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5-22 07: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童趣的读后感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要写的童趣读后感的主题,是围绕童趣本身,还是通过童趣反映出的某种情感、价值观或者人生哲理。
2. 选择合适的文章:选择一篇与童趣相关的文章,可以是童话故事、儿童文学作品,也可以是散文、诗歌等。
3. 理解文章内容:在写作之前,要充分理解文章的主旨、情感和表达手法,以便在作文中更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4. 突出个人感受:在作文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感受,谈谈你对童趣的理解和体会,使文章更具个性。
5. 逻辑清晰:文章结构要清晰,观点明确,层次分明。可以按照以下顺序展开:
a. 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 b. 总结文章主旨和主要观点; c. 结合个人经历和感受,阐述你对童趣的理解; d. 分析文章中的童趣元素,如人物形象、情节设置、语言风格等; e. 总结全文,强调童趣的重要性,以及对你产生的影响。
6. 语言表达: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丰富文章的表现力。
7. 观点鲜明:在作文中,要
中新网北京1月15日电 (记者 高凯)记者15日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了解到,央视少儿频道春节特别节目《过年啦》将于春节期间再次与小观众见面。
据悉,在2020年的《过年啦》中,小朋友们喜爱的游戏主题将再度回归。央视少儿频道的主持人齐上阵,又一次化身特工队,通过分组对抗,完成挑战任务,为小朋友们赢取“鼠小弟”啪啪圈和各种惊喜礼物。
《过年啦》的总导演许蓓蓓表示,今年的《过年啦》游戏环节实现了“内核”升级,除了“好玩”、“好看”还要“寓教于乐”。2020年《过年啦》的主题是“童心同聚中国年”,通过孩子们特别喜欢的游戏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分享给孩子们。“借传统佳节之机,在为孩子们送去欢乐的同时,希望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许蓓蓓说。
据介绍,今年《过年啦》首次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内容设计,所有游戏项目均围绕传统文化展开。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节目主创撷取传统文化里小朋友们比较感兴趣的精华内容,创编成好玩有趣的游戏,同时将通俗易懂的知识点巧妙串联在剧情之中。连续7天,每期主题都有文化内涵,每个游戏都有传统元素,每集内容都有竞技比拼,从中国成语、中华美食、中国功夫,到中国汉字、传统游戏、十二生肖文化和新春庙会,带领小朋友们畅游上下五千年,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一边“过年啦”,一边“看有所得,玩有所学”。
不少传统游戏也将惊喜亮相,比如“欢乐庙会”里的“投壶射箭”、“套圈儿”,“趣玩童年”里的猜灯谜、滚铁环、跳房子、跳皮筋、丢沙包等等。
看动画过大年,是《过年啦》7年不变的坚持,每年《过年啦》都会为小朋友送出一个精彩的动画大礼包,今年也不例外。“原创动画贺岁周”连续7天推出央视动画原创IP“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棉花糖和云朵妈妈”动画电影,包括重点推出两部为2020年新春特别定制的全新动画贺岁片,让喜欢看动画片的小朋友一次看过瘾。
总导演许蓓蓓介绍,“动画过山车”板块今年将带大家走进“动画里的中国”,延续欢度新春的喜庆热闹氛围,精选水墨、剪纸、皮影等“中国风”动画,重新剪辑结构,串联成充满新意的动画作品,以鼠年和中国元素为切入点,以中国年俗为主线,通过童真童趣的动画艺术表达,突出动画中的中国年味儿,展现年俗文化的魅力。
春节是中华儿女欢聚团圆一家亲的日子,今年的节目首次了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的少年儿童共同参与《过年啦》的录制,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过年啦》今年还将进一步实现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节目将联手央广《小喇叭》,拓展多渠道传播。小朋友们不仅可以看到“博士爷爷”从广播里走上荧屏,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助力特工队员闯关,也可以看到央视少儿频道的主持人们从荧屏走进广播,和大家聊天互动。从1月18日起,连续7天,每天20:00《小喇叭》会呼应《过年啦》当天的传统文化主题,推出一期精心策划的特别节目。
2020年1月18日至23日18:30,1月24日(除夕)18:02,《过年啦》将在央视少儿频道与小观众一起过年。(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艺术的影响,在于它的润物细无声,特别是儿童戏剧。
儿童戏剧的教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作为艺术的戏剧,不仅仅可以教会孩子知识,更要教孩子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成为更好的自己。近年来,中国的儿童戏剧无论是在主题立意上还是样式风格上,都不断进行拓展,产生了不少佳作,但在“润物细无声”这一点上,仍然存在提升空间。
近期重读了两部家喻户晓的儿童文学作品《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和《木偶奇遇记》,有许多感慨。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原是一篇“命题作文”,是应邀为瑞典儿童写的一本介绍瑞典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和动植物的知识读物,她没有写成“瑞典风土1000问”,而是以此完成了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并且获得了儿童文学的唯一一个诺贝尔文学奖。无论孩子还是成人,阅读此书,都不会意识到自己在读“知识”,而是在享受文学。在酣畅的文字和绮丽的想象中,与尼尔斯一起沐着海风、飞过千山万水,于各种惊心动魄的历险中,不仅深深地认识、记住甚至爱上那片土地,还会同尼尔斯一起长大,心甘情愿地学会守信、友爱和责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意大利作家卡尔洛·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里,匹诺曹像所有孩子一样,贪玩不喜欢上学,一次次地犯错,一次次地后悔,一次次地想改又一次次地管不住自己。这部作品能够超越时间、地域而成为儿童文学经典,其成功之处绝不仅仅是作者善于编故事,比如“撒谎会长出长鼻子”这样的奇思妙想,而在于作者深谙孩子心理,写出了能够与所有同龄人共情的内心过程和生命体验。匹诺曹一次次内心挣扎的过程,让这个故事具有了心灵成长史的意义。随着故事的发展、匹诺曹的遭遇,所有大人想要教育孩子的话,最终都会由匹诺曹和孩子们自己由衷地呐喊出来。
儿童文学研究学者刘绪源曾说,那种真正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儿童文学佳作像水果。我特别喜欢这个比喻。水果是原生态的食品,正如好作品必然是从生活中来的,是带着生活的汁液,它不是抽象的提取物,也不是几种成分简单的人工合成。它是真正的美味,要在吃的过程中令孩子们逐渐“知味”,从而口味变得丰富和成熟起来。在享受美味的同时,营养被吸收,慢慢就有了健康之效——这正如审美可以转换成某种教育效果,但那是审美沉淀后的自然结果。
经典动画片《大力水手》中,每到危急时刻,大力水手总会吃下一罐菠菜并大喊:“我爱吃菠菜,所以我力大无比!”就是如此简单的一招,不知道令电视机前多少孩子跟着大口吃下了从来不肯吃的菠菜。相反,如果以“营养”之名,强制孩子接受,甚至会造成孩子对一种食物的终身厌弃。艺术必须是给孩子的愉快的“食补”。为了给孩子提供最理想的精神食粮,儿童戏剧工作者首先要拿出最好的“食材”,这关涉从业者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人格和情怀;同时,又特别了解孩子的心理和趣味,这关涉从业者的童心、童趣和生命体验;最后,能够将这些“水果”“蔬菜”“杂粮”做出孩子喜欢的模样,这关涉从业者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一朵美不胜收的萝卜花、一盘憨态可掬的小熊南瓜饼、一份充满爱心的苹果切片……让孩子们在有人懂他们、爱他们的欣喜和乐趣中,渐渐习惯,直到养成健康的口味,在日积月累的“饮食”中,长成健康的身心。
(作者为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11日 20 版)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