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手把手教你写《研究生迎新讲话》,(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25 07:29

手把手教你写《研究生迎新讲话》,(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研究生迎新讲话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讲话目的:在撰写讲话稿之前,首先要明确讲话的目的。是为了欢迎新生、介绍学校情况、激发研究生的学习热情,还是为了对研究生提出期望和要求?明确目的有助于调整讲话内容和结构。
2. 了解听众需求:了解新生们的背景、需求和期望,以便在讲话中关注他们的兴趣和关切。这样可以使讲话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
3. 突出学校特色:在讲话中,要突出学校的优势、特色和办学理念,让新生们对学校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同。
4. 强调研究生阶段的重要性:在讲话中,要强调研究生阶段在学术研究、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新生的学习热情。
5. 介绍学校资源:向新生们介绍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师资力量等资源,让他们了解可以利用的资源,以便更好地开展学习和研究。
6. 分享经验与建议:结合自身经历,向新生们分享一些学习、科研和生活的经验与建议,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研究生生活。
7. 强调学术道德:在讲话中,要强调学术道德的重要性,提醒新生们遵守学术规范,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8. 培养团队精神:鼓励新生们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为未来的科研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9. 展望未来:在讲话中,

“21岁,你成熟了吗?”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郑加麟在2021年迎新大会上的讲话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在这个热情如火的9月,859位硕博研究生和220位本科生来到沪西校区,加入同济大学医学院的大家庭,成为这里的新主人。我代表医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及全体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祝愿大家在这片炽热的土地上放飞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今年是医学院整体搬迁沪西校区的第一年,我们也成为了同济大学唯一一个拥有自己校区的学院。这里要感谢学校党委、校领导对医学的大力支持!感谢学校基建、资产、后勤、沪西管委会等众多部门在疫情中的辛苦努力与付出, 感谢你们的奉献与支持!

大家看看自己穿的院服上面印着的“梦自医始”四个字。“梦自医始”诉说着同济大学建校之初医学济世的梦想,也是无数同济人复兴医学的梦想。同济人的医学情结至深,一直为重建医学专业作不懈地努力。2000年4月,同济大学与原上海铁道大学合并,在原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同济大学医学院”,成为同济大学重点建设的学科。今年,恰逢同济大学医学院重建21周年,它21岁了,正如21岁的你们,年轻、活力、又充满干劲和希望。你们的加入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和力量,你们与医学院的发展同频共振、休戚与共。21岁,是一个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年纪,是成长和蜕变的人生节点。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讨论的话题是:21岁,你成熟了吗?

成熟,一方面是一个人生理上的指标,另一方面也是一个人心理思想上的指标。一个成熟的人最基本的就是在思想、行动上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开始明白人生之为何物,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事,并且有切实的行动。

21岁那年,天才画家莱昂纳多·达·芬奇创作了传世之作《圣告图》。

21岁那年,在牛津大学求学的斯蒂芬·霍金发现自己的行动越来越笨拙,他被诊断只能活两年了,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一个伟大的灵魂开始了蜕变。

21岁那年,沈从文刚脱去军装,踌躇满志地夹着铺盖卷站在北京前门车站的月台上,他对着这个城市,立下豪情壮志:“我是来征服你的。”但他报考大学未能录取,只好去北大旁听,并在困窘中开始了写作。

21岁的他们,有的初露锋芒,有的在经历人生低谷,但他们都对未来充满期许,多了一份同龄人没有的成熟,并为自己的目标一往无前。那么,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呢?2017年给开学的学子们讲了 MAD (Motivation, Action and Dream),今天给大家讲讲 HAD: H for the habit, Habit of lifetime learning; A for the attitude, Attitude to always exceed yourself; D for decency, Decency towards the world.

第一,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 。(H for the habit, Habit of lifetime learning)

人类与病魔的抗争伴随着黑暗、疼痛和折磨,医生就是这场无休止战争的冲锋战士,只要病魔尚未被打倒,我们就永不停歇。面对不断更迭的敌人,要想不让敌人突破防线,我们的武器装备就要不断创新。学校里学到的知识终归有限,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们唯有始终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努力锻造探究高深学问的知识基础和素质能力(Clinical reasoning and clinical skill; or research reasoning and research skill), 才能跟上医学的发展,适应层出不穷的新理论、新方法,找到各种新出现疾病的治疗方法,并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选择从医,就是选择做一辈子的“医学生”,终身学习,不断积累,是医学生的宿命,保持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是一个成熟的医学生必备的素养。

我们的老学长“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曾说过,“从1958年到现在已经54年了,但我还没有把肝脏完全弄清楚,还没有毕业。所以,我还要继续干下去。”“只要我活着一天,就要和肝癌战斗一天”。作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吴老先生其成就早已远超他人,但是他深知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一直秉承着这种大爱无疆、终身奋斗、终身学习的精神。今年我们痛失了吴孟超院士,但是吴老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不断指引我们前行。

越是成熟的人,为人越是懂得谦逊。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先生曾经在自己的演讲中讲过这样的一句话“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求知若饥,谦卑若愚。医学永恒不变的规律就是“变化”,包括观念不断发展,知识不断更替,技术更是不断创新。所以我们医学生的学制很长,读完学士还有硕士,读完硕士还有博士,甚至博士后,很多同学坚持到博士觉得自己总算熬出头了,但是我们今年入学的有一位新生叶美萍同学,早就于2017年取得复旦大学感染学博士学位,但是她基于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了在皮肤与性病学领域取得更多成绩,毅然决然地来到同济攻读皮肤病与性病学博士。

对于这个世界究竟谁最厉害,相信也没有几个人能够给出肯定的答案,因此对于这个世界你一定要相信有着比你更厉害的人,这个世界也一定蕴含着你所未探得的知识,所以越是成功的人越是懂得从自身找问题。医学有其独特性,知识范围庞杂繁重,唯有坚持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经过地狱般的磨炼,品尝学习的甘甜,最终达到医学殿堂“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

第二,拥有不断超越的态度。(A for the attitude, Attitude to always exceed yourself)

今年的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以小组排名第一的成绩进入决赛,成为中国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同时也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32岁,对于运动员来说已到了退出运动舞台的年纪。抬头看到比赛的名单,只有自己一个人是80后,站在跑道上,苏炳添也曾觉得孤独。“不是28岁就跑不动了,只是看你想不想跑”,多年累计的比赛经验、钢铁般的意志和极致的自律是苏炳添的优势所在。“中国人在32岁,或者是在33岁,也可能跑得很快。”这句话是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前说的。如今,而立之年的他做到了。

同样是32岁,马龙以4:2的成绩击败小将樊振东,成为首位卫冕奥运会男单乒乓球冠军的运动员,实现了双圈大满贯,成为历史第一人。面对记者采访时,马龙淡然地说:“纪录就是用来打破的。”所有流过的汗、受过的伤,都是此刻的光。我很喜欢当时解说员对他的评价:“漂亮的离场并不只是在巅峰时期退役,也有绝地求生,也有从零开始。他是最好的奥林匹克的象征。”从马龙身上,我们能看到真正的冠军,不是战胜对手,而是以热爱为底色,以超越自我为追求。

这种平和而热烈的心境,是一种淡然处世的修养,是一种成熟的生活方式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只要热爱永不熄灭,当蜕变如期而至,人生终将飞驰。

《飞鸟集》有一句话:“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创造出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纵使人生经历再多的大起大落,只要你跟自己死磕,不断努力摆脱现状,寻求自我超越,最终都会破茧成蝶,涅槃重生。

第三,保持兼济天下的善意。(D for decency, Decency towards the world)

善意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心中有善,眼里有光,世界才有爱。皮耶罗·费鲁奇说:“善意会让你的生活更充实、更幸福;善良不是一种软弱的美德,而是通往幸福的钥匙。”善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真实的自我,也能让我们积极地回应世界,与他人和社会建立强有力的链接。上海的国际化程度很高,大街小巷总是随处可见很多外国人。一次在浦东机场的时候,有一个意大利的年轻学生向我问路,我她的时候发现她是第一次来中国到同济求学的短期留学生,我她坐我的车,正好顺路。到达目的地,她一定要跟我平摊车费,我笑着告诉她我也是同济的,我们欢迎你。看着她的笑脸,我想因为我这一个小小的善举她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来自同济的热烈欢迎。

我博士导师金正均教授在1999年访问我在美国刚成立的实验室跟我讨论时说:“知识分子的个人事业只有与祖国人民的需要高度重合,人生才会圆满。”我深以为然,这是以胸怀天下的善意,将小我与大我融合,让大爱与小爱交汇。本人回国后,在学校党委的指导下,全力推动建设中德、中美合作的医学教育平台,为健康中国2030培养国家急需的临床医学科学家、优秀临床医生、家庭医学及康复医学领袖。同时,推动中国脑科学、脑计划的建设,新型药物及干细胞治疗老年痴呆的国家研发计划等团队工作,推动解决中国社会老年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与医疗困难。望能践行爱国奋斗精神,心怀大爱,胸怀天下,为新时代的建设奉献绵薄之力。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华民族应该亲如一家,情同手足,这是儒家“仁”的思想的最终归宿。孟子将这一思想阐述的更为具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兼爱天下的善意,“天下大同”的追求是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天道精神的体现,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政治文化以至今日。

习总书记说过,“我们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同济大学医学院重视“引才育才”,全心全意为国家医学建设发展和科技创新培养输出优秀人才。百十年前,同济建校初期,校董严希涛先生言道:“中国之大患,曰贫曰弱,救弱莫若医,救贫莫若工。务望诸君,各求深造,以养成将来救国之人才。”同济的血液里奔涌着用工程报效国家、用医学救治世人的使命。同济人要有兼济天下的胸怀,宽比海洋,高过天空,无论征程是晴是雨,都应始终与时代潮流同向同行。而今的同医人,站在沪西医学园区建设的新起点,背靠的是一代代同济人、同医人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我们有青春,有热血,有希望,我们没有理由不让脚下的这片土地热起来,让同济医学复兴的明天早日到来!“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唯有终身学习、不断超越,时刻以成熟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做兼济天下的一代名医。

最后引用李清照先生的诗句做结束语:“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值此新时代、新时期,祝愿大家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在成熟的道路上始终不忘爱与初心。吾愿与诸君携手并肩,开启新航程!

(来源:同济大学医学院)

多图+视频!复旦欢迎你,2022级研究生!直击迎新现场→

视频加载中...

秋雨新凉,复旦校园温馨洋溢,秩序井然。今天(8月27日),校园里迎来一批新复旦人。11531名研究生新生分别在复旦大学邯郸、枫林、江湾和张江四校区报到,他们将在这里挥洒青春,成就梦想。


校长金力走访现场,迎新生送关怀

校长金力、校党委副书记尹冬梅来到邯郸校区新生接待点,看望前来报到的研究生同学,了解报到注册情况,慰问服务在迎新一线的各院系和部处工作人员。研究生院、研工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

在各院系接待点,金力与新生亲切交谈,向工作人员仔细了解迎新安排、新生报到情况,查看迎新物资。

报到现场,学校各院系花样迎“新”,有量身定制的文件袋、特色帆布袋、富有院系元素的特制口罩、文创贴纸、拍照打卡道具等等,精彩纷呈。

金力一行还前往外国留学生工作处,详细了解留学生报到情况,并慰问现场工作人员。


受疫情影响,境内外国留学生今年现场报到,境外学生通过线上完成报到程序。与往年不同,由于留学生公寓主楼大修,今年外国留学生工作处在办公楼设置报到点,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新生提供细心、暖心的一站式服务。

报到现场,随处可见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积极为新生们指引路线、解答疑问、提供服务。此外,外国留学生工作处还在北区体育馆设置了报到咨询点,为现场的留学生研究生新生提供咨询服务。


迎新现场直击,欢迎新复旦人

校园迎来了

一张张热情洋溢的新面孔

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活跃在校园各处

他们为做好迎新工作

全力以赴


对复旦的第一印象?未来规划如何?

“萌新”们这样说……


来自五湖四海的2022级研究生新生

即将在复旦开启人生新征程

让我们一起聆听

他们对复旦的初印象

和对未来的期许与憧憬

冯琳

浙江嘉兴

新闻学院 硕士研究生


我本科学的是播音主持专业,进入硕士阶段后,希望通过进一步深造扎实理论基础,在真正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能更好地践行一名新闻人的使命与担当。希望自己不忘初心,坚定踏实走好每一步,像四年前踏入大学校园时一样,永远保持好奇心。

向来

四川成都

中国语言文学系 硕士研究生


小时候,父母带我和妹妹来复旦参观过一次,那时对复旦留下了深刻印象。再来复旦还是感觉一切都很新鲜,更多了一种归属感。因为我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未来希望利用好复旦的各种资源,多读书勤思考,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


向往

四川成都

新闻学院 硕士研究生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涉猎广泛、实践性强的学科,希望自己将来多多阅读人文社科方面的书籍,同时参加一些专业实习或者社会实践活动,好好珍惜三年的复旦时光,脚踏实地向目标前进。

张培

河北邢台

历史学系 博士研究生


前几天我已经把复旦校园地图翻阅很多次,但今天来到之后还是非常激动。第一次来复旦,感受到了复旦浓厚的历史气息,老师们都非常友善,同学们都很热情。作为一名博士新生,希望未来能够继续保持科研上的自主性,保持一颗勇敢的心。

蔡逸晨

江苏无锡

类脑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硕士研究生


我本科读的是物理专业,研究方向与神经科学相关,所以研究生阶段选择了生物医学工程方向,继续研究大脑皮层构造和神经网络。希望自己未来好好学习,跟导师做好项目,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吴可风

广东广州

微电子学院 硕士研究生


我在本科学的是材料,研究生攻读方向是集成电路器件与工艺。之所以选择跨专业读研,是因为希望更好地应用专业知识,今后成为一名优秀的电子工程师,为国家的集成电路事业贡献力量。希望自己能够克服困难,成为更好的自己。

郑小凡

山东济宁

航空航天系 硕士研究生


我所就读的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将在医疗器械领域开展研究,希望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解决疾病困扰。未来三年,期待自己取得一定研究成果,顺利取得学位,如果可以的话也希望在未来继续深造。

段添濠

湖南株洲

管理学院 硕士研究生


初来复旦,光草的开阔大气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本科学习的是计算机专业,更偏科学和技术,而复旦管院非常贴近行业也很国际化,和我的职业发展规划比较契合,所以我选择来到这里深造。希望自己继续努力,相信未来,不留遗憾。


青春的列车

今天重新出发

梦想的起点

共同携手向前


祝愿每位新同学

学业有成、梦想成真

在复旦遇见最好的自己

组稿:校融媒体中心

文字:殷梦昊、章佩林

摄影:戚心茹、罗鹏飞、寸菲、杨志超、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王远、王国行、徐琛

视频:王玥、谢雯琳、田牧歌

制图:曹丛钰

责编:汪祯仪

编辑:徐佳徽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