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师道 读后感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7 18:11

师道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师道》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主题: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对《师道》这本书的总体感受、评价,或者是对书中某个观点、人物的看法。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有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 引言:简要介绍《师道》这本书的作者、背景、主要内容等,为读者提供一个对书籍的整体了解。 - 主体:围绕主题展开论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a. 对书中观点的认同或质疑:结合自身经历或实际案例,谈谈对书中观点的看法。 b. 对书中人物的欣赏或批评:对书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评价,分析其性格特点、行为动机等。 c. 对书中写作手法的分析:探讨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表现手法,如语言风格、叙事结构等。 -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并表达对作者的感激之情。
3. 论证充分:在论述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事实、案例、名言等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4.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出现语法错误、错别字等低级错误。
5. 观点独到:在表达观点时,尽量做到独到、新颖,避免与他人雷同。
6. 体现自我

匠心守望初心 师道传承大爱——读《好的教育》有感


匠心守望初心 师道传承大爱

临渭区育红小学田丹

暑假里,我手捧《好的教育》一书,仔细翻看每一页,娓娓道来的都是教育的真谛,细细品味其中文字,令我感受到的是沉甸甸的教育精神力量!它让我认识了一位有故事的校长,一位有智慧的校长,一位有着10亿点击量的“网红”校长——唐江澎。在这本书里,唐校长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好的教育?我们应该怎么做?唐校长对于“好的教育”有着自己铿锵有力而独特的见解: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生活者”。他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了这一清新而又令人感觉温暖的,堪称中国教育的好声音。读罢此书,引发我对自己教育职责的深深思索……


图片来源:网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首要职责是教书育人。要育人就要爱学生、信任学生。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的眼睛,多给学生增加自信心,多鼓励他们,用爱心、耐心、细心和恒心去感化他们。我在工作中,尽可能的用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及时发现、放大学生那看似不起眼的小小进步,给予肯定的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对于小学生而言,好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过早的给予他们沉重的学习压力,学习的兴趣反而会减弱,他们不会带着本该有的探索和好奇的心情,去遨游知识的海洋,发现学习的趣味。日常教学中,我给予学生更多的是学习方法和习惯养成的方向性引导,目的是让他们在走出校门的时候,不再担心他们离开老师会手足无措。因为我相信只有从小将学习、生活、行为等良好习惯的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田,并且深深扎根生长,培养起他们自律自理的能力,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才能走得自如而稳健。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心灵震撼另一个心灵。”我将继续脚踏实地、不忘初心,用静待花开的心态,做根的事业,守得云端赏春色,满园尽芬芳!

个人简介

田丹,本科学历,区级教学能手。多篇教学设计、课件、微课等教学成果荣获市、区级奖项。自参加工作以来,热情奔放,工作踏实,关爱学生,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

教育格言:教师的最大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达理想的彼岸。


来源:渭南市临渭区育红小学

编辑:李倩倩

【新闻随笔】致敬“师道”,致敬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新闻随笔】

作者:罗容海(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副研究员)

教师节前夕,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发布,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分布在全国各地,涉及不同的教育领域,年龄最大的兰州大学教授任继周已到期颐之年,最年轻的来自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中学的德吉卓嘎老师也已有17年教龄。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付出了不平凡的努力,展现出“师者”的精神风貌,是广大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和杰出典范。

学习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会有一种强烈的感受,那就是:对教师而言,坚守是一种力量,岁月会散发光芒。从他们“扎根职业教育23年”“扎根教育50年”“从教41年来”“扎根学前教育32年”“扎根山区学校32年”“扎根祖国边疆,深入边境一线”“在九十多岁高龄开创了中国农业伦理学研究的先河”等介绍文字里,可知教育没有捷径,教师成就的取得也没有捷径,唯有扎根与坚守才能成功。

有人说,教育领域的先进典型不好塑造,教师题材的影视作品不好创作。因为教育很少有激动紧张的场景,教育显现成效也常常要多年以后,而教师面临的工作和生活,大多是常规的、平淡的、日复一日的。虽然过程中不乏许多小闪光、小感动,但是相比起其他领域或者行业,总显得没有那么惊心动魄、跌宕起伏,更缺乏戏剧性。

然而,为什么他们的事迹,总会让我们热泪盈眶?

从孔夫子到陶行知,从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到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2022年教师节期间首演的音乐剧《绽放》,讲述了张桂梅老师致力于乡村教育,帮助2000多个农村女孩圆梦大学的事迹。即使没有强烈的舞台冲突,依然让观众感受到了灵魂的深刻触动。今年教师节上映的影片《芳草满天涯》,讲述了“时代楷模”张玉滚在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接过老校长的教鞭,坚守20多年,在大山深处培养了500多名学生,20多位大学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故事,但是教师的伟大,就在这平平淡淡中,随着时光的流走、时代的变迁,真切流淌出来,令无数观者动容。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他们视教育为生命,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什么是“执着”,时间就是简单有效的证明。不是说教师一定不能改行或者不能干别的,而是说对于优秀的教师,应该支持鼓励其长期、终身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通过“银龄计划”吸引更多退休教师退而不休、继续发光发热。这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司马迁记述了孔子的自我评价:“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只要珍惜“人民教师”这份无上光荣,活到老、学到老,坚守“师者”精神,就是传承“师道”,就永远都是那一束时代之光。

《光明日报》(2023年09月11日 02版)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