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56号教室 读后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9 12: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56号教室》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理解主题":
- 首先要充分理解《56号教室》这本书的核心主题,包括它想要传达的信息和价值观。
- 思考书中所涉及的教育理念、人物关系、社会现象等。
2. "明确写作目的":
- 确定你写这篇读后感的目的是为了分享你的阅读体验,还是为了批判、分析或评价。
3. "结构安排":
- "开头":简要介绍《56号教室》的基本情况,如作者、出版时间、内容概要等,并引出你的读后感。
- "主体":分点阐述你的感受和思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对书中人物和情节的评价。
- 对书中所传达的教育理念的理解和感悟。
- 对书中反映的社会现象的思考。
- 与自己生活或学习的联系。
- "结尾":总结全文,重申你的主要观点,并可以提出对未来的展望或建议。
4. "观点鲜明":
- 在表达观点时,要明确、具体,避免模糊不清。
- 对于书中的优点和不足,要给出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5. "论述充分":
- 使用具体的例子和细节来支持你的观点,使论述更有说服力。
- 避免空洞的
临渭区胜利小学:好的老师是教室里的奇迹——李金盈老师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书的世界是奇妙的,阅读一本好书,书中的每句话、每个词、每个字,甚至于每个标点都会令你觉得厚重。每每阅读之后,发现自己的心灵就像秋天雨后的池塘,逐渐丰盈。初拿到《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为可以欣赏雷夫·埃斯奎斯的教育艺术人生而感到兴奋。雷夫·埃斯奎斯结合他的教育生活,一点一滴地向我们介绍第五十六号教室,语言朴实无华,却令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独特的教育魅力和教育智慧,引领着我走向前方李希贵曾说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前提。在第五十六号教室,这是一个充满着信任的地方,孩子们对彼此互相信任,孩子们与老师之间互相信任人与人之间关系良好,我想这也是这间教室的一个魅力所在。雷夫·埃斯奎斯说,作为老师应该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这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肩上。是啊,身教重于言传,这是最简单的真理。从事教育以来,对于“信任”两个字的诠释还做得不够,在班级里孩子们之间会互相猜忌,彼此之间信任感指数不是特别高,这也是我今后应该努力做好的一个工作。教师是孩子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我以为,作为老师的我在平时应说到做到,对于任何的事,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我想,久而久之,在教师的熏陶影响下,孩子们一定会成为另一个你,一个说到做好、充满信任的学生。如果每个孩子是一个个小小天使,那么读书就是他们的双翼,让他们飞得更高,看得更远。雷夫·埃斯奎斯是一个注重孩子阅读的老师,他善于指导学生阅读,善于利用图书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所以在第五十六号教室里,令我们感受到书香浓浓、芳香迷人。曹文轩说: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不将书丢掉,一切就都不会丢掉。我想,阅读不一定会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更加富有,却可以让他们变得更加有智慧;阅读不一定能延长孩子们生命的长度,但一定能改变生命的宽度,增加生命的厚度,提高生命的高度。在我看来,阅读就是一种优雅的姿态,它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更加优雅。受了雷夫.埃斯奎斯的影响,我在班级里为孩子们推荐好的阅读读物,举行读书交流会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尝到阅读的甜头,在书中自由徜徉,走出窄小的空间,奔向更为广阔的领域!尊重是一种习惯。只有平等地交流,才会产生真正的教育。在第五十六号教室里,一个学生这样告诉记者,他问了一个老师一个问题,结果老师火冒三丈地对他说:“我不是已经讲过了,你根本没在听!”可是他认为他有,只是听不懂而已,而他认为雷夫老师会讲解500遍,直到他听懂为止。我想,漫步于教育旅途,想要欣赏到别样的风光,我们不仅需要耐心还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俯下身段与他们心与心的交流。否则,简单残暴的教育只会让学生离我们越来越远。好的老师是教室里的奇迹。他们把每个孩子都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这让即将从事教育的我感受到了教育的激情,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通过这本书,我认识了雷夫老师,我也希望第56号教室的奇迹能发生在我的班级里。撰稿/李金盈
摄影/李金盈
二十五中青年教师读书分享之三:兰菁推荐《第56号教师的奇迹》
我今天要分享的书籍是《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今天准备就这本书中的两个章节内容进行分享。第一个章节叫做:给我一些真相。章节以一个教师处理学生“书包很乱”的实例展开叙述。在他的故事中,这个一名教师整顿学生“书包很乱”的方法就是,歇斯底里得怒吼加上把他的书包全部倒出来给同学们看,并告诉这位同学,他要拍照给家长们“欣赏”,还冷嘲热讽得说“大家如果有垃圾要丢,不要丢垃圾桶,直接丢这位同学的桌上就好了”。无疑,这是一次错误的教育示范,这也的确是老师们常常犯下的错误。作为老师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会有控制不好自己情绪得时候,而这种教育的效果是非常糟糕的。这样的教育,让我们的教室充斥着“害怕”。害怕不被尊重、害怕自己说话没人听的老师,以及,害怕丢脸以及被羞辱的学生。这样的教育既让人害怕,也失去了师生信任。
我们应该以信任取代恐惧。信任人椅的游戏很多人知道,有人向后倒,由一名同学接住,这种游戏玩100遍,但如果有一遍,朋友开了玩笑故意不接,这个信任就破裂了。我们必须知道,破裂的信任很难修复。我们作为老师应该懂这个道理,在遇到学生问题时,我们必须强打精神,必须让自己拥有更加稳定强大的内核,以积极和耐心处理他们的问题,只要情绪到位了,我想,信任是不会坍塌的。而我们也可以教育学生这个道理,当然,
我们除了告诉学生信任的难以修复,也还是要告诉他赢回信任的方式(即使需要很长时间)。书中还提到:
做孩子可以信任的肩膀,不需要高谈阔论,而是身教重于言传。老师身体力行的示范,无论是在为人处世还是语言交流、生活习惯上的示范,都是建立信任的机会。最后,作者提到了惩罚。即使要赢得学生的信任,我们也不可能永远对学生“说好话”,合理的惩罚机制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但是
“老师可以严格,但必须公平”。不然,我们还是会失去学生的信任。我们的惩罚必须合理、合规,我们的惩罚必须让学生了解原因,而对不当行为的惩罚必须即时即刻。书中体到的方法是:
对不当行为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正在进行的活动。比如,实验课中学生不按规矩操作,那么停止他的实验,只允许他观看。
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是,作为老师,相信自己在学生中的力量和号召力,相信自己可以通过知识的传授、行为的示范引领,得到学生足够的尊重。作为学生,相信自己的老师足够有能力教授自己知识,足够有智慧解决自己的各种困惑和难题,足够有方法处理各种学生矛盾冲突。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让老师能够更好推行自己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更愿意落实自己的教育理念,它必然是良性的。第二个我要
分享的
章节是,书中提到了
道德发展六阶段。这个章节也依然从一个具体的例子展开叙述。一位老师班级秩序良好,某天因为他临时有事,班上交由其他老师代课。结果,课堂闹哄哄的。这种情况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也非常多见。作者提到,他所接触到的老师中,不少老师以此为荣,认为这凸显了他的教学才华,因为这些学生只有他控制得了。但是这类老师搞错了一件事:
老师只是带班,但决定这个班级优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学生。我们始终要意识到,学生,才是我们要培养的人。那么,道德发展六阶段到底是什么呢?
第一阶段是:我不想惹麻烦。毫无疑问,
这一阶段其实是以恐惧为基础的。显然,我们是可以继续往更好的方向去培养。那么
第二阶段就是:我想要奖赏。学生不仅仅局限于不受罚了,而是还想要鼓励。这显然比第一阶段进步,但是,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
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道德感的发展就是自己最好的奖赏。那么接下来
,第三阶段就是:我想取悦某人。也就是,我做事不再是争取奖赏愉悦自己,而是想到了他人。
心中从自我到他人,又是一次进步。接下来是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也就是,
学生可以做到在任何环境中的自我约束。如果学生能够做到这一点,我想开头那个故事,换个代课老师教室就闹哄哄这样的事就不会发生了。而我们教育很多时候能够做到如此已是非常不易。我们对于大部分学生,或者说是对于班级集体的纪律要求,道德要求在大部分情况下只能做到如此。而我们在班级中,不免能看到一些道德感、纪律感非常强的学生,那么其实我们可以培养他们到
第五阶段,叫做:我能体贴别人。《杀死一只知更鸟》这本书中提到:“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情……除非你能进入他的身体,用他的身体行走。”让学生体会换位思考、做体贴的人,如果班上有几位这样的学生,在班级无疑会有非常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如果能够带动他人,在班级带动整体氛围,我想这样的班级没有人会不爱吧。“仁慈是有感染力的”,或许我们在班级真的可以挖掘这样的力量。
那么道德的第六阶段又什么呢,它
叫做: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当我看到这个阶段的时候,最开始我有困惑,什么叫做“自己的行为准则”?如果一个学生的行为准则就是干坏事呢?当我再次阅读整个六阶段后我才醒悟,第六阶段是在学生的道德已经从第一阶段买入到第五阶段后的发展目标,在这种前提下,这
个学生自己的行为准则一定是合理、规范的,是高于集体一般规则的,是充分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并且还有自我意识的规则,是充满信念的。这样的孩子很少犯错,也不再会因为一次行为而渴望奖赏,对自己的行为坚定而笃行,充满自我认同,同时也肯定会被周围认同的。在学习了道德发展六阶段后,我开始寻找学生道德培养的逻辑性,当学生还未达到前一个阶段时,我们不应给学生提下一个阶段的要求,这是无效的。以上,就是我几天分享的内容。谢谢大家!
读书与思考——问题1: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是什么样的?我的答案: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是,作为老师,相信自己在学生中的力量和号召力,相信自己可以通过知识的传授、行为的示范引领,得到学生足够的尊重。作为学生,相信自己的老师足够有能力教授自己知识,足够有智慧解决自己的各种困惑和难题,足够有方法处理各种学生矛盾冲突。
问题2:什么叫做“自己的行为准则”?如果一个学生的行为准则就是干坏事呢?我的答案:第六阶段是在学生的道德已经从第一阶段买入到第五阶段后的发展目标,在这种前提下,这个学生自己的行为准则一定是合理、规范的,是高于集体一般规则的,是充分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并且还有自我意识的规则,是充满信念的。这样的孩子很少犯错,也不再会因为一次行为而渴望奖赏,对自己的行为坚定而笃行,充满自我认同,同时也肯定会被周围认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