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怎么写《给孩子的信读后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9 01:41

怎么写《给孩子的信读后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给孩子的信》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读后感要围绕哪个主题展开。例如,你可以从书中的教育理念、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方面入手。
2. 突出重点:在作文中,要突出《给孩子的信》中的重点内容,如教育理念、人生哲理等。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示你对这本书的理解和感悟。
3. 结合自身实际:在写作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或感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例如,你可以谈谈自己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有哪些收获或启发。
4. 逻辑清晰:文章结构要清晰,段落之间要有过渡,使文章读起来流畅自然。可以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写作:
a. 引言:简要介绍《给孩子的信》的作者、主要内容等,引起读者的兴趣。
b. 主体部分:分别从教育理念、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论述。
c. 总结:总结全文,强调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5. 语言表达: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6. 避免雷同: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与其他读者的读后感雷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7. 注意

致知心姐姐的一封信——《让每个孩子都精彩》读后感


本期作者:

唐静姣,邢台新教育第一实验小学教师。邢台县青吟读书会成员。


致知心姐姐的一封信

亲爱的卢勤老师:

我是您素昧蒙面的粉丝,是邢台新教育第一实验小学的一名最普通的老师。读了您的《让每个孩子都精彩》,我被您的教育智慧和大爱情怀深深打动,被您书中那些数量庞大而有温度的案例所震撼。忍不住,今夜提笔,写封“情书”给您,既倾诉自己对您的敬意,更祈愿自己经由您的书,开启更精彩的人生。



是什么让您永远目光炯炯?是什么让您永远含笑如春风?是什么让您如一束光,温暖着读者的心房?原来呀,您有自己的八大教育锦囊!翻阅您的书,我的心会跟随您的文字一起跳动。从您的第一个教育锦囊之肯定的力量到第八个教育锦囊之文明的力量,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最触动我的,是您知行合一的教育信仰。教育工作的琐碎和重复,很容易消磨人的教育激情,教育智慧的积淀又需要漫长的锤炼,而教育困局更是与时复杂的。基于此,很需要读到这样一本书,一本有温度有智慧又有实操性的书。的确,教育路上最需要披荆斩棘且初心守望的人,这理应是每一个教育人的信仰。可是,走着走着,我们的信仰怎么就丢了呢?走着走着,我们的教育智慧怎么就枯竭了呢?您的《让每个孩子都精彩》给出了最通透的启发。

教育是一种信仰!它不仅仅停留在教室里,课堂上,书本中,它更存在于万千世界和生活种种。可以说,时时处处皆教育! 在我看来,您是行走的教育艺术家。一粒沙便是一个世界。每一粒与您相遇的沙,都是幸运而幸福的,无论他是几岁的婴童还是成年人,无论他是自由人,还是高墙内的“服刑人员,”您始终用知行合一的教育信仰,点化着每一粒沙子。

您的敏感热情,让您总是心忧每一个需要唤醒的人。在贵州板桥乡幼儿园时,您和孩子们欢声笑语地玩在一起,在入情入理救赎失足少年时,在少年演说家潜能开发营时,小营员紧紧搂着您的脖子难舍难分,在汶川大地震当年的儿童节时,您和灾区的孩子们一起喊出:“行,行,行,我能行!”……隔着张张照片和文字,我们都能感觉到您无穷的教育能量和超出常人的教育使命感,这就是您知行合一的教育信仰!

读着您的教育案例,想着我自己的教育实际,作为一名教师,我又能带给我的学生和家长什么呢?我又做了什么呢?我该如何更踏实有效地耕耘在自己的教育田园呢?重重反省和思索背后,我的教育行动如何步步落实?教育是一种知行合一的信仰,陪伴我的学生成长时,我的教育智慧够吗?相处我的身边亲友时,我的爱的能力够吗?遭遇陌生人时,我的为人格局和影响力是正向的吗?卢勤老师,谢谢您!教育之路漫漫,我会一点一滴地,聚沙成塔地,把您知行合一的教育信仰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活成一竖光,哪怕微如星火。

最启发我的是您小我与大我的勤勉坚守。您说,直到36岁,您的知心姐姐梦想才实现!在我认为,任何梦想的实现,都是小我和大我的融合,是一辈子的灵魂寄托。从您上幼儿园时,就坚定地给自己改名字为“勤”的那一刻起,梦想的种子是不是就开始萌芽了?勤,多么美好而需要自律的坚守!读书勤,使您智慧丰硕;腿脚勤,使您行走大地;手脑勤,使您笔耕不辍;心勤,使您的教育芬芳远播!您的逐梦之旅,怎一个“勤”字了得!谁的逐梦之旅,又离得开“勤”呢?一个人,用勤独善其身时,是小我;一个人,用勤兼济天下时,是大我。知行合一一阵子,是小我之勤;知行合一一辈子,则是大我之勤。每一个与您相遇的人,都能从您身上汲取到爱的阳光和力量,每一个与您的书相遇的人,都能从中得到爱的锦囊和滋养。

所以,我还犹豫什么呢?除了写封情书给您,我还要像您一样勤起来!更重要的,我想突破小我之勤,把您的好书推荐给身边的每一个人。我推荐给我的邻居,邻居对儿子的打骂少了;我推荐给我孩子同学的妈妈,妈妈们内心的焦虑少了,微笑多了;我推荐给我的每一个学生家长,我在家校共读微信群里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我说我要给卢勤老师写信,表达我的敬意和感恩。家长们回应说,那他们就给自己孩子写封家书,唠唠平时没能说出口的心里话。于是,一群您的书粉上路啦!


妈妈们都比较忙,白天忙工作,回到家忙家务、忙孩子。我们商量好,在群里彼此督促和鼓励,一起利用生活中的点滴空隙时间,在每一个黎明和夜晚,在没有工作和家务在手,娃娃们也安然入睡时,我们就捧读起您的书。可以说,共读《让每个孩子都精彩》,成了我们共同的行动,因为我们拥有“让每一个孩子都精彩”的共同愿景,我们拥有“让教育生活更幸福完整”的共同朝向!历时一个多月,我们终于读完啦!

读书的过程,也是人在生活里点滴改变的过程。妈妈们一致反馈,自己在改变,自己的家庭生活也在改变,或许改变有大有小,但,阅读起来,行动起来,改变自然而来,无论改变的大小,都是最难得的!征得他们的同意,现将家长们的心得家书拍图如下,致敬您的同时也与您分享我们的共读快乐。书是最有魔力的,它能链接起全世界的书粉,《让每个孩子都精彩》链接起相隔千里的我们,链接起我和身边的每一个人,链接起家长和孩子,链接起教育和生活!

此刻,亲爱的卢勤老师,我们虽未曾谋面,但,因书结缘,我们就用这样的方式“见面”啦!最后,衷心感谢您带给我们这么温暖又智慧的一本书!衷心祝愿您永远健康美丽,写出更多更好的书!

此致

敬礼

您的书粉:唐静姣

2019年6月

《给女儿的信》丨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

听音频,让全国最好的声音带你穿越回到少年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语文出版社

作者简介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全称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苏霍姆林斯基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一直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中学——巴甫雷什(也译作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他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信》、《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专著,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其中《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为师范学生入学必读。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