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5-20 22: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公务员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读后感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想表达的主题。是围绕公务员的职业特点、工作性质、职责使命等方面展开,还是关注公务员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明确主题有助于使文章更有深度和针对性。
2. 突出个人观点:读后感不同于书评,它更多地反映读者的个人观点和感受。在作文中,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如对公务员职业的看法、对公务员制度的评价等。观点要鲜明,有理有据。
3. 适当引用原文:在论述个人观点时,可以适当引用原文中的关键语句,以增强说服力。但要注意,引用内容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文章的整体结构。
4. 结合实际案例:在阐述观点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生动性。案例可以是公务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取得的成就,或者是社会对公务员职业的认知等。
5. 展现情感色彩:读后感是个人对文章的感悟,因此,在作文中要适当展现自己的情感色彩。可以表达对公务员职业的敬佩、对公务员制度的担忧,或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等。
6. 注意文章结构: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应具备清晰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正文部分阐述
为公务员说几句好话被喷惨,结合《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谈谈偏见和差距
小编昨晚在《今日》中写了一条微,内容是针对近期公务员“降薪”的呼声讨论,虽不深入,但尚算两不偏帮,肯定中带有否定,否定中亦有肯定。
此条微一夜间成了爆款,10万+的阅读量,近五百的评论,数据还在持续增长。
在这几百的评论中,绝大多数的网友都是疯狂开喷,攻击公务员薪酬高,应该降低,至于低到哪里,各有各的意见。
而其中有几条尚算两不偏帮的理性评论,被淹没在茫茫话语中,无人点赞,无人回应。
小编留意了近期关于公务员“降薪”的相关微,下面的评论和小编这一条微相差无异,甚至有个别评论更加言辞犀利。
看着这一条条微,小编深深感叹,偏见确实一直存在在社会中,社会贫富的差距越大,这种以偏概全的思想便越多。
小编想起最近阅读了余华的《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深深感叹余华先生所写不无道理。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是余华的一本随笔,是他自2003年以来的首部杂文集。这本书无所不谈,从政治到生活,余华先生都用最温柔的声音告诉我们,我们的社会固有的病灶是什么,对时代进行了由外而内的深刻反省。
从小编在看到的种种声音,到《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从前几天颇受争议的《后浪》,到卖肾还债丧失劳动力却不后悔的小伙子,小编深深感觉到,有些人乐于赞美生活的多姿多彩,而有些人却只会看到眼前的不幸,积极的人善于品尝生活中的阳光和风雨,而负能量的人仅仅只会埋怨。
国家在飞速发展,我们从落后贫穷走到富强,仅仅只是用了七十年。
可这让人惊讶的背后,藏着巨大的贫富差距。
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而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380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6401元。
这只是平均数字,若换成现实,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确实差异巨大,他们的生活及目光均隔开数个层次。
余华在随笔中向我们说道,贫富差距拉大,带来的是文化的断层。区域间收入、教育等等不平衡,让民众心理不平衡,甚至连梦想都不平衡。
在书中有一个例子,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央台在六一儿童节采访全国各地的孩子,问他们儿童节最想要得到什么礼物,一个北京的男孩想要一架真正的波音飞机,一个西北女孩却羞涩地说她想要一双白球鞋。
从飞机到球鞋,梦想的差距竟然拉得如此之大,社会生活的不平衡带来的是心理诉求不平衡。
但在这样巨大的不平衡中,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努力缩短不平衡的差距,但有的人却没有办法看得如此长远。
生而为人,我们能够追求的平等不应是财富和地位,而是人格的平等。
看别人好,而自己心生不忿,这是目光短浅者所拥有的思想,而积极向上的人总会默默努力,学会“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样的人除非运道极差,否则都会过得比较好。
如近段时间颇有争议的《后浪》所说: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与否定,内心强大的人毫不吝啬赞美与鼓励。
在视频之下,遍说自身艰辛,“不配”做后浪的人比比皆是,而积极阳光肯定的人亦占半壁江山。
我们能看到,部分人仅仅关注自身,一旦将网络套用到自己身上,便产生巨大的不平衡心理,但从未想过应该去改变和提升,而生而优越的人则有习惯嘲讽和乐于赞美的两极分化。
“一样米养百种人”,我们在差距中的做法,决定了我们在差距中所站的位置。
回到事情本身,小编这次写的关于公务员“降薪”的微,遍观此类消息,我们能看到的是大片的声讨。
有此等现象出现,原因颇为复杂,一是人们对公务员、教师、医生、银行从业人员等职业的偏见,用陈旧固化的印象以偏概全,二是网民文化水平的参差不齐,带来看待事情本质的能力高低不一。
还有诸多因素,小编见识不够,不敢妄议。
人活在世上,每个人的心理或多或少有所差异,即使是同等教育的前提下,也不是每个人都那么理智。
现实生活中让我们焦虑的事情太多了,有房贷、车贷压力的人已经是比较幸福了,有许多人连这样的压力都不能拥有,他们为“活着”奔波,对中高收入团体既有渴望,亦有痛恶。
前段时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里面统计出9.04亿网民中,仅仅有27.6%的网民群体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而剩下的72.4%网民群体(约6.5亿人)收入不足5000元。
当时小编十分惊讶,在北上广深5000元是比较低的薪酬,小编身边的人大多数都在收入5000元以上的群体当中,但他们依旧过得艰辛。
后来一段时间,小编跟着团体参与了数天的扶贫工作,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浅薄。
贫困户中有劳动力的大多数都脱贫了,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以及思想落后的懒汉。
在有国家扶持的情况下,意识高的老人家会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活,住的房子也会收拾得干干净净,小编看到他们依旧过得十分勤俭,言语间都是充满了感激。
但依旧有手脚双全,有力气有能力的懒汉处于贫困之中,他们不停地要东西,一天到晚不干活,埋怨得到的太少,怨恨别人过得幸福。他们的房子四处是垃圾,关门闭窗,屋子里一片难以言喻的味道。
如果没有扶贫,小编想象不到这些人会过得怎么样。
社会确实如余华所说,有弊病,但我们不应该去埋怨这些弊病,因为每个人都有社会责任,社会之所以这样,正是一个个你我所造成的。
在吃饱穿暖之前,少有人会思考关于人生,关于社会的事情,所以小编认为,去包容那些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想,去缩短这些差距,是我们应有的社会责任。
大家想想,我们在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国家大事,而贫困地区的人们想到的仅是今年天气好不好,农作物能不能有个好收成。
这就是差距,也是我们要努力去改善的。
人穷就要多读书,这是我们所知道的真理,我们也拥有这种机会。
小编有幸生于这个年代,得益于较好的教育机会。九年义务教育是个好政策,它保障了绝大多数孩子上学的权利。
然而仅仅是上学是不够的,我们要做的是多读书。
在工作之后,每天都读书的人有多少?
“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亚马逊中国发布“全民阅读报告”:
“2020全民阅读大调查”受到众多读者的关注与支持,自3月27日上线后的一周时间内,共收到逾18000份有效问卷。
这18000份有效问卷都是爱读书的人填写的,对比14亿人民来说,这个数字就微不足道了。
近年来,爱读书的人比往年有所增长,但数据依旧微弱。
书是个好东西,俗话说读书明理,工作之后阅读并不是为了考试,更多的是为了明理。
在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中,我们总能找到一本能引起自身共鸣的书籍,而我们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在书中都有,前人会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办。
在这漫长而短暂的生命里,如何过得积极向上,如何过得丰富而有意义,在遍读群书后,我们都会有答案。
在一次次阅读感悟中,我们能理解从前所不能理解的事情,也能让社会的差距在我们的思想中慢慢缩短,我们能理解底层人民的艰辛和不忿,也能明白上层的努力和不屑。
这些种种不同的做法和思想,我们在理解之后学会包容,在包容之中激励自己做到理智。
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才会不停地前进,这使得我们过得更有意义。
朋友们,把书拿起来,用笔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在经典名著中畅游,逐渐地,我们会发现自己的负面情绪不再占据自身的思维,能够更理性地看待世界。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在理解这种差距后,我们将竭尽所能去缩小它,尽管力量微小,但在一个个你我微小的力量之下,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小编之言仅是自身所理解,虽有读书但并不算博览群书,见解中有不是之处,还请诸位耐心点出,小编愿意在讨论之中进步,感谢!
我是小慧#小慧问心#,希望我的文章能为您带来感悟!
2023年参加省考,一路过关斩将,有幸成为了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参加公务员工作半年以来,随着参与工作量的增加,对公务员工作也有了更多的实践和感悟。
一、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刚开始的工作中不求甚解,不求过得硬,材料交给领导,领导找出来很多问题:错别字、语句不通顺、前后有歧义,引用的文件不对应等。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上错一点、下错一片,长期这样下去对工作不利、对自身成长不利、对单位形象也不利。其实这是一个态度问题,与能力基本无关。所以,一定要强化精品意识、细节意识,时刻拥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养成严肃严格严谨地对待工作的习惯,绝不忽视任何一个细节,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要做就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把“严细实”要求贯穿办文办会办事的全过程,切实做到“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自觉杜绝“差不多”,追求最完美。二、按部就班,有条不紊运用到机关工作当中,就是要“今日事,今日毕”,每过一段时间就及时“回头看”,检查审视一下自己的工作,确保任务不拖延、事情不遗漏,杜绝工作拎不清、无章法、效果差。所谓“有条不紊”,就是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打乱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甚至影响一个人的成功和发展。机关工作往往人少事多,如果缺乏条理性,就会忙乱而效率不高、效果不好。做好按部就班,要统筹规划、有条不紊,不轻视怠慢眼前和当下的工作,把今天该做的做好,把明天要做的计划好、准备好,努力做到事不过夜、案无积卷,从容不迫、井然有序地应对复杂工作。三、执行有力,反馈及时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提高执行力,要有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的实干精神,要有及时反馈的意识和“划句号”的能力。事毕不回复,就像任务完成了99%,只有这1%没落实,虽然就差这么一丁点,事情却没有到位。实际工作中,不能等任务全部完成了才反馈,应该注意适时反馈、阶段性反馈,一方面可以让领导和同事放心,另一方面及时反馈情况又能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特别是执行中遇到困难、发现问题时更需要及时反馈,以便重新调整思路和办法,从而更好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做好基层公务员的工作需要很多技能和经验,相信随着我们工作的不断推进,技能相应会不断提升,经验也会越来越丰富。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我会把它体现到每一件工作的落实当中。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