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推荐《尊老爱幼的读后感》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28 09:26

推荐《尊老爱幼的读后感》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尊老爱幼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文章主题:首先明确文章的主题是关于尊老爱幼的,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2. 选择合适的读后感素材:挑选一本与尊老爱幼相关的书籍、文章或故事作为读后感的素材,确保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 深入理解素材:在写作前,要仔细阅读素材,深入理解其内涵,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4. 结构清晰:文章结构要清晰,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素材,主体部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思考。
5. 逻辑严密:在论述过程中,要遵循逻辑顺序,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6. 语言表达: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注意以下几点: a. 语句通顺,避免语病; b. 词汇丰富,避免重复; c. 修辞手法运用得当,使文章更具文采。
7. 结合自身实际:在论述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身边的事例,使文章更具真实感和感染力。
8. 体现时代背景:在阐述尊老爱幼的重要性时,要结合当前社会背景,分析尊老爱幼的现实意义。
9. 引用名言

学习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尊老敬老情怀

学习时报

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阅兵仪式结束之后,致敬方阵的21辆礼宾车上,坐着老一辈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亲属代表,老一辈建设者和家属代表,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战士,老一辈军队退役英模、民兵英模和支前模范代表。感人的场面,让无数人泪奔。这是以高规格的方式向共和国的英雄和先锋致敬,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老干部、对英模的尊重和关怀。

10月6日,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重阳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澳门街坊总会颐骏中心长者义工组的30位老人回信,向他们表示亲切问候和勉励,并祝全国的老人们健康长寿、生活幸福。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情真意切、语重心长,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关怀和祝福。

由此联系到今年以来《学习时报》陆续刊登《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厦门》采访实录,采访的30多位老同志无一不流露出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爱戴之情,许多老同志还从不同角度深情回忆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尊老敬老的点滴故事。从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同志的敬重之心、关爱之情。

总书记一以贯之尊老敬老

采访实录中,老同志都有一个共同感受,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福建工作期间,不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岗位都非常尊重和关心老同志,对老同志嘘寒问暖,积极为老同志办实事好事。他担任厦门市副市长时,时常去老干部家中走访、看望,拉家常、谈问题;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时,积极推动建成宁德地区老干部活动中心,丰富了老同志晚年精神文化生活;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建立老干部季谈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老干部座谈会,亲自向老同志通报工作;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时,连续担任福建老年大学经济学会第一、二、三届名誉会长,三次为学会发贺信,为学会学员作辅导报告;1993年还获得全国“重视老年工作领导者功勋奖”。

到中央工作后,他尊老敬老情怀始终不变,2014年在会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时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尊重老同志、爱护老同志、学习老同志的良好社会氛围;2016年底,再次对全国老干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尊老敬老是习近平的一贯美德。早在1984年12月,他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第一篇署名文章,题目就是《中青年干部要“尊老”》,强调要“学习老干部的坚强党性”“继承老干部的优秀品德”“大力发扬老干部的优良传统”“热情照顾好老干部的晚年生活”。当年,他才31岁,刚履新河北正定县委书记一年。据《习近平在正定》一书介绍,他在正定时,只要不出城关就骑自行车,但却把正定县委仅有的一辆212吉普车配给了老干部使用。老干部没有活动场所,他就把县委和县政府合用的大会议室腾出来,改成老干部娱乐室。为照顾好老干部的身体,正定采取了老干部看病优先就诊、医院开设老干部病房、老干部医药费及时报销等一系列措施。

我们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始终牢记老同志的历史功绩,发自内心的敬重他们,以饮水思源的感恩之心对待老同志,以孝敬父母般的真心真情服务老同志。把党委、政府对老同志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在服务工作中想得更深一些、更细一些、更实一些,做得更热情一些、更好一些、更到位一些,让老同志安心、舒心、暖心。

总书记以身示范尊老敬老

采访实录中,老同志们一致表示,习近平对老干部的深厚感情从来都不是止于言语,而是充分体现在他的行动之中。只要是老干部的事,他都亲力亲为。

1988年6月,习近平从吕居永那里接任宁德地委书记,那时吕居永已经62岁。吕居永说,“习近平非常尊重老同志,这种尊重不是挂在嘴上讲的,而是体现在实际工作的方方面面”。吕居永回忆,习近平接任以后还坐他原来那辆旧车,还用他原来那个司机;办公室还是用他原来那间,也没有装修。习近平每次到闽东调研都要叫他一起去,认真听取他的意见建议。这些都令他十分感动,感到这是对老书记的一种尊重。

采访实录中,老同志反复谈到,习近平当年经常深入老干部中,与老干部聊天,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时任宁德地区宁德县(市)委书记陈修茂讲,习书记对老干部十分尊敬。当时宁德有一位红军老战士叫黄垂明,是当年闽东游击队队长,新中国成立后担任福安专区(后改称宁德地区)副专员,大家都很尊敬他,尊称他“阿伯”。习书记到宁德任职的时候,阿伯已经80多岁了,习书记逢年过节都去看望他,平时还经常去和他聊天,听取他对宁德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时任宁德地委委员、秘书长林思翔讲,习书记下基层调研都要挤时间看望老干部、老红军,有一次去宁德屏南县,跋山涉水走到偏僻的寿山乡东盘村,就是专门为了看望一位老红军。时任福州市委常委、福州军分区政委赵文法讲到,福州军分区有三个老红军,习书记每年去看望他们,他们都拉着他,聊起天来不让他走,本来计划安排半个小时的时间,每次都要待上一个多小时。

习近平尊老敬老,还体现在重视发挥老干部积极作用。时任宁德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陈增光回忆,习近平到柘荣县调研的时候,看望了一位叫郑帮德的老同志,是乍洋乡五蒲村的党支部书记,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方面表现出坚定的意志。郑帮德遇到很多困难,像暴雨、台风、孩子生病等等,但都没有挫败他的意志。当时有记者称他是“三灾六难不低头的支部书记”。习近平就郑帮德等8位农民到地区机关给副科级以上干部现身说法,讲改革开放、脱贫致富的体会。习近平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还离退休老领导组成老干部咨询小组,协助市委、市政府抓好工业、物价、菜篮子和城市管理等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参谋咨询、检查监督。

我们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充分发挥老同志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组织引导老同志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积极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要认真落实好老同志的各项政治、生活待遇,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千方百计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经常深入到老同志中摸情况、察实情、听意见,及时了解老同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不断满足老同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让老同志安享幸福晚年。

总书记用心用情尊老敬老

采访实录中,时任宁德地委委员、秘书长林思翔说,习书记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人。最有代表性的事情,就是他对老干部的感情。老干部有什么事找他,甚至谈一两个钟头,他都能耐下心来听。时任福安县委书记、宁德地委委员兼秘书长李育兴说,习近平调离福建的时候,还不忘通知省老区办的老同志来一起叙旧、谈心。时任厦门市政府党组书记王金水说,习近平离开厦门以后,尤其到了北京,每年都给我寄贺年卡,不是打印的,是亲自用毛笔一个字一个字写下来的。2010年9月,已经是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来福建视察工作,还和几个在宁德、厦门共事的老同志一起再叙情谊。接受采访的老同志每每回忆起这一情景时,都十分激动和感动。

采访实录中老同志还说,老干部有什么困难,习近平都会尽力帮助解决。比如,他关心困难老干部,反复强调要落实好微利亏损和关停并转企业离休干部生活待遇,做到再困难也不能苦了老同志。他情系福建老区,经常深入老区调查研究,每到一地都要看望革命“五老”人员和优抚对象等,要求加大对革命“五老”人员的保障。他担任福建省代省长时深入福建省委老干部局、福建老年医院调研,现场协调解决福建老年医院设施修缮、购置医用电梯、资金不足等问题。

他在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当地基层干部就对习书记尊老敬老印象深刻。有基层干部回忆:有一次,部队老干部说夏天绿豆脱销,习书记立刻让市双拥办给每位老干部送去5斤绿豆;很多老干部是北方人,喜欢包饺子,习书记还让人给他们每人送去一包优质面粉。1993年元月,福州长乐机场动建,一些部队老同志应邀参加动工仪式。“动工前夜9点多,习书记特意让秘书通知基层干部,第二天风大、天冷,务必挨个打电话通知老同志,多带衣服、注意保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重老干部就是尊重党的光荣历史,爱护老干部就是爱护党的宝贵财富,学习老干部就是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重视发挥老干部作用就是重视党的重要政治资源”。

我们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解决好老同志的实际困难,让老同志安享幸福晚年。要针对离休干部进入“高龄期”“高发病期”的实际情况,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紧迫感,为离休干部制定“一人一策”服务方案,推动全省建立单位尽责、家庭尽孝、社区尽力、社会尽心、老干部工作部门尽职的“五方联动”精准服务离休干部机制,帮助他们解决医疗护理、紧急救助、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作者系福建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离退休干部工委书记)

家庭贵睦 家教贵严 家风贵正 ——读《严以治家》和《清风传家》有感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习近平总书记曾谆谆告诫大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和睦的家庭有助于民族强盛、社会进步、国家富强,良好的家教是一个家族兴旺发达、长盛不衰的前提,而清正的家风是整个社会风清气正的基础。品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编著的《严以治家》和《清风传家》党员干部家风建设读本,更是深刻体会到:家庭贵睦、家教贵严、家风贵正。

家庭贵睦。家和万事兴。在传统中国人的家庭观念里,一家人能朝夕相处、相亲相爱、共享天伦之乐,这是最大的幸福。家庭和睦,则是家庭幸福的基石。作为丈夫,是一家之主,要光明磊落、爱好高雅,上孝父母、下爱子女、中间要体贴妻子。“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妻子是一家女主人,则要勤俭持家、相夫教子、孝敬长辈。为人子女者,则应安守本分,尊老爱幼,自强不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原常委、呼和浩特市委原书记云光中在这方面却是一个反面典型。他先是心不在家、无心治家,后来以利治家、养子不教,最终落个家破人亡、毁子害家的悲惨结局。他妻子说:“我们家是夫不忠、妻不贤、子不孝”,云光中自己忏悔道:“我们家走到今天这种地步,完全是家庭不睦、家教不严、家风不正的恶果!如今我无地自容、痛彻心扉!”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清风传家》中,我们看到了于敏院士“家国同构,爱家先爱国”“简朴宁静、其乐融融”的和睦氛围,看到了孙家栋先生“认真严谨、平实简单却又趣味盎然、深含韵味”的淡泊家风。他们爱国也爱家,对国忠诚,对家有爱,从不为了小家的利益而损害国家的事业,也没有因为事业的繁忙而忽视了对家人的爱。孙家栋先生已是耄耋高龄,除了关心他为之付出了毕生心血的航天事业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和儿孙一起,尽享天伦之乐。在家人眼中,他永远是慈祥的父亲、体贴的丈夫、童心未泯的爷爷。

家教贵严。《礼记·大学》中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这段话的意思是,我们所说的可以治理国家的人,必须把自己的家治理好,对自己的家人都不能管教好的人,却能去教化别人,这是没有的情况。古人尚且懂得家教的重要性,对于新时代的我们来说,更要知道良好严格的家教是我们成家立业的基础。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呱呱坠地起就开始接受家教,家教的内容很广泛,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成功,先成才;要成才,先成人”。

同时,家教要严。“严是爱、松是害”“惯子如杀子”。我们代代相传、自幼熟知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的故事都是严格家教的正面典型。同样,在《清风传家》中,我们看到了于敏、孙家栋、张富清、黄旭华等25位英模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受到严格家教,自己长大成人、生儿育女之后,对子女也从不溺爱、不错爱,不徇私情、严格要求。他们要求子女生活简朴,追求高雅,不要成为物质的奴隶,而要做精神上的富翁,真正做到了爱家不为家徇私、念旧不为旧牟利、济亲不为亲枉法。

相反,《严以治家》中的24个腐败分子都是立身不正、三观偏离、心无戒尺、治家不严的反面典型。张琦的治家之道就是把公权力当成自己和家庭敛财的“取款机”,带着妻子、儿子干起了“前门当官、后门开店”的家庭生意。子不教,父之过。家无教,行必越轨;教不严,家必衰亡。山西水利厅原厅长潘军峰就由此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他们夫妻联手,把家变成“权钱交易所”;娇宠无度,助推儿子走入歧途;任人唯亲,水利系统成了自家后院。张琦、潘军峰等人心中无戒、屡踩红线,看似爱家实则害家,最终落个身陷囹圄、妻离子散的下场,令人警醒、发人深思。

家风贵正。“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正的家风不但会造福家庭、惠及后代,也会对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产生正面影响,反之会祸及家人、贻害社会。为人父母总想为子女留下点什么。是万贯家财还是高尚品格?是唯利是图还是清正家风?民族英雄林则徐早已告诉了我们答案,他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党员干部为人父母,留给子女最重要的财富,不是钱财名利而是清正家风。要形成清正的家风,关键是三观要正。每个家庭成员从小就要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赤诚之心对待事业,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以感恩之心对待职位,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

氢弹之父于敏先生的儿子于辛说:“父亲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他的一言一行,却是我们做人立事的标杆,不断影响和指引着我们。”老英雄张富清没给孩子们讲过什么大道理,但他忠诚对待事业、清贫对待生活、淡泊对待名利的态度,通过潜移默化影响着后辈,他不需要说什么,孩子们就自然该知道怎么做,觉得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反观《严以治家》中的张琦、云光中、潘军峰等人,都是因信仰缺失、自律不严、家风不正而导致全家腐败。事实一再证明,没有好的家风家教,家人子女难以奋斗进取,也无法踏实做事、清白做人,终将害了孩子、毁了家庭。

家教严则家风正、家风正则家庭睦、家庭睦则事业兴。《清风传家》中25位英模在家风建设方面的先进事迹,以及他们所展现出来的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家风将永远激励后辈与世人见贤思齐、奋勇前进。同时,我们也要从《严以治家》中剖析的24个典型案例中汲取教训、深刻反思、自我警醒,努力净化思想、严以修身、严以治家,夯实家睦的基础、厚植家教的土壤、筑牢家风的根本,把家庭梦融入中国梦之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每一个小家的力量!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