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5-23 13:42
写作核心提示:
窦桂梅寄语“中国阅读三十人论坛”
阅读,给孩子精神上的提升
阅读,不仅是对孩子语文学习的熏陶,让孩子直接体味母语的美和力量,更是精神上的提升。特别是这几年的高考改革,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那孩子究竟何时开始阅读最合适呢?
“阅”与“读”不能割裂
“阅”就是用眼看,就是用心想,就是理解、揣摩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会有“读”。
“读”并不是单单表现在抑扬顿挫的声音,也有静思默想的默读。读书是读给自己的,读的是自己的感受,并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好听、动听。
找到进入阅读森林的钥匙
对于阅读而言,最重要的永远不是懂不懂,懂多少。很多时候,一种朦胧而舒心的快乐,才能引导孩子进入“阅读的森林”。
如何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的形成可以有两种基本的途径:
一是强制,结果是习惯形成了,同时强烈的反叛心理或过度的奴性心理也形成了,这是一朵娇艳恶毒的罂粟花;
二是暗示,可以养成习惯,还能对暗示源产生亲近感。
英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他写过《女巫》《玛蒂尔达》等许多好看的书。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却非常之差,而且还十分厌恶自己的学校。偶然的机会,一位康娜太太走进了达尔的学校,每次来的时候,她都拿来一本书大声读给孩子们听,她对书的热爱深深地感染了达尔,一年之后,达尔就变成了一个贪得无厌的小书虫了。
看来阅读的习惯是需要放养的,在不经意间成就习惯,成就一生。阅读的习惯可以有很多,简单说主要就是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
要让孩子形成这样的阅读习惯,可以像康娜太太那样坚持为孩子们大声朗读,最好是朗读虚构的、有故事情节的、有一定厚度和深度的文学作品。
也可以组织孩子进行持续默读,简单的讲就是在一段持续的时间内,一般为10至15分钟,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或报纸独立默读。
怎样让阅读的火越烧越旺?
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是保持热情,保护兴趣;其次是我们给孩子的书是否有足够的魅力;然后才是方法和技巧。有什么能让孩子的阅读之火越烧越旺的?我想是氛围,一个喜欢阅读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
一、亲子阅读:比较适合低年级。
在家庭中每天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确定为阅读时间,在动听舒缓的音乐中,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享受读书的快乐。
二、伙伴阅读: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
先引导孩子用一段时间去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好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同学和老师以及家长共同对作品进行自由的讨论,也可展出一些孩子的读后感或其他作品。
三、影视阅读: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是一个很投机的办法。
现在已经有很多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的名著被搬上银幕或荧屏了,比如《大闹天宫》《宝莲灯》《汤姆叔叔的小屋》《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孩子们都特别喜爱的。
看电影电视对阅读兴趣很有帮助,如与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效果会更好。
小学阶段阅读读物推荐的原则
结合教材内容推荐读物 :如学习了《珍珠鸟》引导孩子阅读《冯骥才散文选》;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引导孩子阅读《安徒生童话》……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激发孩子阅读兴趣,拓展孩子的知识领域。
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推荐读物:“神五”“神六”成功发射,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们对天地宇宙、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就抓住时机推荐《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百科全书》《五千年未解之谜》《蓝猫淘气三千问》等科普类书籍给他们,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常为书中所述惊叹不已。
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推荐读物:现在的孩子喜欢“脑筋急转弯”“漫画”这类型的书,就推荐《老夫子》《阿凡提的故事》等书给他们,让他们感受书中妙趣横生的画面和人物的机智、勇敢,陶冶了学生的性情,提升了学生审美情趣。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书香江苏
《劈山救母》的故事作为中华传统孝文化的经典,在民间流传千年,深入人心,最早可见于元杂剧《沉香太子劈华山》。因其故事情节曲折,感人至深,常常作为影视剧被搬上荧屏,更被梨园行广为改编传唱。近现代以来,河北梆子、秦腔、京剧、川剧、豫剧、汉剧、徽剧、绍剧、越剧、粤剧等多个剧种,都有移植改编《劈山救母》的剧目。
连环画《劈山救母》
电视剧《宝莲灯》,童年回忆啊
京剧《劈山救母》剧照
秦腔传统戏《劈山救母》又名《宝莲灯》《劈华山》,其中《二堂舍子》一折在舞台上经常演出,成为经典。2006年,梅花奖演员李小锋经过搜集整理,根据自身条件,把这个戏又重新全本搬上了戏曲舞台。他一人前后应工三个行当:赶考时候的刘彦昌以小生应工,二堂舍子时候的刘彦昌以须生应工,再到后面劈山救母时候的沉香是以武生应工。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还特别向雷开元老师请教,由雷老师为他细排了须生部分。李小锋一直笑称自己是一个爱折腾、爱较真儿的人,所以在整理排练这个戏的时候,他也会根据对剧情和人物的理解,对部分唱词进行了修改。他也特别希望把自己改的拿出来在我们的“戏曲也较真儿”里和大家探讨一番。今天我们就把李小锋修改的三个地方拿出来和大家聊聊,您觉得改的是否合理呢?
三处修改
第一处:“这件事儿我不管,一概推与王桂英”改为“这件事儿怎得了,后堂请出王桂英”
第二处:“父把这来历对儿讲,还要你自己做主张”改为“父把这来历对儿讲,现有血书你看端详”
第三处:“倘若舍子有二意,死在了六月肉化脓”改为“倘若舍子有二意,三尺白绫丧残生”
这三处唱词的修改,您认为改的怎么样呢?欢迎大家留言发表您的看法。
咱们今天的这期“戏曲也较真儿”是李小锋老师在关注了这个栏目之后,要求和大家在这里用这种方式来进行交流。我们觉得这样做是对秦腔发展的一种积极的推进。在这里搭建起一个沟通的平台,让您的意见建议可以让专业从业者看到。您今天的留言李小锋老师都会看到,我们也将在适当的时候李小锋老师在广播节目中和大家对话。我们也希望更多的朋友把您的话题拿来,我们一起为秦腔较真儿,为秦腔的未来尽一份绵薄之力。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