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5-25 06: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教育哲学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主题": - 确定读后感的中心思想,是围绕某个教育哲学家的观点,还是针对某一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2. "引言部分": - 简要介绍所读的教育哲学书籍或文章,包括作者、主要内容和出版背景。 - 明确自己的立场,简要说明为何选择该书籍或文章进行阅读。
3. "主体部分": - "分析教育哲学观点":详细阐述书籍或文章中的主要教育哲学观点,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 "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分析作者的观点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不足之处,或是否有其他观点可以补充。 - "对比分析":将作者的观点与其他教育哲学家的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及优劣。
4. "论述方法": - "逻辑清晰":确保论述有逻辑性,条理分明,使读者易于理解。 - "论证充分":使用具体事例、数据、名言等有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 "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客观评价作者的观点,不偏不倚。
5. "结论部分": - 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 提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即如何将所学的教育哲学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2024年,故宫博物院整理库房时,意外发现张居正手书的《日讲礼记解义》残卷,泛黄宣纸上朱墨批注密密麻麻,字迹间依稀可见“陛下当思祖宗创业艰难”的殷切叮咛。这份沉寂四百余年的教案,揭开了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师生关系——首辅张居正(1525-1582)与万历帝朱翊钧(1563-1620)的教育往事。这段交织着理想与背叛、规训与反叛的帝师传奇,对当代教育仍具有震撼的启示价值。
一、帝王养成计划:一部精心设计的国家工程
1572年,十岁的万历登基,张居正以《陈六事疏》为纲,启动明代最系统的君主教育工程:
- 教材独创:编纂《帝鉴图说》117课,将尧舜至宋元史事转化为图文教材,开创可视化教学先河;
- 课程体系:每日经筵讲学、书法临摹、史籍研讨、政事模拟四大模块,全年无休;
- 考核机制:设立“经筵日记”,记录皇帝每日学习表现,定期公示于文华殿。
故宫新发现的《万历起居注》显示,小皇帝每日寅时(凌晨4点)起床诵读,仅1575年就完成《资治通鉴》精读,撰写策论243篇。这种高强度的精英教育,比普鲁士王储培养计划早两个世纪。
二、教育现场:权力规训与人性压抑的角力
张居正的教育哲学充满矛盾性:
1. 知识灌输:要求皇帝日诵《四书》200字,《通鉴》50页,错误率须低于5%;
2. 道德绑架:借“宋仁宗忍渴”故事训诫万历“口腹之欲当为天下戒”;
3. 情感操控:太后李氏配合实施“罚跪请罪”制度,曾因万历醉酒罚跪三时辰。
这种教育在短期内成效显著:15岁的万历能即兴评点《贞观政要》,18岁亲政时已掌握奏章票拟技巧。但高压教育埋下心理隐患——台北故宫藏《万历密档》中,少年天子抄录《诗经》时反复涂抹“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诗句,折射出被压抑的愤怒。
三、教育异化:从圣主塑造到权力反噬
张居正教育的悲剧性,在1582年其病逝后集中爆发:
- 知识逆用:万历用《春秋》笔法罗织张居正“僭越欺君”罪名;
- 道德反叛:废除经筵制度,三十年不上朝对抗文官体系;
- 心理代偿:疯狂敛财、纵情酒色,抄没张府所得白银竟用于修建定陵。
现代心理史学研究表明,张居正教育模式存在三重结构性缺陷:
1. 主体性剥夺:否定万历一切个人兴趣,连钟爱的书法都被斥为“末技”;
2. 道德完美主义:用尧舜标准苛求凡人,导致自我认知撕裂;
3. 权力认知错位:将帝王教育等同技术培训,忽视权力伦理建构。
四、历史回响:帝师困局的现代性隐喻
张居正的教育实践,恰似中国教育传统的浓缩镜像:
- 填鸭式教育:高强度知识灌输与当代应试教育形成跨时空呼应;
- 师生权力失衡:教师绝对权威导致“万历式”叛逆在今日仍屡见不鲜;
- 德育异化:将道德教育简化为行为规训,忽视人格健全发展。
比较同时期欧洲君主教育更显差异: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接受古典学、神学与外交艺术综合培养;法国路易十三的教育包含马术、音乐等兴趣课程。这种教育理念的分野,某种程度上预示了东西方近代化路径的差异。
五、当代启示:重构教育的人性维度
张居正与万历的案例,给予现代教育三重启示:
1. 警惕教育功利主义
张居正将教育简化为“圣主生产工具”,恰如当下把教育异化为“升学工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檀传宝指出:“真正的教育应培养‘完整的人’,而非社会机器零件。”
2. 平衡规训与解放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追踪研究发现:高压教育下“优秀学生”成年后抑郁症发病率达32%。万历的悲剧警示:教育需要在规范与自由间寻找“弹性边界”。
3. 重构师生权力关系
万历亲政后对张居正的疯狂报复,本质是长期压抑的权力反扑。当代教育应建立“双向成长型师生关系”,如芬兰推行的“学习共同体”模式。
结语
在湖北荆州张居正故居,AI技术复原的“虚拟经筵”场景吸引着众多师生。当万历数字化身与张居正全息影像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那些关于教育本质的争论依然振聋发聩——教育究竟应该塑造完美的工具,还是解放完整的人?张居正用生命书写的教育悖论提醒我们:真正的教育革命,不在于教案的精妙或纪律的严苛,而在于对人性永恒的敬畏与谦卑。正如他在《请敷陈谟烈以裨圣学疏》中所悟:“帝王之学,当求诸心。”这或许才是穿越四百年的教育真谛。
教育的哲学呼唤“相信”。千万次的怀疑,不如一开始就相信,带着这份相信,持之以恒地做,“相信”就变成了“信念”。
《相信相信的力量》一诗中写道:“不是从孩子身上看到了希望,你才相信孩子,而是你相信了孩子,你才能有希望……”诗人把“相信的力量”放在诗歌的开端,告诉我们“相信”是一切的缘起。相信“相信的力量”不是盲目信任,而是要有理性和清醒的认识。面对儿童,教育者要思考如何给予他们课堂环境、理答方式,帮助他们删减、提炼、总结和优化思考结果,形成结构化的思维方式,最终学会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只有相信自己、相信他人、相信生活、相信世界、相信梦想、相信“相信的力量”,才能让教师在为人师的道路上走得更顺利。
在不断叩问中相信教育。“相信”具有多重含义,从认知角度看,它既指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指对事情的认定或确信;从心理学角度看,相信是一种信念和智慧。因此,人们如何看待“相信”至关重要,人与人之间是互守信用、互相理解的,那么对待事物则表达期许,让其成为美好愿景;对于学校而言,则是教育者对教育哲学中育人目标、学校愿景和使命等深信不疑,并为之努力,这是从行为角度判定的“相信”。
相信是不断叩问后形成信念的过程。相信与怀疑对立统一、相互依存。没有相信,无所谓怀疑;没有怀疑,相信可能盲目。怀疑建立在原本相信的事物产生动摇的基础上,每一次怀疑都会带来新的深刻。原来深信不疑的东西可能被怀疑,但经过寻找事实依据后又会被重新相信,进而形成信念。同样,随着新信息、新证据出现,相信也可能转化为怀疑。例如,曾经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因课程改革、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变化而不再适用,我们开始怀疑。但教育者始终认为,唤起的实证首先是相信,不是怀疑。
在积极发现中相信学生。在学校里,教育者首先要相信学生学习的能力: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学习潜力和方式,作为教师应坚信他们能掌握知识与技能。如面对复杂的古文运用,有的学生可能通过博览群书自我积累而来,有的靠实例应用掌握,有的则是靠提炼“公式”轻松应对,这一切需要教师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助其发挥潜力。其次要相信学生的德行素养:学生本质上都是向善的,有积极上进、明辨是非和自我反思与纠正的能力,所以当学生犯错时应给予解释和改正的机会。另外还要相信每个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学生的发展具有无限可能,教师应以更多元的方式评价学生,形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自己的发展比对,助其学会自我分析与提升。当然,我们相信学生除了学习外,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维度。
在相互信任中成就彼此。教师怀着“相信”走进教室,放心将课堂“让”给学生——让出时间、空间甚至讲台。教育者要有这样的勇气和决心,“相信”的课堂是师生相互激荡的课堂,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收集信息、整理、归类、优化,成就更好的思维。“相信”的课堂是宽容的课堂,允许学生犯错,保留学生最真的一面,留给他们足够的信任空间。
相信,也是让学生卷入评价的全过程。评分规则让学生一起建构、开发、利用,体现“协商式”。学生利用与教师共同商议的评价准则,自我评价与反思,用描述性反馈清晰了解自己的位置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从而主动调整方向,重新规划路线,这让每一个学生变得更好成为一种可能。
教师的“反馈、反思、反问”让相信更有底气。相信不是盲目的,团队中互相反馈、优化工作;收集反馈信息后即时反思教学行为、工作状态;用反问向自己发问,引发思考,让“信”变得更深刻。教育管理者也要有一种信念,每一位教师都有想发展想成长的欲望。在团队中,你可能已然错过了他们成长的黄金期,但也要善于发现那些成长的“火花”,并紧紧抓住它、推动它;如果错过了,那就耐心等待。
在自我相信中走向未来。专注研究能让教育者的思考更聚焦,行动更有效。在研究中我们就不会盲目依赖“相信的力量”,更多地会将信念与理性思考、实践相结合。我们不害怕失败,因为我们相信真理。有时明知结果可能不好,但仍然选择奋力一搏,其原因有二:一是相信奇迹会发生,二是选择享受过程而不看结果。
科学的育人技术、实践经验与人文情怀相叠加,约等于深刻的“相信”。教育者除了相信他人,更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教育理念,坚持以生为本,培育时代新人;相信自己的专业水准,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升教学水平;相信自己的人格魅力,以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的豁达大度成为引领学生成长的榜样,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副总校长、越秀校区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5年05月07日第5版
作者:周星磊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