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5-15 12: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爱祖国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可以从祖国的历史、文化、人民、自然风光等方面入手,选择一个具体的切入点。
2. 深入阅读:在动笔之前,要深入阅读相关书籍或文章,了解其内容、观点和情感。这样有助于在作文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3.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有明确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所读的书籍或文章,正文部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对祖国的热爱。
4. 表达真挚:在作文中,要真诚地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避免空洞的口号和套话,用具体的例子和事实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5. 举例说明:在阐述观点时,要善于运用举例说明的方法。可以从个人经历、历史事件、社会现象等方面举例,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6. 语言优美:作文的语言要优美,富有感染力。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艺术性。
7. 逻辑严密:在论述观点时,要保持逻辑严密,条理清晰。避免出现前后矛盾、自相矛盾的情况。
8. 避免抄袭: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抄袭他人的
2020年5月,在多位老同志的关心和支持下,爱国教育丛书编委会组织精兵强将加班编写,经过专家学者共同努力,《我爱我的祖国》一书出版发行。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开展党的历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教育的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的好书,对人民尤其是青少年来说,是一件实事、好事、喜事。
这本书经过十多次修改,我就看过三次样书。每看一次,心灵都受到巨大震撼。爱国主义,是人类有国家以来,人们与生俱来的最原始的本能,最天然的情谊,最朴素的情感,最宝贵的情怀。“有国才有家,爱家更爱国”。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我爱我的祖国》这本书,让爱国主义这个永恒的主题得到充分的张扬!
我读完本书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是应梦而得。本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鲜明主题,谋篇布局,立意高远。全书共分六部分,从“灿烂的古代文明”“近代的屈辱与抗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江山如此多娇”“砥砺奋进的70年”到“共筑中国梦”章节有序,浑然一体;从中华文明起源,到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主题引领全局,爱国主义这根红线贯穿全书,让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得到彰显。这本书将为中国人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新添功力。
二是应运而生。国运昌盛,民族图强,人民幸福。时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爱我的祖国》应运而生。书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部分,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强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砥砺奋进的70年”部分,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而着笔行书,读后感觉豪情满怀,气贯如虹。
三是应时而成。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恰逢本书初稿形成之时,编委会成员欣喜万分。《纲要》指出,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倍加珍惜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此时出版发行《我爱我的祖国》,恰恰添加一本好书。
四是应需而出。本书以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着力点,要求人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维护、巩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本书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五是应远而谋。党中央强调,要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教育,《我爱我的祖国》正是一本进行这方面教育的好书。这本书旨在结合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围绕“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作者:程建宁,系中央军委办公厅原主任、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来源: 光明网
参考消息网10月11日报道(文/孟晶)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时刻,中国电影也收获了一份可喜的成绩。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期间,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代表的几部主旋律电影均获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
如何生动表现主旋律题材,中国的文艺界一直在进行思考与探索。而截至10月11日上午9时总票房已突破24亿元的《我和我的祖国》,无疑是一次颇为成功的尝试。
《我和我的祖国》由七位导演合作完成,以七个重要历史时刻为节点,讲述七个重大事件背后的故事。与以往献礼片不同的是,这部电影将镜头投向历史瞬间背后的普通人,关注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生命个体是如何书写出祖国让人感动又感慨的宏大历史。
第一个单元《前夜》讲述了为保障开国大典中的五星红旗顺利升起背后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令观众动容的不仅有为了确保任务“万无一失”而争分夺秒排除万难的自动升旗方案设计师林治远,还有他的助手、警卫、国旗班战士、军乐队队员、北京城的老百姓等等。
虽然大多数出场人物都难以叫出名字,但是他们带给观众的感动却丝毫没有打折。
而《前夜》导演的拍摄思路,贯穿于接下来的六个故事中。为祖国两弹一星事业默默无闻奉献乃至献出生命的科研工作者,帮助邻居们观看女排比赛直播的小男孩,为了五星红旗准时于1997年7月1日0时0分在香港升起而努力的各行业人士,把珍贵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门票送给汶川男孩的北京的哥,帮助贫困少年从精神上“站起来”的扶贫干部,为参加阅兵仪式战友护航的女飞行员……七个故事连接出70年的奋进与辉煌。
影片将叙事的重心放在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细微角落,用普通人的视角来观察、感受并参与这个时代,这也使得影片可以令各个年龄段的观众产生代入感和共鸣。谈起参演这部电影的感想时,青年演员彭昱畅说:“不管在哪个时代,不管是几零后,我们对祖国的情怀都是一样的。”
而与此同时,这些“小故事”并没有淡化“大时代”。开国大典、原子弹成功爆炸、女排夺冠、香港回归、北京奥运会、神舟返航、阅兵盛况……那些我们曾经历过或不曾经历过的重大事件,被影片中这些融入时代记忆的故事唤醒,成了有血有肉的历史,更是体现出祖国的成长与进步和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正如《护航》单元的导演文牧野所说,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护航。
电影散场时,有老人追忆“在当年……”,有小朋友问“后来呢……”。七个故事唤起70年的国民记忆,这或许正是这部电影的主创们想传达的真正想法——“我”和“我的祖国”。(作者系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我和我的祖国》海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