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5-19 03:56
写作核心提示:
《关于读后感的作文注意事项》
在撰写读后感作文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以确保作文内容充实、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一、选材要恰当
1. 选择与自己兴趣相符的书籍,这样在阅读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投入感情,产生共鸣。
2. 根据作文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书籍,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注意书籍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和作品特点,以便在作文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思考。
二、观点要明确
1. 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是赞同、反对还是中立。观点要鲜明,不可模棱两可。
2. 分析观点的依据,可以从作品内容、人物性格、主题思想等方面入手。
3. 论证观点时,要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如举例、引用、对比等,使观点更有说服力。
三、结构要清晰
1. 开头部分:简要介绍书籍的作者、背景、主要内容,引出自己要写的读后感。
2. 主体部分: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分点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采用总分总、分总等结构。
3. 结尾部分: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并展望未来。
四、语言要准确、生动
1. 运用规范的书面语言,避免口语化、俚语等。
2.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打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历史长卷,通过讲述那些与五星红旗紧紧相连的高光时刻与动人故事,带来一堂恰逢其时的“开学第一课”。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有一个鲜明的主题——爱国主义,而且特别强调在新时代青年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家一定也被盛大的活动预告刷屏了。在此时进行关于爱国主义的“开学第一课”,可谓恰逢其时。
在烽火硝烟的年代,无数烈士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国家,而在和平年代,中国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国内外复杂局势,尤其是近期香港的乱象,更让我们深觉在青年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飞向宇宙深处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9月1日晚上,吃过晚饭,我们全家照例一起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着新学年的第一课——《开学第一课》。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开学第一课》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与国旗有关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现了一面面“有故事”的国旗。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闪耀在月球背面的那一面“五星红旗”!
为了能完美地展现五星红旗鲜艳的颜色,科学家们竟然进行了上百次的实验,月球上的那一面红旗,是科学家们精益求精、一往无前的精神染红的。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爱护国旗,而我想,在和平年代,爱护国旗的最好方式就是将它所代表的精神在自己的生活中体现出来,把这些品质传承下去。
我不禁想起上学期刚看完电影《流浪地球》之后,我也想做一名宇航员,于是就报名参加了学校的科技小组,兴高采烈地加入了飞船模型制作小分队。一开始,每次一到兴趣小组活动的时间,我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向活动室,干劲十足。可是过了几个星期之后,我就不那么积极了。每次打磨零件都要求与图纸百分百地契合,多一两毫米都不行,都必须重新制作,在反反复复的制作过程中,我渐渐地失去了耐心,直到学期末,也没能完成作品。现在知道科学家们都是经过几百次的实验才成功的,我羞愧极了。
新的学期,《开学第一课》提醒了我,作为祖国新一代的青年,我们要将五星红旗的精神传承下去。我要重新开始制作我的模型,为我的“航天梦”继续努力,愿不远的将来,我可以把五星红旗带向宇宙更深处!
鲁迅
小时候不懂鲁迅,感觉他离我们很遥远,读他的文章也感觉无趣,读罢心情往往比较阴郁,再加上对他当时那个时代不甚了解所以也不太懂他文章的含义。最近我偶然刷到讲述鲁迅的视频,再结合之前看过的一部电视剧《觉醒年代》,这才得以全面了解了这位伟人及其所生长的年代,也读懂了他文章的含义。
孔乙己
少时课本中有学过《孔乙己》这篇文章,当时读的时候内心是鄙视孔乙己的,觉得他很可笑,尤记得他那句话“是窃不是偷”,感觉他只不过是读过一些书就此造成了他虚荣且懒惰的个性。现在再读感觉已成孔乙己,我不也是这样一个上了几年学,最后既成为不了上层人士又忍受不了成为一名普通打工者的屈辱,就这样高不成低不就,尴尬的处在这样一个位置。看视频的评论,有个评论触动我心,写的甚好,所以抄录在下面:
最开始我读孔乙己的时候,我是那个在柜台后的小柜员,我看不起他明明有手有脚的为什么不愿意脱下长衫去和短衫帮一样工作赚钱,非要守着那件破旧的长衫,所以我嘲笑他,嘲笑他的冥顽不化,嘲笑他的自讨苦吃。
后来,我毕业了工作的时候读孔乙己的时候,我是那个酒店老板,这一切和我没有什么关系,孔乙己活着我并不觉得好笑,孔乙己死了我也并不觉得悲伤,毕竟和我没有关系,唯一关系他还欠我九个大钱。读孔乙己并不能让我赚钱。
最后我在疫情浪潮中失业,找不到工作,才发现我才是孔乙己,十年苦读,三年的工作经验并没有让我的长衫更加值钱,我也没有成功走进那个隔壁的偏房喝酒,我只能站着柜台前,我当不成工人,农民,我也没资格成为白领,我只能穿着长衫,站着喝酒来逃避人生,他们想笑就笑吧,我看着柜台里的小柜员,我想教他点东西,我怕他也像我一样学的高不成,低不就。于是我就问他期末考的怎么样,学校还习惯吗?他却很不屑的看着我,工作都没有的人也好意思来问我。
长衫就像一张皮一样长在我的身上,脱下来就是血淋淋的自己,我还没有到去偷丁举人家书的地步,至少我的信用卡还没刷爆,但是时间也不多了。
我没有走进那个偏房,也失去了短衫客中喝酒的能力,我唯一拿的出手的茴字的四种写法成了我被嘲笑的源泉。
苦难是没有意义的,特别是处于苦难中的我,更加没意义。(完)
就像这段评论,我们之中的许多人也成为了孔乙己,虽不是鲁迅的那个年代,放在现代也同样适用。这才感觉到了鲁迅思想的深刻与伟大,他太了解中国人,了解中国文化、中国思想,所以才会看到别人视若不见的问题的根源吧。
可是这样想也未免太过消极。现代的孔乙己,虽然成为不了上层人士,也不想为别人打工看人脸色,但是也有很多出路,所以成为孔乙己又怎样,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凭本事养活自己,即使不能大富大贵,也能快活过一生。
阿Q正传
读他的《阿Q正传》,阿Q处于社会最底层,他只能用精神胜利法才能继续生活下去,如果他不用这种方法会有两种选择,一种就是默默的承受别人的欺压并在内心承认自己的弱小,这种情况下通常会让一个人患上抑郁症,最终走向自杀也未可得知;第二种就是奋起反抗,反抗所有欺压他的人们,当他反抗的那个人位高权重并且觉得被挑战了权威,就会杀一儆百,这种情况下估计也活不久。所以他只能用这种精神胜利法来让自己活的舒服一些。
虽没有读过他的全部文章,但是从读过的几篇文章中可以看出,鲁迅对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是批判的,他崇尚国外的自由文明与科学文化。他本身就受传统的婚姻制度所迫害,与妻子朱安过着有名无实的婚姻生活,一直到45岁才遇到了爱情,他是可怜的,他说中国人没有爱情,可是他不知道为什么产生了这样一个婚姻制度,为什么这样一种没有爱情的婚姻得以流传了那么多年。他只是单纯的批判这种旧思想,这种思想造成了一个“吃人”的社会,他要改变,他要反抗,可是他不知道这种旧思想产生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这种思想会得以推广流行,也不知道未来的出路为何,国外的科学文明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这些是他作品的局限性。他更像是一个勇者,敢于反抗当时的统治思想,唤醒当时麻木的中国人,就像他那句话“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