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读书卡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23 15:26

写作核心提示:
读后感读书卡作文是一项既考验阅读理解能力,又考察文字表达技巧的写作任务。在撰写这类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一、认真阅读原著
1. 理解故事情节:确保自己对书籍中的故事情节有清晰的认识,包括主要人物、事件发展、结局等。
2. 分析人物形象:深入剖析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变化、成长历程等。
3. 理解主题思想:挖掘作品所要表达的主旨,如人生哲理、社会现象、道德观念等。
二、明确写作目的
1. 表达自己的感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作品对自己的启示,形成自己的观点。
2. 体现阅读价值:展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吸引读者兴趣: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吸引读者阅读你的作文。
三、遵循写作步骤
1. 引言:简要介绍书籍的基本情况,如作者、书名、出版时间等。
2. 概述故事情节:简要概括书籍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3. 人物分析:对书中主要人物进行深入剖析,展现人物性格特点。
4. 主题思想阐述:阐述作品所要表达的主旨,结合自身感悟进行论述。
5. 总结评价:总结自己的阅读感受,对书籍进行评价。
四、注意写作技巧
1. 语言表达:运用生动的语言,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2. 结构安排:
DIY创意读书卡,让阅读快乐起来!——德阳市华山路学校二年级五班“春日宅家阅读系列活动”
四川新闻网德阳3月30日讯(夏红梅 文/图)“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春日的阳光暖暖地照耀着大地,习习的春风温柔地抚摸着孩子们的脸庞。大好的春日,德阳市华山路学校二年级五班的孩子们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春日宅家阅读系列活动”呢!据悉,为了丰富孩子们的阅读生活,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上一周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开启了创意阅读卡的DIY活动。
结合统编语文教材中编排的“快乐读书吧”栏目,夏老师把此次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结合“快乐读书吧”必读书目之一的《神笔马良》,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导读课”。在导读课中,夏老师首先引导孩子们通过读封面,知信息。书名、作者、出版社、主要人物等多条信息尽收孩子们的眼底。其次,引导孩子们读目录,猜故事。期间,孩子们学会了查找故事名称的对应页码,知道了每条故事包含几页内容,学会了查找某条故事前后的故事名称,除了这些,孩子们通过读目录,找到了自己最想读的一条故事,并学会通过故事名称猜测故事内容。最后,引导孩子们结合图文读故事。孩子们读着老师精心挑选的精彩故事片段,欣赏着精美的故事插画,通过精彩片段的欣赏,孩子们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第二部分,改变传统的阅读模式,以DIY自制阅读卡激发学生阅读积累的兴趣,以思维导图形式理清故事情节,提升学生思维品质。课堂上,老师从传统的阅读积累卡导入,过渡到创意阅读卡模板的观看,在强烈的对比中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制作兴趣。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创意的,都离不开阅读卡必备的要素:书名、作者、出版社、阅读时间、好词佳句、读后感想等。除了必备要素,为阅读卡增添色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可以结合故事人物、故事情节等绘画,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绘出美观的图案,还可以利用剪纸,为阅读卡增添立体图案。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理解是提升孩子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以贴近儿童生活的方式,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汉堡、水果入手,用简单的思维导图分析汉堡的食材,再利用孩子们对水果的了解,用简单的思维导图对其进行分类:甜的、酸的、小个的、热带的……甜的有哪些水果,酸的有哪些水果……这些都可以用思维导图表达出来。以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拉进孩子们和思维导图的距离。接下来再指导孩子们如何利用思维导图理解《神笔马良》的人物、故事情节等。
“春日宅家阅读系列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动眼、动脑、动嘴、动手,还让孩子们在系列活动中学会了阅读与积累,提升了自身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
小学生读书习惯养成记之读书卡怎样写
禾宝感冒了一周,这周老师居然开始给小朋友们布置读书卡的任务啦!
图片来源于网上
星期天早上将同学们制作的精美读书卡图片拿给她看时,我瞧着她眼睛一亮:“哇!太漂亮了!”“想不想也试试呢?”“那当然!”我看她信心满满、兴味十足,翻出刚刚读完的一本书,摊开了纸和画笔......
不好!花花绿绿的卡片的确让人迷恋,小朋友一副要做小画家的模样。唉!我想妈妈们都会有这样的困惑:画画好呀,但是也不能把阅读、写作的时间都用来画画了吧?......
那怎么办?我问禾宝:“你觉得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做读书卡呢?”“不知道。”她不假思索地说,一颗心都扑在准备新创作的图画上。
“嘿!慢着慢着,咱们不是有一个高效学习时间表么?我们之前讨论过的,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这样才能高效率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节省出来许多时间自由活动哟!”
禾宝歪着头想了想,“嗯,有道理,但是别人的读书卡都有画的,我的不能没有吧。”我说:“当然我们也要画啊。但是文字配图这叫插画啦,需要根据你书写的读书卡内容来配图呢。就像你下围棋的“围空”,需要整体布局一下才好。”
这样一说,她算是说通啦,立马放下画笔,重拾起丢下的书本。
她选择的书是《皮皮鲁和鲁西西的故事》,这是一本十几年前买给姐姐看的童话书,也是我小时候看过童话。故事经典、生动有趣,小朋友看过很多遍的,不过我还没有陪她一起读过,真不知道她到底读得怎样啦。今天刚好借助这个形式让她加深理解一下文章,同时也让我了解一下她的阅读程度吧。
为了能制作出出色的读书卡,禾宝非常认真地一个人又把书默读了一遍。
读完了,我跟她谈,读书卡妈妈和姐姐小时候也都做过,形式跟你们老师展览出来的都不一样,但是目的都是一样的,你知道吗?“那是什么目的呢?”她好奇地问。我告诉她,都是为了帮助小朋友整理阅读过的故事、文章,让我们将读过的书真正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呀!
“所以,读书卡要制作精美,可以加插图、绘画,但关键的是要先读书,读懂书,并且整理出书里出现的生字、好词、好句,然后再概括全文的中心意思,最后呢,根据你对文章中心意思的理解以及书里出现的主要人物,他们发生的什么故事等等,谈一谈自己的想法、感受等等。”“哇!这也太难了吧!”
“别怕难,万事开头难,我们可以挑战一下,看看我们能不能战胜这个困难哟!”
禾宝点了点头,她决定按照课堂上老师教的阅读一篇文章的方法,先用笔画出来生字和自己第一次见到的、感觉特别好的词语,并照着样子一笔一笔抄写在作业本上。
这里要说明一下,因为禾宝刚开始练习铅笔字没多久,对字形和书写位置把握都不太好,我摒弃了老师展出的横线版纸片上制作的方法,对孩子说就写在田字格写字本上,一会儿做插画只是美化作用,你可以在上面随意画上去的。由于她自己也知道目前在横线本上几乎没法写好一个字,立马表示很赞同这个主意。
不一会儿就写完了生字和好词。好句呢?禾宝说,“我不知道哪个句子好呀!”哦,原来是这样,低年级刚刚阅读起步,可能还无法欣赏到哪个是好句子。好词是根据自己对新出现的词语的熟悉和喜欢程度去判断的,好句子怎样判断呢?
低年级作文一般都是从写一件事或写一个人开始的,写事就需要明白一件事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这六大要素都是围绕“人物”的某些活动展开描写的;写人需要有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这些描写同样也需要通过在“事件”中具体体现出来。所以,“人”中有“事”,“事”中有“人”。
文章中的好句子怎样判断?小朋友可以通过阅读中发现的感觉特表精彩的有关环境描写,人物的动作、心理活动或独具特色的外貌特征的描写,以及一些至理名言、作者的感悟等等句子,作为好句子适当摘录下来。
禾宝选择的这本书用词非常简洁,句子也非常简短,几乎没有非常细致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但是我指给她看的几句都涉及到一个很生动的动作描写,虽然句子很短,但是用词非常形象、准确,这也不失为一种妙笔。
语文学习关键在积累,读书卡的摘录的生字、好词、好句等内容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的字词积累,还可以方便孩子快速回顾一本书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精彩细节。如果小朋友从小养成这样的读书习惯,必将受益终身。
摘录完好词好句之后,下一步就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了。对于低年级孩子还是相当有难度的,我看了一下其他孩子的表现,也都差不多。所以我把这一段变通了一下,改成: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
这样一说,她果然就感觉轻松多了。禾宝说,这个我会啦,我说给你听听:“皮皮鲁跟老师说鼠标的“鼠”是老鼠的“鼠”,老师不相信,但是他坚持自己是对的,还请来了舒克和贝塔两只好老鼠证明,最后老师相信了。”“鲁西西交了个大灰狼朋友罗克,还带它回家。他们一起坐飞机去领奖,结果飞机上的人不让罗克坐,但是最后鲁西西帮助罗克一起说服了那些人,他们终于可以一起坐飞机去领奖了。”
非常棒!我真没想到小朋友居然能把故事的主要环节讲得这么清楚,这个作为故事的中心已经相当好了。至于“思想”,应该是后面的事情啦,小低阶段还没到这一步就应该循序渐进慢慢来。
我只提了一点建议:赶快把你刚刚讲的中心意思一口气写下来;文字能省就省,不要写太长;不会写的字先空着,一会儿查字典补上去。
说干就干,小朋友又充满自信地写起来。但是口头表达要书写下来,也是一个难度,何况她对字词的掌握还不太熟悉。只见她抓耳挠腮,一会儿撅着嘴巴拧着眉头,一会儿又眉开眼笑。过了好一会儿,总算是完成了,开心地看着我:妈妈太难了,但是我写完了!
我看她那样,就说,你检查一下,这个读书卡自己后面再配点画美化一下就非常好了,不用再写了。
“啊!这怎么行,你没看老师说还要有读后感呢!我也要写!”“你不是中心都写出来了吗?读后感比中心更难,你不怕困难了?”“可以挑战一下!”小朋友眨巴着眼睛说。太棒了!!
那么读后感怎样写呢?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只是读过一些绘本,课文的内容也非常简短。相较而言,这本不带拼音的书的难度已经是超纲了,虽然绝大部分文字和故事情节都基本能认识和理解,但是能理解到哪种程度还真不能清楚。
不过这本书是她自己选择阅读的,之前也阅读过多次,看她不厌其烦地读来读去,应该是从最开始不太明白到后来慢慢明白一些了吧。我趁机问她:“那你就先说吧,你读完了有什么想法?”
图片来源于网上
禾宝像在上课一样举起了手,她仰着脸很认真地说:“世界上没有完全好和完全坏的东西!”
对!非常棒!我不由得对她竖起了大拇指:“那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舒克和贝塔虽然是令人讨厌的老鼠,但是它们也可以做只好老鼠。罗克虽然是大灰狼,它却是一只好狼。”
是的,这个“好”是它们自己认为好,还是谁认为“好”呢?“当然是大家,是别人啊!”
那最开始大家就这么认为的吗?“不是的,最开始大家不相信它们,是皮皮鲁和鲁西西跟它们交了朋友才知道。后来皮皮鲁把舒克和贝塔介绍给老师和同学们,鲁西西把罗克介绍给爸爸妈妈和飞机上的人,后来大家都知道它们是好的了。”
“好的,这个理解非常好!我们可以从小老鼠和大灰狼的角度来看,就是舒克、贝塔和罗克它们是好的动物,最后被人们认可了,对不对?那么从皮皮鲁和鲁西西的角度出发,对他们俩你有什么看法?”
“我觉得他们俩都是特别有爱心、喜欢交朋友的人,而且能坚持真理。”“那他们的做法最后怎样了?”“皮皮鲁和鲁西西坚持他们自己的正确观点,最后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小朋友扑闪着眼睛说。
小学生的读后感到这一步已经相当不错了,虽然不能成文,但是已经把主要意思表达清楚了,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想一想,到了高年级正规写一篇文章的读后感是怎样写的?是不是要讲究从文章的主题、人物、细节以及文字运用等各个方面展开论述评价?读后感写得好不好,也在于对文章的主旨脉络和细节把握得好不好。当然读后感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结合实际谈体会谈感想,或评论文章的长短等等,但是对于一个刚刚阅读起步的小学生,首要的肯定是读懂文章主旨,抓住人物的特点,理解作者想表明一个什么观点,或赞美谁或批判谁。通过对禾宝的引导,这个程度的阅读卡制作小学低年级阶段完全可以做得到,而且这种训练必定可以很好地奠定小朋友阅读理解的基础。
做到这一步我已经非常欣慰了。禾宝这时候写读书卡的劲头还是蛮大的,在我的提示下,她又开始抓耳挠腮写起了读后感。我让她直接按照观点1,2,3来写,重点是把观点表述清楚,语言简洁不啰嗦就好。于是就有了下段:
好了,一篇小学一年级的读书卡算是基本完成了,后面就是她自由添加一点小图案花边的事了。晚上我在某宝上又帮她搜了一下“读书卡”,果然花花绿绿很多种,非常漂亮,还有适合小低阶段的带田字格的“生字款”。我选择的这个后面还带思维导图,太棒了!看来什么时候需要启发她怎样做思维导图啦,那样跟读书卡配合在一起去记录和消化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就更方便啦!
图片来源于网上
今天禾妈的分享到此结束,喜欢就请点个赞,关注我,后续继续跟大家分享育儿心得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