开展少儿讲故事大赛,引导小读者们读好故事,讲好故事,这个传统赛事一直延续至今。最近两年,受疫情影响,刊物在做好少儿讲故事品牌赛事的同时,特别开设“大王擂台”专栏,每月滚动评选一个擂主,与“故事大王”微信公众号同步,实现线上线下联动。
“回顾党的光辉历史,向广大少儿读者讲好红色故事,对《故事大王》来说,是一种纪念,更是一份责任和使命。”姚慧说,“我们不光希望孩子们读红色故事,更鼓励他们来讲。在讲述的过程中,孩子们也成了红色故事的传播者。”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24日08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