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5-18 07:12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教育名著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要明确自己要写的是哪一本教育名著,并确定读后感的主题。例如,是关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生心理等方面的感悟。
2. 理解名著内容:在写作之前,要深入阅读教育名著,全面理解其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这有助于在作文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分析名著亮点:在作文中,要着重分析教育名著的亮点,如独特的教育理念、实用的教学方法、深刻的教育哲理等。这有助于展示自己对名著的理解和认同。
4. 结合实际案例:在阐述观点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如自己亲身经历的教育故事、身边的教育现象等,使作文更具说服力和生动性。
5. 表达个人观点:在作文中,要表达自己对教育名著的理解和感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有助于展现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6. 结构清晰:作文结构要清晰,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教育名著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主体部分分析名著亮点、结合实际案例、表达个人观点;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自己的感悟和启示。
7.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使用模糊、笼统的词汇,尽量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
来源:【中国教育报】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书者,使人悟其意。阅读《教育的理由》(王彬武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一书,总感觉像是有一位学识渊博的智者,用文字静静地指引着读者沿着教育的台阶拾级而上,在饱览教育风光的途中,更加坚定了对教育的理想和信念。
全书共六章,每一章开篇引用中外教育名家的言论作导语,简明概括每章之意旨,既是本章主要内容的阅读指引,更能引发读者深度思考。正如第一章“教育:认知的方式与变革的力量”的导语,瑞士裴斯泰洛齐在《改进教育的观点、经验和手段》中所言:“任何阶层若真能享受到这样的教育,大家则会和他们一起分享这种教育,因为这一阶层的亮光将照亮那些还未分享这一教育的其他阶层,他们将看到自己的良好成果:在光亮面前,黑暗将无法存在;在真理面前,谬误将无地容身;在爱的面前,冷酷无情难以复存;在力量面前,软弱难以为继;在尊严面前,堕落将难以抗衡。”反复品读体味这段话之后,我理解了个中之意。
作者从一个教育观察者的角度深入思考,分析教育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解决的方案。第一章开篇《给观念一个理由》,从教育能不能用投入产出思维衡量结果、教育该不该淡化使用功利的观念、教育能不能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教育能不能避免过度竞争、评价改革是不是必然推动教育变革、知识能不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做准备、学校教育能不能培养学生创新、技术进步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育形态这八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基本的教育思想,达到了正本清源的目的,让人明白了不同的背景会产生不同的教育价值观。观念是个体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动的结果,工业革命时代追求的功利价值观具有其时代背景,新时代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是国家发展和时代所需,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内容的思想之光照耀进读者的心房,激励人自觉肩负起作为师者的责任和使命。
情怀就是深深的爱,没有对教育的热爱,没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情怀,就无法写出充满哲思且饱含感情的文章。书中的《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热爱阅读、学无止境的创意表达,《教育家型教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是作者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和对教师的殷殷期许,《唤醒教师生命意识》强调了点燃师者生命之火的价值意义,《教育者思考的心路》用抒情的文字讲述了感人的心路历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用文质兼美的语言引导读者把现实中的自己摆放进思考中,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满怀深情,读之让人豁然开朗,引导着教师择高处立,向宽处行,并内化为持久的动力和源泉。
此外,全书六章环环相扣,也体现出了编排的内在逻辑。教育的认知与变革,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目的是社会的进步与品质的提升。而教育品质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善于反思与表达,以此提升教育品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我想,本书要传递给读者的正是要厘清教育的观念、关系、认识及定位,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掌握学习科学,在守正创新中培育时代新人,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教育力量。
(作者:王水侠系陕西省武功县五七〇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者按:雨果曾言: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为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即日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年说》栏目推出“我的读书笔记”新闻策划,记录下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校长老师的读书感悟,让阅读成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下是沂南县第五实验小学西校区教师陈恩霞的读书笔记:
假期本来是为了陪闺女早起早读,拿出了两年前买的张兴华老师写的《我的教育人生》,没想到读起来以后爱不释手,不知不觉中就把它“啃”完了,竟然还摘抄了近两万字的笔记,受益匪浅。
在小学数学教育界,张兴华老师是一个被持续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他是特级教师,但又与一般的特级教师不同:从语文特级教师转化为数学特级教师,创造了跨学科的奇迹;他的小学数学教育视野十分开阔,但又十分聚焦,其聚焦点是小学数学教学心理。把对儿童数学学习的研究筑建在儿童学习心理研究基础之上,因而更具科学性,更具理性,也更为有效。蒙台梭利说:只要儿童不能按照自然规律发展,并且受到偏离正轨的折磨,人类就将永远不正常。正是因为这句话,让张老师与儿童数学教学心理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的教育人生跨越了一个甲子,他的治学态度是科学的,方法是艺术的,逻辑是严谨的,语言是灵动的,思维是深邃的,呈现方式是活泼的;坚守的理论是鲜明的,展现的过程是简洁易懂的。这是一种教学特质进而形成教学风格。他说教学是一门艺术,并且是一门实践着的艺术。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诱而导之;唤而醒之;鼓而舞之。在他的引领和培养下一大批青年优秀教师成长起来了,比如王庆念,张齐华,施银燕,顾青山,华应龙,贲友林,许卫兵,徐斌,蔡宏圣,朱玉如,张冬梅等,成为当下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精英人物。
他一直要求他的徒弟们每天的随堂课要像公开课一样上,永远不要重复自己,更不要重复别人。早在2000年他就提出“和谐教育”的操作,一要摆正学科教学位置,切断加班补课后路;二要构建师资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群体素质;三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向40分钟要质量;四要优化三类课程结构,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至今意义深远,影响广泛。
他的《十字决》“热爱”“学习”“实践”“思索”“总结”,激励着一个又一个年轻人不断成长,由平凡走向优秀。他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是塑造人的,想要潇洒自如的塑造儿童,必须先塑造自己。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是最要紧的。学理论,学文化,学业务,由薄返约,厚积而薄发。认真的实践不仅仅是一种尽责的操作,而且必定会生出真知来。伟大的思想是从心里来的。勤于思索,就如拥有了一双睿目,能洞察每一鲜活生活背后所隐藏的理性光芒。及时总结大有益,吸取教训,总结规律,形成思想,可以防止错失,使今后的工作做的更好。
张齐华在他和师父张兴华的回忆中写到:在你失意时,给你鼓励;在你得意时,给你提醒;在你懒惰时,给你鞭策;他是一位永远知道你在什么时候最需要什么的智慧的长者!他还说:师父常说“凡事要学会抓住本质”,“要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到最精致”,大师之大,在于他们常常在一些细小的地方,给与你最富启示的深刻影响!
我从小的梦想就想做一名人民教师,正是这个梦想驱使我努力学习,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如今踏上三尺讲台近20年了,越来越觉得自己做的很不够,知道的东西太少了,需要学习的知识太多了,值得庆幸的是在从教的这条路上我一直不忘初心,努力为做一名领导认可,家长满意,学生喜欢的教师而努力……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