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怎么写《大漠青春读后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9 23:56

怎么写《大漠青春读后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大漠青春》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作品背景": - 首先要了解《大漠青春》的作者、出版时间、作品类型等基本信息。 - 了解作品所描述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
2. "阅读作品内容": - 仔细阅读作品,尤其是作品的情节、人物、主题等核心部分。 - 记录下自己对作品中的亮点、感动、疑惑等。
3. "思考作品主题": - 思考作品所传达的主题思想,如青春、成长、奋斗、爱情、友情等。 - 分析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心理变化。
4. "结合自身经历": - 将作品中的主题与自己的经历、感悟相结合,增强读后感的真实性和深度。 - 可以谈谈作品对自己的启发和影响。
5. "注意作文结构": - 开头:简要介绍作品,引出读后感。 - 主体:分点阐述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如对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的看法。 -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作品对自己的影响。
6. "语言表达": - 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避免干瘪、平淡的叙述。 -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文章更具文采。
7. "注意篇幅和

《大漠青春》:声声唱响那西部支教的保定故事


梆子老调“两下锅”,“保定有戏”的又一力作——

《大漠青春》:声声唱响那西部支教的保定故事

该剧计划于9月28日在关汉卿大剧院首演


《大漠青春》紧锣密鼓排练中。

排演场景

戏曲主角左庆龄在表演。


□保定晚报记者 袁阁 苏兰生

这是一部闪烁保定精神的戏曲,再现了保定学院一批品学兼优毕业生,志愿到遥远新疆且末县支教的真实故事。

这也是一场品味保定文化的大戏,由老调和梆子“和声”排演,自始至终飘着一座古城的独特音韵。

这台戏曲,就是由保定艺术剧院河北梆子一团排演的《大漠青春》。9月13日,在这台戏曲即将搬上舞台之际,记者到该团探班演职人员和排演场景,沉浸式体验了这出保定大戏的厚重和深意。

一台保定味戏曲

透出厚重底色

锣鼓铿锵,唱腔高亢。

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位于长城大街的梆子一团大院。在排练室外,一声声富有穿透力的唱腔入耳,顿时让人沉浸到大型河北梆子现代戏《大漠青春》的紧锣密鼓排练中。

《大漠青春》取材背景,透着极为厚重、励志和温暖的底色。2000年,保定学院15名品学兼优的毕业生放弃用人单位的录用和继续深造的机会,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前往且末县任教。22年来,他们将青春和汗水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点亮了大漠戈壁的烛光,也让各自的人生充满希望、更有意义。

到且末县之前,这批毕业生谁都没有去过新疆,甚至不知道且末县在哪儿,但他们或多或少都听说过西部的艰苦。他们没有犹豫,毅然前往,想把知识传授给更渴望知识的孩子们。穿行望不到尽头的大漠黄沙,没有一个人回头。并且在之后的22年里没有一个人离开,就像一棵棵胡杨、红柳一样,最后在那里顽强地扎下了根。

由梆子一团排演的此台现代戏的剧情,本着记录中国青年伟大实践与时代进步的初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一段段感人的情节和生动的表演细节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激励青年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进取精神。

在排练现场看到,本台戏曲有演有唱,用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保定老调和河北梆子两种唱腔演唱,用时125分钟。剧中有一段情节,讲述保定学院薛桂茹、唐国庆、陈丽、海洋、苗苗等毕业生远赴新疆且末任教,保定学院教师韩淑琴一路护送,顺利抵达。然后,在这座大漠深处的天边小城,师生依依惜别。排演场景让先睹为快的探班记者为之动容。

该剧还用一些场景,表现且末中学校长对支教毕业生的关怀爱护,感人的故事设计,一步步加深支教毕业生与学生、学生家长的感情,最终与学生逐步建立起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编剧王景恒介绍说,“师生感情真挚动人,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也是该剧的一大亮点。”

一遍遍排演

把“最好”献给舞台

上午11时的排练室,《大漠青春》导演马海燕和唱腔设计孟全胜在悉心指导青年女演员左庆龄,气氛严肃。“手的动作要到位,注意表情……”对于艺术,马海燕追求完美,她说:“真诚、真实、真挚,是我们创造人物形象的灵魂。”

按计划,《大漠青春》将于9月28日在关汉卿大剧院首演。现在,60多名演职人员紧张地一遍遍排演、一次次修改、一个个合点,只为向观众呈现精彩,将力作献给最好的舞台。

2022年7月13日,梆子一团开始排练这台戏曲。梆子一团团长刘麦穗说:“这台戏曲已创作两年,去年立项申报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的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成为当年省内第一个获得资助的项目。”

细腻动人的演出,来自深厚、真实的生活。排练中,梆子一团经常连线远在且末县的人物原型,通过深入交流,力求准确还原人物。同时,由于受疫情影响,家住石家庄市的一些艺术指导老师每天通过手机视频,指导演员们的唱腔。刘麦穗说:“距离演出越来越近,我们也越来越紧张,双休日从来没休息过,经常排练到晚上9、10点钟。”

尽管,已排练过数十次,演员左庆龄仍觉得有些细节,需要更准确地把握,才能体现清澈的爱。“戏曲中基本上每场都有我的戏份,在台上一站就将近两个小时。”这对左庆龄挑战不小。

《大漠青春》融合情景、人物寄语、歌咏互动等表现形式,演出班底力量强大。马海燕是国家一级导演,王景恒是国家一级编剧;在演员阵容方面,国家一级演员、保定老调“王(贯英)派”传人韩文梅倾情加盟,再现保定老调风采。刘麦穗说:“为什么本台戏曲采取河北梆子和保定老调‘两下锅’,是因为老调是咱们保定的特色剧种,我们特意在戏的一头一尾着重添加上保定老调。”

除演员声腔的“两下锅”,本剧还适当借鉴新疆曲子剧、民歌等音乐元素。根据剧情需要,还通过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坚韧的红柳和遒劲的胡杨,结合人物服饰,刻画人物性格,营造诗情画意场面,带给观众感官的艺术享受。

一年一台大戏

向全国高唱“保定有戏”

文艺精品,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保定有戏”已成为打造保定“六有”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

古城保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岁月流转中积淀了深厚而多样的文化,保定老调、京剧、评剧、河北梆子、高腔、北昆、丝弦、秦腔等30余个剧种广为流传,剧团多、名角多、票友多、观众多,一大批优秀名家在此孕育。如今,结合时代需求,正全力打造“文化保定”。

“我们的演员对戏曲事业都是由衷地热爱,不仅业务精湛,还特别能吃苦,以前送戏下乡,一走就是几个月。”谈起团队的敬业精神,刘麦穗以同事为荣,“在刚落幕的第五届保定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我们在徐水区和清苑区设了7个演出点,每天演出两场,一共奉献了14场大戏,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

近5年来,梆子一团佳作不断,一年一台大戏。从2016年开始,创作的《老邻新居》《辣椒情缘》《燕赵风骨杨继盛》《甜水湾》《红二师》等相继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大漠青春》首演后,我们还要到北京市、石家庄市去巡回演出。”刘麦穗信心满满地说。

快至12时,排演仍在继续——

“沙漠的那边是什么?”快到剧终时,演员向观众发问。

最后的齐声是:“方寸讲台一团火,燃烧的激情正蓬勃。绘就青春的颜色,装点我和我的祖国……”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演员铿锵的声音,也是人物原型的响亮作答。

本文图片由袁阁 苏兰生 崔立辉 摄

冯毅:大漠逐星,青春无悔

在成都的繁华烟火之外,有一个人将青春的热血倾洒于大漠深处,他叫冯毅,一位两度担任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开舱手的英雄。

当同龄人在都市的霓虹灯下穿梭,享受便捷与安逸时,冯毅毅然投身航天事业,奔赴荒无人烟的大漠。那里,风沙是常客,恶劣的自然环境时刻考验着身心。夏日骄阳似火,地表温度飙升,仿佛能将一切融化;冬日寒风刺骨,冰冷的空气如利刃般割在脸上。但冯毅和他的战友们从未有过退缩之意。

18 年,这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时光。他经历了 70 多项挑战生理、心理极限的搜救处置科目考核训练。每一项训练都如同一场艰难的战役,负重长跑,直至双腿灌铅般沉重;模拟失重,身体在悬空状态下承受着眩晕与不适;野外生存,在缺水少食的绝境中寻找生机。这些训练不仅锤炼了他的体能,更磨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

为了那开舱的一瞬间精准无误,冯毅在平日里对着模拟舱反复练习,细抠每一个动作细节,从手势的幅度到脚步的移动,力求完美。他深知,这看似简单的开舱动作,承载着航天员的安全与航天任务的顺利推进,容不得半点马虎。

在神舟飞船划破苍穹、驶向宇宙的壮丽征程中,冯毅虽身处幕后,却至关重要。当飞船成功返回,舱门开启的那一刻,全世界聚焦。他稳健的双手、从容的操作,让航天员们顺利踏出舱门,拥抱祖国大地。他用行动诠释着航天精神,将个人的青春梦想融入祖国的航天伟业。

冯毅的青春,没有都市的喧嚣与繁华,却有着大漠孤烟下对星辰大海的执着追求。他远离家乡,扎根边疆,与数以万计的航天人并肩作战,年复一年,用坚守助力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刷新纪录,创造新的辉煌。他是成都的骄傲,更是青春逐梦路上熠熠生辉的榜样,激励着后来者向着浩瀚宇宙、向着未知领域奋勇前行,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绽放光芒,书写无悔青春。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