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怎么写《好人好事的读后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21 21:56

怎么写《好人好事的读后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好人好事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确定作文的主题,即好人好事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或者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
2. 突出重点:在作文中,要突出好人好事中的重点,如人物的行为、事件的过程、所体现的道德品质等。
3. 结构清晰:作文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好人好事的背景和内容;正文部分详细阐述好人好事对你的影响和启示;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好人好事的重要性。
4. 语言表达: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好人好事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同时,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5. 举例说明:在作文中,可以适当引用一些具体事例,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这些事例可以是来自书籍、新闻、身边的人等。
6. 表达真情实感:在作文中,要真实地表达自己对好人好事的感悟和体会,避免空洞的说教。要用自己的语言和情感去打动读者。
7. 引用名言警句:在作文中,可以引用一些与好人好事相关的名言警句,以丰富作文内容,提升作文的档次。
8. 注意篇幅:作文的篇幅要适中,一般控制在600-800字左右。篇幅过长或过短

向上与向善——读《学习雷锋好榜样》

半个多世纪以来,有一种精神一直给我们力量,让我们坚守,构筑起我们的精神家园,这就是“雷锋精神”。《学习雷锋好榜样》一书(山东美术出版社),用30个雷锋故事,为我们树起通往精神家园的30个路标。

《学习雷锋好榜样》书薄情深,不盈70页之中能寓大道理,是一次讲好中国故事的积极探索,也是对传播雷锋精神的有益尝试。这本书的语言清新自然,配图像汉代画像砖一样,不求精致与全局,只截取一个最灵动的瞬间,或感动、或热烈、或凝思,总能给人传递无限遐想。30个故事像纪录片的镜头,不雕琢不溢美,讲述的是成长而非成名,成人而非成功,成材而非成才。

成长,而勿追逐“成名”。

每个时代的青年人都有自己的偶像。雷锋22岁的人生比太多人青春短暂,却比许多人浓郁深刻。他真实,他不是神;他温暖,他不是消费的对象;他伟大,他不容被调侃、被虚无。我们体会这样的生命密度:身在食堂就帮厨,路遇春耕就扛锄头,时间总能挤,本领要靠钻,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是以怎样的生命动能在短短的人生里积累了厚重的质量!这本书告诉我们,时代偶像从来不是容颜易逝的“小鲜肉”,而是拨动着昂扬生命强音的学习榜样。

成人,而莫只为“成功”。

这本彩色绘本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真实、普通平凡、乐观向上的青年形象。雷锋就像一个亲切的邻家哥哥,生活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用自己日积月累的日常简单举动,证明了伟大是从一步一步的平凡中走出,光辉是在一点一点的温度中积累的。雷锋身上那种带着时代特殊印痕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习惯,当然不能亦步亦趋地复制在今天的生活里,但他把助人当快乐的质朴,把为人当生命的品格,永远是一个时代最昂扬向上的风范。功名总归尘与土,经不住风雨冲刷;最终,天地间大写的人、古道热肠的人、行得端立得正的人,才是经得起历史淘洗和证明、具有正能量的人。

成材,而非急于“成才”。

一百多年前,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堂在呈递给光绪帝的奏章上写下两行字:“为天下储人材,为国家图富强。”“人才”二字当时还写作“人材”。“才”是有才能、有本事的人,“材”是可雕琢、可塑造的原料。两个字的区别,简单说,“成材”是通往“成才”的路,经过如琢如磨凤凰涅槃,“材”能成才。在本书中,我们读到这样的生动画面:雷锋钻研驾驶技术到痴迷,吃饭的时候还把脚放在桌子腿上,练习脚踏离合的动作;经常拎着一只小箱子,里面装着各类书籍,他说理论就像人生的方向盘;他为农民去施粪积肥,为灾区捐出所有积蓄,节约每滴汽油……可见,世上没有天然成才的道路,每一块平凡的材料,只有奋力升华自己,才能最终成才。

一个时期以来,有时看到人心浮躁、利欲熏心,不免感叹“雷锋叔叔不见了”;有时听到好人好事的消息,又欣喜于“雷锋叔叔回来了”;有时忧虑学雷锋的形式主义,于是批评“雷锋叔叔三月来四月走”;有时担心雷锋精神无法在下一代人心里扎根,终有一天会飘零,于是呼吁“让雷锋有常住户口”。但是,对雷锋精神的呼唤从来没有停止过,雷锋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奔向未来的希望。

如果你继续发问,那“希望”是什么呢?无数声音将:是向上的奋斗,是向善的奉献。那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那是华夏文明的血脉流淌,那是刻入我们灵魂的遗传基因。今天,我们乐于用一个名字来代表这种希望,让它更具体,更亲切——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

创造美好的精神家园,就要像雷锋那样,不断奋斗与奉献。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二十大代表风采丨裴春亮:为群众当好领头羊、做好服务生

新华社郑州10月3日电 题:裴春亮:为群众当好领头羊、做好服务生

新华社记者李文哲

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从人均年收入不到千元的省级贫困村,发展成为人均年收入超2万元的新型城镇化社区。十几年来,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与乡亲们一道,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太行山下的美好生活。今年,裴春亮光荣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裴春亮(中)到村民家里走访(9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屋顶光伏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发电350多万度,为每户增收1200元。老百姓的口袋就是这样一点一点鼓起来的。”说起村里的变化,52岁的裴春亮如数家珍,三句话绕不开致富。

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裴春亮自幼不甘于贫穷。在砖瓦窑拉板车,开理发店、照相馆、小饭馆,销售建筑石材……他一步步成长为集酒店经营、水泥生产、旅游开发等业务于一身的民营企业家,却始终铭记乡亲们的恩情。

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裴春亮(左)在村民的蔬菜大棚里了解种植情况(9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2005年4月,在乡亲们的期盼中,裴春亮返乡当选裴寨村村委会主任。村民住的是土坯房,他自掏腰包3000万元,历时3年半建成新居160套,无偿分给村民;村民吃的是地窖水,他带领乡亲们钻了530米,用坏8根钻杆,打出一眼活水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裴春亮多方筹资成立了产业多元化的春江集团,实现家家入股、就近务工,2021年全村仅股份分红就有680多万元。通过拆老村复垦土地、兴建大棚温室、发展高效农业,全村每亩土地年收益从五六百元提升到五六万元。

山村之变,不仅在口袋。在曾经的裴寨村,村干部说话没人听、干事没人跟。“公共卫生间的垃圾桶都有人悄悄拿走。”裴春亮深知,房屋道路好建造,打通“心路”需要个过程。

“党员干部必须为群众当好领头羊、做好服务生。”裴春亮介绍,村党支部“把党小组建立在产业上”,40名党员按照农工商分为三个党小组,高效农业带头干,项目建设带头上。

裴春亮给自己也制定了“五个一”:每月到村民家吃一顿饭,每月走访一次困难户,每季度给党员讲一次党课,每年走访一遍村民家庭,每年主持召开一次群众大会。用情、守德、懂法,乡村治理实现无缝对接。

傍晚时分,村里的初心广场上,“大喇叭朗读时间”准时开讲,传播着最新政策方针、村里的好人好事。一些村民陆续从书堂走出。不远处,高标准建设的综合体育馆正拔地而起。

“人心齐事业兴。”裴寨村党支部副书记苏杭说,屋顶光伏项目是村里的新鲜事,在推进过程中加强沟通协调,乡亲们很快就接受了。

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裴春亮(中)在了解产业园的建设情况(9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正值全村第4个五年规划实施,建设占地2000亩的薯品产业园、打造农村电商孵化园、发展“游学研一体化”乡村旅游示范区……10项任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量身定制”。

“去年红薯酸辣粉销售额达到5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近万人。”裴春亮说,产业园建成后将实现红薯从育苗、种植、采收到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

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裴春亮(左)在一家食品加工厂了解生产情况(9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如今的裴寨村,超市、饭店、厂房、产业园等坐落在宽25米的商业街两侧。村民们笑着自称,在路东当农民、路西当工人、商业街里当商人。

回首当村干部的17个年头,裴春亮最欣慰的是村里一天一变样,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对乡亲们好就是对党忠诚。能不能让乡亲们满意,事儿上见!”裴春亮说,“这一段时间,我在马不停蹄地走访调研,要把太行山区农村的可喜变化和农民的幸福生活情况带到北京去。”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