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5-20 08: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王子与贫儿》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作品背景": - 首先,要了解《王子与贫儿》的作者、创作背景、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等,这有助于你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2. "梳理故事情节": - 在写作之前,应将故事的主要情节梳理清楚,包括王子与贫儿的身份互换、他们的经历、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等。
3. "分析人物形象": - 分析王子和贫儿这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成长变化以及他们的互动,思考他们各自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4. "挖掘主题思想": - 思考《王子与贫儿》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比如善良、同情、诚实、身份的虚伪等。
5. "结合自身实际": - 将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与你个人的生活经验或感悟相结合,使读后感更加真实和有说服力。
6. "注意文章结构": - 一篇好的读后感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 引言部分可以简要介绍作品,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疑问。 - 主体部分是对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可以分点论述,每点都要有论据支撑。 - 结尾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可以重申自己的观点,或者提出对未来阅读的期待。
7. "语言表达":
《王子与贫儿》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这是一部童话讽刺小说。这部作品在马克吐温看来,是他最满意的作品之一。经过错位的两个孩子,最终回到自己的位置,从而获得了成长。
《王子与贫儿》讲述的是贫儿汤姆小时候在安德鲁神父那儿听到关于国王和王子的故事,对其非常神往,想要见真正的王子一面。有一天,他来到翠林庄,终于看见了真正的王子,而当他被卫兵呵斥的时候,王子挺身而出救了他,并他去皇宫。来到皇宫以后,他像王子讲述了他的生活,王子听了非常感兴趣,于是要求两个互换衣服。王子出宫门去垃圾大院玩,而汤姆则留在皇宫等王子回来。
其实,这样的冒险故事儿童都非常喜欢。因为冒险和好奇心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而这种好奇心促使他们勇敢地走向未知。而这种对未知的探索,既新鲜又刺激,引导着孩子们一步步地走下去,从而获得性格上地成长。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部作品,看看《王子与贫儿》里面的人物在错位下,性格的发展塑造。
1
贫儿汤姆的出生环境和性格
每个人的出生环境是无法选择的。贫儿汤姆出生在垃圾大院。垃圾大院的孩子们是什么样的性格呢?他们每天受贫穷所累,怨天尤人,打架斗殴,乞讨行骗。即便安德鲁神父想要教他们知识,他们都会觉得没用,都不愿意去学。在他们的性格里,愚昧和无知是最大的特点。
因为他们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的,学了知识反而让他们在垃圾大院中变得突兀,故而除了汤姆,没有人愿意同安德鲁神父学习。他们对待那些稀奇的学问方法是嘲笑。
而汤姆就出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家中带他有六口人,生活来源完全依靠母亲和姐姐乞讨,父亲和祖母天天买醉,醉了就以打家人为乐。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人很难不被同化。但汤姆很幸运,因为他遇到了善良正直有爱心的安德鲁神父。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安德鲁神父教给他读书识字,借书给他看,还教给他一些正当的行为及拉丁文等,从而形成了汤姆诚实、正直,善良的性格。
王子爱德华的出生环境和性格
相比贫儿汤姆出生时的四面楚歌,王子的出生举国欢庆。
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全英国的人都在欢迎这个孩子。大家早已热烈地渴望着他,期待着他,并且为了祈求他的诞生而向上帝祷告,因为他现在一旦真的出世,全国的人就几乎是喜极若狂了,连稍稍相识的人都互相拥抱,互相亲吻,同声欢呼。……
而因为王子出生环境的不同,学习的知识不同,从而形成了王子高傲,固执,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的性格。
他们一个出生在这个世界的最底层,每天都为最简单的吃饱而发愁;一个出生在这个世界的最顶端,什么都有人伺候看护,而他却满不在乎。
贫儿能够从安德鲁神父那里学到知识是幸运,而对于王子来说,学习是一种常态,他生下来,就要学习。
王子虽然出生高贵,但他毕竟是个孩子,对于他不知道的事情都有好奇心,故而他一听到贫儿汤姆说道自己平时都在玩的事情,既好奇又新鲜,迫不及待地想要去体验。
汤姆虽然出生低贱,但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关于王子,以前听安德鲁神父讲过,从书本中看过,但听过看过是一回事,自己真正的体验又是一回事。
在孩子的性格里,他们看待事情和问题都只会考虑好不好玩,有不有趣,至于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这个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
故而,两个人都对彼此的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交换身份的事情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2
王子的原生性格在环境中发展变化
王子的原生性格是高傲和固执的。他高傲的来源是他出生在皇宫,他身份是皇太子,他有这个本钱高傲。在皇宫中,他的话就是圣旨,没有人违抗。故而也形成了他性格中以自我为中心,非常固执的一面。
他高傲的性格表现在他无论身处何种环境,他都没有忘记自己是皇太子的身份。当他刚出宫门,就受到了卫兵的一巴掌,如果是底层人物,一般都会吓得连连道歉或者逃走,而他却义正辞严朝着卫兵嚷道,我是皇太子,我的御体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你竟敢动手打我,我要处你绞刑。
哪怕进了垃圾大院,他也是以天生高贵的神气说,好孩子们,去告诉你们的所长,就说皇太子爱德华要和他谈话。
他这样说话,让人觉得可笑。但是在可笑之余,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的诚实,他之所以这样说话,是因为他诚实。他没有因为环境而遮掩,而是勇敢的大胆的说出自己的身份,虽然这会招来嘲讽和嘲笑。
当他想要进皇宫,证明自己身份,书中写到:他们开始辱骂和嘲笑他,故意逗他更加愤怒,更加使他们开心。可是他坚持着不动,以十足的皇家气派对抗着那群暴徒。他大声喝道,我再给你们说一遍吧,你们这群无礼的恶狗,我是皇太子。我现在虽然举目无亲,没有人给我说句公道话,或是在我困难的时候救救我,可是我决不让你们赶走,还是要坚持站在这里。
在展示他性格特固执的同时,也表现了他性格中勇敢、诚实的一面。
没有人愿意相信他,没有人愿意听他讲,他们都把他看成一个疯子,脑袋有点神经样的孩子。
但残酷的同时,温暖总是相伴相随。王子虽然遭受了嘲讽,受到了毒打,但有安德鲁神父,母亲,亨顿等人帮着他,让他在感受这个世界的冷酷的时候感受到了温暖和爱。
这也给他性格带来了善良的冲击,正义在他心中时时涌现,他内心对这些帮助他的人长长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比如他感动汤姆母亲为了保护他,承受了父亲的拳头。他一改平时高傲的一面,勇敢地喊道,你不用替我吃苦头,太太。让这两个畜生尽管在我一人身上打个够吧。而在之后,他用他很高贵的,王子派头的口吻向她道谢,请她去睡觉,把他的苦恼忘掉。
比如在后来地逃亡中,遇到亨顿。亨顿即便不相信他,也配合他的演出,只为了让他好过一些。当他听到亨顿的故事以后,发现亨顿是受了无耻的陷害,他说,凭主的十字架起誓,我一定要为你申这个冤。
还有后来亨顿替他受了鞭打,他在亨顿耳边说把他升为伯爵。让人感觉荒唐又可笑,但在他内心里,却是诚实的,因为这是他能给与亨顿最大的回报了,那就是他作为一个国王对救过他的人的承诺。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让王子的性格在环境中发生冲撞,让人在看到他固执,高傲的性格同时,也看到他善良,正直,勇敢的一面。说明孩子在最开始的时候,性格看上去没有那么复杂,表现出了某种单一性,但随着环境的变化,以及接触人物的增多,他的性格显示出了多面性和复杂性,从而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真实可信。
贫儿汤姆的性格在环境下的发展变化
贫儿汤姆的性格正直善良诚实。在当他进入皇宫以后,因为自己不是真的王子,他变得害怕、卑微、不自信。
但随着日子的深入,慢慢的他习惯了这种富丽奢侈的生活。他甚至觉得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当国王,做全国人民的偶像。他忘记了在外的王子,忘记了自己曾经的生活,忘记了自己的母亲和姐姐。沉醉于其中。
虽然如此,他内心却是非常矛盾的,想要继续装下去,所以面对他母亲的相认,他否认,逃避,他说自己不认识这个女人。但他最终无法逃过内心的谴责,他终于承认,在别人口中的疯婆子就是他的母亲。
当真正的王子站出来,指出他是假的时候,他内心的善良和正直最终战胜了他内心的迷失,他承认对方是国王,并且还帮助引导他找到玉玺。
马克.吐温把这种矛盾的心里细腻地描写出来,先是否认,然后承认,让人看了,不自觉的为汤姆捏了一把汗,要知道,承认就意味着这美好的生活从此远去,他将回到那个贫穷的家中,面对得不是尊重,而是打骂。
虽然有所犹豫,有所迟疑,但悔恨占据了他的心灵,书中这样写道:汤姆脸色渐渐发白,而且越来越白得厉害,一阵不断地逐渐加深的苦恼和沮丧的情绪笼罩着他的心灵,笼罩着他那懊悔不安的良心。
其实哪怕是大人,面对这样的取舍,我想都很难做出决定,但汤姆的正直和善良让他从自己的悔恨中挣扎出来,他承认自己是那个乞丐,承认自己不是王子不是国王,承认对方才是。而他的勇敢,我想,是大人很难做到,却是所有孩子都愿意看到的。
我记得生活中有件事让我印象深刻,是说有个孩子捡到一个包裹,里面有好几万块钱。孩子内心也有过挣扎,想要拿点占为己有的念头,但最终,他还是把包裹送到了警察叔叔手中,然后还给了失主。
有时候,不是这个事情做得有多么高尚,而是在孩子的心灵里,留存着美好善良正义。
3
马克.吐温在1880年3月中说道关于《王子与贫儿》,他的旨意是要指出法律极端残忍的实际意义。
故而在书中,多处采用对比手法,通过王子和贫儿错位下的生活,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统治者和劳动人民在生活与人性上的尖锐对立。
环境的对比:王子来到汤姆的家中,床给了父亲和祖母,而剩下的地板都是给母亲、两个姐姐和他的。作者形容这个家是“又小又破”“作呕”“狗窝”,说明生活环境的恶劣,简直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
而皇宫是什么样的呢?作者用了“高大华丽”,屋里的陈设都是大块的黄金做的,上面还有图案,是本汶努图的作品,从而使这些家具成为无价之宝。
还有服装上的对比:王子第一次见到汤姆,汤姆告诉他他们都只穿一件衣服,因为他们没有两个身体。听到是不是很搞笑。因为没有两个身体,所以只穿一件衣服,好笑之余也有点悲哀。而皇宫贵族他们呢?作者用了“华丽、耀眼、千变万化的色彩,奇景,金银线镶边”等等来形容衣服的多样和华丽。
生活上的对比:王子在流浪途中,听到了他们的声音,他们的地被人家夺去变成了牧场,他们无家可归,只好流浪和挨饿。他们到外面讨饭吃,可是饿肚子在英国也算是犯罪——于是他们脱掉了我们的衣服,拿鞭子打着我们走过三个城市游街。他的妻子死了,孩子也饿死了。对于穷困的老百姓来说,他们把自己的生活之地称之为地狱,而一个亲人的去世,是从地狱里得到了解救。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的眼泪不知不觉的流了下来,他们过的是什么日子,猪狗不如的日子,是水深火热的日子。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等待人民的,是死亡,而且只有死亡。
王子看到这些后说:从今以后,皇上的法律就是仁慈的法律,再也不是血腥的法律了。
他的声音,道出了作者的心声,同情劳苦大众,更希望上层阶级能够看到这些,改变这些,废除这些可怕的法律,还劳动人民一个安稳和谐的家。
而爱德华王子通过错位后,回到皇宫后当上了一位仁慈的国王,为民做了许多好事。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本虽然是童话讽刺小说,可在作品中,却处处都写出了现实生活。没有说教,有的是作者通过两个孩子的错位,让上层的爱德华王子看到了法律的恐怖,从而在人物与不同环境碰撞中找到正确的方法,善待劳动人民。
无论是爱德华王子也好,还是汤姆也罢,他们都是马克.吐温心目中最美好的儿童形象。虽然他们也有着自身的缺点,但他们在人物与环境的碰撞中,在自身与自身的碰撞中,都做出了正确地抉择,体现了人物性格美,从而使作品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者:马克·吐温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
定价:32元
状元卡价:22.4元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马克·吐温对历史幻想小说的首次尝试。故事背景在16世纪中叶的英国,主角是英王亨利八世的儿子爱德华王子和经常受父亲虐待的贫儿汤姆。他们不但在同一天出生,甚至还有着相同的容貌。两人在一次偶然相遇后,出于对彼此生活的好奇,互换了衣物。自此,汤姆战战兢兢,开始了梦想中的宫廷生活,爱德华则历尽艰辛,踏上了曲折的回宫之路……
新华书店新书咨询:0738-8214199,0738-8289919。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