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5-14 13:11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撰写读后感分章节作文应注意的事项
第一章:引言 在撰写读后感分章节作文时,首先应当明确作文的目的和结构。以下是一些基本注意事项:
1.1 明确主题 在开始写作之前,要确定读后感的主题,即你对书籍的核心观点、人物、情节等方面的感受和思考。
1.2 确定结构 分章节作文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正文部分可以按照书籍的不同章节或主题进行划分。
第二章:引言部分 引言是作文的开头,它应该简洁明了地介绍以下内容:
2.1 书籍简介 简要介绍书籍的作者、出版信息、主要内容等。
2.2 个人观点 阐述你对这本书的兴趣和期待,以及你希望通过读后感表达的观点。
2.3 结构概述 简要说明作文的结构安排,让读者对全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第三章:正文部分 正文是读后感的核心,以下是一些撰写正文时应注意的事项:
3.1 章节划分 根据书籍的内容,将正文划分为若干章节,每个章节围绕一个主题展开。
3.2 逻辑清晰 确保每个章节的内容都有明确的逻辑关系,使读者能够跟随你的思路。
3.3 举例说明 在阐述观点时,适当引用书籍中的具体例子,增强说服力。
3.4 分析评价 对书籍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分析评价,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推出产品经理培训课程,让BAT产品总监手把手带你学产品吧!
用户体验,可以有很多方法论来阐述,今天暂以《结网》提到的三方面,来谈谈个人感受。
用户的耐心非常有限。
你有没有发现,当自己打开一个网页时,如果这个网页5秒(甚至2秒)还没反应,你就会很不舒服,甚至直接把网页关掉。跟这个网页说拜拜。
用过iphone手机的用户,基本很难再用回Android手机。为什么?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iphone手机给用户一种【快】的感觉,即使手机用久了或者安装很多APP。而Android手机呢?同样的情况下,用户得去忍受卡顿的感觉,糟糕的用户体验。
及时的反馈很重要。回想一下,你乘坐电梯时,是否经常要等电梯?当你按下电梯按钮等候时,电梯按钮是否有给你及时的反馈?没错,这时电梯按钮会亮灯,告诉用户“我已经接收你的指令,开始来接你了”。电梯经常也会有指示,告知用户目前电梯处于哪层楼。及时给用户反馈,用户就会有心理预期:恩,大概还有多久。不会让用户陷入焦急的等待中,失去耐心。
一款好的产品,是不需要说明书的。
iPad的锁屏,为什么连三岁小孩都能解锁呢?对,解锁的方式,根本就不需要通过大脑的思考,简单到连三岁小孩都会。
Google Chrome 浏览器精巧的设计——递进显示——只显示与用户当前任务相关的功能,隐藏其他功能。Chrome底部没有状态栏,连顶部的书签栏也可以隐藏。这些做法一方面增加了Chrome浏览器的显示面积,提高了信噪比(对于用户的核心任务——浏览网页内容而言,不必要的浏览器元素都是噪声),另外一方面,通过减少“当前不需要的信息”降低了用户的学习成本,用户打开Chrome之后不需要去花时间研究他们暂时用不到的功能。(摘自《结网》)
不用强奸用户,要让用户享受。
有一个粗略的说法,完成任务的难度与所需步骤的平方成正比,那么,缩短完成路径就是帮用户偷懒。在Chrome浏览器中批量关闭tab(页卡)的操作效率非常高,关闭一个tab之后,右侧相邻tab的关闭图标会自动定位到鼠标下面,无需移动鼠标,只需要连续点击,就可以连续关闭多个tab。如此贴心的设计,用户怎么能不爱上它。(摘自《结网》)
微信已经从“轻量级”产品变成“重量级”产品,功能越来越多。但是,我们用的时候,却没有感觉到烦躁、臃肿。为什么呢?因为微信功能虽然多,但在你不使用它的时候,它保证绝对不来烦你。朋友们,感受到了吗?
微信的广告,相信颠覆了不少朋友的世界观。为什么呢?因为微信做出来的广告不是来“强奸”你的眼球,而是来“抚慰”你的朋友圈。已经达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感觉:当看到朋友收到微信广告,而我却没有收到,心里就会急躁,是我太Low以致于没收到宝马广告吗?微信广告不再是烦,而是一种爱。再想想陌陌和QQ空间的广告,是不是感觉到有点Low了?
本文由@蔡扶勇(微信公众号:LeoLear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中国知青图书要目》(1950一2018)读后感
《中国知青图书要目》,一本272页装祯精美的书籍放在我书斋案上,翻阅流览还能感受淡淡油墨清香。这本书由上海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编辑,书的封面上注明:知青历史文化丛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5zDB051)。书的编纂委员会主任阮显忠、副主任张刚。我与张刚相识多年,成功企业家,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他曾做为上海知青下乡黑龙江黑河爱晖县。
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是由上海市各高校、历史、文化、教育科研机构和相关机构团体自愿组成的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经上海市民政局批准注册登记,于2011年3月26日正式成立。他们耗时5年完成《中国知青图书要目》的收集、整理、编辑、出版工作。
一、作品概述
《中国知青图书要目》收录不同版本和来源的2672种知青图书书目,按年份排序和不同体裁分类,其中:1950一1965年100条,1966一1981年531条,1982一2000年436条,2001一2012年870条,2013年一2018年735条。其中1966年之后就有2572条,也就是说收集了2572种知青历史文化的书藉名目。做为知青上山下乡的亲历者,我更多关注有关文革中1700万知青上山下乡的作品。翻阅书中作品名录,感慨何曾有一代人,人们称之为中国知青一代,因十年浩劫上山下乡,留下如此之多的回忆文章和文学创作。记录一代人将青春足迹,留在白山黑水,黄土高坡,山乡椰林,红土边陲,贫困村寨,荒漠草原,屯垦戍边,农田劳作。书目中收集了叶辛的《蹉跎岁月》,路遥的《人生》,张承志的《黑骏马》,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雪》,张抗抗的《红罂粟》,王安忆的《69届初中生》,肖复兴的《啊,老三届》,郭小东的《中国知青部落:一九七九.知青大逃亡》,邓贤的《中国知青梦》,胡发云的《心灵的风一-个老三届的故事》,孙立哲的《情系黄土地:北京知青与陕北》,汪致正的《北大荒不会忘记》(上、下),仼毅的《生死悲歌一"知青之歌"冤狱始未》,王国征的《那魂牵梦萦的地方》,史铁生的《回首黃土地》,冯同庆的《敕勒川年华》,周吉蓉的《饥饿荒原》,贾宏图的《沒有墓碑的青春》,陆天明的《桑拿高地的太阳》,叶辛的《往日的情书》,高红十的《延安一片月》,李振翔的《青春芦苇》,翁敏华的《遗落在北大荒的青春》,王力坚的《回眸青春一一中国知青文学》等书籍名录。这些书自上世纪80年代初到近年来,大多数我都看过,在社会认知大相径庭、南辕北辙之季,在青春有悔无悔的争论中,有真相才会有是非,许多政治议题不妨留给历史和后人评说,那时他们依据我们留下的史料,评价会更加客观公正。感谢这些作者们,用他们的文学作品,将我们1700万人用青春付出的代价用文字留存历史,而《中国知青图书要目》则是知青文化书藉检索指南。
二、风云记录
本书收录了众多出版社出版的知青书藉名目,也有许多知青刊物和无书号的自印书目。所谓正史、民间史、集体回忆与个人口述兼容并蓄。那些以县、农场为单位的知青回忆录,那些个人的知青回忆录,以真实多视角从当事人不同的角度,讲述自己的故事,大型省市知青回忆录,更是知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石肖岩主编的《北大荒风云录》,收集了在黑龙江三江平原知青们193篇文章书信,讲述他们屯垦戍边的亲身经历。马晓力牵头编辑的《草原启示录》,兼顾草原放牧、农田耕作、兵团拓荒,是一部苍凉刚毅的知青历史长卷,布赫副委员长为书题辞:"草原上的人们永远记住这一代青年",我也曾是这本书众编委之一。王子冀主编的《回首黃土地:北京知青延安插队纪实》,讲述了北京知青在陝北上山下乡的难忘岁月。重庆知青编写的《红土热血一一云南支边生活实录》,记录下巴山蜀水儿女在澜沧江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的艰辛历程。刘晓萌、定宜庄等人的《中国知青事典》,董宏?等的《我们曾经年轻一一武汉知青回忆录》,哈尔滨市政协的《昨日风雨路:哈尔滨知青大写真》,孟令昕的《浙江知青人名录》,谢春池的《告诉后代:厦门老三届知青人生纪实》,姚勇的《上海知青在新疆》,邢野的《内蒙古知识青年通志》,老鬼的《烈火中的青春一一69位兵团烈士寻访纪实》,云南知青联谊会的《八千子弟一一北京知青赴云南四十周年纪念文集》,天津市政协的《天津知青故事》,成都市政协的《八年:成都知青云南支边纪实》,我下乡的阿荣旗政协郭英等的《知青记忆》,齐齐哈尔市政协的《齐齐哈尔知青往事(上册、下册)》陶湘宁主编的《岁月留痕一一我们共同的记忆》,安塞档案局的《北京知青在安塞》,周兴华、戴晓林的《宁波知青口述史》等极其丰富知青史料书目。从《中国知青图书要目》一书收集的这些浩瀚知青回忆录中摘录这些名篇书名目录,我突然发现,每本书的书名就是书内容的导语,用书名连接起来就是一幅知春历史画卷,书目书名用精湛的语言讲述我们波澜壮阔、历经艰难,与新中国同命运的青春岁月。
三、文献史料
《中国知青图书要目》中记载1950年至1965年的知青文献,凤毛麟角,上山下乡的城市和知青数量有限,当推新疆建设兵团的上海知青等先行者,其他多是回乡知青,一些先进事迹及也是时代产物,100条那时书目名字也有深深时代烙印。真正的大规模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始于浩劫年代,狂潮席卷10年,挟众1700万人口大迁徒,牵动数以千计的城镇,数以万计的村庄和数以百万计的家庭。上山下乡千军万马一条路,返城却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充满曲折坎坷。很感谢知青中那些学者风范,富有责任感的人们,用文字创作记录真实的我们那一代人的历史。米鹤都的《心路一一透视共和囯月龄人》,《回忆录与反思:红卫兵时我风云人物(口述历史之一、之二)》、《回忆与反思:难得本色任天然(口述历史之三)》,我与米鹤都是相识多年的好友,他是师大一附中老三届68届毕业生,去陜北当过知青,后来当过兵入伍,中国人民大学毕业,曾供职中央国家机关,也到大洋彼岸名校担任访问学者。他的口述历史,收集了浩劫年代许多风云人物的口述回忆,具有很高历史价值。杨健的《"文化部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学》一书,有我熟悉的史保嘉、徐浩渊等人创作经历的故事,也有我们抱团聚暖浩劫年月"路线宣传队"的往事,还有白洋淀诗派和他们读书沙龙的活动,可惜我未能这样幸运,七十年代,我还在黑土地长垅锄地,在阿荣旗度过我九年漫长的知青岁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定宜庄和刘小萌的知青研究权威专著中国知青史,其中定宜庄的《中国知青史一初阑(1953一968)》,刘小萌的《中国知青史一大潮(1966一1980)》查阅大量档案资料。我与他们都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定宜庄快人快语,她毕业于北京101中,我们有共同的中学朋友。刘小萌博士热情耿直,他曾反复强调,他研究知青,只不过是想要做点事情,做点应该做的事情。刘昕的《我的后知青时代》则收录了众多知青们返城后不同的生活轨迹,告诉人们成功属于自强不息、有奋斗精神的人。刘昕是内蒙呼市知青,曾是新华社资深记者,她倾心编辑了多本知青文集。胡献忠的《中国青年运动重要史迹选》,孙成明的《四川知青史》,殷光临韵《安徽知青口述史》,杨明生的《兵团岁月一一在新疆建设兵团的日子里》。知青文化书藉繁多,不一一列举,综上所述,这些书留存了历史,为后人探究真相,总结教训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四、告诉未来
纵观本书书目,全国许多省的市、县政协、党史研究室等单位都编辑了当地的知青记忆、知青口述,知青史料,这无疑对留存这段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知青图书要目》一书,由上海市知责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阮显忠担任本书编纂委员会主任,研究会秘书长张刚是副主任。阮显忠曾做为上海知青下乡黑龙江省逊克县,他曾任中国教育监察学会理事,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党委书记,他为本书写总序:《在历史和现实中认识自我和告诉未来》,他指出:曾经的故事已经过去,生动的现实正在进行,未来的前景仍需展望,历史的回音还将持续。人们总可以在历史的回顾中认识和发现自己,总可以在历史的分析中昭示现在和未来。原中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委主任龚心瀚在《序言》中说:《中国知青图书要目(1950一2018)》终于呱呱落地。感谢你们一一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朋友,你们又为历史做了一件好事。上海市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组织编辑出版的书藉还有:《知青老照片一一上海知青在黑龙江》、《上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纪事录(1968一1981)》、《青春逝水一一上海知青网十年文集》、《中国知青上山下乡研究文集(上、中、下)》等书。期待他们有更多思想价值和史料翔实的书面世。
五、青春足迹
本书收录的知青回忆录、学术专著,小说散文、诗歌画册、论文述评等书藉的目录。有许多是有知青经历嗤声海内外的作家、学者、教授,也有很多名不见经传的业余作者朋友,但也不妨他们都是做为亲历者和见证者。如果说几十年间星光灿烂不断绽放的中国知青文学是波澜壮阔的悲壮史诗,他们记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知青人青春记录,仅从书名就让人感动不已。刘晓航的《我要回家》,子蕴的《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舒婷的《双桅船》,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陆星儿《留在荒原的碑》,张坚持的《写在黑土地上》,白描的《苍凉青春》,刘明恒的《山道弯弯》,叶辛的《孽债》,王安忆等的《知青小说一一蹉跎岁月永叹调》,米鹤都的《红卫兵这一代》,阿蛮的《泥泞的青春》,群众的《命运列车:知青返城沉浮录》,张玉林的《麦子上的村庄》,老鬼的《血色黄昏》和《血与铁》,都梁的《血色浪漫》,赵健雄的《散落在乌兰察布的脚印》,张玉林等人的《荒原九色花》,刘庆邦的《梅妞放羊》,许永惠的《秋天的心灵》,孟晓青的《永远的大草原》,黃建华的《那山那水那嘎达》,郑幼华的《初升的太阳垄上行》,周培兴的《炕上无眠》,杨惠雨的《在那遥远的小山庄》,高梦龄的《梦回延边》,魏正玉的《远山的红杜鹃》,张刚主编的《北疆知青第一村》,邢仪的《我在陜北延川插队的日子》,徐海啸的《山路留痕》,王克明、宋小明主编的《我们仟悔》,宁牧的《鄂尔多斯骆驼》,孙正兴的《金秋的落叶》,仅标题就感人至深、这些书的名目画龙点睛、如同一首青春之歌,令人过目不忘。我的《林小仲杂感集》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梦随风万里》也有幸收录其中。如今那场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早已经烟消云散,功过是非见仁见智,历史评判以人为本,当年的知青绝大多数进入暮年,可喜的是还有上海市知青历史文化研会这样的老知青们,"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他们豪迈气概,不乏激情文釆,不乏历史责任感,用五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历经大量艰辛工作,终于将几十年知青文化书目集于一册,成书留给历史和子孙,愿后人以史为鉴。
六、结束语
知青图书从面世到发展至今,跨越半个多世纪,从《中国知青图书要目》中摘录下的书名,感受一本本书承载蹉跎岁月的记忆,领略着知青一代人在难以选择的历史环境中的生活风貌,体验许多人经历过暴风骤雨后理智的反思。也应该感谢本书的编著者:陆亚平、朱盛镭,感谢所有为这本书组织筹划、尽心出力之人。建议张刚秘书长将这本书寄送国家图书馆、各省市自治区图书馆和全国各著名大学图书馆收藏,以保存好这些珍贵史料目录。我这篇小文,与其说是一篇读后感,不如说是一篇书的推荐函,故希望我的朋友们关注并转发本文,使更多人关注《中国知青图书要目》一书。人类历史上,很少有以中国知青一代为主题,经久不衰湧现出如此之多的知青文学作品的现象。《中国知青图书要目》将2672种知青书目编辑成书,但难免还有许多书目未收入本书,要继续推荐未能收录知青书藉名目的各界朋友,请将书名及相关资料发至上海市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邮箱(电邮、kurui1919@163.com)以便珍贵的历史资料《中国知青图书要目》更加丰富完整,这是我做为这本书读后的建议。 (林小仲2019年9月7日于北京)
作者简介:林小仲,新中国同龄人,1968年北京师院附中毕业,赴东北呼盟阿荣旗度过九年知青岁月,1976年3月入党。1977年返城,曾在北京羊绒衫厂工作。1981年调团中央机关历时十年,任干事、副处长、处长,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秘书长。1990年调交通部招商局集团直属企业,曾任十年北京华鹏大厦董事、总经理。2003年至2018年6月任北京雨霖房地产公司总经理。大学毕业于首师大政教系,著有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梦随风万里》一书。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