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5-23 15:41
写作核心提示:
《日读后感》作文是学生在阅读巴金作品后,对作品内容、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感悟的一种写作形式。以下是一些关于写《日读后感》作文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明确作文要求
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作文的要求,包括字数、题材、格式等。一般来说,《日读后感》作文要求字数在800-1000字左右,题材不限,格式为议论文。
二、深入阅读作品
在写作之前,要充分阅读巴金的作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思想等。只有深入阅读,才能在作文中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独特见解。
三、抓住作品主题
巴金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写作《日读后感》时,要抓住作品的主题,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形象,阐述自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四、分析人物形象
巴金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在写作时,要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评价他们的性格、品质、命运等,并表达自己对人物的看法。
五、展现个人观点
在《日读后感》作文中,要展现自己的观点,对作品进行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作品的艺术价值:分析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评价其艺术成就。
2. 作品的思想内涵: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出访日记》 巴金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2019年版
这是这批日记第一次结集出版,虽然要“补”全巴金日记,不大可能,但是为数不少的出访日记结集出版,对于研究巴金的生平活动,乃至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都有着重要价值。日记之外,《出访日记》附录了每次出访后巴金写下的文章,这是他1949年后创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把它们与日记对照起来看,才能全面地理解和了解巴金的活动。
巴金(左)1963年出访日本
沈从文曾在书信里说,巴金、冰心天上飞来飞去……这在政治上无上荣光,生活中却是件苦差事。从这些日记中能够看出,当时出访,少则半月十天的,多则一两个月,东奔西走,迎来送往,日程安排得都很紧密,这要占去年过半百的巴金很大的体力和精力。加上,当时国家条件有限,出门更是能省则省,而不是现在想象的看西洋景儿。以致为了节省一点小费,还发生黄佐临写过的这样啼笑皆非的事情:“说起节省小费,我不由想起,1955年我和巴金去印度开亚洲国家会议,那里的小费,亦多如牛毛。如,进门时,给你开门要小费;出门时,为你关门又要小费。我和巴金不得不商定,巴金要出门,我出其不意地为他开门;我要出门,巴金又赶紧为我开门,以节省一点小费。”(黄佐临《理发的故事》,《往事点滴》第九页,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9月版)
1966年元旦巴金(左三)陪中岛健藏夫妇去杭州时在上海火车北站合影
有些出国,巴金也是很畏难,但是这是任务,不得不接受。1954年去苏联出席契诃夫逝世40周年纪念大会,他给妻子的信上就左右为难:“我的行期已决定,11日动身。据说第一日坐8小时,第二日坐13小时,两天半到达。这次我一个人走,连翻译也不好带。因电报是打给我个人的,说一切费用连路费在内都由纪念会担负。不过作协已拍了电报请他们为我解决翻译问题。这次纪念会另外还请了老舍,他不能去,因此我更不能不去了。一个人去的确是个苦差使,而且得靠我这几句洋泾浜俄文。”(巴金1954年7月8日致萧珊,《家书》第一七七页,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10月版)在1958年10月25日的出访日记中,巴金曾记道:“昨夜失眠,5点后被戈宝权叫醒,6点前去飞机站,7∶30起飞,9∶30前后到乌兰巴托,蒙古作协秘书长来欢迎并招待,10点起飞,1∶35到北京。过蒙古后飞机颠摇较厉害,我略感不适。”长途跋涉的辛苦可见一斑。可是,辛苦只能日记中说一说吧,他在文章中却写道:“10月19日早晨图一〇四喷气式客机载着我们离开塔什干的时候,我仍然有一种节日的情绪:我是多么兴奋,又那么快乐!”(《塔什干的节日》,《出访日记》第一四〇页)那时候的飞机常常“颠摇较厉害”,坐起来并不舒服,文章里不能抱怨,他们还得心情愉快地接受这些“苦差事”。我想,这并非都是外在的命令,也是自我的要求,当时能够接受这样的任务,自然是莫大的荣光;同时,巴金和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也会认为,这正是自己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而只有这样,自己才没有游离于社会之外,才是一个“有用的人”。
捡到了一本巴金的《春》。
封面有些斑驳污秽,看到第五章后,又拿起来才看到扉页写的这句话,饱含父子之间的深情~
巴金的《家》《春》《秋》,被誉为“激流三部曲”。
看序言,《春》这部小说成书于1938年,是巴金被困在上海租界,在一段很苦闷,很阴郁的日子里写就的,小说里无不暗含作者苦闷,失望,绝望中又充斥着希望。
“春”不就是最能代表希望的一个字吗?
也许历经种种波折,突破自我牢笼,获得新生的希望才是更难能可贵的“春”吧。
才看开头几章,写得是当时那个时代里一个大家族里几个子女的故事~
富贵人家的子女处处有家人丫鬟伺候,生来的任务就是学习琴棋书画,每天在自家的亭台楼阁里互相玩笑嬉闹。可这只是表面的“欢乐”。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些大家的公子小姐也难逃命运的桎梏,也一样会同时代命运所沉浮,相对于底层的丫鬟、长工们,这些大家子弟们的童年、少年时代心中积攒的美好、追求与书香之气,在他们无法把握自身命运之走向时,会生出更多的愁苦愤懑。这大概就是觉醒的代价吧。
历史从来都是一个轮回,抛开小说看现在,我们虽然没有了《春》里几个主人公的苦恼:比如那时的女性上至大家小姐,下至贫家女儿都很多都不能为自己的婚姻大事做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8个字把多少鲜活的生命送进人生的“坟墓”之中~
如今的我们又有了诸多那个时代女性不曾有的苦恼:比如如何获取真正的身心自由,经济独立,精神独立……
虽然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不一样的局限,但相同的是,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蓬勃的希望。
“春天是我们的。”是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奋力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春天”。
《春》中的几位小姐、公子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之“春”,如何奋争,冲破命运的牢笼,我想在我看完整本书后会获得一些前行的生命能量。
感恩文坛巨匠巴金带来的充裕人心力量的经典之作。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