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手把手教你写《红蜻蜓的读后感》,(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8 20:42

手把手教你写《红蜻蜓的读后感》,(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红蜻蜓的读后感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理解作品主题:首先,要充分理解红蜻蜓这部作品的主题思想,明确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这有助于你在读后感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 丰富词汇: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例如,可以用“翩翩起舞”、“栩栩如生”等形容词来描绘红蜻蜓的形象。
3.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应具备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作品背景和作者;主体部分分析作品主题、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结尾部分总结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4. 分析作品:在主体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
a. 主题思想:探讨红蜻蜓这部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生命、成长、自由等。
b. 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红蜻蜓、蝴蝶、小鸟等,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命运轨迹等。
c. 情节安排:分析作品中的情节安排,如起承转合、悬念设置等,以及这些情节对主题思想的体现。
d. 语言风格:探讨作品的语言风格,如简洁明快、细腻生动等,以及这种风格对

红蜻蜓丨我读过的一本书

◆ ◆ ◆ ◆ ◆

我读过的一本书

榆中县一悟小学二年级三班 罗璨

这段时间我在读黄加佳写的《甲骨文学校之丝绸之路历险记》。

书中的主人公悠悠、田田和小布丁在陕西汉中出土的一口汉代彩棺上发现了他们仨的画像,这太奇怪了。为了知道原因,三人凭着一顶神奇的小帐篷,还靠着一颗神秘的“蜻蜓眼”玻璃珠,穿越到了西汉。

他们在草原上认识了一个小伙伴张绵,没想到张绵的父亲就是被汉武帝派去出使西域的大汉使节张骞。他们协助张骞逃脱了匈奴人的控制,踏上了寻找大月氏的道路,从此这条路就叫“丝绸之路”。我们今天吃的带“胡”的水果和蔬菜,都是通过这条路从西域传来的。最后悠悠、田田、小布丁历尽艰险,回到了自己的时代,神奇吧。

不但我迷上了这本书,爸爸也迷上了。每天我和爸爸各提五个书中的问题,可老爸读书太粗心了,常常答不上来。他竟然连张骞的仆人甘父叫堂邑父也不知道,他这老师是咋当的!

老师点评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小作者在读书中了解了西汉的历史人物和西域的风土人情,简要介绍了故事梗概和历史知识,表达清晰流畅,结尾更显儿童活泼的天性,很难得。同学们,请热爱读书吧,你会发现更大更广阔的世界。

(指导教师:李小静)

微笑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五年级一班 韩沐融

第一次步入小学大门时,我年仅六岁,懵懵懂懂中,我无比紧张,紧张到甚至连嘴唇都有些微微发抖。我紧紧拽着妈妈的衣角,走进了一年级一班的教室。

教室里的气氛并不是很活跃,放眼望去,一个同学都不认识,这更令我害怕了。然而正在我小脸煞白之时,一位女老师步入了教室。她就是我们的班主任——朱莲英。

朱老师走上讲台,和蔼可亲,温柔的眼睛中盛满笑意。红润的脸颊上露出了一抹微笑,嘴角轻轻上扬,灿若星光。这抹微笑,始终让我记忆犹新。从入学到五年级,它始终深深激励着我的心。也是那抹微笑,让我不再感到陌生与无助,反而更加喜欢上了小学生活,喜欢上了每一个拼音,每一个汉字……

当我在生活中遇到坎坷之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抹微笑,那抹给予我力量与温暖的微笑,那抹令我永生难忘的微笑。

不仅如此,在我上台表演节目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那抹微笑;在展示自我才艺的舞台上,也会想起那抹微笑;在去上舞蹈课的路上,也不自觉地就想起了那抹微笑。那抹可爱、俏皮的微笑,那么神奇、有魔力,那么温暖、阳光,能让人忘记所有的烦恼,每天开开心心。

至今朱老师的脸上依然挂着那抹微笑,那抹一见如故,一如当初的微笑。

啄木鸟太太的家

宁卧庄小学三年级一班 杨鸿睿

小河边,住着一位性格古怪的啄木鸟太太。她不喜欢和小动物打交道,整天都待在家里,为了不让小动物们到家里来,她把围墙筑得高高的,大门也成天紧锁着。

一个星期天的中午,小动物们正在啄木鸟太太家门口玩耍,小猴突然发现啄木鸟太太家屋顶上冒着滚滚黑烟。小猴让长颈鹿站到围墙边朝里看一看,看看啄木鸟太太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接下来的一幕让长颈鹿大吃一惊,原来啄木鸟太太家变成了一片火海,熊熊烈火快要吞噬啄木鸟太太家的房屋了。小猴和长颈鹿急忙请大象伯伯来帮忙,大象伯伯把鼻子伸进小河里一吸,再往围墙里一喷,一片火立马就被水浇灭了。大象伯伯就这样一点一点浇灭了大火。这时候,小猴赶紧沿着围墙边的爬山虎爬进啄木鸟太太屋里,将啄木鸟太太背了出来。啄木鸟太太从昏迷中慢慢地醒了过来,她感激地对大家说:“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如果我没有把围墙建那么高,没有把院门锁那么紧,我也不会逃不出来了。”

后来,啄木鸟太太请来了蚂蚁建筑队将高高的围墙改成了木栅栏,院门也一天到晚敞开着。她经常请小动物们到家里做客,还准备了各种水果和果汁招待大家。从此,啄木鸟太太家成了小动物们欢聚的天堂,常常充满了欢声笑语。

五泉小学六年级一班 黄思齐

亭者,停也。亭最初是供人休息的地方,到今天渐渐演变成了一览风景的绝佳胜地。

亭子的造型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一个屋顶,几根柱子,中间是空的。简单的构造使亭成为简约风的代表,更使亭成了重要的中国元素。在中国,每一处园林都少不了亭。亭在中国园林的意境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它是景观的点睛之笔,有了它,山水就有了灵气和底蕴。它可以把外界的景色吸收到这个小空间里。元人有两句诗:“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这就是描写亭子的绝妙之处,也正如苏东坡所说“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亭是一幅画,亭外更是一幅画,从亭里向外看,能看到竹子的苍翠欲滴,能看到山的巍峨之势,能看到湖面的烟波浩渺……

在古时,亭给大家不少启发,有一个人受到亭的启发发明了伞,他就是鲁班。一天鲁班在亭子里乘凉,当他看到亭子外烈日炎炎便想:现在我在这乘凉,但当我出去后还得顶着烈日行走,那我可否把亭子带在身旁,让它和我一起行走呢?于是伞诞生了。下雨时,一座座“雨中亭”筑起,烈日之下,一座座“乘凉亭”移动,在江南水墨般的风景里一座座“雨中亭”把中国韵味发挥到了极致。简单的构造成就了亭简约、直立之美,亭亭玉立,亭亭袅袅这些词形象地诠释了亭的美态。

亭除了美,还装有“情”。古人的十里相送,依依惜别都在这里发生。李白在《菩萨蛮》中曾提道“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借着亭子表达自己长时间在外漂泊无法回乡的愁绪。“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李叔同的这首词借着长亭把我们拉回凄美的惜别场面,不管亭子有多长,但终须有一别。“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李太白把劳劳亭当作了天下最伤心的地方,他是多么不愿和友人分别。精忠报国的岳飞凭栏而立,写出了名播中州的《满江红》,字里行间溢出他收复河山的壮志豪情。“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这是岳飞在征程中,忙里偷闲登上翠微亭作的一首诗,登上翠微亭,岳飞心系家国“马蹄催趁月明归”。但岳飞的一腔热血错付了时代,最终血泪满眶被害风波亭。

现在随着人们对古典艺术的不断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亭,喜爱亭,而我就是其中一位。在我还没有写这篇文章前,我对亭的喜爱,只停留在那些富有文化底蕴的名字上。我读《红楼梦》时,文中亭的名字深深地吸引了我。当我第一眼看到文中所写的“沁芳亭”时,还以为是写亭周围有沁人心脾的芳香,但当我读文后才知道这个名字的主旨是写水,连流水里都有芳香。读到这里,我不得不说这个名字太有意境了,取得太好了,同时也是曹雪芹对取名者贾宝玉才华出众的肯定。再说我们所熟知的醉翁亭、爱晚亭、陶然亭等等的名字都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如醉翁亭是由欧阳修所写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而得名,还有陶然亭是选自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中的“陶然”两字。所以,亭的名字是文化的浓缩,它凝聚了作者的智慧、才情,体现了中国建筑的写意之美。

亭,诉说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同时也承载着中国文化之美。他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礼物,我们要把它变成永恒。

南湖公园

民主西路小学五年级三班 李易真

南湖公园的湖水非常漂亮,这里有许多花草树木和嬉戏的鸟儿,特别有趣。

南湖公园的春夏秋冬都有不同的景致:春天绿草茂盛,花儿盛开,是感受春天的好去处;夏天,一棵棵通天的大树像一把把遮阳伞,在伞下无比阴凉,是鸟儿们一展歌喉的舞台,真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呀!秋天,这里的树叶纷纷落下,踏在上面脆脆的。墙上的爬山虎露出艳红的笑脸,仿佛在迎接贵客的到来,虽然是秋天,却也有姹紫嫣红的美。冬天,这里的一切穿上银装,池水也结起薄薄的冰层,为小鱼儿搭起帐篷,建起温暖的家园。这里有火树银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之美,在正月十五还有很多花灯,美妙绝伦。

南湖公园是我快乐的天堂。

我喜欢在春光明媚的草地上享受时光,在夕阳下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夕阳映红了一抹微云,为湖水的脸颊染上淡淡嫣红。我想起一句诗:“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这样美丽的景致,令人陶醉其中。

我喜欢在湖边看湖心岛上的鸟雀嬉戏,岛上有几只巨大的仙鹤雕像,还有许多灌木丛是鸟雀的欢乐谷。看!有可爱的鸭子成群结队,还有天鹅,黑的、白的,他们共同完成了一曲“天鹅圆舞曲”,一颗颗露珠从它们身上划过,真是美不胜收。

我最喜欢在公园的健身区玩耍,那里有滑梯和健身器材,我玩耍在滑梯间,像一只快乐的小鸟。还有很多孩子跟我一样,再看,有一群孩子向我们奔来,像潮水一般的快乐涌来,无穷无尽,就这样我们的欢声笑语洒满了每个空间。

南湖公园是我的乐园,这里是快乐与幸福的源泉!

恍若梦一场——读《红楼梦》有感

民主西路小学六年级一班 张采薇

刚刚接触《红楼梦》时,我便被文中那些蕙质兰心、清韵雅洁的少女迷住了,于是,我开始做一个梦,一个绚丽的、凄美的梦,梦越深,梦中的红楼就越发的美丽。可当梦醒了,迎来的只是心碎,眼睁睁地看着一朵朵绚烂地开在春日里的花枯萎和凋零。当最后一片花瓣落下的时候,没有泪,没有色彩,只留下一片空白,空虚的白。

贾府是一个封建大家庭,在这里有一群美丽的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孩子,而贾宝玉是和这群女孩子生活在一起的唯一男性。他们在贾府美丽的大观园里度过了充满笑与泪、诗与酒还有爱与恨的美好时光。无奈,美好总是易碎而短暂的。梦魇似乎是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情感纠葛。黛玉是“世外仙株寂寞林”,性格中含有几许叛逆;宝钗是“山中高士晶莹雪”,是当时社会贤德之妻的标准。爱与不爱,宝玉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但娶谁做妻子,他没有权利选择,只能听从父母长辈之命……悲剧无疑是注定的了。悲剧不止于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之间,还涵盖了环绕于此三人周围的那一群少女——被父母送入“牢狱般”宫廷的贾元春、出嫁一年便被丈夫折磨而死的贾迎春、远嫁番外的探春、跳井而亡的金钏儿、被强盗抢去的妙玉……

红楼一梦,恍如梦一场。梦醒了,只觉得它美,美在人间真挚,美在人格尊严,美在精神永存。红楼之美,繁华绚烂,春风拂人,一如残花散尽的枝头空留余香阵阵。

作文投稿看这里

金波儿童诗:似是而非的真实

7月31日,“呵护童心纯美60年——金波儿童诗创作交流活动”在京召开。会议由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主持,李敬泽、朱永新、谢冕、金波、梁鸿鹰、白冰等与会。大家共同探讨了金波的儿童诗世界、中国儿童诗的走向、诗歌之于儿童教育的意义等话题。

金波

金波的儿童诗创作贯穿了中国当代儿童诗歌的发展历程,最近出版的《金波60年儿童诗选》是金波近60年经典儿童诗歌的自选集,共3册,每册收录诗歌60首,分别为《白天鹅之歌》(侧重日常生活中的情趣展现),《萤火虫之歌》(侧重叙事,包含丰富的情节),《红蜻蜓之歌》(侧重抒情,蕴含着哲思)。

茅盾曾说过,儿童文学最难写:在最单纯的形式中蕴含深层意韵,把沉重的打造为轻盈的,这是很难的。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说:金波儿童诗主要面对的是幼儿,既要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又要赋予意味,启迪心智,这尤其难写。我记得金波曾经说过,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无论生理的年龄如何增长,他的心灵上都是生活在一个没有年龄的国度里的人。”

中国儿童诗的源头大约有民间童谣、西洋诗歌与儿童文学以及中国古典诗歌三个源头。

通常一般写作儿童诗的诗人创作儿童诗时候可能最注重儿童诗的谐趣、意义,而金波的所有儿童诗都是在意境中完成他的书写的。《雨后》《林中的鸟声》《鸟巢》《红蜻蜓》等诗歌中,都可以感受到在中国古典美学。此外,他的诗与西洋诗歌与俄罗斯文学的关系,从他的诗歌主题上看的非常非常清楚,此外他也将十四行诗这样一种诗歌形式引进中国儿童诗。

北京大学诗歌研究院院长谢冕说:《金波60年儿童诗选》每一首诗歌中都有美丽而稚朴的心境,用语浅近明快,易于上口,适合少儿朗读和吟咏。在金波作品中,世间不美的事物、我们周围的丑陋和不洁被神奇地“过滤”了,他给天真无瑕的心灵在想象中留下一片晴朗的天空。童年、母爱、大自然,是超越时空、不分民族、国界的,是普天下少年儿童心灵能共同感受的东西。

《金波60年儿童诗选》封面

儿童诗的独特审美:诗人想象后的新奇化表述

儿童文学评论家陈香认为:一首诗歌所蕴含的创造力越丰富,它与纯粹的诗学就更接近,也与儿童更为接近。如果要论童诗独特的审美价值,我想,除了创造力之外,音乐性、想象力,对美和奇妙的本能反映,都在其中。通过直觉和想象,儿童能够理解那些远远超过他们经验限制的东西。在读真正的诗歌的时候,他们不仅在积累最微妙最纯粹的语感,也找到了某些表达他们模模糊糊意识到的思想和情感的渠道。

优秀的儿童文学,不论童话还是儿童小说,都是以诗意为旨归的。故事只是框架,蕴含其中的诗意,也即一种创造力和惊奇感,既是与童年生命本体最为契合的,也是区别作家水准的重要因素之一。

陈香认为,金波从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以来,从《回声》《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间》,到《林中月夜》《风中的树》《我们去看海——金波儿童十四行诗》《金波的花环诗》,金波的儿童诗营造了童趣与诗意交融的开阔境界,展露意蕴深广的生命意识。

金波的诗总有一种“似是而非的真实”,传递了他对世界万物的陌生化的体验,具体到个别作品中,如“也许是习惯,森林里的幽暗,才穿一件黑色的衣衫;忽然,一阵风,把它吹出森林,在阳光下,人们才发现,它的色彩是这样斑斓。”(《黑蝴蝶》),“苹果向秋天低垂”(《苹果向秋天低垂》),这都是诗人通过想象后的新奇化的表达,而这种表达,把读者带入了一种神妙的世界。

金波的作品中,也有丰富的音乐性,金波如此表达感受中的夏天,“夏天在椴树下消失,树荫瘦了,树荫冷了,夏天在椴树下消失”,韵脚整齐,顶针相扣,有丰富的音韵美感和节奏美感。

金波独创了属于儿童文学的意象。与海子诗歌中的大地、村庄、麦田、太阳不同,翟永明诗歌中的黑夜、蝙蝠、咖啡馆等不同,金波先生以蝴蝶、花朵、小鸟、小树、雨点等微小却美好的意象,构成了童诗中清新灵动而丰足的世界。“具备道德情感的时候才能接受道德,就是从感性到理性。对一个感情丰富的孩子而言,你不用去强调,他就知道怎么做,因为他有对世界的爱,对人的爱。这是诗歌所要表现的,也是我希望孩子们从我的作品中得到的。”金波这样说。

嘉宾合影

金波儿童诗的特点

曹文轩而为金波诗作中的哲学性很值得注意,他谈道:“从某种意义上讲,哲学是残缺的,那些大哲们的鸿篇巨制其实只说了这个世界的一半,另一半始终处于黑暗之中。因此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认识不是很全面的。文学出现了,但文学并非是从一开始就意识到哲学的盲区的,发现哲学的实质在很晚的时候,但一旦注意到这一点,文学立即将目光挪移到这些主题领域,从此文学开始了声势浩大,收复被哲学遗忘了的实际的运动,金波先生用他的诗参与了实际的收复。”

此外,曹文轩也认为金波是一个出色的抒情诗人,他对世界万物情谊绵绵。天空、云朵、月夜、萤火、蜻蜓、露珠、山林大海,这里面包括黑色的蚂蚁,无一不是他抒情的对象,或者说无一物象不能感动他,柿子树上的最后一只柿子,两个分开的小红拖鞋,即使无生命的物质也被他看出了忧伤、孤独、思念和悲哀。

除了抒情之外,金波的诗歌也有扎实的叙事能力:“他的抒情常常是在叙述一件单纯的事情,或事件中进行的。在果园里,老师当了新娘,在校外我遇见了老师等等,都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有可能成为一篇小说,在小说中我们总能看到一些具体的场景,这些场景很像是小说的场景。予情于诗,这是金波儿童诗基本的方式,也许这种方式更适合儿童阅读的儿童诗。”曹文轩说。

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原主任、著名评论家束沛德认为,金波儿童诗富有音乐性,讲究韵律美:“他率先把十四行诗引入儿童诗领域,他倾情于创作诗化童话,丰富童话世界。这是金波对当代儿童文学的独特贡献。”如鲁迅文学院副院长李东华谈道的:“金波是冰心之后,写母爱写得最动情,也最感染人、打动人的一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的作品无论是否直接写到母爱,都有一股浓浓的母亲的气息氤氲其间。他的组诗《献给母亲的花环》用十四行诗这种格律谨严、形式整齐的诗歌形式,抒发了对母爱的感恩之情。十四行诗在形式格律方面有着种种苛刻规范,被称为戴着镣铐的舞蹈。金波在十四行诗如何与儿童诗创作相融合的方面作出典范。”

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介绍,“部编本”语文1-6年级12册教材共选有古诗文132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约占课文总数的30%。另据统计,现行语文教材共收录课文(含略读与选读课文)369篇,现代诗29首,占所有课文比例约为8%。(因小学语文4-6年级“部编本”教材未上市,统计教材为:1-3年级 “部编本”,4-6年级 “人教版”。)金波的《雨点儿》《阳光》《树和喜鹊》《沙滩上的童话》《雨中的树林》《我们去看海》6部作品入选教材。此外,在教育部2016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中,小学类推荐书目3347本,涉及现代诗歌的作品19本。金波共有6部作品入选。

诗歌的熏陶与学习,应该从儿童开始。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认为,诗歌语言精炼、含蓄,富有韵律感、想象力和感染力,便于吟诵传唱,是积累词汇、淬炼语言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金波的童诗精美、丰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童趣。《新教育晨诵》选入16首金波的诗歌,正是因为他的诗歌离孩子们很近。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