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5-19 18:12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羊脂球》读后感的100字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突出主题:首先明确读后感的主题,即对《羊脂球》这部作品的整体感受和评价。
2. 简要概括:在作文开头,简要概括作品的主要内容,包括故事背景、主要人物等。
3. 深入体会:结合自身阅读体验,深入分析作品中的某一方面,如人物性格、情节安排、主题思想等。
4. 表达观点:明确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观点,如喜欢、不喜欢、认同、不认同等。
5. 简洁明了:由于字数限制,要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观点,避免冗长和啰嗦。
6. 逻辑清晰:确保作文结构合理,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7. 修辞手法: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8. 避免抄袭:确保作文内容原创,不抄袭他人作品。
9. 检查错别字:作文完成后,仔细检查错别字和语法错误,确保文章质量。
以下是一个示例:
《羊脂球》这部作品让我深感震撼。作者巧妙地运用讽刺手法,揭示了人性的丑恶。羊脂球的悲惨命运让我深感同情,同时也让我对当时的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总之,这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作品。
第一次读莫泊桑的《羊脂球》大约是在初中时,那个时候初中语文课本里有篇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读来让人心酸,行文跌宕起伏忽喜忽悲,家人对于勒的态度忽冷忽热忽爱忽憎,其喜尤显其悲,其爱更增其恨,亲情已如此,人生冷暖便不言而喻。文章讽刺了人性中的卑微、自私、虚荣等劣根性,我认为写的非常深刻犀利,于是我就买了一本《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来看。
初中时候的我很内向腼腆的,沉默寡言,不善言辞,没有朋友,也不愿交朋友。那时的我却很喜欢看书,如饥似渴地从书本里汲取知识,汲取快乐,徜徉在书籍的海洋里,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找到了快乐。别的同学都在三五成群地到处玩耍时,我却独喜欢一个人窝在家里小小的天地里小小的床上看书,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无论三教九流诸子百家经史子集,什么书都看,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去想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意图。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的文章比较晦涩肤浅,没有多大提高,而且导致了我的视力不怎么好。
《羊脂球》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法军作为一个军事大国,却在这次战争中出乎意料的惨败,骄傲自满的拿破仑三世低下高贵的头颅向普鲁士投降,法兰西第二帝国迅速土崩瓦解,顷刻之间樯橹灰飞烟灭。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大片领土,干下了无数烧杀淫掠人神共愤的暴行。软弱无能的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奉行卖国投降政策,同敌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并且血腥地镇压了巴黎公社革命。法国资产阶级的卑鄙自私和出卖行为,是造成战争失败、使民族蒙受耻辱的根本原因。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一个被鄙视唾弃的善良的妓女羊脂球为了救大家而去服侍普鲁士军官,事后当大家安全时却又开始嘲笑鄙视她。
莫泊桑正是通过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形象地反映出资产阶级在这场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卑鄙自私和见风使舵的丑恶嘴脸。莫泊桑无疑是世界讽刺文学的大师级人物。
羊脂球是一个漂亮善良有包容之心的人,能在逃难的背景下将自己篮子里的面包、果品给素不相识的人充饥解渴;她为他人着想,她为了能使旅客们不再被普鲁士军官囚禁在旅店,忍住了心中的委屈,甘愿被普鲁士军官玷污。但却因为她是一个妓女,一个卑微的妓女,与她同坐一辆马车的人就用蔑视的眼神、尖酸刻薄的话语去羞辱她。但他们这些自恃身份高贵的人又有什么资格去嘲笑羊脂球呢?他们真的高贵或者高尚吗?不,他们是自私冷酷无情的。在危险的时候,就要求羊脂球去违心地服侍普鲁士军官;等到一切都安全无事时,却又好像忘记了羊脂球对他们的恩惠,就连看起来很慈善的两位老修女,也不愿分点食物给羊脂球。和他们相比,羊脂球的形象无疑更加高尚伟岸。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是这样,那么,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呢?在现在的社会中,翻脸不认人的事情多得很。在需要的时候,往往把自己认为很下等的人当作上帝,希望能从他身上得到需要的东西,无论对方是乞丐还是绅士,都会弯下“尊贵”的腰,露出难得的笑脸。《羊脂球》中那些所谓的上流人士,起初觉得与羊脂球这个妓女坐同一辆马车非常耻辱,到了要瓜分羊脂球的食物时,他们就成了一条哈巴狗,不住地向羊脂球点头哈腰,不住的赞美她的美丽和善良,不怕“低贱”的食物有失他们“高贵”的身份,甚至为了羊脂球的身世而艰难的挤出一滴浑浊肮脏的眼泪。从这里看来好像是对方的地位提高了,但实际上是他们自己的地位降低了。
记得前几年在网上看到过一些妓女的自白书,其中有几篇文章让我非常感动,给我内心带来很大的触动,因为我相信那是她们凄凉身世被逼无奈的真实写照。
在那之前,我是非常鄙视厌恶妓女的。而在看了那些文章后,我开始对妓女有了新的看法。并不是所有的妓女都是自愿堕落不劳而获鲜溅寡耻的,她们中有一些是情境所迫,对于这个问题或许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再作出具体的结论吧。
让人所不齿的是,一些貌似翩翩君子的人在我文章的评论区居然留下许多让人作呕的话。事情的起因是这样子的,当时的我很受触动,写了一篇《假如我是妓女,你会娶我吗?》,而后,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也广泛征集意见,绝大多数的是:“不会。”他们普遍认为妓女可以从良,但只要嫁的不是他们就行。这种无疑还是对妓女心存排斥,惺惺作态,即使妓女从良而那些个翩翩君子还是心存芥蒂的。想想看,有谁能够接受一个曾经不洁的女子?但是,对妓女或者对许多有过犯错误入歧途的人,就该永远抱着这种歧视的观念吗?我个人认为,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何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没有过去呢?谁没有犯过错呢?对别人的过错,是否应该宽容点呢?
羊脂球沦为妓女的原因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但她的善良仁慈大义凛然却是有目共睹的。然而那些虚伪的“绅士”和“淑女”们却紧抓着她是妓女这一个污点而鄙视她,嘲笑她,甚至作贱她。甚至在羊脂球屡次救过他们之后,那些绅士淑女马上翻脸不认人。这无疑是具有极大的讽刺意义的。法国资产阶级的自私与卑鄙龌龊行径于此可窥见一斑。
一部小说,就是一个社会大舞台。莫泊桑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展现了十九世纪末法国社会形形色色的众生相。通过阅读,我们似乎被带回到了那个世纪,生活在这样一群人物之中,亲身经历了他们的喜怒哀乐。
在莫泊桑大师笔下,我能读到他对贵族们寡廉鲜耻的抨击;对小资产阶级爱慕虚荣风气的讽刺,对拜金主义丑恶嘴脸的鄙视和对穷苦人民悲惨命运的同情,还有他浓浓的爱国情怀。莫泊桑的行文特点,正是那种敏锐的捕捉生活的能力,在平凡的小事中发掘出发人深省的篇章,他不像老师福楼拜那样思维缜密,也不像同时代更胜一筹的左拉那么睿智,但是他的文章短小精悍,包罗万象,讲故事就是讲故事,既不是为了表现某个主题,也不借题发挥,长篇大论。他总是带着市民意识和平常心,无论从创作思想上,还是创作风格上,他都独树一帜,制造出“众生相”的一个个精品,如果你有时间读一读,一定会有不少收获。
莫泊桑出生的时候,正赶上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作家中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巴尔扎克逝世,就像是说好的要进行接力赛似的,走了一个浪漫文学派的巨擘和写实小说创始者的巴尔扎克。来了一个“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天佑文坛,才能在近代文学史上留下如此辉煌灿烂、永恒不朽的一页传奇!
莫泊桑从事写作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却完成了数量惊人的作品,光是短篇小说便多达三百多篇。而其写作的范围更是包罗万象,只要是与人、与社会有关的现象,都在他的作品中出现过。最让中国读者熟悉且记忆深刻的要算他的《羊脂球》,当然他的《项链》《首饰》《在一个春天里》《修椅子的女人》等作品也为中国读者所熟悉。在这些作品中,莫泊桑以相当优美的文字、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带着讽刺戏谑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作为社会底层的穷人和作为社会上层的贵族之间的不同的心灵。不仅如此,他还源源不断地以戏谑的笔法处理不同阶层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揭露人性的惨痛无奈、生活的卑微假面和资产阶级的伪善道德观念。
莫泊桑是一个文学天才,他十三岁就开始写诗,二十五岁就开始发表短篇小说。他短暂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学作品。但是,天才和凡人是有距离的,天才再谦卑,也无法改变他们与众不同的天性。他的心智如此澎湃,思想如此敏锐,又如何能找到可以与之推心置腹地无话不谈的庸人呢?他很孤独、很焦虑。这一点在他后来的作品中体现了出来。这种不可自拔的孤独和焦虑最后毁灭了他,使一颗璀璨的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了!
拜读莫泊桑的一生和他写的作品,我深刻感受到他的生命动能是如此迷人,他的文笔、他的敏锐、他的真诚都显示着他的才华!他是何等少见的天才!他的迅速崛起又快速陨落,让人唏嘘不已。这让我想到了一个问题——这就是社会和家庭如何保护天才。使他们有稳定的生活和家庭关系,使他们能够安心的创作,而不被荣誉、欲望和内心的焦虑所压倒。那么,天才的作家可能会留下更多精美的作品。也许有人会说我这只是个人美好的愿望,要实现是在太难了。但是,我们在世界的历史长河中,也发现了一些长寿的天才,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有信仰、有稳定的生活,长寿,而且有持续不断的卓越产品出现。比如《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托尔斯泰,他活到八十二岁;再比如《汤姆历险记》的作者马克吐温活到七十五岁。
天才需要稳定,有稳定的生活和稳定的情绪,才可能将内在的睿智源源不断地表现出来。有稳定的人际关系才能减少焦虑;有稳定的两性之爱,才能有清醒的心智创造出更多更棒的作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名学生的家长,我多么希望中国的年轻一代能够出现一些天才的文学家和科学天才呀!但是我又不断地问自己:我们准备好了吗?我们能够为天才的出现提供稳定的生活条件和健康的人生指导吗?因此,我以为整个社会都应该提供适当的渠道,使天才有安静舒适的生活,有足够的社会关爱。这样可以使“天才与疯子”之间那一条线,永远不被跨越!
在西方,心理学家称天才为“The gifted”。Gift的意思是礼物,换言之,天才原本意思是“上帝特别给智慧的人”,也就是上帝给平凡人的“礼物”。因此,天才人物就会在某些方面得到上帝的青睐,比普通人更加出色。但是别忘记从属灵的角度看,圣经上说明了一种神与人之间的互动原理“多给谁就向谁多要”,上帝给天才特殊的才华,就要求天才多付出。有更好的表现。如果天才用上帝给的“礼物”去浪费生命,去任意放荡,就等于破坏了与上帝的关系,因而就会失去上帝的祝福。
在中国天才被称为“天赋”,也有上天赋予的才能之意。如今,我们经常说天才是“先天才能加后天努力”。无论怎样定义“天才”这个词,有一点是确定的,“天才就是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有特殊能力”的人。在青年人中确实有一部分“天赋”较强的人,加上现在家庭教育的现代化,每一个家长都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家”。小音乐家,小科学家,小画家……比比皆是。
历史上,确实有一些天才人物,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表现出异乎寻常的优秀才能。比如社会学家韦伯,十二岁就能绘出欧洲历史的地图;十八岁入海德堡大学和大师辩论;二十五岁获得博士学位;三十一岁任教授。再比如爱因斯坦,十一岁便精通了大学物理,学会了拉丁文、希腊文,又会拉小提琴;十六岁精通微积分;二十六岁提出“相对论”,从此改变了物理学界和科学应用界。再比如莫扎特五岁就做出协奏曲;八岁写交响曲;十岁写歌剧。莫泊桑更是世界少有的天才作家,如果他多活几年,将会给人类留下更多的文学瑰宝。
但是,一般人很难注意到,“天才”们都很孤独,由于他们过人的聪明才智,他们太聪明,聪明到没有什么人能和他们分享的程度,他们难有知音,不被了解。他们很难和同龄人交际和沟通,因此内心十分焦虑,遇到心理问题不能尽快地解决。于是,严重的时候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或是寿命。精神崩溃似乎是他们的宿命。这一点,我们那些拼命要把孩子培养成“天才”的家长们根本就没有想到。看看历史上的一些天才吧,韦伯三十四岁精神崩溃;莫扎特三十五岁就去世了;贝多芬只活了三十一岁;萧邦只活了三十九岁;画家梵高三十七岁自杀身亡……
可见,“天才”和凡人是有距离的,天才的心智如此澎湃,他们思考的如此敏锐,他们难以和平凡人推心置腹、无话不谈,因此“天才最大的痛苦就是人际关系问题。”如果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他们就能够健康的活着,从事他们的研究工作,甚至可以成为长寿老人。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天才也要接地气”。天才不仅要学会与普通人沟通,还要学会和其他“天才”沟通。除此之外还要有信仰,讲究个人的品德修养。这样,“天才”才能克服内心的焦虑,使“天才与疯子”之间的那一条线,永远不被跨越。比如上面谈到的托尔斯泰和马克吐温,他们都是基督教徒,都笃信上帝,有规律的生活,有知心的朋友和关心他们的家人,有稳定的人际关系和个人情绪,所以他们才能如此长寿、如此有成就。
联系现实,当我们被家人和老师当做“天才”培养的时候,当我们发现自己确实有些“天赋”、有些与众不同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倾述和沟通。要与自己的亲人和同学沟通、与同行沟通。我们还要严于律己,培养自己美好的品德,多做善事、追求内心的平安、平和。这样有利于我们的事业成功和身体心理健康。我们都知道马克思是一位“天才”的经济理论家和哲学家,但是他不孤独,他有理解并永远无私支持他的恩格斯和燕妮。有一大批工人运动的领袖人物,他们能够理解马克思的主张和理论,所以,马克思才成功地完成了资本论的写作,完成了那么多的鸿篇巨著。马克思的理论是工人的理论,他有知音。有人可以沟通,因此他不但事业成功,做人也是成功的。
掩卷思索我们的教育体制,看看我们被高考之鞭追赶着的中学教育,很难想象能培养出像莫泊桑那样的文学天才,我不由地想疾呼一声,改革旧的教育体制已经是时候了。中国文学要在莫言之后有更精彩的巨星出现,有赖于大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作者简介:张凤英(网名太行飞剑),毕业于厦门大学,副教授,河北阜平苍山村人,现为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江山文学网签约作家,在中国作家网、起点中文网等网站发表长篇小说,短篇作品主要发表在《奔流》《草原》《荷花淀》《五台山》《河南文学》《参花》《枣花》《河南教育》《胶东文学》《千高原》《今古传奇》《渠江文艺》《齐鲁晚报》《燕赵都市报》保定广电网等。
编辑:刘学光
壹点号 烟台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