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5-15 15: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雷锋精神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作文的主题是关于雷锋精神,要围绕雷锋精神的内涵、意义和现实价值展开。
2. 突出重点:在作文中要突出雷锋精神的核心内容,如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等,并结合具体事例进行阐述。
3.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作文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雷锋和雷锋精神;正文部分重点阐述自己对雷锋精神的感悟和体会;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呼应主题。
4. 语言表达: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雷锋精神具体化、形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5. 实例论证:在作文中适当引用雷锋的事迹或身边人的故事,以增强说服力。实例要具有代表性,能够充分体现雷锋精神。
6. 情感真挚:在表达自己对雷锋精神的感悟时,要真挚、自然,避免空洞的口号和说教。
7. 思考深入:在作文中不仅要表达对雷锋精神的认同,还要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雷锋精神。
8. 避免偏题:紧扣雷锋精神这一主题,避免跑题或离题,确保作文内容与主题相符。
9. 适当引用:
半个多世纪以来,有一种精神一直给我们力量,让我们坚守,构筑起我们的精神家园,这就是“雷锋精神”。《学习雷锋好榜样》一书(山东美术出版社),用30个雷锋故事,为我们树起通往精神家园的30个路标。
《学习雷锋好榜样》书薄情深,不盈70页之中能寓大道理,是一次讲好中国故事的积极探索,也是对传播雷锋精神的有益尝试。这本书的语言清新自然,配图像汉代画像砖一样,不求精致与全局,只截取一个最灵动的瞬间,或感动、或热烈、或凝思,总能给人传递无限遐想。30个故事像纪录片的镜头,不雕琢不溢美,讲述的是成长而非成名,成人而非成功,成材而非成才。
成长,而勿追逐“成名”。
每个时代的青年人都有自己的偶像。雷锋22岁的人生比太多人青春短暂,却比许多人浓郁深刻。他真实,他不是神;他温暖,他不是消费的对象;他伟大,他不容被调侃、被虚无。我们体会这样的生命密度:身在食堂就帮厨,路遇春耕就扛锄头,时间总能挤,本领要靠钻,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是以怎样的生命动能在短短的人生里积累了厚重的质量!这本书告诉我们,时代偶像从来不是容颜易逝的“小鲜肉”,而是拨动着昂扬生命强音的学习榜样。
成人,而莫只为“成功”。
这本彩色绘本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真实、普通平凡、乐观向上的青年形象。雷锋就像一个亲切的邻家哥哥,生活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用自己日积月累的日常简单举动,证明了伟大是从一步一步的平凡中走出,光辉是在一点一点的温度中积累的。雷锋身上那种带着时代特殊印痕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习惯,当然不能亦步亦趋地复制在今天的生活里,但他把助人当快乐的质朴,把为人当生命的品格,永远是一个时代最昂扬向上的风范。功名总归尘与土,经不住风雨冲刷;最终,天地间大写的人、古道热肠的人、行得端立得正的人,才是经得起历史淘洗和证明、具有正能量的人。
成材,而非急于“成才”。
一百多年前,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堂在呈递给光绪帝的奏章上写下两行字:“为天下储人材,为国家图富强。”“人才”二字当时还写作“人材”。“才”是有才能、有本事的人,“材”是可雕琢、可塑造的原料。两个字的区别,简单说,“成材”是通往“成才”的路,经过如琢如磨凤凰涅槃,“材”能成才。在本书中,我们读到这样的生动画面:雷锋钻研驾驶技术到痴迷,吃饭的时候还把脚放在桌子腿上,练习脚踏离合的动作;经常拎着一只小箱子,里面装着各类书籍,他说理论就像人生的方向盘;他为农民去施粪积肥,为灾区捐出所有积蓄,节约每滴汽油……可见,世上没有天然成才的道路,每一块平凡的材料,只有奋力升华自己,才能最终成才。
一个时期以来,有时看到人心浮躁、利欲熏心,不免感叹“雷锋叔叔不见了”;有时听到好人好事的消息,又欣喜于“雷锋叔叔回来了”;有时忧虑学雷锋的形式主义,于是批评“雷锋叔叔三月来四月走”;有时担心雷锋精神无法在下一代人心里扎根,终有一天会飘零,于是呼吁“让雷锋有常住户口”。但是,对雷锋精神的呼唤从来没有停止过,雷锋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奔向未来的希望。
如果你继续发问,那“希望”是什么呢?无数声音将:是向上的奋斗,是向善的奉献。那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那是华夏文明的血脉流淌,那是刻入我们灵魂的遗传基因。今天,我们乐于用一个名字来代表这种希望,让它更具体,更亲切——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
创造美好的精神家园,就要像雷锋那样,不断奋斗与奉献。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写在前面
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精神引领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成长。习主席强调,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我们要学习雷锋,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雷锋精神,人人可学。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岗位都可以学雷锋。作为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第79集团军某旅坚持常态化学雷锋活动。不久前,在该旅组织的学雷锋分享活动中,官兵纷纷登台,讲述了自己在学雷锋过程中的故事和感悟。今天我们遴选3名官兵的“学雷锋感悟”以飨读者,看他们如何从工作生活的点滴入手,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精武强能,让雷锋精神在军营传承闪耀。
“力量从团结来,荣誉从集体来”
雷锋班第26任班长 张 阳
“感谢班长,要不是有你带我,真不敢相信我有机会参加国际赛事的备战集训。”2月中旬,班里战士任亮在上级组织的汽车驾驶专业考核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参加国际军事驾驶技术比赛备战选拔的资格。回来后,他第一时间把这个喜讯告诉我。在调入雷锋班之前,任亮是指挥车驾驶员,驾驶小型车辆游刃有余。而我们连队的车辆以大型运输车为主,运输车车身较长且视野受限,方向盘又大又重且没有助力,油门、刹车和离合器的灵敏度相对较低,操控性不如小车灵活。开惯了小车的任亮刚开始很不适应,经常在训练中“冒泡”。眼看任亮的训练热情日渐低落,我主动靠上去和他结成互助对子,带着他一起训练。不能让班里任何一个人掉队,既是我作为班长的职责,也是对雷锋精神的传承。就像老班长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一个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应当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是自己的幸福。”我感到,每当有战友遇到困难时,能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就是学雷锋。从那以后,我经常带着任亮加班加点苦练汽车驾驶技能,还把自己从老班长那里学到的以及这几年自己摸索练就的“绝活”倾囊相授。由于在车上坐得时间长,方向盘打得圈数又多,一天下来,任亮除了腰酸腿疼,胳膊经常累得抬不起来,手上也打起水泡,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我也不断给他加油鼓劲。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不到3个月,任亮便熟练掌握了过交叉轨道桥、夜间闭灯驾驶等10多项大型车辆的驾驶技能。一年后,他更是能够熟练驾驶和操控连队装备的6种车型、3种机械。去年下半年,旅里组织建制连队比武,武装5公里逐人考核达标。那个时段正好赶上雷锋班执行运输任务,每天早出晚归,体能训练时间和强度都不够,导致体能有所下降,连长在点名时特意点到雷锋班。备战在即,全班战士憋足一口气,每天比着训练,可战士赵鸿伟因体重超标,成了达标“困难户”。于是,我又主动跟他结成互助对子一起训练。沙袋一天天加量,脂肪一天天减少,一个月下来,小赵减掉10多斤“赘肉”,我也累得脱了相。然而,就是凭着这种视荣誉为生命的团结拼搏劲头,全班以优异成绩通过考核,连队也获得了旅里第一名。当雷锋班班长3年,班级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我想,正是因为有了全班战士的勠力同心、团结一致,才使雷锋班整体建设不断跃升,就像老班长雷锋说的那样:“力量从团结来,荣誉从集体来。”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干”
修理连三级军士长 戎朋光
“真不知道你这个士官学校的优秀毕业学员到底是哪里优秀?”刚毕业的那年年底,上级对我们连队进行“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达标考核,我被抽中代表连队参加考核,然而,在装备故障的判断与排除课目中,我却表现不佳。连长失望的神情,至今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当时,我刚以全优的成绩从士官学校毕业,在校时学习的就是新装备的维修保障技术。到了连队,我感觉现有装备的维修保障都是“小菜一碟”,不免有些心高气傲,工作中要么把手一背,要么指手画脚,心沉不下来,腰弯不下去。浮在面上,终究要跌到地上。考核中,面对眼前从未实际动手维修过的装备,加上复杂的故障原因和实战背景,我一下子就蒙了,课堂上理想条件下的故障排除与维修方式没了用武之地。寒风中,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领导和战友们急得直跺脚,我的额头上也满是汗珠。开考3分钟,我甚至连装备故障的原因都没有找到,更别说按时保质完成维修保障任务了。“从优秀毕业学员到装备保障考核不及格,中间究竟差在哪里?”考核结束后的那几天,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后来有一天,我在修理间墙上的一幅挂画中找到了答案——老班长雷锋当年手绘的一张运输车油路图。50多年前,老班长雷锋就是在驾驶岗位上既开车又学修理、既学习技术又革新改进,一点点在实践中摸索着画出了这张油路图,并以此为参考把连队的“耗油大王”改造成“省油标兵”。看着这张图我渐渐明白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首先在于踏踏实实地“干一行”,只有扑下身子扎实干才能获得“真本事”,成为“真优秀”。此后,我决定像雷锋那样,在修理岗位上“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干”。我重新制订了学习计划,先把基础知识复习一遍,然后根据装备的机型逐一进行实操训练。为了弥补实践经验少的情况,每次有修理任务时我都抢着冲到前面,有时即使自己不是维修主手,也都全程跟学,而且每次都主动要求钻车辆底盘检查。虽然车辆底盘下的作业又脏又累,但我知道那是学本事、长本领的“主阵地”。通过刻苦钻研,半年之后,我不仅成了连队公认的修理“高手”,而且掌握了连队所有机械车辆的基本操作。工作之余,我和战友们还一起研制了工具齐全、装卸便捷的“工程装备维修保养箱组”,成倍提高了工程机械的野外抢修效率,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这几年,我先后经历了修理工、班长和技师等岗位,不论在什么岗位,我都始终以“干一行”为基础,以“精一行”为目标。在雷锋精神的激励下,我不仅带出了一批用修双能的技术骨干,还针对工兵部队机械装备种类繁多、缺乏专用维修工具等问题,大胆创新研究,获得电动增力矩扳手、快速升降螺母等5项发明专利和其他18项著作权。
“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指挥通信连连长 贾继昌
“只要我们有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气概,是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的。”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篇《雷锋日记》,也是我到这支部队后学的第一篇雷锋日记。从那以后,每当遇到困难时,这句话都会鼓励我像雷锋那样迎难而上,以不服输的劲头战胜困难。几年前,我从机关参谋的岗位上调任指挥通信连连长,第一次担任基层主官,面对未知的挑战,我下定决心要迎难而上,带出响当当的连队。但是,难题很快就接踵而来。来到新岗位,专业不对口是摆在我面前的第一个难题。我之前学习的是工兵专业,现在只能从零开始学习通信专业。就在我准备按照学习计划进行充电的时候,第二个难题随之而来。我接到上级通知,连队面临改革调整,而且80%的技术骨干要被抽调走,如何守住连队作战能力的底线,成为我们面对的首要任务。“这些都是现实矛盾,你当连长还没‘满月’,还是把问题交给上级解决吧。”面对重重困难,有的战友劝我把问题上交。而我经过认真思考,选择迎难而上,用“找虎而打”的雷锋精神战胜困难。人才急缺,我就带着干部骨干着手研究快速培养技术能手的可行方案。连续3天,平均每天睡不到3个小时,我和干部骨干从连队4个主要专业中,梳理出16个岗位的必备基础技能,并根据每名官兵的基础量身定制培养计划。有了方案,更要有落实。为了调整连队工作计划,给培养技术骨干让出时间,我带着这份方案找到营里,面对大家质疑的眼神,我在营党委会上立下军令状:两个月内补齐岗位缺口,初步形成通信保障能力。此后,我白天扎在通信车里,跟战士们一起学专业,熟悉操作流程;每天背诵数据几十组,战友说我有时说梦话都是连串的数字;练习电台收发报,每天按键上千次,拇指和食指磨掉几层皮。晚上有空时,我就找几个即将离队的技术骨干一起研究教案,并把他们的技术经验和专业绝活整理出来,为连队保留两万余字的学习资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从零基础实现了能掌握连队主要专业和装备的基本操作。连队官兵也在我这种“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作风带动下,积极投身训练,主动加班加点。两个月后,连队的专业技术骨干力量得到了充实,几类主战装备的操作手数量也都超过了编配的要求。三个月后,连队参加战区陆军组织的实兵演习,负责保障上级单位的指挥所通信要素架设。面对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的考验,我带领大家不怕苦、不怕累,拧成一股绳,出色完成开设指控中心、构建对上对下通联网络、组织全时域机上勤务等任务,得到上级一致好评。
作者:海洋、姜自恬、王卓
编审:刘毅、赵胜利
编辑:李鹏举、田旺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