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3招搞定《《伟人的故事》读后感》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4 22:26

3招搞定《《伟人的故事》读后感》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伟人的故事》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读后感要围绕哪个主题展开。例如,你可以从伟人的品质、成就、对历史的影响等方面入手。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 引言:简要介绍《伟人的故事》这本书,包括作者、内容等,引出你的读后感主题。 - 主体:详细阐述你的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伟人的品质:分析伟人在故事中的品质,如勇敢、坚定、智慧等,并举例说明。 b. 伟人的成就:介绍伟人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这些成就对历史的影响。 c. 个人感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阅读这本书给你的启示和感悟。 -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你的观点,并展望未来。
3.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 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使文章更具文采。 - 避免重复使用相同的词汇,尽量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 - 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使文章更具连贯性。
4. 举例说明:在阐述观点时,要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说明,增强说服力。可以引用书中的故事,也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

《毛泽东自传》读后感:伟人的成长之路值得我们学习

#挑战练字打卡31天#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看伟人的成长之路,发现以下三点值得我们学习。

1. 商业智慧的重要

毛主席出生在湖南湘潭县,他的父亲是一个贫农,但他很懂得商业的智慧,他通过拼命地节省和奋斗,使家庭从一个贫农发展成为了中农,让全家衣食无忧,也为毛主席的成长和学习新思想创造了条件。

“我刚认识几个字的时候,父亲就开始要我记家帐,学习打算盘。”毛主席如是说。我们无法考证商业智慧对于毛主席后来革命成功起到的作用,但是这样的家庭教育,商业的智慧必定是深入内心的,它也一定会影响人后来的思维。

2. 学习的重要性和系统学习

毛主席十分喜欢读书,小时候他熟读经书和中国传奇小说。在这些书中,他发现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这些故事中没有耕种的农民,一切人物都是武士、官吏和学者,从未有过一个农民英雄。自此,毛主席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

他在中学时代开始自学,为自己制定了系统的读书计划,他的读书清单包含:

1)中国古代著名君主——尧舜、秦始皇、汉武帝等的史实和书籍

2) 世界历史和世界地理

3)《世界大英雄传》中读到拿破仑、俄国喀德琳女皇、彼得大帝、慧灵登、格拉德斯吞、卢梭、孟德斯鸠等名人故事

4) 亚当密斯士的《原富》和达尔文的《物种原始》

5)卢梭、斯宾塞和孟德斯鸠等人的哲学类书籍

3.长途跋涉锻炼身体素质

毛主席在青少年事情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形成一个组织,他们一起长途跋涉、在寒冬中游泳,他曾经花一整个夏天走遍湖南全省。因此,他锻炼出了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和铁打一样的身体。所以有了后来斯诺看到的场景:,革命工作中,他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每天到深夜两三点钟才休息。

埃德加·斯诺是第一个采访共产党领导人的外国记者,他在《毛泽东印象记》中这么描写对毛主席的印象:



这其中任何一个能力都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但是结合毛主席的成长之路,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能力是经过刻苦努力和学习获取的。

遵循伟人走过的路,我们一起加油!

用文字为英雄塑像——读长篇小说《山河传》

读小学的时候,我从老师口中知道了杨靖宇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故事。读中学的时候,知道了杨靖宇将军是河南人,老家确山离我们南阳邓县并不远。当兵之后学习他的事迹,方知道他牺牲后,日本人在他的胃里发现的全是树皮和棉絮。对杨靖宇的尊敬早就在心里,但说实话,将他35岁的人生生动保存在我的记忆里,是在读了张新科的长篇小说《山河传》(河南文艺出版社)之后。

以真实的人物为小说主角,与虚构人物相比,有更大的难度。难度在于要先把所写人物的真实生平事迹摸清楚、揣磨透,然后才能动笔。我听说作者为此5次赶赴河南驻马店、确山、开封、上海,3次远赴抚顺、长春、吉林、磐石、通化、靖宇县、哈尔滨等地,采访了50余人,购买有关杨靖宇的书籍100多本。正是因为在创作前做了大量的准备,获取了无数的写作素材,在创作中才能充分展开自己的艺术想象,把杨靖宇这个人物写得栩栩如生。书中很多有关杨靖宇的资料是首次披露,过去,我们只知道杨靖宇将军惊天地泣鬼神的赫赫英名,知道他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精神图腾和文化符号,但其实对他的个人生活缺少了解,比如他浓烈炽热的故乡情结、他好学上进的青葱岁月、他懵懵懂懂的校园时光。书中写到,生活中的杨靖宇勤学好问、嫉恶如仇,写到他在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原地区最早县级农工革命政权中的经历,他在复杂环境下与日伪汉奸的斗智斗勇,他辗转曲折的狱中奇遇以及牺牲前被叛徒出卖的种种细节……这些我们过去了解甚少,如今,通过作者细致的小说笔触,读者可以真切感受这一切。

张新科之所以写这部关于英雄的小说,除了为英雄作传、向英雄致敬之外,我想他的最大用心是向我们展示一条英雄的成长之路,让更多的后人从这条坎坷崎岖的道路得到启示,从而也生出成为英雄的雄心。小说由杨靖宇1923年在开封读书的生活开笔,写到他怎样逐渐走上革命道路,直至1940年为抗日壮烈牺牲。作者以波澜起伏的故事、充满感染力的语言,全面呈现了民族英雄杨靖宇的成长过程,真实展现了将军以热血染红白山黑水、以铮铮铁骨壮烈殉国的革命生涯。作者的笔既见事见人又见心,巧妙借助动人的细节展示英雄背后的欢喜与忧愁、青春和梦想、成就与牺牲。读者能从这本书中看见一位有血有肉的英雄是如何从一位普通的少年学子一步步成长蜕变的。

杨靖宇的家乡在河南确山,他原本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但他舍下温暖的小家,舍下未竟的学业,怀揣着崇高理想奔赴冰天雪地,投身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中。杨靖宇本名马尚德,高大帅气,爱母顾家,但因为革命需要,1929年离开家乡远赴上海,之后“马尚德”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名为张贯一的河南硬汉。1932年,张贯一被捕,刑满释放后,为驱除外虏、平定天下,又改名为杨靖宇。从马尚德到张贯一再到杨靖宇,一位民族英雄完成了凤凰涅槃。杨靖宇创建了东北抗日联军之后,以无比坚韧的毅力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率领东北抗联与日寇长期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下煤窑、走山林、会匪首、拉队伍、夺物资、袭汉奸、战日伪……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杨靖宇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别人,自己身陷重围。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他孤身一人与数百名日伪军周旋,直至弹尽粮绝,壮烈殉国,年仅35岁。张新科用小说告诉我们:杨靖宇所以能成为一个英雄,首先是他心里早有志向,他要救百姓于水火之下,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其次是他甘愿舍弃小我,奉献民族国家;再就是他胸中深植着中国人的气节,有前辈英雄文天祥那股宁死不屈的精神。

有自己的英雄,是一个民族的幸运;尊敬自己的英雄,这个民族就会有灿烂的明天。张新科用自己的笔重描杨靖宇这个人物,是在重塑中华民族的英雄雕像,是在弘扬“丹心已共河山碎、大义长争日月光”的英雄精神,这对于牢固民族精神之根、铸造民族理想之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周大新)

来源:文艺报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