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防震减灾演练讲话稿》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27 15:59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防震减灾演练讲话稿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目的:首先要明确讲话稿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家的防震减灾意识,增强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是为了总结演练经验,提高演练效果。
2. 结构合理:讲话稿应具备良好的结构,一般包括开场白、主体内容和结束语。开场白应简洁明了,引起听众的兴趣;主体内容应围绕演练目的展开,阐述防震减灾的重要性、演练过程及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结束语应总结讲话要点,号召大家共同努力,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3. 内容充实:讲话稿内容应充实,既要包括理论知识,又要结合实际案例。理论知识方面,可以介绍地震的成因、特点、危害等;实际案例方面,可以分享其他地区防震减灾的成功经验,以及本地区演练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4. 语言生动:讲话稿应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避免过于枯燥乏味。可以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讲话更具感染力。
5. 针对性:根据听众的不同,讲话稿的内容和语言风格应有所调整。如面向学生,可以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校园实际情况;面向企业员工,可以结合企业特点,强调防震减灾的重要性。
6. 强调实践:讲话稿中要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防震减灾活动,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7. 逻辑清晰:讲话
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材料 | 四川省应急管理厅
牢记时代使命 锻造如铁初心不断推进四川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四川是天府之国,也是灾害频发之地,冬春防火、夏秋防汛、四季防地质灾害、全年防地震,时时防安全风险。去年以来,我们在应急管理部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打赢了森林草原防灭火“翻身仗”,在国务院督导组有力指导下,全省上下狠抓专项整治,有效扭转了火灾多发频发的被动局面;打赢了抗震救灾“遭遇战”,在应急管理部部长黄明亲自调度、部工作组指导下,有序处置了“9·16”泸县6.0级地震,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打赢了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攻坚战”,成功应对16轮明显降雨过程和历史最强秋汛,切实筑牢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大堤”;牢牢把稳了安全生产“基本盘”,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实现了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
坚持政治引领“强定力”一是坚定以训词精神“领航”。紧扣学习领会、对标补短、实践提升“三个阶段”,抓实宣讲、练兵、交流、检视、树典“五大环节”,制定贯彻落实办法、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坚决做到内化于心、践之于行。二是坚定以理论武装“增信”。建立党委会“第一议题”学习制度,采取搭建理论学习中心组、应急大讲堂学习平台,创新党史教育“融入学”、救援实战“一线学”、应急学院“系统学”等方式,开展培训34期,参训1.8万人次,做到以学促干。三是坚定以党的建设“铸魂”。全面完成省市县应急管理系统党组改设党委,严格落实干部双重管理职责,建立荣誉制度、表彰体系、保障机制,不断增强职业荣誉感。坚持机制创新“聚合力”一是有效发挥“统”的优势。认真落实“上下基本对应”工作要求,主动承接森防办、防汛办职能职责,有效发挥和整合行业部门优势和“两支队伍”力量,组建实战化专班,推动实体化运行,形成整体联动格局。二是有效激发“分”的效能。发挥部门专业优势,明确职责任务、建立分工制度,做到“平时防”与“急时救”无缝衔接。三是有效整合“聚”的要素。认真履行“三委五部”办公室职能,建立“日会商、周例会、月调度”机制,推进军地联动、企地协同、区域合作,完善跨区域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启动各类应急响应43次,形成攻坚合力。坚持各负其责“传压力”一是做到事事明责。突出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全面推行“清单制”管理,把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任务要求以清单形式固化下来,让责任更明晰、管理更规范、运行更高效。二是做到层层压责。按照“分层分级、到岗到人”的原则,压紧压实党政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个人末端责任,实行“照单履责、按单办事”,将责任压实到最小工作单元。三是做到从严追责。在森林草原防灭火、防汛减灾、安全生产等领域推行“提醒敦促函、整改通知书、约谈通知书”制度,约谈1121人,追责436人。在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中,约谈相关市(州)政府主要负责人,问责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14人;对发生较大事故的2个县政府分管负责人作出免职处理,形成“上热下烫”狠抓落实的氛围。坚持夯基固本“增动力”一是突出项目建设一体化。制定出台“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扎实推进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加快省应急救援总队基地和6个区域性综合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全面布局危化品、矿山、航空等30个专业应急救援基地,形成全域覆盖的应急救援保障体系。二是突出信息建设智能化。强化与国防科工局、中航集团和科研高校紧密协作,整合高分卫星、大数据、云计算等资源,建成投用火情监测即报系统,启动投资1.9亿元的省级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推进传统治理向现代“智”理转变。三是突出队伍建设专业化。发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主力军、国家队作用,组建直属省应急管理厅的省应急救援总队,授牌省级应急救援队伍48支,整合重组中心乡镇消防救援站516个,组建地方扑火队伍2600多支、10万余人,基本形成县域“1小时”和乡镇“半小时”应急救援响应圈。坚持常备不懈“提战力”一是注重实化细化预案。全面修订完善省市县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制定暴雨洪涝巨灾应急预案、重点地区重特大地震应急救援行动方案,对175个河心洲岛落实“一岛一策”防范应对措施,做到有案可循、依案而行。二是注重常态应急演练。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四川省人民政府首次联合举行“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完善“三联”机制,多维度合成演练、多层次系统培训,开展应急演练8万余场次、参与307万人次,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三是注重高效遂行救援。强化力量统筹,优化队伍编成,将优势兵力、物资装备靠前布防,成功处置23起森林火灾;有效应对“9·16”泸县6.0级地震,紧急转移7.6万人,集中安置2.7万人;全力做好防汛减灾,转移避险123万人,有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四川各类风险点多面广,工作机制仍需磨合,特别是森林防灭火整治仍需深化。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主动向兄弟省份学习,不断推进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国应急管理报 新媒体中心 编辑:张维
512防灾减灾讲话稿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防灾减灾,从我做起》
今年5月12日是全国第13个“防灾减灾日”,5月8日至14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宣传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为此,经国务院批准,将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这也要求我们师生要从课堂内外多种渠道了解灾害的起源以及怎样自救。比如,地震来了怎么办?首先要冷静,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绝不能乱跑或跳楼,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另外,我们一定要重视并认真参加学校安排的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活动,而不单单是觉得好玩,应付了事。
同学们,防灾减灾,主要是增强我们的风险防范意识,保证大家的生命安全。借此机会,我向同学们提出以下要求:
1.上下楼梯靠右行,讲究秩序,轻声慢步,防止踩踏事件的发生;不在教室、走廊追赶、打闹、大声喧哗。
2.现在春夏交替季节,温差大,同时也是病菌滋生的季节,同学们要注意教室多通风,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3.夏天到来,气温渐高,食物中毒事件有可能增多,同学们不要买过期的、变质的、不卫生的食品,尽量不要在街头小摊上买东西吃。
4.禁止私自下河塘、水库游泳。在各项运动中要注意运动安全。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前准备活动要充分,运动时要注意不能剧烈地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
5.正确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同学间遇到矛盾时,要冷静、理智、友好地处理,决不能感情用事。
6、心理安全。同学们在心理上要形成积极、健康、自信、自强的乐观品质,遇到心理问题要找好友、老师和家长帮忙疏导,不可产生自暴自弃、自残自虐的不良心理。
希望通过此次宣传教育活动,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能进一步地加强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的培养,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关爱生命,珍惜生命,使我们的成长更健康、生命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