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5-16 19: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茨威格读后感的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了解茨威格的背景和作品: - 在写作前,先了解茨威格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代表作品,这样能更好地把握茨威格的文学风格和主题。
2. 确定读后感的主旨: - 明确自己的读后感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和感受,例如对茨威格作品的主题、人物、语言等方面的评价。
3.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 作文应具备良好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 正文部分可以按照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展开,分层次阐述自己的观点。
4. 引用具体事例: - 在阐述观点时,要结合作品中的具体事例进行论证,增强说服力。 - 注意引用时,要准确无误,避免断章取义。
5. 分析茨威格的写作手法: - 在读后感中,可以分析茨威格的写作手法,如叙述技巧、人物塑造、象征手法等,以展示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6. 表达个人感受: - 读后感应融入个人的感受和体会,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和感染力。 - 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茨威格作品对自己的启发和感悟。
7. 保持客观公正: - 在评价茨威格作品时
斯蒂芬·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是一部描绘人类历史上关键时刻与人物的经典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洞察力,捕捉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瞬间。通过对十四个决定世界历史进程的瞬间的生动刻画,茨威格不仅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命运抉择时的勇气与智慧,也揭示了历史进程中偶然性与必然性的交织。在《不朽的逃亡者》一章中,他讲述了西班牙探险家巴尔沃亚首次发现太平洋的故事。通过对巴尔沃亚内心世界的细腻描写,茨威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追求荣耀与财富的过程中,逐渐被欲望吞噬的人物形象。这种对人物心理的深刻剖析,使得历史不再是枯燥的事件堆砌,而是一部充满人性光辉与阴暗的戏剧。
茨威格对历史偶然性的强调引人深思。在《滑铁卢的一分钟》一章中,他详细描述了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因格鲁希的犹豫而错失胜利的经过。茨威格通过这一事件,揭示了历史进程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往往能对整个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这种对偶然性的强调,提醒我们在审视历史时,既要看到宏观的历史趋势,也要关注那些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的个体因素。
茨威格对人类精神的赞美贯穿全书。在《南极探险的斗争》一章中,他讲述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勇敢追求科学探索的故事。尽管最终未能生还,但他们的勇气与毅力却永远铭刻在人类历史的丰碑上。茨威格通过这一事件,歌颂了人类在面对自然挑战时,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对人类精神的赞美,不仅激励着当时的读者,也为我们今天面对各种挑战提供了精神动力。
在阅读《人类群星闪耀时》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历史并非一条直线,而是一个由无数个瞬间交织而成的网络。每个瞬间都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而这些可能性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的选择、环境的制约、乃至纯粹的偶然。茨威格通过他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多元面貌,也促使我们反思自身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与作用。《人类群星闪耀时》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人类精神的赞歌。茨威格通过他对历史事件的独特视角和对人物心理的深刻洞察,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瞬间。这些瞬间不仅塑造了我们的过去,也为我们今天和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重温这些历史瞬间,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去,也能激励我们在面对未来时,勇敢地迎接挑战,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
通过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是由无数个个体共同书写的。每个个体,无论其地位高低,都有可能在某个关键时刻,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正如茨威格所言:“在命运降临的伟大瞬间,市民的一切美德——小心、顺从、勤勉、谨慎,都无济于事,它始终只要求天才人物,并且将他造就成不朽的形象。命运鄙视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门外。命运——这世上的另一位神,只愿意用热烈的双臂把勇敢者高高举起。”这段话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也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激励。在面对人生的挑战时,我们应当勇敢地迎接命运的召唤,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记住苦难,防止重来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读后感
爱好文学的人都一定都知道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
改革开放后我的叔叔开始购买不少世界名著,包括茨威格的小说。大概在初中时,从叔叔家中借来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阅读。读完后早就忘了内容,唯一记住的就是茨威格这位作家的名字。
前几个月在费老板的书店了买了一堆书,其中有一本《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棕色的硬皮封面,厚厚的有600页之多。因为去了几趟英国旅行,满脑子沉浸在英伦的风情中,凡是与欧洲有关的书籍一般都会买下。当时不知道这是茨威格的回忆录。
年终岁末选择最后一本书阅读,读完这本书,今年购买的书还有十一本没有读完,其留着明年读。统计得知,今年阅读书籍82本,共计2650万字。
当翻开《昨日的世界》一书,才知道原来这是茨威格在世时的最后一部散文集,用回忆录形式,讲述了自己一生的经历,尤其重点在他亲历的一战,和当时正在酣战德军节节胜利的二战。当他把这部散文集后,写上(最后)声明,与他的第二任太太一起在流亡的巴西服毒自尽。在他的遗言中,他绝望地写道:“对我而言,自从我的母语世界沦亡和我的精神家园欧洲自我毁灭之后,我已经没有什么地方能重建我生活。”可见,作者对战争是何等的绝望。
作为一名犹太富商后代,茨威格在当时的环境下,确实是感到绝望了。因为很早离开了奥地利,后来他的家被纳粹查抄,书籍被纳粹列为四十四名“有毒”德文作家之一,他在奥地利被德国吞并后又成为无国籍人,到处流浪后加入英国籍,生命最后的时光在远离战火的巴西寄居。可以想象,这样一位有着独立思想的作家,面对破碎山河是何等的煎熬和痛苦。如果茨威格能够在巴西再熬上三年,就能看到纳粹的战败,奥地利恢复独立。
阅读完本书,令我难忘的是作者在回忆一战起因、德国恶性通货膨胀,以及二战开始后犹太人遭驱赶等情节。这些作者亲历的苦难,今天读来会让我们更加珍惜美好、平静、富裕的生活。人类一旦出现了大规模的战争,任何一个人都是逃脱不了这样的苦难。作者记述在二战临近前进入瑞士,作为中立国,那里人们的生活与昔日的欧洲一样,此刻却让茨威格感到无比的珍贵。
今天,欧洲百姓普遍反战情绪很强烈,因为一战和二战对他们带来的苦难太深重了,事实上战争没有给哪方带来益处。
作者介绍一战开始前,他发现每隔几年柏林的变化就会上一个台阶,欧洲各国经济繁荣,每国家都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了。在作者看来,一战的爆发莫名其妙,二战还有个思想执政。他写道:“那次战争(一战)既不是为了思想上的纷争,也说不上是为了边境几块小小的地方。我今天以为那次战争只能用“力量过剩”来解释,也就是说,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四十年的和平时期积累起来的内在力量所造成的悲剧性后果,那种内在的力量是势必要发泄出来的,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情绪,但却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夺取点什么。而最糟糕的恰恰是我们自鸣得意的情绪: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自己——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会在最后一分钟被吓退。于是外交官们开始玩弄其彼此恫吓的手腕。”
上个月去电影院看了《指环王》导演杰克逊用大英历史博物馆一战影像资料和采访一战老兵的口述录音,重新依靠高科技一帧帧地编辑出了当时一战的3D战地纪录片。这部电影片名是《他们不再变老》。当时,电影院就我一个观众,电影院一天就排一场。很多人不晓得也没有兴趣观看这部冗长的电影。影片中介绍,一战开始各国青年都踊跃报名,以为几个月结束回来过圣诞,哪知一打就打了四年。战争结束后,战败国德国开始了赔偿并进入恶性通货膨胀,而战胜国也没有捞到好处,许多战场老兵回国后,马上进入失业大军队伍。
当今世界上,在那些缺乏真实战争历史介绍和反思的地区,有些群体还沉浸在动辄炫耀武力解决一切的亢奋中。茨威格在描述一战来临之前和二战来临之前,当事国百姓真实的想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当张伯伦从飞机下来挥舞与希特勒签订的和平协议,多少人为此真诚感到高兴。
在介绍二战犹太人被驱赶时他写道:“在他旁边有一个急切地在问,怎样才能去上海,他说,他听说中国人还会接受他们这些犹太人。他们以前可是大学教授、银行经理、商贾、地主、音乐家呀,而此时此刻他们每一个人都准备拖着自己生活中可怜的破烂漂洋过海;他们什么都能干,什么都能忍受,只要能离开欧洲就行。”
茨威格这段记述再次证明了当年中国政府对犹太人的帮助是多么令他们感动,犹太民族也是一个特别懂得感恩的民族。2010年我参观上海世博会是,参观了以色列馆,在那里他们用那段历史展现出世世代代犹太人对中国人的感恩。
几个小时后将迎来新年,明年继续把时间更多留给阅读。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